顶点小说网 >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 第0605章 新制

第0605章 新制

小说:在莽新造反的日子作者:圣诞稻草人字数:3013更新时间 : 2021-11-04 21:38:07
  “今日召诸位前来,就是想跟诸位一起商议一下,我大周是该沿袭前朝的旧制,还是该另辟新制?”

  鱼禾说完这话,盯着冯英一行,静等他们开口。

  冯英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

  依照惯例,新朝建立,一般都是沿袭旧朝的制度,然后再慢慢的更改。

  其目的就是给朝野上下一个适应的过程。

  如此也不会生乱。

  大汉初建的时候,刘邦就沿用了秦制,而大新初立的时候,王莽就迫不及待的改制。

  一个江山传了几代,一个江山连一代也没有传下去。

  这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沿用旧制,远比直接立新制,要更有益。

  冯英等人觉得该沿用旧制,但考虑到鱼禾在金陵城的种种作为,他们觉得鱼禾应该更倾向于建立新制。

  所以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鱼禾见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说话,忍不住道:“诸位不必拘束,可以畅所欲言。今日无论诸位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冯英见鱼禾非要他们开口,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是准备沿用旧制,还是另辟新制?”

  鱼禾坦言道:“我们要是沿用旧制的话,就得沿用大新的旧制。但王莽在推行大新的制度期间,弄的天下民不聊生,最后更是弄的天下大乱。

  所以大新的制度,明显有问题。

  我们若是沿用大新的制度,肯定会步王莽后尘。”

  耿况忍不住道:“那就沿用汉制?”

  鱼禾看向耿况道:“汉制我们可以沿用,但不能全部沿用。朕不希望我大周以后会出现霍光、王莽之流。”

  耿况、冯英等人一脸若有所思。

  鱼禾说可以沿用汉制,但不能全部沿用,并且特别强调了不希望看到霍光、王莽之流出现,那就是说鱼禾不想沿用大汉的官制。

  但官制是汉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冯英沉吟着道:“陛下是要更改官制?”

  鱼禾点了点头,直言道:“朕准备沿用在金陵所创的九部。”

  冯英微微皱眉,道:“九部可有统属?”

  这个问题很关键。

  九部若是没有领导者,直属于鱼禾的话,那么他的相国就没必要存在了。

  而且,九个人做决策,很有可能永远也没有决策。

  鱼禾笑道:“自然有统属。九部之上朕会设立章台,帮朕统管九部。九部之下会设各司,各司其职。”

  冯英眉头一松,点着头没有再言语。

  马援拱手道:“陛下,臣等可是要归入兵部?”

  鱼禾摇头道:“兵部只负责地方上的郡卫和县卒。其余的兵马,朕会设立虎台统管。”

  冯英、马援等人神色齐齐一动。

  鱼禾笑着将自己所有的想法和盘托出,“朕想设立两台十二部。其中的两台,分别是章台和虎台。章台管吏治,虎台统兵。

  章台所属和虎台所属,互不从属,互不干涉。

  章台设宰、虎台设将,一起帮朕统管天下。

  章台辖下九部,各设一位主官,当为尚书。

  虎台辖下三部,各设一位主官,当为大将军。

  其余从属,朕要跟诸位商议以后再定。”

  冯英、马援等人听完鱼禾的话,陷入了沉思,开始分析起了鱼禾准备设立的官制。

  鱼禾准备设立的官制,具体好坏,他们也说不准。

  只能推测两台十二部设立以后,各台和各部的职能。

  比起大汉的官制,鱼禾订立的官制有好有坏。

  好的一面就是更细致,各项职能责任到人。

  坏的一面就是更复杂,没有大汉的官制简洁。

  毕竟,大汉的官职看着多,也挺复杂的,但实际上管事的就那么几个人。

  鱼禾准备设立的官制,官职多,看着挺简单的,但是管事的人却不少。

  管事的人多了,互相制衡就不可避免。

  鱼禾见冯英等人都陷入了沉思,就从案几一侧的架子上,取出了一个册子,递给了身边的宦官,让宦官递给冯英。

  在冯英不解的眼神中,鱼禾笑道:“一些朕能想到的细则,朕都写下来了,你们可以传阅一番,好好商量商量。”

  冯英接过了宦官递给他的册子,应允了一声,“喏!”

  然后拿起了册子,迫不及待的翻阅。

  耿况等人急的直伸脖子。

  鱼禾对册子里的内容烂熟于心,也能猜倒他们每个人看完册子以后,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所以他并没有再关注此事,而是闷头处理起了奏疏。

  一本小小的册子,等到冯英一众传阅完了以后,已经到了晌午。

  冯英一种顾不得吃饭,就开始各抒己见。

  章台九部的职能,跟此前鱼禾在金陵城设立的九部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就是多了一个章台,多了一个领导九部的领导者。

  冯英等人已经逐渐习惯了以九部的方式理政,所以没太大意见。

  虎台三部的职能,更多的是统管战卒,以及为战卒服务。

  虎台不干涉地方政务,冯英、耿况等人对虎台三部的大部分职能没有什么意见。

  马援、冯异等人觉得鱼禾新订立的虎台三部,更方面统管兵马,更方便征战,所以也没有太大意见。

  意见最多的就是关于养二十万职业兵,以及罢黜各州州牧的决定。

  王莽依照古书将天下定为九州。

  可天下早已非古书中记载的那般,只有九州。

  鱼禾重新复认了西汉定下的十三州。

  将交州等地重新纳入。

  各州州牧,职权过于夸张,所以鱼禾准备罢黜各州州牧。

  为了避免各州州牧被罢黜以后,各州生乱。

  鱼禾特地在各州屯驻了一支职业兵,镇守各地。

  每州五千,边州翻倍。

  总计十一万兵马。

  为区别于地方郡兵,皆着铁甲,归虎台统管。

  剩下的九万兵马,五万镇边,四万守卫长安。

  这二十万兵马需要朝廷供养,每年的耗费是一大笔数字。

  冯英等人觉得这笔花费太大了,且没必要。

  所以坚决反对。

  在冯英等人看来,天下所有的兵马,除了拱卫长安的兵马外,其他的兵马都不该由朝廷供养。

  朝廷只需要保证拱卫长安的兵马保持战斗力,各将校皆存留少量的精兵,便足以安天下。

  镇守边陲的重任,可以交由镇守边陲的将军率领着自己手里少量的精兵,边陲的郡卫和县卒,以及一部分的戍卒负责。

  而戍卒可以以征发徭役的方式招募。

  大汉就是这么干的,先秦也是这样的。

  所以冯英等人觉得鱼禾也应该这么做,没必要花费那么多钱去养太多兵马。

  就连冯异、马援等人,也觉得鱼禾不应该养那么多兵马,白花钱。

  冯异和马援认为,拱卫长安城的兵马必不可少,四边的守军也必不可少,但是坐镇各州的兵马完全没必要。

  各州治下的各郡的郡卫集合起来,就足以守卫各郡。

  在冯英等人的坚决反对下,鱼禾最终取消了在各州安排坐镇的兵马,但鱼禾增加了四边守军的数量。

  冯英等人觉得四边守军数量增加了,那拱卫长安的兵马也得增加。

  几经商议。

  最终定下了养十四万兵马,其中九万镇边,五万拱卫长安。

  然后就各州州牧的问题,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探讨。

  冯英等人坚决认为,各州州牧不能裁撤。

  鱼禾直言,各州州牧职权太大,必须裁撤。

  就这个问题,一直争论到了晚上。

  最终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那就是各州不设州牧,改设御史,监察各州治下各郡。

  各州一旦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亦或者重大的变故,朝廷可临时派遣九部尚书之一为牧使,去统管、处理一州政务。

  此事定下以后,冯英等人对鱼禾新设立的官制也就没什么意见了。

  虽然鱼禾将各州州牧取消了,设立了御史,又将朝堂上的整体框架做了一个全面的变动,但是对郡、县两级的衙门,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

  新官制只是对官场有重大影响,是对百姓不会有太大影响。

  所以冯英等人也不用担心新官制推行以后,影响百姓们的生活,引的百姓们造反之类的。

  至于鱼禾设立了新官制以后,由谁出任某一个职位,那就不是冯英等人能够决定的了。

  那得鱼禾圣心独裁。

  随后一段日子,鱼禾和冯英等人对两台十二部的属官,以及各项职能有做了进一步的商议和决定。

  等到一切商议完了以后,已经到了三月。

  三月初。

  鱼禾拟定好了新官制,也决定好了让谁出任什么官职,封谁为什么爵位以后。

  鱼禾宣召,为群臣论功行赏。

  三月初六。

  天尚未亮。

  长安城内外就灯火通明。

  宫里的人在着急忙慌的为封赏大典做最后的准备。

  宫外的群臣们带着家仆,坐着马车,往宫门口赶。

  城外的有功将校,跨着马,往城内赶。

  百姓们看过邸报,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早早的起床,趴在门口凑起了热闹。

  有胆大的干脆打开门盯着瞧。

  见到马车里的贵人掀开帘子看过来,急忙躬身施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