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 第38章 两性(第一更求推荐票收藏,跪求)

第38章 两性(第一更求推荐票收藏,跪求)

小说: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作者:始皇的海角字数:2116更新时间 : 2020-12-23 07:05:00
  朱允炆到了今天,终于可以说融入这个崭新的时代了,大明朝不大前后九百万平方公里,朱元璋留下了六千万丁口,两百万的军队和田赋每年三千五百万石的粮食,这个老大帝国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无愧于站在世界之巅的名誉。

  到明年就要正式改元了,洪武的年号也就成为了历史,在这个时期交通不方便,朱允炆估计等籓王们进京后差不多也就到了改元的时候了,事情正好凑到一起去办。

  今天是冬至,大朝会的日子,这个是真的不能在推脱了,知道他懒,几个大臣就差要把他抬进奉天殿了。

  这次的朝会显得有些特别,一个是朝廷纠结了这么久的礼部尚书空缺,这次肯定是会有个结果,二个是朝会时会来个特别的人,燕王世子朱高炽,人是朱允炆召来的,目的就是要给他封官。

  群臣高呼万岁后,朝会进入了正常节奏,一个个的议题被摆上台面。

  “陛下,在京的三百名官员全部到齐!请陛下训话!”

  朱允炆轻咳了一声,道:“朕以渺躬,获缵洪绪,念守器承祧之重,怀临深履薄之忧。属以天道犹艰,王室多故,天降重戾,国有大丧,群寇幸灾而伺隙......”

  这些都是制文,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规定死的东西早已经拟好,只等今天宣读,重点是在后面,都是白话:

  “今天冬至,道贺的公文朕也看过了,诸位都辛苦了,幸赖皇天庇护,风调雨顺,岁入也有所增加,朕与六部大臣考虑良久,决定拿出一部分给予京官,俸禄给大家增加两层,居京城大不易,也让诸位过个好年,还望诸位能多看顾下百姓,也让这份喜悦能做到普天同庆!朕在这里拜托了。”

  朱允炆环顾四周,在场的都是大明朝的精英,基本上都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不管以前家况如何,当了官后总不至于差过老百姓,这些天老是有人在他耳边念叨着京官不易,俸禄太低。

  明朝明面上的俸禄确实低,朱允炆也不好说什么,现在给他们这块补齐,只望他们中有三两个能真正明白他的苦心,每明白也没关系,接下来的时间里也会让他们一一明白的。

  不要以为太祖过逝了,他们就能放松了,朱允炆想过内宫太监肆无忌惮的原因,思来想去,也就只有缺乏监管这个了,前段时间也怪他,刚过来没来得及给他们上上思想品德课,可能他们真的以为太祖走后就没人能治得了他们了。

  施政要一紧一宽没错,但不代表着这份宽容就要施舍给彼辈,宫内太监的问题好解决,危害的也只是他朱允炆一家的利益,只要及时发现,就不会酿成大错,但是这些官员面对的可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一时犯错,可能在他们手上就会多了一家子的人命。

  “谨遵陛下教诲,臣等一日不敢忘”

  众人齐声应道,说来这声陛下倒是比以往叫的真心实意,毕竟钱粮嘛!谁不喜欢,至于钱粮里面隐藏的意思就没几个人真的在意了。

  “行了,都平身吧!有什么要奏的都奏上来!”

  朱允炆挥挥衣袖,面无表情的说道,他的前面现在多了那一张桌子,朱允炆已经感觉好多了,前面总算有了些许安全感,现在也放的开些。

  站在最前排的是一些在京没就封的籓王了,比如朱允炆的几个兄弟,比如被叫上殿的燕王世子朱高炽,还有他弟弟高阳郡王,今天是大朝会,他们也是需要到场的。

  他们后面就是分列两旁的文武重臣,像六部主官,连九卿都没资格站在这里,武臣在明初一般都是勋贵,朱允炆这些天都已经一一见过了,倒也不觉得陌生。至于深入交流,就只能等朱允炆腾出手了才行。

  “陛下,臣有事启奏。”

  站出来的依然是一个小官,朱允炆见都没见过,一般在朝会的时候,只要小官有资格进言(不是所有朝会都可以发言的,有些甚至规定了所属部门才能发言)的,基本都是他们打头阵。

  后面站着的都是大佬,开始都不会亲自下场,就如两军对垒,开战前总会是自己的探子,探子是最危险的的,但同时也是己方最精锐的士兵了,一个是要试探下皇帝的反应,二个就是看场内的形势,毕竟前一刻再是胸有成竹,也挡不住意外频发,而且在站的谁不是胸有成竹呢?

  “讲……”

  “陛下,臣监察御史张莹弹劾礼部清吏司郎中李建,其在位时虚应其事,已有五名学子联名向朝廷告状,还望陛下明查!”

  朱允炆闻言一愣,这他还真没想到今天的第一炮会点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五品小官。

  监察御史的职权很清贵,也就是传说中的言官,可风闻奏事,不涉己身。

  朱允炆对言官没什么偏见,他们只不过是在后来给跑偏了而已,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作为皇帝家犬来放养的,在明初的时候对于吏治的清查也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这件事情朱允炆不好当庭处理,他不了解事情详情,对李建这个人也完全不了解,听的最多的也是唱歌的那个李健,至于这个……

  “谁是李建,站出来说话。”

  朱允炆沉声问道。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他还真有些不习惯,这种事情正常不应该是暗地里调查清楚,拿到确凿证据之后,再在朝堂上公开吗?

  其实是他不了解明朝的政治氛围,和满清不同,明朝讲究的是事无不可对人言,重要的事情都是要公开公正的进行,要经得起推敲。

  这个时候的风气就是这样,像满清的密奏制度一眼样,是明朝人想不出来吗?不是的,是明朝的生态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事情当面说清楚,就像现在!

  所以文臣们才会对锦衣卫这么排斥,当然也是因为锦衣卫侵犯到他利益,不过文臣们排斥不稀奇,稀奇的是完全不搭边的民间也是同样的排斥锦衣卫,锦衣卫针对的都是官员,可从来没抓过平民百姓,但是民间的风评却是一边倒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能说不对,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就像现代人你不能要求他结婚后才有性行为一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