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辅炎汉 > 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

小说:辅炎汉作者:南乡书生字数:3389更新时间 : 2021-02-01 00:40:22
  其实作为一个扑街,我并不想写这个上架感言,反正也没有几个看官老爷,但既然上架了,还有一些老爷们愿意看我喂毒,那我也就跟风写一下。

  从西元2021年11月6号审核完毕,到11月13号被编辑关注,到17号签约站短。

  当时我开的是两本书,一本明朝的,做好了大纲已经内投,另外就是这一本,没有大纲,就存了七万字的稿子。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有大纲的没签,这本瞎写的居然签了。

  说实在的我不想签这个,本来就是自娱自乐而已,而且我又对三国史并不是很熟,我距离上次看《三国志》,没有五年也有三年,除了历史梗概,细节问题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因为我是明粉,所以我更熟悉的是明朝正德到嘉靖初年的事,所以才有陆逊何时改名的,我并不是很清楚,还是事后你们提醒,我才重新考证的。

  但最后一想,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我边写边看《三国志全译版》、《宽本裴注三国志》、《裴注三国志》、《三国志国子监刊本》、《卢注三国志》、《百衲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后汉书》、《后汉书国子监刊本》、《百衲本二十四史后汉书》《李贤注后汉书》、地方志、《春秋》、《称谓录》、《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兵器史》、《东汉会要》、《三国会要》、《后汉纪》、《资治通鉴》、《胡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二十四史朔闰表》等等书籍、资料。

  说实在的《三国志》真不行,里面很多矛盾,以及缺少,哪怕有裴注,卢注。

  可依然缺少很多东西,魏晋南北朝时期撰写的三国史料又轶失的厉害,导致很多论文、专著什么的都是穿凿附会,硬着头皮解说。

  但没办法,谁让我写了呢,既然写了,那就尽自己的能力,把他写好呗……

  紧接着就是11月29号试水推,然后果然垮了,七天增长100多个,于是我就一天一更,拖了一个多月,1月3号来的,冷门二推,七天涨了一百二十个收藏左右,到现在25万字,总共收藏也就1300多,实在是寒酸至极……

  不过我觉得没啥,毕竟我又不是写吃饭文,单纯就是写个自己想写的故事而已,忍得住毒的我多谢,忍不住的我也不勉强。

  有的人说我写的烂,我也认为我写的确是烂。

  我也从来不否认这点,但我能力就这样,能尽最大努力写好就够了。

  细心的书友会发现书中,但凡不是从主角嘴里说出的成语、典故,基本都是在建安十三年之前的。

  从主角嘴里说出的成语,也不会采用因人才有的典故成语,而是采用口头成语。

  大家一直吐槽陆逊的事,这个我已经看到了,但是写陆逊的时候,我早就写好了,只是写到一半,突然发现用那种手段,最后拉拢,同样也是貌合神离,最终可能坏大事。

  我又不能强行降智,让陆逊没有丝毫介意,依然为草鞋死忠,最后只能写死。

  至于有人说主角为什么不参加赤壁,但我想说的是,主角就是一个网络熏陶的凡人,他不懂军事,如果以主角在赤壁,那还不如不写,反正也无关紧要。

  最主要的,就是我自己也不会写战场文……

  还有就是大家一直总有人说,主角像神算子神算子的,这些都是有可操作性的好吗?

  江东大概多少人,多少兵力,刘玄住在江夏不知道?那不是成了饭桶?

  而且我也一再说过,主角并没有百分百预测准确,而且草鞋、村夫也没有因为,主角画大饼就引为心腹。

  若说神算子,请看《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神算子。

  当然,我承认主角光环有点强大,但我一直倾向于有可能性办到的,而且很多事都是打的时间差,于感官差。

  至于说道孙权、刘备、曹操三人称孤一事,我已经在本章说贴过资料,回复过读者了,既然大家还追着问,那我再在这里贴一遍。

  《三国志·魏志·魏武本纪》裴松之引《曹瞒传》曰:「遣候者数部前后参之,皆曰“定从西道,已在邯郸”。公大喜,会诸将曰:“孤已得冀州,诸君知之乎?”皆曰:“不知。”公曰:“诸君方见不久也。”」

  《三国志·魏志·魏武本纪》:「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不知道这些能不能作为证据,反正我觉得我应该是没有写错的。

  至于有人跟我谈什么,在汉朝叫大人,就是甘愿做人家儿子,我只能说一句,多看书,少看地摊文,营销号。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汉代大人不止是称呼父亲之意。

  如《后汉书·苏章传》「士友咸惮之,至乃相谓曰:“见苏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李贤注:三辅号为“大人”。大人,长老之称,言尊事之也。」

  《后汉书·光武本纪下》「二十五春正月,辽东徼外貊人貊人,秽貊国人也。貊音陌。寇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辽东太守祭肜招降之。乌桓大人来朝。李贤注:大人谓渠帅也。」

  《后汉书·陈球传》「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宫中,所谓程大人也。」

  《后汉书·邓禹传》:「时宫人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中耆宿,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

  《后汉书·李固传》:「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后汉书·岑彭传》:「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李贤注:“大人,谓大家豪右。”」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临洮。」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襄武县言有大人见,长三丈馀,迹长三尺二寸。」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比至长安,众十馀万。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胡文才、杨整脩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颜师古注:“大人,博自称其母也。”」

  《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法言·学行》:「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大人先生传》:「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下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荀子·解蔽》篇:「“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所谓大人,需要虚、一、静合于身并施于行。

  虚,有所臧谓之虚,志者,臧也,有志即有所臧,有志称为虚;人有私,亦臧之,不以己之臧私而害人亦称为虚。

  一,智慧有不同,兼知称为两,不以一种妨害另一种称为一,故而不二即为一。

  静,人皆有心动,动则为谋,不以谋乱智称为静。

  对于求道的人而言,“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没有得道但有志于求道,这就是有志而不二,不二就是一,一就是诚,这样的人可以静,静就是理智而不妄为;对于这样的求道之人而言,如果付诸行动,“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

  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这样的人,有志于身而爱人则仁,诚心行道则可以达到极致,以智慧寻求道的真谛则能明察事理。

  所以这样的人能够做到虚一静合于一身而身体力行,称之为“大清明”,大清明之人,大人也。」

  《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朱熹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证明我没有错?

  最后还想开一句地图炮,那些吃饭的营销号、地摊文作者,都是脑瘫,有一个算一个,为了吃饭啥也不管。

  还有穿凿附会、强行解释、阴谋结论、利益断言、套娃集团论等等,不唯物辩证的,都是睿智。

  (当然,我书中偶尔也有,看了之后别拿我的话奉为圭臬,甚至别拿任何人的话,尊为金科玉律,要自己亲自考证最好。)

  留了这么久的话,终于全部说完了,要想找我讨论历史的,可以进《举汉》的群124965893,如果不进可以在章评、书友圈说,大家说的我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会回复。

  如果大家觉得我写的不行,又想要看三国时期的事,推荐我最喜欢的汉末文《举汉》。

  作者这厮除了更新不给力以外,其余的倒没有什么大问题,无论是文笔还是知识储备,都远远超过我这个小腊鸡。

  话已经说完,那就进行老规矩,首先感谢《万历新明》的作者,给我的推荐,这一千多个收藏里面,应该最少一半,都是从他书里来的。

  其次就是打赏了一千五书币的“陇阳散人”、800的“路人不说明话”,600的“17th黑猫”,“王懋都”、“世之狡狐”、“镜花绫”、“老鸨”、“爱护文物孙殿英”、“跳帧的闹钟”、“永恒孤独客”、“网站逆臣”、“凡尘中の仙”以及《万历新明》的运营官“小龙V”。

  还有各位收藏、投票、评论的看官老爷,多谢你们的支持,才能让我苟到今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