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包拯献策
第四百三十五章:包拯献策
最终,在趁着四大派系争斗的情况下,成功为颍川世家拿下了一道刺史位置之后,陈群无奈的接受了张系的虞允文入主颍川郡这个事实,在这一刻陈群算是看明白了,四大派系从来都没有小觑颍川世家的,自己之前打算趁着四大派系争斗,乘机为颍川世家拿下更多的利益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自己虽然为荀彧拿下了一道刺史,可是却失去颍川郡这个大本营的主导权,怎么算都不怎么划算,可是现在四大巨头都已经达成一致了,自己纵然再不甘也只能选择接受了。
虞允文调任颍川郡太守,但是上庸太守却空了出来,十个太守位置一个都没有少,所以麻烦事还一大堆呢。
“诸位,不知对于这十个太守位置可有什么想法没有?”苏弘对众人问道,这十个太守位置可是一块香饽饽,每个派系都希望能够上去咬一口的,可是现在谁也不开口,崔浩和张宾不说话了是因为这十个太守位置,他们派系顶多只能拿下一两个,剩下的估计很大可能都会落入了蒋系的手中,所以他们特别的谨慎,至于蒋琬,他知道只要他一开口,崔浩和张宾几个一定会狙击他的,所以他不敢随便开口的。
几大巨头保持沉默,其他的小弟也不敢随便说话,顿时,气氛十分的沉寂,良久,还是无欲无求的包拯看不过眼了,灵机一动说道:“既然诸位都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那在下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
“什么办法?包御史不妨直说!”崔浩听到包拯有办法,连忙问道,现在谁也不愿意说话,蒋琬是怕被怼,崔浩、张宾、苏弘三人也是不愿意亲自将蒋系的人捧上去,所以气氛一度十分尴尬,现在包拯说有主意,或许这就是打破僵局的良策。
包拯笑了笑说道:“诸位,我大邓人杰地灵,人才不计其数,就算是我们在座的也不可能全部知晓,如果全然单凭印象就定下来的话,未免有些草率!”
众人一听,也觉得包拯言之有理啊,邓国千万人口以上,其中堪称人杰的不计其数,就算是他们几人都是朝堂上的顶级大佬也不可能全部听说过的,于是皆点了点头,向包拯问道:“那不知包御史以为如何呢?”包拯既然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啦,那就说明包拯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了,于是众人便向包拯问道。
包拯说道:“诸位可还记得当初大王初定卫军制时,曾面相全国挑选人才,天下比武大会,顿时我大邓顶尖强者如过江之鲫,也让我军获得不少的良才,在下以为,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当年大王挑选军中将领的做法,面相全国,选拔人才的,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呢?”
众人一听,神情各异,面相全国选拔人才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此一来,他们派系的人或者是门下的子弟们就需要和全国各地的人才竞争了,一直以来,邓国虽然信奉唯才是举的政策,可是选拔官员大多都是从各家的优秀子弟中挑选了,现在突然面向全国,要知道官场上位置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多了人竞争,虽然一些能力出众的子弟仍然可以得到位置,可是一些能力不算突出的人,恐怕就会名落孙山了。
“诸位觉得包御史的主意如何?”作为三相之首,崔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第一个向众人发问,包拯的主意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长久以来,官场上的官员,无一不是出身贵族的,虽然偶有异军突起之人,可是终究是极少数而已,而且这些极少数大多都是君王亲自提拔之人,这样如同考试一样的面相全国,从来没有过。
“包御史的主意好是好,但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而且面向全国,除了各地的世家大族以外,还有一些寒门子弟也可以参加选拔,如果有寒门子弟异军突起,占据了重要位置,恐怕国内的各大世家会有不满啊!”户部尚书胡惟庸说道,包拯这个面向全国的选拔官员的主意,一旦实施,绝对会吸引不少的寒门子弟前来参加的,如果有那么几个寒门子弟占据了几个位置的话,那些世家大族恐怕就会有意见了!
“有意见又怎么样?唯才是举一直都是朝廷的用人方针,这也是当年大王亲口所说的,这样的选拔方式,极大程度的保证公平,况且,我们又不是不让世家大族参加,他们都是家学渊博之人,如果比不过寒门子弟的话,那是他们无能,也怪不得旁人的!”听到胡惟庸的话,苏弘第一个就不高兴了。
苏弘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邓国人,他来自鲁国,也就是现在赵国鲁郡,当初的苏弘就是一个出身寒门的,当年的苏弘也是满怀壮志,打算为鲁国屹立列国之林尽一份力的,可是就是因为他的出身,受到了鲁国贵族的排挤,虽然能力出众,可是一直得不到重用,以至于远走邓国,最后还是邓昇慧眼识英雄,对苏弘委以重任,这才有了一方巨头而已,不然苏弘恐怕早就泯灭于众人了,哪还有今日的风光,所以在听到胡惟庸说这样的选拔方式恐怕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的时候,苏弘第一个不高兴了。
胡惟庸被苏弘这样硬怼了一番之后,虽然有心反驳几句,可是看到苏弘满脸不高兴的,顿时将心中的话收了回去。
怼完胡惟庸之后,苏弘又对众人说道:“诸位,我们都是大邓的官员,是大王的臣子,不是世家大族的附庸,我们心中所想的是如何壮大大邓,使大邓更加的强盛,只要对大邓有利的,我们无需顾忌世家大族的想法的,说句难听的话,只要大王支持我们,就算世家大族再有意见也是无补于事的,毕竟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我大邓数十万精锐对抗的,所以本官以为包御史这个方法可行!”
蒋琬想了想,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不过这件事牵连甚广,稍有不慎就会使得朝中议论纷纷的,一定要非常的谨慎才行,而且这件事没有邓昇点头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蒋琬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就将此事报于大王,请大王定夺吧!”
听到蒋琬的话,众人皆是点了点头,这件事有些大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别说一部尚书了,就算是崔浩几人也顶不住的,唯有邓昇才有这个底气,毕竟数十万邓军精锐尽在邓昇之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算世家大族再有不满也只能忍住。
乾阳宫中,邓昇听完崔浩等人的汇报之后,顿时眉头紧皱,面向全国选拔官员,这不就是后世的科举制吗?虽然包拯说得不能和后世完善的科举制度相提并论,可是也已经略见雏形了,科举制,这是邓昇自登基以来就一直考虑的问题。
在后世,科举制草创于隋朝,唐朝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最后在两宋期间得到完善,成为了士子入仕的唯一途径,到了晚清被废除,在华夏历史上,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长达一千多年。
当初初登王位的时候,邓昇就想过是否实施科举制了,可是最后邓昇还是压下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当世没有这个条件,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书籍都掌握在贵族的手里,寒门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就机会的,就算是实施了科举制,最后也只不过是为世家大族做嫁衣罢了,所以邓昇才一直没有将科举制搬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最终,在趁着四大派系争斗的情况下,成功为颍川世家拿下了一道刺史位置之后,陈群无奈的接受了张系的虞允文入主颍川郡这个事实,在这一刻陈群算是看明白了,四大派系从来都没有小觑颍川世家的,自己之前打算趁着四大派系争斗,乘机为颍川世家拿下更多的利益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自己虽然为荀彧拿下了一道刺史,可是却失去颍川郡这个大本营的主导权,怎么算都不怎么划算,可是现在四大巨头都已经达成一致了,自己纵然再不甘也只能选择接受了。
虞允文调任颍川郡太守,但是上庸太守却空了出来,十个太守位置一个都没有少,所以麻烦事还一大堆呢。
“诸位,不知对于这十个太守位置可有什么想法没有?”苏弘对众人问道,这十个太守位置可是一块香饽饽,每个派系都希望能够上去咬一口的,可是现在谁也不开口,崔浩和张宾不说话了是因为这十个太守位置,他们派系顶多只能拿下一两个,剩下的估计很大可能都会落入了蒋系的手中,所以他们特别的谨慎,至于蒋琬,他知道只要他一开口,崔浩和张宾几个一定会狙击他的,所以他不敢随便开口的。
几大巨头保持沉默,其他的小弟也不敢随便说话,顿时,气氛十分的沉寂,良久,还是无欲无求的包拯看不过眼了,灵机一动说道:“既然诸位都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那在下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
“什么办法?包御史不妨直说!”崔浩听到包拯有办法,连忙问道,现在谁也不愿意说话,蒋琬是怕被怼,崔浩、张宾、苏弘三人也是不愿意亲自将蒋系的人捧上去,所以气氛一度十分尴尬,现在包拯说有主意,或许这就是打破僵局的良策。
包拯笑了笑说道:“诸位,我大邓人杰地灵,人才不计其数,就算是我们在座的也不可能全部知晓,如果全然单凭印象就定下来的话,未免有些草率!”
众人一听,也觉得包拯言之有理啊,邓国千万人口以上,其中堪称人杰的不计其数,就算是他们几人都是朝堂上的顶级大佬也不可能全部听说过的,于是皆点了点头,向包拯问道:“那不知包御史以为如何呢?”包拯既然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啦,那就说明包拯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了,于是众人便向包拯问道。
包拯说道:“诸位可还记得当初大王初定卫军制时,曾面相全国挑选人才,天下比武大会,顿时我大邓顶尖强者如过江之鲫,也让我军获得不少的良才,在下以为,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当年大王挑选军中将领的做法,面相全国,选拔人才的,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呢?”
众人一听,神情各异,面相全国选拔人才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此一来,他们派系的人或者是门下的子弟们就需要和全国各地的人才竞争了,一直以来,邓国虽然信奉唯才是举的政策,可是选拔官员大多都是从各家的优秀子弟中挑选了,现在突然面向全国,要知道官场上位置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多了人竞争,虽然一些能力出众的子弟仍然可以得到位置,可是一些能力不算突出的人,恐怕就会名落孙山了。
“诸位觉得包御史的主意如何?”作为三相之首,崔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第一个向众人发问,包拯的主意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长久以来,官场上的官员,无一不是出身贵族的,虽然偶有异军突起之人,可是终究是极少数而已,而且这些极少数大多都是君王亲自提拔之人,这样如同考试一样的面相全国,从来没有过。
“包御史的主意好是好,但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而且面向全国,除了各地的世家大族以外,还有一些寒门子弟也可以参加选拔,如果有寒门子弟异军突起,占据了重要位置,恐怕国内的各大世家会有不满啊!”户部尚书胡惟庸说道,包拯这个面向全国的选拔官员的主意,一旦实施,绝对会吸引不少的寒门子弟前来参加的,如果有那么几个寒门子弟占据了几个位置的话,那些世家大族恐怕就会有意见了!
“有意见又怎么样?唯才是举一直都是朝廷的用人方针,这也是当年大王亲口所说的,这样的选拔方式,极大程度的保证公平,况且,我们又不是不让世家大族参加,他们都是家学渊博之人,如果比不过寒门子弟的话,那是他们无能,也怪不得旁人的!”听到胡惟庸的话,苏弘第一个就不高兴了。
苏弘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邓国人,他来自鲁国,也就是现在赵国鲁郡,当初的苏弘就是一个出身寒门的,当年的苏弘也是满怀壮志,打算为鲁国屹立列国之林尽一份力的,可是就是因为他的出身,受到了鲁国贵族的排挤,虽然能力出众,可是一直得不到重用,以至于远走邓国,最后还是邓昇慧眼识英雄,对苏弘委以重任,这才有了一方巨头而已,不然苏弘恐怕早就泯灭于众人了,哪还有今日的风光,所以在听到胡惟庸说这样的选拔方式恐怕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的时候,苏弘第一个不高兴了。
胡惟庸被苏弘这样硬怼了一番之后,虽然有心反驳几句,可是看到苏弘满脸不高兴的,顿时将心中的话收了回去。
怼完胡惟庸之后,苏弘又对众人说道:“诸位,我们都是大邓的官员,是大王的臣子,不是世家大族的附庸,我们心中所想的是如何壮大大邓,使大邓更加的强盛,只要对大邓有利的,我们无需顾忌世家大族的想法的,说句难听的话,只要大王支持我们,就算世家大族再有意见也是无补于事的,毕竟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我大邓数十万精锐对抗的,所以本官以为包御史这个方法可行!”
蒋琬想了想,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不过这件事牵连甚广,稍有不慎就会使得朝中议论纷纷的,一定要非常的谨慎才行,而且这件事没有邓昇点头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蒋琬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就将此事报于大王,请大王定夺吧!”
听到蒋琬的话,众人皆是点了点头,这件事有些大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别说一部尚书了,就算是崔浩几人也顶不住的,唯有邓昇才有这个底气,毕竟数十万邓军精锐尽在邓昇之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算世家大族再有不满也只能忍住。
乾阳宫中,邓昇听完崔浩等人的汇报之后,顿时眉头紧皱,面向全国选拔官员,这不就是后世的科举制吗?虽然包拯说得不能和后世完善的科举制度相提并论,可是也已经略见雏形了,科举制,这是邓昇自登基以来就一直考虑的问题。
在后世,科举制草创于隋朝,唐朝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最后在两宋期间得到完善,成为了士子入仕的唯一途径,到了晚清被废除,在华夏历史上,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长达一千多年。
当初初登王位的时候,邓昇就想过是否实施科举制了,可是最后邓昇还是压下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当世没有这个条件,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书籍都掌握在贵族的手里,寒门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就机会的,就算是实施了科举制,最后也只不过是为世家大族做嫁衣罢了,所以邓昇才一直没有将科举制搬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