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宋胆 > 第314章 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314章 差距到底有多大

小说:宋胆作者:憨皮拉朋丫字数:4857更新时间 : 2021-03-18 23:30:06
  六月初九,黄道大吉。

  一大早,陆秀夫、陈宜中等人便早早的沐浴更衣,身着素布白袍出得门来。

  二人皆不乘车,步行过市。

  倒也不是为了招摇过市,而是因为之前赵维的那句话,“娘们儿才坐车。”

  好吧,做车的都是娘们儿,弄的新崖山上下,只要是男人都不好意思再乘车了。

  逼着陆陈两个老人家也要弃车从骑,重拾六艺。

  而今日到民学参加开学大典,路途实在太近,就不值当骑回马,所以干脆步行而来。

  转过街角,远远便见新崖山最繁华之地,远近各有一处高挑门楼。

  一曰:儒林晓堂。

  一曰:匠塾。

  这是大儒王应鳞亲自执笔,给小学和工匠学堂赐的名。

  本来吧,沈福海和王仲林图省事,想要直接沿用宁王在教改中使用的“小学”“技工学堂”这两个名字就算了。

  可是,王应鳞不同意,既然要办,那就办的合俗合规。

  放眼大宋,哪个文教之地还没个响当当的名字?

  就比如,花州书院、嵩阳书院、紫竹书院等等。

  让人搭眼一看,那便是书香四溢,文采盎然。

  于是,王老爷子想了一晚上,定下了儒林晓堂和匠塾这两个名字。

  “儒林”二字自不用说,虽然民学发于市井,但老爷子还是希望从这里出去的孩子可以继承儒学大道,发扬光大。

  而关键,则是在一个“晓”字上。“晓”与“小”同音,算是迎合了赵维的初想。

  而“晓”有知晓、拂晓之意,寓意蒙童由此知晓大道,有如宋之拂晓。

  至于匠塾.....

  好吧,王老爷子有点敷衍,一帮子人学木匠瓦工,打铁锻铜的学堂。又不用他去传道授业,管他呢?

  当然了,王应鳞敷衍也只能敷衍在起名儿上面,事实上,匠塾可一点都不敷衍。

  山长是王五郎,教习全都是致知院的大能。

  且定位也不低,目标是培养高端技工才人。

  学成之后,是有希望入致知院,成为各位院士的学徒的。表现突出、贡献卓著,还可升任助理,乃至院士。

  就算没那个福份入致知院,王仲林那边也打了包票,工部一概全收。

  这实际上就是大宋第一所“包分配”的技工学校,前途比小学还要光明得多。

  此时,两所学堂门前都聚满了人。

  包括幸得学堂录取的学生家长,还有今天的主角,四千多民学学生。

  只见他们和陆陈二人一样,皆是素衣儒袍,站满了街道,白花花一片。

  王应鳞、谢叠山等人比陆陈来的还早,天没亮便已经在学堂支应。

  匠塾那边也不含糊,致知院把这当成是自家后院儿,所以倾巢而出,全部到位。

  包括与赵维关系非浅的严海将军、血头将军,还有马小乙、王胜等人也一一在列。

  都是来给民学捧场的。

  毕竟,现在民学的开办已经不单单是象征教改的问题,更准确的说,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以赵维为代表的新锐势力力图改变大宋朝的旧有桎梏,该出面的,却是一个都不能少。

  尽管新党这边貌似势弱,处于不利态势,可是场面起码要过得去,得让百姓知道,别看新党连败,可咱也不是好惹的。

  况且,像马二爷、王胜、海娃这些人,也不认为新党势弱。

  不过是四哥还没想动手,和旧党装装样子罢了。

  真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收拾吕洪生、董学臣那帮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而且,马二爷还记着呢,昨夜赵孟禧可是说了,今天抽空到张府门前看看,就知道赵维两师徒在怕什么了。

  所以,二爷已经想好了,这边开学大典一完,他就去赶张相爷那边的场子,去看看四哥到底怕什么。

  抱着同样想法的不光马二爷,沈福海也是这么想的。

  民学开学,比张简之收徒早了那么一会儿,毕竟学生们开了学马上就要上课。

  而张简之那边选的时辰已经临近中午了,正好赶得上。

  沈福海也要去看看,相爷昨夜说差远了,要他今天自己去看到底差了多远。

  总之,民学这边热闹无比,百姓之中关心教改,关心民学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一早也都赶过来看热闹。

  当看到那些出身贫寒,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穿上一习白袍,眼神之中不由得流露出羡慕之情。

  而除了羡慕,更有几分欣慰。

  本来嘛,看到下一代比自己这一代有希望,有奔头,哪个又能不欣慰,不高兴呢?

  这是华夏民族的共性。

  ....

  大典且不细说,毕竟是民间办学,少了官方的诸多礼制,可绝对过得去,那么多名儒重臣捧场可不是闹着玩的。

  陆秀夫、陈宜中之流,只要往那一站,那就是一道风景,就感觉提气。

  开学大典过后,学生们进入学堂开始上课,当朗朗读书的声音自学堂里传出来,给熙熙攘攘的街市都平添了几分雅香。

  马二爷一看这没他们什么事儿了,拉上王胜和海娃就往张府那边赶。

  “走走走!跟二爷去长长见识!”

  好吧,马二爷这个“长见识”是带引号的,他还就真不信了,民学这么这么风光,那边就相爷收个徒弟,能有什么不同?甚至还要弱上几分吧?

  伙儿也没事儿干,索性就陪二爷溜个弯儿。

  这里离张府还有一段距离,王胜看了看时辰,建议道:“怕是赶不及了,要不.....骑车?”

  结果,沈福海的马车一个急停,“上车!”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到底上不上?

  都是赵维惹的骚气,什么坐车的都是娘们儿。

  沈福海也是无语了,“哪那么多讲究?赶紧的!再扭捏下去,那才像娘们儿!”

  大伙儿一翻白眼儿,得,坐不坐都成娘们儿了,上哪说理去?

  既然如此,那就上吧!

  一帮大男人二话不说,挤到一辆车上,拉马的老马要是会说人话都得骂娘,真不拿自己当牲口呗?

  话不多说,一辆马车飞驰而去,直奔张府,车上氛围则是有点诡异。

  怎么说呢?

  马二爷他们都知道沈福海是相爷的人,沈福海自然也知道这帮子大小伙子都是赵维的人。

  两边儿都是一伙儿的。

  可是,相爷和赵维现在又各自行事,互不通有无,所以两边又不是一伙儿的。

  而且,两边都还有优越感呢!

  你想吧,沈福海不知道赵维要动手了,所以在他看来,现在是相爷单挑旧党,唯一的盟友就是他沈福海。

  所以,他看马二爷等人,那就是一帮闲汉。

  心说,别看你们下个个年轻有为,官做的都不小,可是在咱眼里,啥也不是,还不是看我和相爷的?

  而在马二爷他们眼里,沈福海就是个被相爷忽悠瘸的二百五,啥也不是!

  大半夜边上站五个大活人都没看见,就这眼神儿,还感觉挺美呢?

  就这么尬了一路。

  约莫离张府还有两个街区的车程的时候,车夫猛的一勒缰绳,车停了。

  车上几位不由皱眉,赶时间呢,怎么就停了?

  沈福海不悦的掀开车帘子,入眼就是打着响鼻儿的马儿,呼呼冒着白气。

  呵呵,能不冒烟儿吗?原本坐两个人的马车挤了五个人,老马都快“拉缸”了。

  沈福海也以为是马不行了,刚要抱怨,却是无意间一抬头,结果整个人都僵住了。

  里面那几个对着沈福海的屁股看了半天,可这家伙突然不动了。

  马二爷急了,硬挤出去一看,“哦去!”

  眼珠子没瞪出来,惊呼一声,直接跳下了车。

  沈福海也回过神来,跳下马车,其他人自是有样学样。

  而下车之后,五个大男人看着前方的街道,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假的吧?!”马二爷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场面。

  王胜也是无语,“怎么过去?”

  沈福海则是眉头紧皱,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明白什么叫差!远!了!

  众人前方是一条长街,一直向前走二里路,过两个岔路口,便是张府所在。

  而现在,“堵车”了。

  不!

  准确的说,是“堵轿”了。

  不!

  准确的说,是整条街变成“停轿场”了。

  只见密密麻麻的轿子铺满了长街,什么八抬大轿,四抬小轿儿的。

  别说是马车,人想从轿与轿之间穿过去都得侧着身子挤。

  放眼看去,二里地啊!成千....上万。

  五人没办法,随着人流侧身往前挤。而越往前挤,众人的心就越往下沉。

  太多了,人太多了,轿子太多了...官太多了。

  大宋朝,几乎是九成九的当官儿的,似乎都聚集于此。

  在这一片儿,穿青袍的八九品小吏连人都算不上,只能靠街边儿站着。

  绿袍的六七品官员,得抄着手弯着腰,有资格往前挤一挤,但也不敢抬头。

  绯袍五品要员,才有资格直起腰来往前走。

  只有紫袍金鱼袋才够格站在张府门前。

  起码要侍郎宰相、封疆大吏那个级别的,才能列坐观礼。

  你想想,那得是什么场面吧?

  沈福海之前还有几分戏谑的神情,却是一点儿都笑不出来了。

  他现在算是终于明白了相爷的意思...

  差远了!!

  紧咬钢牙,“某明白差多远了!”

  说完,调头就走。

  回去了,不看了。想看也看不了,当官儿的都挤不进去,他一个平头百姓,哪有资格去看热闹?

  而马二爷、王胜等人,也是一点都笑不出来了。

  对视一眼,“怎么办?”

  他们几个也挤不进去了。

  结果,海娃来了点邪的,“上房!!”

  没错,从房上过去。

  新崖山的街市都是统一修建的,街边的门面商铺那都是一样的规格,房梁挨着房梁。

  四个人身手都不弱,说上房就上房。

  自阴面儿的房脊梁上如履平地,几经周折,终于到了张府门前。

  探头一看,最后的那一点骄傲也是无影无踪了。

  如果现在让马二爷再说一次,他绝不会再说出,“不行就都咔嚓了”的蠢话。

  也明白,赵维师徒到底在怕什么了。

  “呼!!”

  王胜的呼吸有点急促,道爷一向沉稳的性子,此时也难淡定。

  说出一句,“怎么杀的完?”

  而海娃却补了一句,“杀完了,又该怎么办!?”

  是的,二人说的便是兄弟几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怎么杀的完?杀完又该怎么办?

  以往大伙儿只知道旧党人多势众,可是到底人多势众到什么地步,其实心里是没有概念的。

  也没想过那么多,都是战场上陪着赵维出生入死的狠角色,还真就不信。

  人多?有川军人多吗?想剁脑袋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他们习惯性地用武力值来衡量这场斗争。

  而今天才明白,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张府门前有多少人?不算太多,成千上万。

  可是,这可是成千上万的官啊!

  大宋朝在扶桑,加上后移民过来的,一共也才三四十万人。

  能有多少当官儿的?也就成千上万。

  可以这么说,除了在民学那边捧场的新党官员,大宋朝几乎所有的,只要是披着官皮的,都在这儿了!

  是的,你没听错,连带新崖山以外的城池都接到了相爷收徒大典的邀请,特意跟回来参加。

  包括军中的相当一部分将领!

  也就是说,大宋朝九成九的文武官员,都是旧党所出。

  没办法,七年前东逃扶桑,七年后称霸扶桑,大宋发展的太快,之前一直说缺官员,缺官员。

  怎么办?但凡有点见识,喝过几天墨水的,都破格录用。

  稍稍有些能力的文人,更是加以重用,执掌大宋的命脉之务。

  军中也是,连江钲、文天祥、杨镇这种有大学问、大背景的文人都弃笔从戎,基层将领那就更不知凡几。

  然而,哪去找那么多有学问有见识的文人?

  比学问,比见识,平头百姓比得过世家大族吗?

  于是,这些年,朝廷提拔重用的官员、将领,绝大多数都出身名门。

  说句不好听的,世家出来的家丁杂役都比普通百姓见的多,听得多。

  厨子马夫,现在都有做到六七品官的了。

  这成千上万的大族子弟,旧党人臣,便是大宋全部的政治体系,你杀得完吗?

  杀完之后,大宋还在吗?



  如今,几十个,近百个州府城池上十来项可称旷世之基的大工程。

  几十万的军队,近万里的北方防线,这么庞大复杂的帝国,靠谁来支持?

  就那么小猫三两只的新锐之臣?

  显然是不现实的。

  说白了,赵维和张简之想暴起杀人,想雷霆手段执行教改很容易。

  可是,国家的事从来不是你能怎么干就怎么干,也从来不是你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的事情。

  也许,也许杀了吕洪生,杀了贾长德,杀了董氏父子,会震慑旧党,这成千上万的官员一时畏缩,不敢造次。

  可是别忘了,这个国家始终还是要靠这些人来支撑,他们今天不敢出声,不代表明天也不敢。

  他们今天没有能力压住宁王,不代表明天不会手握大权,甚至手握兵权的来找你复仇。

  赵维不可能一直防着旧党复燃,张简之也不愿见到新旧之争尾大不掉,始终悬在头顶。

  所以相爷才对江钲说,“现在还远远不够!要输的他们心服口服。输的永远也翻不了身。”

  而现在看来,能做到这点的,只有张简之,只有相爷!

  此时此刻,什么赵维、什么赵昺,都只是看客,都要给相爷让路。

  是的,此时无论新党旧党,局中人还是局外人,也不管你是真懂还是不懂,谁的光芒都遮不住相爷。

  在这成千上万的官员之中,相爷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在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收徒大典之上,相爷才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

  所有观礼的目光,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甚至有人暗道:“张简之如此张扬,也算圆了他的夙愿吧?”

  前半生遇人不淑,遭受骂名,而今权倾天下,再收门徒,却是万众瞩目,无人可比。

  相爷这是在找补,找补一辈子的缺失啊!

  至于这场中,除了张简之之外,谁最风光,那还用问吗?

  当然是相爷下首,也算得上光盲闪耀的吕洪生,以及大族的几个年轻一代了。

  整个大宋朝见证他们拜师,相公们都得在底下看着,换了谁能顶得住?

  别说吕洪生这个早就体验到了权利、名声带来好处的人已经飘了起来,其他那几个还没得到起飞机会的年轻人,也早就登上了云端。

  意气风发,舍我其谁?

  别说现在普通百姓在他们眼里都是蝼蚁,就是站远点不入流的官员,在他们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儿!

  ......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