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章 《盘古星文明简史》(一)
载荷舱的确有一个舱门,但早已被千亿年的时光牢牢焊死。潘谷动用了高能激光器,才把它熔开。
在舱门被烧穿的一瞬间,一股气流从缝隙中喷了出来。
潘谷吃了一惊:“都过了一千亿年,这里面还有空气?”
“应该是氮气和氩气之类的不活跃气体。”女娲说,“它是在黄昏星大气层还存在的年代被封闭的。”
...
炽热的激光划了一个圈,整个舱门脱离了舱体,轰然向外倒下。潘谷站在舱门口,朝里望去。
明光铠的胸灯照亮了内部银灰色的壁。这是钨合金的本色,内舱壁按理必须有保护涂装,但现在早已不复存在。
舱内地面面积大概有一百平方米,地板中央堆满了半米见方的金色薄板,大小看上去一模一样。
这堆薄板的旁边,还有一堆同样摞在一起的黑色板子,尺寸相似,厚度就要大上很多,大概有三四厘米。
“先不要进去。”女娲示警,同时用便携光谱仪在舱内的物体上扫过。
“中间那一堆都是黄金。”她说。
“那这里起码有好几吨。”
“现在的宇宙黄金元素丰度比140亿岁时起码要高几十倍吧,估计对他们来说,黄金根本就不算稀有金属。”
“旁边的另外一堆呢?”
“是铁板。”
潘谷的头脑在飞速运转:“估计这两者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黄金板应该更早,铁板晚一些。如果的确存在文明退化的情况,那就可以说得通了。”
光谱仪的扫描光线越过那两堆金属板,在空旷地板上某处停了下来。潘谷顺着光斑望过去,却什么也看不到。
“那里有什么?”他问。
女娲的表情变得异常凝重:“一小堆灰尘。按元素组成分析,和蓝星生物的骨骼很相似。最大的不同是钙含量偏低,铝元素富集,似乎是铝代替了钙的位置。”
“还有呢?”
“如果这种动物的骨骼含量以及身体水分含量和蓝星哺乳动物相似的话,那么它的体重应该是人类的三分之一左右。”
“能确定它是不是智慧生物吗?黄昏星人,或者是盘古星人?”
“既然死在了载荷舱里,那就很可能是守护这些板子的外星人。但已经没有办法去验证了。没有探测不到潜在危险,我先进去吧,检查一下那批板子的用途。”
“还是我去吧。”潘谷阻止女娲,“我是男人,这种时候当然是我先上。”
“拜托,你可是凡胎俗体,我的身体好歹是个生化机器人。”
“不一样的,我有明光铠,能扛住一般强度的冲击。你是机器人没错,可你没有维修备件。”潘谷不由直接走了进去。
要说他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但要出危险,也确实不太可能。任何机关和防御设施放上一千亿年都会失效,只有结构最简单的物品才能保存至今。
潘谷一步一步的挪到金板堆旁边,拿下了堆在最上面的一块。虽然早有所料,但他一眼扫上去,还是被震撼得动弹不得。
“这是...这是史书,外星文明的史书!”
每块板子的结构,都是上面四分之三版面刻着图画,下面三分之一配着文字。这种文字的风格和蓝星迥异,但看得出来并不复杂,因为单字重复率很高。这说明它的词汇量不大,至少常用词汇量不大。
潘谷又检查了铁板,也是同样的版式。只不过图画粗糙了很多,字迹也显得有些潦草。
“走,女娲!我们把这些东西带回船上去破译。”
“破译?你什么时候懂外星语言学了?”
“我不懂,可是有图啊,看图猜字,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这种文字又不复杂,我潘谷精通中文英文和浙江话三门语言,还怕搞不定它?”
“那我还比你多几门呢,除了中文英文和广东话,我还精通至少C语言和Foxbase。”
“...切!”
把这一大堆宝贝运回控制室,潘谷和女娲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破译工作。中央电脑是女娲的一部分,只要找到了规律,机械性的类比和记忆是很快的,所以他们的进度比预想的快得多。
“那个三条波纹组成的字,应该是‘水字’。几乎每块有这个字的金板,画面上都有水。”
“以此类推,那个两根竖条和复杂的交叉横条组成的字,应该是‘人’字。”
“他们的语法好像不太讲究,简单粗暴,只有很少的虚词,把实词堆在一起,然后剩下的意思让你自己去脑补。”
“铁板上的文字比金板上更简陋原始,似乎很多词汇都已经丢失,应该是退化的结果。”
...
半个月后,破译工作完成。电脑把时间、重量、长度等各种计量单位也全都自动替换成了蓝星标准。
潘谷揉着酸痛的眼睛,看着屏幕上那本电子书。封面上写着:
《盘古星文明简史》(上下册)
无名氏著
潘谷女娲译
他说:“总算是完成了。现在,我又多了两个头衔:外星历史学家、外星语言学家。”
“你要那么多头衔干什么?要去新开的宇宙里赚大钱吗?”女娲吐槽,“别自吹自擂了,赶快播放吧!”
《盘古星文明史》开始以原始图片加翻译文字的方式逐幅播放。
“致不知为谁的后来者:
我是马拉奇朵.穆拉巴,方丹大学的人类学和历史学教授。我不是航天学家,也不是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家。我不懂航天专业,参与这次航天任务的目的,就是保存我们的文明。
这次航天移民行动,所有的策划者、参与者,无不希望行动顺利。如果一切顺利,我们的文明能够在比邻星(注:尚未被潮汐锁定的黄昏星)上继续繁荣昌盛下去,那就不需要我的工作了。
但愿如此。但历史教会我们,一切总不会如预想般顺利。
现在是出发之前写作的部分,我会尽可能详尽的记录信使星(注:盘古星)的历史。
我们的母星之所以会被称作信使星,是因为它总是飞快的追逐着比邻星,超过对方,然后绕上一个圈,从后面追上来,再超过一次,反反复复,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信使。
但这并不是它最早的名字。在天文学发展到我们意识到信使星和比邻星都是绕着恒星运转的行星之前,我们称它为‘中土世界’,把它当做整个宇宙的中心。
后来,人类学者终于发现,恒星才是宇宙的中心。信使星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快的,它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引力加速,才变得越来越快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在舱门被烧穿的一瞬间,一股气流从缝隙中喷了出来。
潘谷吃了一惊:“都过了一千亿年,这里面还有空气?”
“应该是氮气和氩气之类的不活跃气体。”女娲说,“它是在黄昏星大气层还存在的年代被封闭的。”
...
炽热的激光划了一个圈,整个舱门脱离了舱体,轰然向外倒下。潘谷站在舱门口,朝里望去。
明光铠的胸灯照亮了内部银灰色的壁。这是钨合金的本色,内舱壁按理必须有保护涂装,但现在早已不复存在。
舱内地面面积大概有一百平方米,地板中央堆满了半米见方的金色薄板,大小看上去一模一样。
这堆薄板的旁边,还有一堆同样摞在一起的黑色板子,尺寸相似,厚度就要大上很多,大概有三四厘米。
“先不要进去。”女娲示警,同时用便携光谱仪在舱内的物体上扫过。
“中间那一堆都是黄金。”她说。
“那这里起码有好几吨。”
“现在的宇宙黄金元素丰度比140亿岁时起码要高几十倍吧,估计对他们来说,黄金根本就不算稀有金属。”
“旁边的另外一堆呢?”
“是铁板。”
潘谷的头脑在飞速运转:“估计这两者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黄金板应该更早,铁板晚一些。如果的确存在文明退化的情况,那就可以说得通了。”
光谱仪的扫描光线越过那两堆金属板,在空旷地板上某处停了下来。潘谷顺着光斑望过去,却什么也看不到。
“那里有什么?”他问。
女娲的表情变得异常凝重:“一小堆灰尘。按元素组成分析,和蓝星生物的骨骼很相似。最大的不同是钙含量偏低,铝元素富集,似乎是铝代替了钙的位置。”
“还有呢?”
“如果这种动物的骨骼含量以及身体水分含量和蓝星哺乳动物相似的话,那么它的体重应该是人类的三分之一左右。”
“能确定它是不是智慧生物吗?黄昏星人,或者是盘古星人?”
“既然死在了载荷舱里,那就很可能是守护这些板子的外星人。但已经没有办法去验证了。没有探测不到潜在危险,我先进去吧,检查一下那批板子的用途。”
“还是我去吧。”潘谷阻止女娲,“我是男人,这种时候当然是我先上。”
“拜托,你可是凡胎俗体,我的身体好歹是个生化机器人。”
“不一样的,我有明光铠,能扛住一般强度的冲击。你是机器人没错,可你没有维修备件。”潘谷不由直接走了进去。
要说他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但要出危险,也确实不太可能。任何机关和防御设施放上一千亿年都会失效,只有结构最简单的物品才能保存至今。
潘谷一步一步的挪到金板堆旁边,拿下了堆在最上面的一块。虽然早有所料,但他一眼扫上去,还是被震撼得动弹不得。
“这是...这是史书,外星文明的史书!”
每块板子的结构,都是上面四分之三版面刻着图画,下面三分之一配着文字。这种文字的风格和蓝星迥异,但看得出来并不复杂,因为单字重复率很高。这说明它的词汇量不大,至少常用词汇量不大。
潘谷又检查了铁板,也是同样的版式。只不过图画粗糙了很多,字迹也显得有些潦草。
“走,女娲!我们把这些东西带回船上去破译。”
“破译?你什么时候懂外星语言学了?”
“我不懂,可是有图啊,看图猜字,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这种文字又不复杂,我潘谷精通中文英文和浙江话三门语言,还怕搞不定它?”
“那我还比你多几门呢,除了中文英文和广东话,我还精通至少C语言和Foxbase。”
“...切!”
把这一大堆宝贝运回控制室,潘谷和女娲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破译工作。中央电脑是女娲的一部分,只要找到了规律,机械性的类比和记忆是很快的,所以他们的进度比预想的快得多。
“那个三条波纹组成的字,应该是‘水字’。几乎每块有这个字的金板,画面上都有水。”
“以此类推,那个两根竖条和复杂的交叉横条组成的字,应该是‘人’字。”
“他们的语法好像不太讲究,简单粗暴,只有很少的虚词,把实词堆在一起,然后剩下的意思让你自己去脑补。”
“铁板上的文字比金板上更简陋原始,似乎很多词汇都已经丢失,应该是退化的结果。”
...
半个月后,破译工作完成。电脑把时间、重量、长度等各种计量单位也全都自动替换成了蓝星标准。
潘谷揉着酸痛的眼睛,看着屏幕上那本电子书。封面上写着:
《盘古星文明简史》(上下册)
无名氏著
潘谷女娲译
他说:“总算是完成了。现在,我又多了两个头衔:外星历史学家、外星语言学家。”
“你要那么多头衔干什么?要去新开的宇宙里赚大钱吗?”女娲吐槽,“别自吹自擂了,赶快播放吧!”
《盘古星文明史》开始以原始图片加翻译文字的方式逐幅播放。
“致不知为谁的后来者:
我是马拉奇朵.穆拉巴,方丹大学的人类学和历史学教授。我不是航天学家,也不是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家。我不懂航天专业,参与这次航天任务的目的,就是保存我们的文明。
这次航天移民行动,所有的策划者、参与者,无不希望行动顺利。如果一切顺利,我们的文明能够在比邻星(注:尚未被潮汐锁定的黄昏星)上继续繁荣昌盛下去,那就不需要我的工作了。
但愿如此。但历史教会我们,一切总不会如预想般顺利。
现在是出发之前写作的部分,我会尽可能详尽的记录信使星(注:盘古星)的历史。
我们的母星之所以会被称作信使星,是因为它总是飞快的追逐着比邻星,超过对方,然后绕上一个圈,从后面追上来,再超过一次,反反复复,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信使。
但这并不是它最早的名字。在天文学发展到我们意识到信使星和比邻星都是绕着恒星运转的行星之前,我们称它为‘中土世界’,把它当做整个宇宙的中心。
后来,人类学者终于发现,恒星才是宇宙的中心。信使星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快的,它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引力加速,才变得越来越快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