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章 远征(一)生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潘谷裹着被子,蜷成一团,躺在控制室里。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受伤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的7点59分,平时起床闹钟响起时间的前一分钟,他掀开被子爬了起来。
“怎么了,潘谷?”女娲吃了一惊。
潘谷的眼睛里布满血丝,脸上却带着一种疯狂般的亢奋。
“一晚没睡,在想问题。”他双手用力,干抹了一把脸:“你还记得你提出降落计划的时候,我问你的三个问题吗?”
“当然记得,第一,怎么保证平稳降落。第二,怎么到达阳面。第三,我们能在这里生活多久?”
“回到第二个问题:我们只能降落在阴面,阴面气温极低,又没有光源。适合建立营地的是阳面靠近昼夜线的区域,从降落点到扎营点,至少有1500公里以上,我们怎么把自己、设备和物资搬运过去?
那么,你的原计划是什么?”
女娲的声音有些低落:“是我的失误,我没有想到重力异常的问题。我的计划是先补充水、气体和核燃料,然后重建粮食生产。
我们的降落点是黄昏星阴面中心点正北4000公里,离北面的昼夜分界线还有2500公里左右。储备好物资和粮食以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计划如何越过这段距离。
我没有想到降落时会超速,损坏了大部分的补光灯。我的降落点太保守了,之前我担心太靠北的话,如果冰层厚度不足60米,降落时尾喷口会撞到冰层底部的岩层。可这里的实际厚度超过3000米,按这么算,降落点就是再往北1000公里,也没有问题。”
“不,你说得不对。这不是什么失误,你的方案是所有选择当中的最佳方案。这是个未知的世界,本来就没法预知一切。”潘谷继续揉着脸,“我现在有了一些想法,不过能不能实现,还得先试试。”
“什么想法?”
...
舱外。
潘谷用激光器在地面上融出一个几十厘米深的小洞,插入一根1米高的L型金属杆,挂上一个吊锤。
等吊锤的晃动静止下来,挂着吊锤的那根线,就是一根绝对垂直于地面的垂线。
“好了,开激光测距仪!”他通过头盔里的对讲器和女娲联系。
激光测距仪打开了,一道极细的激光,垂直于吊锤形成的垂线向前射出。潘谷顺着激光的方向,往前走去。
如果地面是完全平直的,那么这道激光应该和地面平行。但地面当然不是平直的,行星地表都是弯曲的。
这就是最简单原始、却也最可靠的地表曲率测定方式。
走出一百米左右,潘谷停了下来,挡住激光的去路,让激光照在他的明光铠上。
在克洛诺斯号舱外,激光射出的高度,只在他的小腿位置。而现在,激光的照射点已经到了他的颈部。
“女娲,看到了吗?报告计算结果!”
“看到了,计算结果已经得出,扣除地面的自然曲率,我们所在位置的坡度为1:54,也就是每前进54米,地面高度下降1米。”
“我算算...假设阴面正中点是冰海的最高点,而从冰海到昼夜线的冰盖高度是均匀下降的话...冰海最高点的冰盖厚度是100公里。我去!”潘谷不禁感慨。
“这个厚度不一定都是冰盖。如果下面有什么高密度的物质,那重力异常的情况就说得通了。”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以后有机会取个样看看。不过,现在先继续测算吧。”
“嗯,我们落地的时候,等离子焰气化了下方所有的气体雪,这一层的厚度有4米左右。然后重力区落在液态水中,冻结前,整个圆环因为重力吃水大约有1米深。
也就是说,控制室底部比周围的平地低了5米左右,等于在一个凹坑里。如果要在控制室的底部还要留下一米厚的水冰基座,那基座底部就低于地面6米。
往北走是下坡,每走54米高度下降1米,走完324米才下降满6米。
我们需要从基座最底端的高度开始,向前气化掉长324米、宽度25米、平均厚度3米,合计2.5万立方米的的气体雪和水冰,才能为控制室打开了一条出路。”
“光子火箭已经报废了,不过,等离子火箭的喷焰也能做到。”
“等离子火箭也靠聚变反应堆供能,目前聚变反应堆能源已经不足了。”
“女娲,你肯定已经想到了我的方案。聚变反应堆还有最后一点能源,如果我们以让它报废为代价,在报废之前,肯定是够完成融冰任务的。”
“那我们就再也无法重启聚变反应堆了,只能放弃克洛诺斯号。”
“没想到,你比我还多愁善感。”
“不一样的,你不是在克洛诺斯号上出生长大的,你有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你只不过是它的宇航员。而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拥有了人格和情感。克洛诺斯号就是我的家,我从来都没离开过这里。”
“生命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总得有告别的一天。别伤感了,你不是想去昼夜分界线上看黄昏吗?抓紧时间准备吧!”
接下来的两周里,潘谷和女娲忙忙碌碌的做着准备。
先要把准备运走的舱段拆下来,为了方便在蓝星近地轨道上分段组装,克洛诺斯号整体结构都是模块化的,现在也方便了拆卸。
控制室的右边是生活区,已经拆掉了大半,只剩下长度15米左右的一段,这一段内部是生命维持系统,包括储水罐、储气罐、水循环装置和气体循环装置。
把氮气罐全部排空,灌上电解水制得的氢气,顺便把把氧气罐也灌满。
控制室的左边是生态舱,现在也被拆开来。潘谷挥挥手,和他的大明宫、太液池道别。
生态舱的外壁上,还安装着不少太阳能电池板。之前的迫降中,潘谷保住了他们。现在,他一块块拆下这些太阳能电池板,搬到控制室的屋顶上,堆起来固定好。
生态舱里最重要的东西:种子,卵,材料和工具,全都转移到了控制室里,堆得满满当当的。
动力舱里,潘谷把三台还能用的等离子发动机拆了下来,受损的那台,安在控制室前方的冰面上,命名为1号;另外两台安在后方,按左右命名为2甲号和2乙号。
绝对零度下的冰面比常温下的金属还要坚硬,用激光融化出安装孔之后,完全可以固定发动机底座。
等离子发动机的直接驱动能源是电,用极强的电场把氢原子电离,加热到数万度的高温和超过20万公里的时速,从喷口发射出去。
电流强度决定了电场强度,所以等离子发动机功率虽大,体积并不臃肿。臃肿的是供能部分,现在供能的是动力舱里的聚变反应堆。聚变反应堆加热温差发电机,温差发电机把热量转化为电能。
长长的电缆,一直从动力舱延伸到等离子发动机的尾部。
经过漫长而令人精疲力竭的忙碌,一切准备工作终于都接近了尾声。
女娲精确的控制着3台发动机的矢量喷口,气化了大量的气雪和水冰。不多久,控制室的底部就变成了洼地中的一个长方体冰雪平台。它周围三面都是高地,只有正面一马平川。
那就是它的出发跑道。
最后,潘谷用激光器把底座一点点的跟冰海分离开来,就像从大木板上锯下一块突出的小木块瘤。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第二天早上的7点59分,平时起床闹钟响起时间的前一分钟,他掀开被子爬了起来。
“怎么了,潘谷?”女娲吃了一惊。
潘谷的眼睛里布满血丝,脸上却带着一种疯狂般的亢奋。
“一晚没睡,在想问题。”他双手用力,干抹了一把脸:“你还记得你提出降落计划的时候,我问你的三个问题吗?”
“当然记得,第一,怎么保证平稳降落。第二,怎么到达阳面。第三,我们能在这里生活多久?”
“回到第二个问题:我们只能降落在阴面,阴面气温极低,又没有光源。适合建立营地的是阳面靠近昼夜线的区域,从降落点到扎营点,至少有1500公里以上,我们怎么把自己、设备和物资搬运过去?
那么,你的原计划是什么?”
女娲的声音有些低落:“是我的失误,我没有想到重力异常的问题。我的计划是先补充水、气体和核燃料,然后重建粮食生产。
我们的降落点是黄昏星阴面中心点正北4000公里,离北面的昼夜分界线还有2500公里左右。储备好物资和粮食以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计划如何越过这段距离。
我没有想到降落时会超速,损坏了大部分的补光灯。我的降落点太保守了,之前我担心太靠北的话,如果冰层厚度不足60米,降落时尾喷口会撞到冰层底部的岩层。可这里的实际厚度超过3000米,按这么算,降落点就是再往北1000公里,也没有问题。”
“不,你说得不对。这不是什么失误,你的方案是所有选择当中的最佳方案。这是个未知的世界,本来就没法预知一切。”潘谷继续揉着脸,“我现在有了一些想法,不过能不能实现,还得先试试。”
“什么想法?”
...
舱外。
潘谷用激光器在地面上融出一个几十厘米深的小洞,插入一根1米高的L型金属杆,挂上一个吊锤。
等吊锤的晃动静止下来,挂着吊锤的那根线,就是一根绝对垂直于地面的垂线。
“好了,开激光测距仪!”他通过头盔里的对讲器和女娲联系。
激光测距仪打开了,一道极细的激光,垂直于吊锤形成的垂线向前射出。潘谷顺着激光的方向,往前走去。
如果地面是完全平直的,那么这道激光应该和地面平行。但地面当然不是平直的,行星地表都是弯曲的。
这就是最简单原始、却也最可靠的地表曲率测定方式。
走出一百米左右,潘谷停了下来,挡住激光的去路,让激光照在他的明光铠上。
在克洛诺斯号舱外,激光射出的高度,只在他的小腿位置。而现在,激光的照射点已经到了他的颈部。
“女娲,看到了吗?报告计算结果!”
“看到了,计算结果已经得出,扣除地面的自然曲率,我们所在位置的坡度为1:54,也就是每前进54米,地面高度下降1米。”
“我算算...假设阴面正中点是冰海的最高点,而从冰海到昼夜线的冰盖高度是均匀下降的话...冰海最高点的冰盖厚度是100公里。我去!”潘谷不禁感慨。
“这个厚度不一定都是冰盖。如果下面有什么高密度的物质,那重力异常的情况就说得通了。”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以后有机会取个样看看。不过,现在先继续测算吧。”
“嗯,我们落地的时候,等离子焰气化了下方所有的气体雪,这一层的厚度有4米左右。然后重力区落在液态水中,冻结前,整个圆环因为重力吃水大约有1米深。
也就是说,控制室底部比周围的平地低了5米左右,等于在一个凹坑里。如果要在控制室的底部还要留下一米厚的水冰基座,那基座底部就低于地面6米。
往北走是下坡,每走54米高度下降1米,走完324米才下降满6米。
我们需要从基座最底端的高度开始,向前气化掉长324米、宽度25米、平均厚度3米,合计2.5万立方米的的气体雪和水冰,才能为控制室打开了一条出路。”
“光子火箭已经报废了,不过,等离子火箭的喷焰也能做到。”
“等离子火箭也靠聚变反应堆供能,目前聚变反应堆能源已经不足了。”
“女娲,你肯定已经想到了我的方案。聚变反应堆还有最后一点能源,如果我们以让它报废为代价,在报废之前,肯定是够完成融冰任务的。”
“那我们就再也无法重启聚变反应堆了,只能放弃克洛诺斯号。”
“没想到,你比我还多愁善感。”
“不一样的,你不是在克洛诺斯号上出生长大的,你有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你只不过是它的宇航员。而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拥有了人格和情感。克洛诺斯号就是我的家,我从来都没离开过这里。”
“生命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总得有告别的一天。别伤感了,你不是想去昼夜分界线上看黄昏吗?抓紧时间准备吧!”
接下来的两周里,潘谷和女娲忙忙碌碌的做着准备。
先要把准备运走的舱段拆下来,为了方便在蓝星近地轨道上分段组装,克洛诺斯号整体结构都是模块化的,现在也方便了拆卸。
控制室的右边是生活区,已经拆掉了大半,只剩下长度15米左右的一段,这一段内部是生命维持系统,包括储水罐、储气罐、水循环装置和气体循环装置。
把氮气罐全部排空,灌上电解水制得的氢气,顺便把把氧气罐也灌满。
控制室的左边是生态舱,现在也被拆开来。潘谷挥挥手,和他的大明宫、太液池道别。
生态舱的外壁上,还安装着不少太阳能电池板。之前的迫降中,潘谷保住了他们。现在,他一块块拆下这些太阳能电池板,搬到控制室的屋顶上,堆起来固定好。
生态舱里最重要的东西:种子,卵,材料和工具,全都转移到了控制室里,堆得满满当当的。
动力舱里,潘谷把三台还能用的等离子发动机拆了下来,受损的那台,安在控制室前方的冰面上,命名为1号;另外两台安在后方,按左右命名为2甲号和2乙号。
绝对零度下的冰面比常温下的金属还要坚硬,用激光融化出安装孔之后,完全可以固定发动机底座。
等离子发动机的直接驱动能源是电,用极强的电场把氢原子电离,加热到数万度的高温和超过20万公里的时速,从喷口发射出去。
电流强度决定了电场强度,所以等离子发动机功率虽大,体积并不臃肿。臃肿的是供能部分,现在供能的是动力舱里的聚变反应堆。聚变反应堆加热温差发电机,温差发电机把热量转化为电能。
长长的电缆,一直从动力舱延伸到等离子发动机的尾部。
经过漫长而令人精疲力竭的忙碌,一切准备工作终于都接近了尾声。
女娲精确的控制着3台发动机的矢量喷口,气化了大量的气雪和水冰。不多久,控制室的底部就变成了洼地中的一个长方体冰雪平台。它周围三面都是高地,只有正面一马平川。
那就是它的出发跑道。
最后,潘谷用激光器把底座一点点的跟冰海分离开来,就像从大木板上锯下一块突出的小木块瘤。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