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夏盛熏风,杜娥杂思(七)
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这个世界终究是一个整体的世界没有人能够避免可能发生的危机。
看着周围那些平凡的农民,杜安菱觉得,像他们那样过着什么都不知道的生活,也并不是什么差事。
毕竟天下大势与他们无关,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庄稼种的好不好就可以了,像这样的生活,虽说少了许多意趣,却也多了一份安定。
不过,一个人要是明白了,再假装自己不知道,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杜安菱就是强迫自己不要去想,也时不时会警觉——所谓知道的越多,人就越害怕,说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杜安菱苦涩,在江边往田里张望,她越来越羡慕那些农人的生活。
可以说,这是她想过,却又过不了的一种生活。
……
就在这时候,国都里有一件大事正在发生。
科举已经结束了,新选上来的人也已经有了去处——不论是依旧留在京城的那些新科进士,还是一些之前在别的地方因为落榜失意回归的举人,一个个都有了新的身份。
能进入翰林院的自然是最强的一批可在此之下也有些人到了国家的其他地方。
很多人已经上拉补缺的序列,等到某一地的县令或者其他的什么官出缺,就会补过去——这只是比较普通的一部分。
有些喝上官关系好的,或者是刚好有几个亲戚故旧身居要职的,可能已经补到了实缺。
有的往南,有的往北,有了去处的这一些人吃完最后的一餐饭,从京城到不同城门,奔赴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四处城门,还有附近几个渡口,又聚集了不少才子。
其中不少是给某人送行呢,看着远去的朋友,不知留下多少诗句。
……
从京城出发的这些人,有不少还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与那些已经在科举赛场上奋斗了二三十年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失败,最终在四五十岁的年纪上才中举的那些“同年”,他们少了几分锤炼,多了一些意气——用某种话来说就是棱角还没有被磨圆。
可这种说法终究是有些偏颇的,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真正怀揣梦想的一批人——有他们的努力,国事才有希望;其他人,哪怕是他们在官场经历了那么数十年的“熏陶”后,都会变了心。
从一个方向上说,是不思进取了。
不过他们现在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甚至有些年轻人,想的和做的还很好。
就比如一位补了缺,马上要从西津渡渡河的林文印。
……
“凡一地之民,于所在之地,若不足以温饱,而需奔逃他地者,必是从政者无所作为,政事倾颓而已。”
他的话里面有不少都是说当今的不足的,和同窗有几人不谋而合。
“此去,当为一方父母,望林兄勿丧本心。”
对于盘木青来说,眼前这位好友哪怕在两年前还不是自己的好友——两个人在南方遇上时,自己正好从京城出去游学。
那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个人曾经当了一阵时间的同窗——虽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林文印看不惯盘木青这个从京城来的“富家子弟”,对他恶语相向。
“京城之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曾下达乡县,安可为州县之父母耶!”
那时,两个人的争执不少——哪怕是到了后来也一直如此。
就要离开的时候,两个人还针对“贫民无地,办手艺还是分地”的问题争执过。
“民之无以谋生在于良田价贵,地主连田百顷,贫者无一分一厘。是故,分地可行。”
这是林文印的想法——可,当时是被狠狠反驳的。
“凡人之业不唯农,也可为工商。于酒楼为小二,往车场作马夫,皆可维生。若有手艺,致富不难。”
那来自于京城的盘木青哪怕是游历了国内不知道多少地方,本质上还是一个京城人。
他的想法大多带着些批判,居高临下地指责,总是不讨喜。
……
当然,这些都是往事了。
想起这些往事,两个人之间也有很多想说的。
“当年不知京师之景胜,误以为盘兄之言,夸夸其谈;而今所见,京畿百业兴盛,盘兄之技真可行。”
说是说,实际上也还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看着周围那些平凡的农民,杜安菱觉得,像他们那样过着什么都不知道的生活,也并不是什么差事。
毕竟天下大势与他们无关,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庄稼种的好不好就可以了,像这样的生活,虽说少了许多意趣,却也多了一份安定。
不过,一个人要是明白了,再假装自己不知道,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杜安菱就是强迫自己不要去想,也时不时会警觉——所谓知道的越多,人就越害怕,说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杜安菱苦涩,在江边往田里张望,她越来越羡慕那些农人的生活。
可以说,这是她想过,却又过不了的一种生活。
……
就在这时候,国都里有一件大事正在发生。
科举已经结束了,新选上来的人也已经有了去处——不论是依旧留在京城的那些新科进士,还是一些之前在别的地方因为落榜失意回归的举人,一个个都有了新的身份。
能进入翰林院的自然是最强的一批可在此之下也有些人到了国家的其他地方。
很多人已经上拉补缺的序列,等到某一地的县令或者其他的什么官出缺,就会补过去——这只是比较普通的一部分。
有些喝上官关系好的,或者是刚好有几个亲戚故旧身居要职的,可能已经补到了实缺。
有的往南,有的往北,有了去处的这一些人吃完最后的一餐饭,从京城到不同城门,奔赴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四处城门,还有附近几个渡口,又聚集了不少才子。
其中不少是给某人送行呢,看着远去的朋友,不知留下多少诗句。
……
从京城出发的这些人,有不少还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与那些已经在科举赛场上奋斗了二三十年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失败,最终在四五十岁的年纪上才中举的那些“同年”,他们少了几分锤炼,多了一些意气——用某种话来说就是棱角还没有被磨圆。
可这种说法终究是有些偏颇的,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真正怀揣梦想的一批人——有他们的努力,国事才有希望;其他人,哪怕是他们在官场经历了那么数十年的“熏陶”后,都会变了心。
从一个方向上说,是不思进取了。
不过他们现在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甚至有些年轻人,想的和做的还很好。
就比如一位补了缺,马上要从西津渡渡河的林文印。
……
“凡一地之民,于所在之地,若不足以温饱,而需奔逃他地者,必是从政者无所作为,政事倾颓而已。”
他的话里面有不少都是说当今的不足的,和同窗有几人不谋而合。
“此去,当为一方父母,望林兄勿丧本心。”
对于盘木青来说,眼前这位好友哪怕在两年前还不是自己的好友——两个人在南方遇上时,自己正好从京城出去游学。
那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个人曾经当了一阵时间的同窗——虽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林文印看不惯盘木青这个从京城来的“富家子弟”,对他恶语相向。
“京城之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曾下达乡县,安可为州县之父母耶!”
那时,两个人的争执不少——哪怕是到了后来也一直如此。
就要离开的时候,两个人还针对“贫民无地,办手艺还是分地”的问题争执过。
“民之无以谋生在于良田价贵,地主连田百顷,贫者无一分一厘。是故,分地可行。”
这是林文印的想法——可,当时是被狠狠反驳的。
“凡人之业不唯农,也可为工商。于酒楼为小二,往车场作马夫,皆可维生。若有手艺,致富不难。”
那来自于京城的盘木青哪怕是游历了国内不知道多少地方,本质上还是一个京城人。
他的想法大多带着些批判,居高临下地指责,总是不讨喜。
……
当然,这些都是往事了。
想起这些往事,两个人之间也有很多想说的。
“当年不知京师之景胜,误以为盘兄之言,夸夸其谈;而今所见,京畿百业兴盛,盘兄之技真可行。”
说是说,实际上也还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