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真是来匡扶大汉的 > 第23章 剑上污何以洗

第23章 剑上污何以洗

小说:我真是来匡扶大汉的作者:月下风前字数:42更新时间 : 2020-07-13 21:44:48
  宛县县令名叫李贤,冀州清河郡人。因为攀上了某个王氏子弟的关系,因此在三十五岁时出任了宛县这个大县的千石县令。

  三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李贤并不满足于一个县令,因此他在任上拼了命地想干出一番政绩,以待有朝一日能摸一摸两千石的银印青绶。

  这对于出身寒家的他来说,已经是能想到最好的未来了。

  但是等他上了任,才发现,这个未来似乎有点难。

  无他,宛县的政绩实在太难刷了。

  这并不是因为宛县百业破败民生凋敝什么的,反倒是因为宛县实在是太不破败太不凋敝了。

  宛县有铁官,且远在战国时就已经是楚国著名的产铁地。几百年传承下来,宛县的铁官技艺倒是不敢夸口说冠绝全国,只敢谦虚地说冠绝青兖豫徐冀幽并扬荆益凉区区十一州。

  至于朔方和交趾这两个刺史部太远了,俺们宛县就不争了,留给别家的铁官去冠绝吧。

  靠着庞大的铁官产业,宛县的铁制品市场十分发达。虽然制式的兵器甲胄不敢公开贩卖,但普通的刀剑和农具在宛县乃至整个南阳的市场上都是堪称物美价廉的商品。

  刀剑一多了,民间持械的人就多,相应的盗匪就少了很多。虽然持械的游侠们也会时不时地搞出个命案来,但相比剿灭群盗的功劳,个把游侠的斗殴算得了什么。

  而铁制农具的普及,也大大惠及了南阳的农业,让整个宛县和南阳的农民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诚然,近些年天灾没完,赋税非但没减过反而每年撒了欢的上涨,地方豪强大族良心发现不再蚕食自耕农的土地,改为了豪爽干脆的鲸吞……

  尽管存在着这些小问题,但至少饿不死嘛,所以整个宛县和南阳的农民还是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这么一来,宛县的确是工商繁茂、士民富足、治安良好的一处大汉模范城市。但是,这些和你县令有什么关系呢?

  县令来,与不来,宛县都是如此。政绩?你是田亩多垦了?赋税多征了,还是户口多生了?怎么细细一查,田亩反而还缩了点,赋税反而还少了点,户口反而还减了点呢?

  不用说,这都是本地大户们的功劳。但如今早就不是义纵、王温舒的时代了。不要说李贤这种没什么背景的寒门县令,就是那些出身大族的县令想要治理好一县,不都要客客气气地跟当地的大族搞好关系吗?

  因此,任宛县县令已经有两年了,李贤还是没什么大的政绩,去年好不容易盼来一股外县的流贼窜入南阳,被早就憋了一股劲的李贤率县卒剿灭。但到最后功劳全被南阳太守和南阳郡尉拿走了,连口汤都没给李贤留。

  太过分了!你哪怕剩一口呢!

  李贤当时恨得牙痒痒,几次想暗中派人雇几个游侠替自己出口恶气。郡尉在叶县够不着,那同在宛县的太守总能宰了吧。

  结果人也找了,钱也给了,不等第二天,找好的游侠就把钱全部退回来了,说是他们的大兄刘伯升把他们狠狠训斥了一顿,勒令他们把钱退回来的。

  成,不干就不干吧,正好李贤也有些后怕。但等他把退回来的钱仔细地数了几遍后,发现足足被黑了两千钱!

  这就是本地帮会的素质吗?李贤气得当晚就吐血三升,卧床不起。

  为了政绩,李贤三十七岁就已经鬓边霜满了。

  今天,李贤像往常一样,坐在县寺的大堂上,一手拿着一本书有一眼没一眼地看,另一只手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案几上叩着,整个人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咸鱼味道。

  哦对,忘了说了,李县令为了不让自己醉心享乐,所以基本上没怎么沐浴过。

  真·咸鱼味道。

  正当他以为这又是平凡的一天一切都是柔软又宁静每个路口花都开在阳光里的时候,大门外县丞忽然手脚并用地冲进来,一边冲还一边喊:

  “县尊!大事不好了!有人造反要攻打宛城了!”

  被惊了一跳的李贤连忙将手里的书正过来看得津津有味,然后不紧不慢地抬起头,教训道:“本县早就与你说过,为官要有威仪,像你这般大呼小叫惊惶失度的,让人家看了去岂不笑话?”

  县丞只好老老实实地拱手认错。

  李贤满意地点点头,继续看书,顺便问道:“说罢,所来何事?”

  “县尊!城外亭长来报,西边有人造反,且正向宛县直扑而来。”

  等县丞禀报完一抬头,堂上已空无一人,只有一本书“啪嗒”落在地上。这时一个声音从大门外传来:“快随本县上城墙御敌!”

  县丞眨眨眼,实在想象不出来自家县令是怎么瞬间跑出去的。他不是天天都窝在堂上看书吗,什么时候跑得比内啥都快了?

  既然想不通,县丞只好感慨下自家县令是如此地忠心王事,然后跟着往西城墙跑去。

  随着前来报信的人越来越多,李贤已经大概得知了这股反贼是什么来头。

  “安众侯不服当今摄皇帝,故而率宗族百余人起兵造反?”

  这?命不要啦?

  李贤在畅想自己的未来时,都没敢想过自己能封侯,可这位安众侯放着列侯不做,带着区区百来个人就造反了?造反也就算了,你欺负欺负当地的亭长呗,谁给你的勇气来打宛城的?

  宛城的县卒就有小五百了好吗!看不起谁呢?

  不过李贤丝毫没有被看不起的愤怒,反而摩拳擦掌浑身上下用不完的干劲。在官寺里摸鱼都能有人来送人头,李贤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在心里喊一声安众侯您是我大父,喊您祖宗都行!

  毕竟,这不是剿匪抓贼,这可是平叛,实打实的军功!能封侯的那种!以五百人守一百人的城,闭着眼也能打赢的吧。

  更何况,这次太守还在外面巡县未归,郡尉远在叶县肯定还没得到消息,就算得到消息赶过来也来不及了。整个宛城本县令最大,谁能抢功?

  李贤看着城外风雨欲来的远方,眼神里炙热地像一团火。

  ……

  “我们到哪了?”刘崇喝了一口水润了润焦渴的喉咙,向身边的弟弟刘礼问道。

  刘礼想了想:“反正,只要看到了兵士,就差不多到宛城了。”

  刘崇闻言不由得大笑数声:“没错没错,你说的对,甚么时候前方有兵士来阻我们了,甚么时候就到宛城了。”

  笑罢,刘崇转头问刘礼,同时也是问身后跟着的一百余人:“到了宛城,十有八九就是我等的死地了。诸君随刘崇前来寻死,可有后悔?”

  刘礼没有答话,而是拔出了剑指向前方。由他打头,一百多人尽皆拔剑前指,每一个人都没说话,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无言笑中尽显决然。

  见状,刘崇也不再多话,跟着拔出了腰间黄金珠玉为饰的宝剑。

  这柄剑,乃是当年孝武皇帝以“推恩令”分封他的高祖父,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之时赐下的宝剑。

  这柄剑赐下后,就一直深藏在库中,不见天日,慢慢的就连日常的保养和擦拭都忘了。等到刘崇从仓库最角落中翻出来这柄剑时,上面已经盖满了厚厚的灰尘。

  时日已久,剑身上有些污渍怎么擦也擦不掉,只好突兀地留在剑上,显得分为刺眼。

  太刺眼了,刘崇将这片污渍用手紧紧握住,直到仍然不失锋锐的剑刃割破了他的手心,燥热燥热的血流下来后,刘崇松开手,发现剑上原本的污渍被血洗刷得干干净净。

  “大人!”他的几个儿子见状连忙涌上前想为他包扎一下,却被他摆手制止。

  宝剑在安逸无事时尘封的太久,在原本的锋利上总会染上太多太多的顽渍,水冲不掉,油浸不去。

  这不就是刘氏吗?刘崇悲哀地想。

  承平日久,刘氏子孙早就失掉了祖先布衣开拓时的勇气。如今的刘氏宗室,要么像刘秀(即刘歆)那般阿谀谗附,为王莽爪牙;要么像舂陵侯刘敞那般,论议时尚能慷慨,真举事时又畏缩不前;而更多的宗室子弟,就连论议都不敢,只会坐视那王莽一步步篡夺天下,而后闭门曰“我无能为”!

  这些顽渍,如果不用血来洗,真的能洗的掉吗?

  甚至,剑上的顽渍能用血洗掉,心中的顽渍能洗的掉吗?

  想到这,刘崇看着远处欲雨的阴霾,再看看随他而来死犹不悔的宗族子弟,不觉内心大定:

  无论洗不洗得掉,都要有人去试试的。

  况且,一旦血流下来,怯者因之而热,勇者因之而奋,忠者因之而起,奸者因之而惧。

  只要能让天下看到,仅安众一地就有足足百人愿意为了汉室流尽自己的血,那就足够了。

  今天下不闻有为匡扶大汉而流血牺牲者,有之,请自刘崇始!

  ------------

  注:

  刘礼:安众侯宗室,随刘崇攻宛,兵败被族灭,其子刘隆因为不满七岁,故得幸免。刘隆后投奔刘秀,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