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关中自古出好兵
“靠!我说抢劫是最快的致富渠道吧!两亿大洋,750公斤黄金。看来陆建章没少祸害陕西的老百姓啊!”
由都督府机要参谋副官们,清点完大洋数目后。二爷看着呈报上来的数字,惊讶的对张牧之说道。
这下倒好!陆建章搜刮来的金钱全部便宜二爷了!
“督军!陆建章全军覆灭,咱们不可能隐瞒得住。北京方面知道后,咱们怎么解释?”
张牧之看见满帐篷的银元和黄金并没有多少激动。因为他知道这点钱,对于张大都督要扩展到部队规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他在担忧北洋政府对此次事件的反应。
“咱们需要解释吗?北京追问,就回答‘查无此事’不理会就是了!”
二爷听了张牧之的担忧,无所谓的说。
他确实不用担心什么,因为大总统现如今正在外国势力鼓吹的“复辟”和国内的一片反总统的浪潮中,焦头烂额的左右摇摆着呢。
“可是~~~毕竟那是咱们的合法政府!不尊号令,咱们对老百姓怎么说?起义?造反?”
张牧之对二爷不以为意的态度很是可恼!这大都督怎么什么都不上心呢?
他哪里知道二爷之所以不担心现政府,那是因为明年也就是1916年6月6日,现今的大总统就会在内外交困中病死。
到那时国内一片混乱,各个军阀就像唱大戏一样,纷纷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群魔乱舞。哪里还会有人在意他这个远在西北边陲的小都督!
“牧之大哥!你信我!~~~我不会领着大家伙走一条死路!我之所以不在意北洋政府的态度,那是因为当今大总统私心很重,他的大总统做不长的。”
二爷很隐晦的说了一下明年将是巨变之年,至于张牧之怎么理解他就猜不到了。
“那也谨慎一点的好,毕竟咱们还没有根基!”
“我知道!该谨慎的时候我肯定谨慎!你就放心吧!另外,通知部队,开拔日期再延期十日,咱们在三秦大地再招十万青壮!”
“啊!为什么?再招十万兵,后勤可跟不上!”
张牧之对于大都督的思维跳跃很难适应。
“放心吧!后勤我都安排好了,最近几天,就有家里的西北商队过来。
另外,我已跟美国的皮特又下了一万辆卡车和三十万条步枪的订单。这些装备都会陆续的给咱们运过来。
再说咱们这次缴获了这么多银钱,这可都是汉中老百姓的血汗钱啊!咋也得还回三秦的老百姓一些的。
牧之大哥!三秦自古出好兵啊!那可都是响当当的战力!咱们说啥也不能放过这么好的兵源!”
二爷终于露出“小尾巴”了!什么缴获回馈老百姓?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就是眼馋三秦大地的好兵呗!
至于张牧之担心的后勤补给问题,那就更不是问题了。二爷的空间里什么物资没有?只要有张家的商队作掩护,他二爷想取多少有多少!
他可是在美国和上海,为进疆准备了50万人的单兵装备和武器弹药的,这些装备可都静静的待在二爷的行走仓库里呢!
二爷现在确实眼馋三秦子弟的优良战力了,关中的汉子那是自秦朝始,三秦大地就有了这种好战、敢战的优良基因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后起之秀秦国就是靠着关中子弟一扫关东六国,秦始皇手下的秦军更是号称虎狼之师,打得六国军队毫无招架之力。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唐朝,陕西兵都是当时中国军队的主力。
正是因为有了关中如此之多的强兵,从秦到唐,中原王朝的王都都定在了陕西西安。
而当时的中国也是在世界威名赫赫的,就连中亚西域一带都是三秦强兵的势力范围。
所以,让二爷放过这么强力的战兵?那是不可能的!他不刮地三尺强征兵就算他很克制自己了!
于是,新一军的宣传兵,精骑四出。招兵的布告贴遍了关中地区的各个乡镇,北京的一幕又在古老的西安城再现了!
关中地区的青年之所以没有几人响应,当时二爷在北京的招募,主要是因为二爷在北京是以“学生兵”为主的,而大西北的大部分地区,汉族的文盲率高达80%。因为这个地区太贫穷了,上得起学的家庭没有几个。
所以新一军里几乎没有三秦子弟。
但这次不一样了,二爷的招募的是敢战的基层士兵,所以对文化程度没有硬性规定。
二爷想,没文化慢慢教就是了,关键是骨子里的血性是教不出来的。
这一下可了不得了!三秦子弟几乎挤破了各个乡镇的招兵办。因为二爷有个硬性规定,一旦录取,当场下发50大洋的安家费。
关中子弟自古就有当兵挣爵的传统,中原地区的“好男不当兵”,在这里根本就是句屁话!
“达!额看咧,实真滴发了大洋咧!二娃就给他达拿回家50大洋。”
“咋?你也想去咧?”
“达!您看,额也去报个名试试?”
“中!娃大咧,逆自己拿助益就行。记得常给家里稍信!”
“唉,那~达!呃明日里旧去?”
“罢咧!去吧!”
这就是汉中一个偏远小山村里的俩父子的对话。
当父亲的知道儿子要去当兵时,并没像其他地区的父亲那样,拼命的阻止。
反而还理所当然的认为,身强体壮的儿子肯定会被录取,并嘱咐起要给家里常稍信的嘱托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关中子弟那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好战、敢战的基因。
报名的火爆,是二爷跟张牧之始料不及的。最后俩人一商量,干脆扩招到30万。
至于装备问题,就按流民点的常规办理,军事训练照常,装备暂时用一路缴获的装备补充就行了。
反正现阶段,也用不着这些新人上前线。让他们跟在新一军后面慢慢跟进就行了。到了新疆再统一整编,统一配发装备。
张牧之这几日,也是被招收上来的这些高质量的兵员给诱惑了,都是好兵啊!他也眼馋上了,也想尽可能的多收些优质兵员。
而二爷此时也有了自己的烦恼,因为有人上门给他来提亲了。而且还是女方主动的。你说这叫什么事?
二爷看见坐在自己旁边椅子上,盘着发髻抹着头油戴着大红花的媒婆,直皱眉头。
他可是头回见这阵仗。这媒婆就差脸上一个黑痦子了,那就跟后世影视作品里的媒婆就对上号了!
“姓苏的?不认识啊!”
二爷听了半天,才从媒婆的天花乱坠中,听出了女方家是个苏姓人家。
“哎呦!大官人呀!”
“停!打住!叫大都督!不准叫大官人,你还西门庆呢!什么乱七八糟的。”
二爷一听称呼,就一脸黑线!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称呼?
“成,听您的,那就叫大都督了!我跟你说啊!那苏家小姐可是西安城数一数二的大美人!人家小姐见了您一面,就对您的念念不忘了!”
什么叫“那就叫大都督了”?我本来就是大都督好吧!
二爷本来还有些好奇,自己怎么在西安就粘上桃花运了?可是听着听着,媒婆那夸张的天花乱坠的言辞,就有些不耐烦了。
“停!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回去告诉女方,我张某人谢谢他们的厚爱了!
可我已娶妻生子,而且是四房妻妾!所以只能辜负苏小姐的错爱了。
再说,我父母高堂都健在,终身亲事,俩家结亲这等大事,小子我做不了主,请他们见谅!”
“大都督唉!您就不在考虑考虑了?这可是难得的姻缘呢!”
“行了!该说的我都说了。你回去照实说就行。张三!~~~”
二爷已忍耐到极限了,急忙招呼张三救场。
“到!”
“送这位大婶出营,另外取5个大洋给她。不能让人家白跑腿!”
“是!”
“呵!那就谢谢大都督了!”
本来还想啰嗦的媒婆,一听有5个大洋的赏,立马不啰嗦了。
干脆利索的起身就走。
差事没办成就有赏,上哪找这种好事去?还不赶紧走,等大都督发火呢!没看见大帐内外全是兵呢!
可是,出二爷意料的是,这事还没完呢!
第二天,又有一个熟人找上门了。二爷一看,这不是在西安请自己喝茶的那家主人吗?
于是赶忙请进帐篷,命小德子(小德子现在是二爷的勤务兵)泡茶招待。
“当日与大都督匆匆一别,还没来得及跟大都督介绍呢!鄙人姓苏,国立西北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
“哦!西安国立大学?先生客气了,本就萍水相逢,又逢突发巨变,无需如此客套!”
二爷略一思索,就找到了国立西北大学的资料。
1912年3月,时任陕西大都督的张凤翙(huì),把陕西高等学堂(原陕西大学堂)、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农业学堂、关中法政大学和陕西客籍学堂等学校合并为西北大学。
可惜,这所大学是所短命大学,因为学员匮乏,资金短缺。于1915年也就是今年停办了。
“先生如今还在教学?”
二爷实在拿不准这位的来意,一步步的试探道。
“那还有学生教啊!学校今年已经停办了。”
“哪先生何以为生?”
不会是来毛遂自荐求职的吧?二爷暗戳戳的想。
“哦!这倒不窘迫,祖上略有薄产传下,温饱倒是不用担心。”
“那就好!逢此乱世,有安身立命的家底那就好!”
“大都督!是巨山先生的二公子?”
嗯?~~~什么情况?老爷子的旧交?没听老爷子说过啊!再说年龄也对不上,这位顶多40岁出头。
“先生认识家父?”
“呵呵,不曾认识,只是当年在天津有过一面之缘。不敢说认识令尊大人!”
这位太沉得住气了,话说的滴水不漏,让二爷根本摸不清他来此的目的。于是二爷干脆也不试探了,直接问道:
“那么先生,今天来是~~~”
“哦!说起来惭愧,小女苏利君自打那天见了大都督后,就茶饭不思,如今已病倒在家。我今天来不是来说亲的,昨日媒人已告知了你的情况。
今日厚颜登门,就是想请大都督存一丝怜悯之心,移步贵驾到寒门劝解一下小女,你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
好嘛!这通文绉绉的说辞,也就是变着法的软语相求了呗。对于有傲骨的文人来说,这比杀了他都难受,可见此人的拳拳爱女之心!
听的二爷,那叫一个难受!合着我张二爷要是不去就罪大恶极了是吧!
得!那就当次“人药”吧!大不了给小美女一些希望,把她推给北京的老母亲,省的老太太每天没事干整天瞎想。给她找点麻烦事忙着吧!
二爷他倒是省事,又使用“甩锅大法”,把苏家的事往北京家里一推了事。岂不知他的甩锅,给家里的老太太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且不说北京张府因二爷一时不忍的甩锅造成多大的困扰。而西安的招兵名额已经满额了。
张牧之从新一军里抽出得力干部,在新招募的15万新人中粗略的整编出三个军的骨架,刚教会打枪,部队就准备开拔了。
因为二爷要在冬季之前进入新疆。所以路途还很遥远,时间很紧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由都督府机要参谋副官们,清点完大洋数目后。二爷看着呈报上来的数字,惊讶的对张牧之说道。
这下倒好!陆建章搜刮来的金钱全部便宜二爷了!
“督军!陆建章全军覆灭,咱们不可能隐瞒得住。北京方面知道后,咱们怎么解释?”
张牧之看见满帐篷的银元和黄金并没有多少激动。因为他知道这点钱,对于张大都督要扩展到部队规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他在担忧北洋政府对此次事件的反应。
“咱们需要解释吗?北京追问,就回答‘查无此事’不理会就是了!”
二爷听了张牧之的担忧,无所谓的说。
他确实不用担心什么,因为大总统现如今正在外国势力鼓吹的“复辟”和国内的一片反总统的浪潮中,焦头烂额的左右摇摆着呢。
“可是~~~毕竟那是咱们的合法政府!不尊号令,咱们对老百姓怎么说?起义?造反?”
张牧之对二爷不以为意的态度很是可恼!这大都督怎么什么都不上心呢?
他哪里知道二爷之所以不担心现政府,那是因为明年也就是1916年6月6日,现今的大总统就会在内外交困中病死。
到那时国内一片混乱,各个军阀就像唱大戏一样,纷纷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群魔乱舞。哪里还会有人在意他这个远在西北边陲的小都督!
“牧之大哥!你信我!~~~我不会领着大家伙走一条死路!我之所以不在意北洋政府的态度,那是因为当今大总统私心很重,他的大总统做不长的。”
二爷很隐晦的说了一下明年将是巨变之年,至于张牧之怎么理解他就猜不到了。
“那也谨慎一点的好,毕竟咱们还没有根基!”
“我知道!该谨慎的时候我肯定谨慎!你就放心吧!另外,通知部队,开拔日期再延期十日,咱们在三秦大地再招十万青壮!”
“啊!为什么?再招十万兵,后勤可跟不上!”
张牧之对于大都督的思维跳跃很难适应。
“放心吧!后勤我都安排好了,最近几天,就有家里的西北商队过来。
另外,我已跟美国的皮特又下了一万辆卡车和三十万条步枪的订单。这些装备都会陆续的给咱们运过来。
再说咱们这次缴获了这么多银钱,这可都是汉中老百姓的血汗钱啊!咋也得还回三秦的老百姓一些的。
牧之大哥!三秦自古出好兵啊!那可都是响当当的战力!咱们说啥也不能放过这么好的兵源!”
二爷终于露出“小尾巴”了!什么缴获回馈老百姓?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就是眼馋三秦大地的好兵呗!
至于张牧之担心的后勤补给问题,那就更不是问题了。二爷的空间里什么物资没有?只要有张家的商队作掩护,他二爷想取多少有多少!
他可是在美国和上海,为进疆准备了50万人的单兵装备和武器弹药的,这些装备可都静静的待在二爷的行走仓库里呢!
二爷现在确实眼馋三秦子弟的优良战力了,关中的汉子那是自秦朝始,三秦大地就有了这种好战、敢战的优良基因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后起之秀秦国就是靠着关中子弟一扫关东六国,秦始皇手下的秦军更是号称虎狼之师,打得六国军队毫无招架之力。
从秦朝开始,一直到唐朝,陕西兵都是当时中国军队的主力。
正是因为有了关中如此之多的强兵,从秦到唐,中原王朝的王都都定在了陕西西安。
而当时的中国也是在世界威名赫赫的,就连中亚西域一带都是三秦强兵的势力范围。
所以,让二爷放过这么强力的战兵?那是不可能的!他不刮地三尺强征兵就算他很克制自己了!
于是,新一军的宣传兵,精骑四出。招兵的布告贴遍了关中地区的各个乡镇,北京的一幕又在古老的西安城再现了!
关中地区的青年之所以没有几人响应,当时二爷在北京的招募,主要是因为二爷在北京是以“学生兵”为主的,而大西北的大部分地区,汉族的文盲率高达80%。因为这个地区太贫穷了,上得起学的家庭没有几个。
所以新一军里几乎没有三秦子弟。
但这次不一样了,二爷的招募的是敢战的基层士兵,所以对文化程度没有硬性规定。
二爷想,没文化慢慢教就是了,关键是骨子里的血性是教不出来的。
这一下可了不得了!三秦子弟几乎挤破了各个乡镇的招兵办。因为二爷有个硬性规定,一旦录取,当场下发50大洋的安家费。
关中子弟自古就有当兵挣爵的传统,中原地区的“好男不当兵”,在这里根本就是句屁话!
“达!额看咧,实真滴发了大洋咧!二娃就给他达拿回家50大洋。”
“咋?你也想去咧?”
“达!您看,额也去报个名试试?”
“中!娃大咧,逆自己拿助益就行。记得常给家里稍信!”
“唉,那~达!呃明日里旧去?”
“罢咧!去吧!”
这就是汉中一个偏远小山村里的俩父子的对话。
当父亲的知道儿子要去当兵时,并没像其他地区的父亲那样,拼命的阻止。
反而还理所当然的认为,身强体壮的儿子肯定会被录取,并嘱咐起要给家里常稍信的嘱托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关中子弟那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好战、敢战的基因。
报名的火爆,是二爷跟张牧之始料不及的。最后俩人一商量,干脆扩招到30万。
至于装备问题,就按流民点的常规办理,军事训练照常,装备暂时用一路缴获的装备补充就行了。
反正现阶段,也用不着这些新人上前线。让他们跟在新一军后面慢慢跟进就行了。到了新疆再统一整编,统一配发装备。
张牧之这几日,也是被招收上来的这些高质量的兵员给诱惑了,都是好兵啊!他也眼馋上了,也想尽可能的多收些优质兵员。
而二爷此时也有了自己的烦恼,因为有人上门给他来提亲了。而且还是女方主动的。你说这叫什么事?
二爷看见坐在自己旁边椅子上,盘着发髻抹着头油戴着大红花的媒婆,直皱眉头。
他可是头回见这阵仗。这媒婆就差脸上一个黑痦子了,那就跟后世影视作品里的媒婆就对上号了!
“姓苏的?不认识啊!”
二爷听了半天,才从媒婆的天花乱坠中,听出了女方家是个苏姓人家。
“哎呦!大官人呀!”
“停!打住!叫大都督!不准叫大官人,你还西门庆呢!什么乱七八糟的。”
二爷一听称呼,就一脸黑线!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称呼?
“成,听您的,那就叫大都督了!我跟你说啊!那苏家小姐可是西安城数一数二的大美人!人家小姐见了您一面,就对您的念念不忘了!”
什么叫“那就叫大都督了”?我本来就是大都督好吧!
二爷本来还有些好奇,自己怎么在西安就粘上桃花运了?可是听着听着,媒婆那夸张的天花乱坠的言辞,就有些不耐烦了。
“停!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回去告诉女方,我张某人谢谢他们的厚爱了!
可我已娶妻生子,而且是四房妻妾!所以只能辜负苏小姐的错爱了。
再说,我父母高堂都健在,终身亲事,俩家结亲这等大事,小子我做不了主,请他们见谅!”
“大都督唉!您就不在考虑考虑了?这可是难得的姻缘呢!”
“行了!该说的我都说了。你回去照实说就行。张三!~~~”
二爷已忍耐到极限了,急忙招呼张三救场。
“到!”
“送这位大婶出营,另外取5个大洋给她。不能让人家白跑腿!”
“是!”
“呵!那就谢谢大都督了!”
本来还想啰嗦的媒婆,一听有5个大洋的赏,立马不啰嗦了。
干脆利索的起身就走。
差事没办成就有赏,上哪找这种好事去?还不赶紧走,等大都督发火呢!没看见大帐内外全是兵呢!
可是,出二爷意料的是,这事还没完呢!
第二天,又有一个熟人找上门了。二爷一看,这不是在西安请自己喝茶的那家主人吗?
于是赶忙请进帐篷,命小德子(小德子现在是二爷的勤务兵)泡茶招待。
“当日与大都督匆匆一别,还没来得及跟大都督介绍呢!鄙人姓苏,国立西北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
“哦!西安国立大学?先生客气了,本就萍水相逢,又逢突发巨变,无需如此客套!”
二爷略一思索,就找到了国立西北大学的资料。
1912年3月,时任陕西大都督的张凤翙(huì),把陕西高等学堂(原陕西大学堂)、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农业学堂、关中法政大学和陕西客籍学堂等学校合并为西北大学。
可惜,这所大学是所短命大学,因为学员匮乏,资金短缺。于1915年也就是今年停办了。
“先生如今还在教学?”
二爷实在拿不准这位的来意,一步步的试探道。
“那还有学生教啊!学校今年已经停办了。”
“哪先生何以为生?”
不会是来毛遂自荐求职的吧?二爷暗戳戳的想。
“哦!这倒不窘迫,祖上略有薄产传下,温饱倒是不用担心。”
“那就好!逢此乱世,有安身立命的家底那就好!”
“大都督!是巨山先生的二公子?”
嗯?~~~什么情况?老爷子的旧交?没听老爷子说过啊!再说年龄也对不上,这位顶多40岁出头。
“先生认识家父?”
“呵呵,不曾认识,只是当年在天津有过一面之缘。不敢说认识令尊大人!”
这位太沉得住气了,话说的滴水不漏,让二爷根本摸不清他来此的目的。于是二爷干脆也不试探了,直接问道:
“那么先生,今天来是~~~”
“哦!说起来惭愧,小女苏利君自打那天见了大都督后,就茶饭不思,如今已病倒在家。我今天来不是来说亲的,昨日媒人已告知了你的情况。
今日厚颜登门,就是想请大都督存一丝怜悯之心,移步贵驾到寒门劝解一下小女,你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
好嘛!这通文绉绉的说辞,也就是变着法的软语相求了呗。对于有傲骨的文人来说,这比杀了他都难受,可见此人的拳拳爱女之心!
听的二爷,那叫一个难受!合着我张二爷要是不去就罪大恶极了是吧!
得!那就当次“人药”吧!大不了给小美女一些希望,把她推给北京的老母亲,省的老太太每天没事干整天瞎想。给她找点麻烦事忙着吧!
二爷他倒是省事,又使用“甩锅大法”,把苏家的事往北京家里一推了事。岂不知他的甩锅,给家里的老太太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且不说北京张府因二爷一时不忍的甩锅造成多大的困扰。而西安的招兵名额已经满额了。
张牧之从新一军里抽出得力干部,在新招募的15万新人中粗略的整编出三个军的骨架,刚教会打枪,部队就准备开拔了。
因为二爷要在冬季之前进入新疆。所以路途还很遥远,时间很紧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