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皇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毕自严的蹬鼻子上脸

第一百三十四章 毕自严的蹬鼻子上脸

小说:皇明天子作者:吾谁与归字数:4085更新时间 : 2020-09-14 21:00:00
  舆论的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比如许昌有座灞陵桥。

  这座霸陵桥,相传是当初武圣人关羽与曹操割袍断义,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在这座霸陵桥之上开始的。

  而经典的关二爷挑了曹操的袍子,与曹操恩断义绝,就是在这霸陵桥上开始的。

  但是这座桥,在三国的时候,是没有的。

  许昌这座霸陵桥,是后来修建的。

  因为蒙元时候的知名话本《三国志平话》中,错误的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点,写成了长安而不是许昌。

  基于蒙元话本的基本错误,长安城外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灞桥,所以在《三国志平话》中,关羽其实是站在长安城的灞桥上诀别曹操。

  在嘉靖年间壬午本《三国演义》成书之时,罗贯中终于将《三国志平话》中的地点,由长安改为了许昌。

  但是这一段挑袍的戏份,罗贯中不舍得删,就将其中的灞桥,改为了霸陵桥。

  在《三国演义》的位面里,许昌外,就多了一座霸陵桥。

  可是现实里的许昌外,并没有这么一座桥。

  在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之后,无数文人墨客路过许昌时,都会问一句,霸陵桥何在?

  许昌人干脆就修了一座霸陵桥。

  自此以后,许昌的霸陵桥,就成了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许昌原来并没有霸陵桥。

  这就是典型的群体记忆代替。

  王化贞的罪行罄竹难书,王承恩的提议极好,既然紫金阁已经弄好了,那第一批奏疏,就做这件事。

  省的大明人忘记了此人的罪行。舆论的高地,自己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万岁,臣这里还有一件事,这是奏疏。”毕自严将奏疏递给了王承恩,面色忐忑的看着大明皇帝。

  【内府、外府均为一体,查内外供用库及司苑局商价、广盈库染价、京军布花,俱额支太仓者,而一切典礼之需,召商办进者不与焉,非区区扃为宫廷者,才为皇上用也。伏乞曲轸军兴计穷,万不获已,或从地方之便,以本色解内库,以轻赍改解太仓;或酌上用之需,以不足用者仍解内库,以足用者改解太仓;或分现征带征,以现征解内库,以带征改解太仓。】

  朱由检将奏疏合上,不停的敲着御案,脸色阴晴不定的看着毕自严,想了很久,才说道:“此奏疏,容朕想一想,正旦之前,给景会答复。”

  “臣,谢万岁隆恩。”毕自严站起身来,抖擞着自己的宽大的袖子,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说道。

  这一甩不要紧,居然甩出了另外一本奏疏,掉在了不远处的软塌上,毕自严似乎是没有看到这本奏疏被甩出去,行完大礼之后,毕自严就离开了。

  朱由检走了上去,捡起了奏疏,是一本未写完的贺表,辞藻极其华丽,看来毕自严写的也是十分的吃力,看墨迹,也是断断续续写了很久,有点七天憋了五个字的样子,都是些阿谀奉承的词。

  在朱由检看来,这种文章写的麻烦,还浪费时间,他看的更是费劲,朝臣们的阿谀奉承,可以用恶臭无比来形容。

  比肩尧舜之类的话,张口就来。

  这是朝臣们的过年给皇帝上的贺表,皇帝也不会看,但是朝臣们不得不写。

  朱由检看了两句,就仍在了一旁,说道:“王伴伴,你到司礼监去一趟,今年的贺表一切从简,知会下去,朕不会详阅,让朝臣们就随意些。”

  “是。”王承恩俯首,也离开了西暖阁。

  诺大个西暖阁就剩下了朱由检一个人,他打开手中毕自严的奏疏。

  其实毕自严这封奏疏就说了一件事,就是彻底分离内帑和国帑,改善大明朝政的财税制度。

  也是在回答朱由检最开始的提问,为什么大明朝不铸钱,大明通宝的发行量,可以用稀少来形容。

  除了铜料太少这种客观的因素以外,还有主观因素。

  因为铸钱收入的六分之五都归户部新旧太仓,也就是国帑,而六分之一归内府司钥库,也就是内帑。

  铸钱,大明皇帝捞不到多少好处,所以大明皇帝也从未操心过这里面的门道。

  而大明的内附司钥库的主要收入,是万历十五年起,所有的钞关收入一半折色归太仓,一半本色钱钞归司钥库,所以大明一直主发宝钞,而不铸钱。

  大明皇帝一直关注宝钞,而不关注铸钱,导致了市场的铜银货币一直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

  这也是为何朱由检和毕自严到现在都明知道江南、苏松的税赋重的压死人,但是他们却不能蠲免苏松和江南税赋的原因。

  工部也有自己的节慎库、兵部太仆寺有自己的常盈库、内监有自己的司钥库,礼部、光禄寺也有自己的银库。

  比如工部的节慎库四司料银岁额就有五十万两,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就是南直隶。

  所以,大明皇帝想能蠲免苏松和江南税赋,却不能。

  因为朝廷的六部都指着重税过活。

  大明的财政的乱象,岂止是一盘散沙?

  所有人都在一个碗里扒拉吃饭,人人却都有自己的小金库,真正用钱的时候,把库门一开就是一顿哭穷。

  真正用钱的时候,就是找冤大头抗雷。

  万历、天启年间的三大殿的修缮,就是找的工部抗的雷,但是工部居于六部之末,哪里有这么多的银子?只好四处拆借。

  而到了辽东战事频繁,户部又成了冤大头,户部掌管国帑,这是四处拆借。

  徐光启和孙承宗承办蓟门火炮局,也是四处拆借。

  若不是郑芝龙这个暴发户不知道献礼献什么好,直接塞了五十万两银子给大明皇帝,徐光启和孙承宗还要为了国事背负个人的债务。

  这些拆借,都是以他们个人的信誉做的担保。

  大明的这种财政乱象,毕自严的这本奏疏若是实行下去,大明的财政乱象,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

  六部的私库直接归户部国帑所有,一应开支,皆归户部所辖。

  “毕自严这是要做三司使呀。”朱由检将手中的奏疏在手中不断的拍打着。

  几天前,毕自严忽然伸手到了孙承宗的兵部,亲自下场和孙承宗撕扯【会同兵部尚书孙承宗等讲求开节大端】之事,朱由检其实一直纳闷,他毕自严到底要做甚?

  现在朱由检都明白了,其实毕自严就是要把户部的手伸到六部去。

  三司使,是唐朝中期,国家日益繁盛,财物行政变得渐趋繁杂之后,特别设立,一直沿用到了宋末。

  三司使专管度支、户部、盐铁铜专营等事物。

  朱由检打开毕自严的奏疏第一眼,就看到了毕自严在问朱由检要权,而且这要的权力极大,甚至手都伸到了内帑里。

  【以本色解内库,以轻赍改解太仓;或酌上用之需,以不足用者仍解内库,以足用者改解太仓;或分现征带征,以现征解内库,以带征改解太仓。】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划分了皇帝内帑可以取用的范围,什么归皇帝,什么归朝堂。

  “这么干,是要跌的粉身碎骨的呀,动了其他人的食儿,那可是要拼命的哟。”朱由检不停的拍着手中的奏疏,思忖着是否答应毕自严。

  大明内帑其实十分贫穷,自从皇兄皇陵五十万两支出之后,一直靠着朱由检四处搞钱。

  分清楚国帑内帑,分清楚大明皇帝的取用范围,是在限制皇权。

  这一点上,毕自严也算是摸到了大明皇帝,他们老朱家的命门上。

  嘉靖年间,嘉靖皇帝要从太仓支银二百万两修仙,经过长达三十七个月,皇帝和朝臣们的撕扯,终于是取了二十万两。

  自此以后,大明皇帝们,对户部非常的不信任,都是自己生着法门搞钱。

  万历皇帝是搞矿监征矿科,而天启皇帝是扩大司礼监,用太监去找钱。现在朱由检的法子比较多,连海盗郑芝龙都上岸了。

  毕自严这个奏疏其实冒了很大的风险,可以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皇帝堂而皇之的划线。

  当然,不仅给皇帝划线,也给大明六部划线,给大明各布政司划线。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朱由检所说的跌得粉碎。

  把自己埋在了西苑里的毕自严,哪里还管的了那么多?

  毕自严只知道大明财政之乱象,再不梳理,大明朝就亡了。

  朱由检拿起了红色的批注,最后写上了准字,从怀里摸出了那枚新做的大玺,按在了奏疏之上。

  王承恩回到西暖阁的时候,看到了那本放在桌上的奏疏,看到了那个鲜红色的准字,眉头拧成了川字,有些犹豫的说道:“万岁爷,臣看看?”

  “提督司礼监,看看也无妨。”朱由检靠在御座上,看着阁外阴沉的天空,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万岁爷,这奏疏,可是要断了内廷的炊呀,这,这……”王承恩看完了奏疏,擦着额头的汗,将奏疏放在了桌上。

  “真的彻底分开了也好。”朱由检回答了一句,不再言语。

  国帑和内帑分开,自先秦时候就是如此,秦汉时候的少府就是专门为皇帝赚钱的内署。

  整理大明朝的财政,既然毕自严有心,朱由检为代表的大明皇室,不应该成为阻拦。

  当然,这并不影响大明皇帝的权威,因为大明皇帝依然有随时停下的权力。

  “想要梳理大明财税,手里没有权力,让景会自己和六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地方官撕扯,撕扯到甲申年也撕扯不清楚,朕为他背书,让他放手施为。”朱由检还是解释了一句,王承恩是要跟懿安皇后交涉内帑的之事,还是说的更清楚些好。

  “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这还是朱由检知道的地方富户违法逃税的法子。

  大明的财税制度,漏洞百出,那些合法避税的路数,更是不知凡几。

  比如科举中举之后的免税等优待,假借宗室勋戚为家人,直接官绅勾结,逃避赋税,这天下有多少?

  大明的富户们逃税,这些税收的压力,都被摊派到了百姓的头上,百姓们活不下去,不掀了你老朱家的摊子,还能怎么办?

  毕自严想要整改大明的财税制度,手里没有权力,他靠什么去整改?

  张居正不生受“太傅”、“太师”二官,以师相自居,如何去推行自己的一鞭法,如何去推行考成法?

  不管是于谦也好,还是张居正也罢,亦或者是现在耿如杞、毕自严、满桂、毛文龙,他们的种种权力,都是因为大明皇帝的授予。

  既然肯做事,能做事,那就大胆的给他们权力,让他们去做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到甲申国难,吊死在歪脖树上,到了阴曹地府在让手下放手去施为?

  “此议朕意已决,司礼监所有反对奏疏,择章送到暖阁来。”朱由检站起身来,对这件事做了最大的放权和最后的兜底。

  反对的奏疏都要择章。

  朱由检就是告诉朝臣,整改税赋,是他大明皇帝,朱由检的决定。

  但凡是毕自严的整改弄的天下纷扰不断,百姓们揭竿而起,最终承担责任的是朱由检,而不是毕自严。

  但是会发生这种事吗?

  毕自严要权力的核心,主要逻辑,还是为了朱由检在开春之后,要做的反腐。

  唯有反腐,稽查吏治,才能够救得了大明。

  但是反腐的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财政十分紧张的时间,而此时山西陕西民乱四起,辽东战事频频,蒙兀诸部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这段顶多两到三年的财政紧张,若是挺不过去,反腐反到一半,却为了经济和财政让步的时候,那半途而废的反腐,反而会加剧大明的崩坏。

  朝政最害怕什么?

  朝令夕改。

  民不知法,法不束民。

  在下屠刀反腐之前,要筹备的工作很多。

  毕自严既然知道了大明皇帝要反腐,知道大明皇帝要给大明开膛破肚,彻底整饬吏治,那他就要做好足够的筹备。

  毕自严见到王承恩看到那个鲜红的准字的时候,忽然伏地对着乾清宫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一个头。

  “愿大明永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