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谛听
2016年1月17日。
岭南汕美,黄明哲的科研基地里面。
他沉默地放下手上的报告,对于方歌的选择和勇气,黄明哲既然欣慰又略带担忧。
不过人类终究要走出这一步,无论是为了对抗G组织的危机,还是为了进入星际时代,身体和智力提升都必不可少。
穿上工作服,来到了基地的一间实验室里面。
十几个研究员正在忙碌着,实验室中间是一台类似于雷达锅盖的设备,体积有12米高,长宽大约是8米左右。
周围还有一些裸露在外面的电缆和管道之类。
“黄院士,调试已经完成。”一个中年研究员拿着文件边走边说。
接过文件翻了翻,黄明哲随即吩咐道:“思稼,那就测试吧!”
“好的,黄院士。”章思稼说完,便转过身去安排测试工作。
几分钟之后,实验室响起广播。
“所有人员请注意,谛听探测器将进行第16次测试。”
“所有人员请注意,谛听探测器将进行……”
“所有……”
连续三遍广播之后,研究员和辅助员工们已经各就各位,谛听中微子探测器周围空无一人。
随即设备的中微子发射头,对于着东面太平洋海域发射了一股连续不断中微子流。
而在实验室的控制室里面,章思稼在指挥着测试,只见在大型显示屏上面,随着中微子流源源不断发射出去。
一些反射回来的中微子被那个展开的大锅盖接收到,随即这些反射回来的中微子在大锅盖上变成一个个电信号。
经过信号分析超算的计算,一个立体世界出现在大屏幕上,这个世界呈现出圆锥形,显然和中微子流的前进轨迹有关系。
不过由于需要中微子对于物质产生发射,导致谛听探测器目前只能探测到1500~50000公里之间。
比如探测地壳地幔,由于物质密度非常大,中微子流的衰竭也非常快,如果是对着天空或者外太空方向,5万公里之内都可以探测到。
通过数据处理之后的虚拟建模,地上、海里、天空,只有出现在圆锥体探测范围之内的物质,都会被监测到,并建立模型。
比如此时在距离汕美不远处正东方向,大员岛南部的高雄市。
无论是地面建筑物,还是城市的地下管网,都明明白白的出现在监控模型之中。
为了避免对于超算运算力的浪费,在第一次扫描之后,固定建筑物、原始地质地貌,会被固化在数据库里面,除非出现改变,才会提醒加更新。
当然日后国内的超算会改用生物计算机,到时候运算力将获得一次全方位的提升,就不需要节约运算力了。
黄明哲看了一眼仪表上的延伸长度,上面显示已经到达3200公里左右,差不多到了北马里亚纳群岛一线。
只要在边境线布置一些谛听探测器,除了西亚西部地区,其他亚洲地区,将处于谛听探测器的无死角监控之中。
比如此时在吕宋海盆海深220米游戈的三艘俄亥俄级,他们已经在监控系统里面。
甚至连他们一艘潜艇装备了32枚三叉戟—2型,有水兵153人,监控系统都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谛听探测器,声呐探测器可以直接退役了。
甚至黄明哲还看到了琉球海沟海底的地壳和一部分地幔,其中13处活跃的海底活火山,那炙热的岩浆正源源不断喷发出来。
这些数据一进入黄明哲记忆之中,他一下子就计算出明天中午11~13之间,琉球海沟南侧海域将发生一次里氏5.6级地震。
“计算一下那些海底活火山的状态。”黄明哲提醒道。
章思稼一愣,尽管非常不解,还是按照黄明哲的吩咐进行大数据分析。
[……计算结果16,琉球海沟南部海域6号海底活火山,可能在2016年1月18日10~15时,出现一次中等规模喷发,间接可能产生一次里氏5~6级地震……]
这……章思稼没有想到谛听探测器还可以应用于地震预测,不过他随即一想,也觉得合情合理。
谛听探测器可以扫描出完整的地壳结构,还有一部分上地幔,特别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
这样一来,便可以看到这些地层的动态变化,结合专业知识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海底活火山引发地震,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测试在继续进行着。
很快谛听探测器从东向北,接着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回到东。
一圈下来,周围2400~3200公里的范围之内,都被谛听探测器扫描下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监控模型。
不过单凭一台谛听探测器,还显得势单力薄一些,一个位置布置6~8台比较合适。
可以对于周围区域实现无死角的全天候监控,连什么吸波涂层飞机、地下基地、深海潜艇,在谛听探测器面前,将无所遁形。
不过黄明哲看着实验室里面,谛听探测器那庞大的体积和重量,他在考虑小型化之后,安装在卫星的问题。
如果缩短探测距离,布置在蓝星1500公里轨道上,估计可以将重量缩小到5~6吨左右。
这个重量,长五—C可以一次性运载4颗上1500公里轨道。
要实现全球监控,布置24颗谛听卫星就足够了,也就是说长五需要发射6次。
不过刚好今年的卫星发射任务比较轻,黄明哲决定让在今年将谛听探测卫星完成布置,顺便为明年的凤凰卫星系统(伽马射线激光卫星)、沉默卫星系统(中微子核子屏蔽卫星)发射积累经验。
他知道一个大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了,随着生物计算机的成果,他们和G组织极有可能直接撕破脸皮。
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强自己这一边的力量。
这一场赌局,G组织输了会不会灭亡,黄明哲不知道,但是人类输了就是灭亡。
……
“思稼,这一次测试非常成功,我们接下来设计一种在5吨左右的小型谛听探测器,用于安装在卫星上面。”黄明哲吩咐道。
章思稼一边听一边将笔记起来,然后他想了想问道:“卫星使用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和航天科工联动一下?”
黄明哲点了点头,接着吩咐道:“这方面,我会和航天科工方面联系,你将研究团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完善谛听探测器—1型,剩下的投入谛听探测器—2型的研发工作。”
“没问题。”
章思稼记下这些事情之后,立马安排研发团队,将一小部分研发人员留下来完善谛听—1型,绝大部分组成谛听—2型研发工作组。
而黄明哲直接通过南柯梦界的真理城,调集了一部分航天科工的卫星设计工程师过来帮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岭南汕美,黄明哲的科研基地里面。
他沉默地放下手上的报告,对于方歌的选择和勇气,黄明哲既然欣慰又略带担忧。
不过人类终究要走出这一步,无论是为了对抗G组织的危机,还是为了进入星际时代,身体和智力提升都必不可少。
穿上工作服,来到了基地的一间实验室里面。
十几个研究员正在忙碌着,实验室中间是一台类似于雷达锅盖的设备,体积有12米高,长宽大约是8米左右。
周围还有一些裸露在外面的电缆和管道之类。
“黄院士,调试已经完成。”一个中年研究员拿着文件边走边说。
接过文件翻了翻,黄明哲随即吩咐道:“思稼,那就测试吧!”
“好的,黄院士。”章思稼说完,便转过身去安排测试工作。
几分钟之后,实验室响起广播。
“所有人员请注意,谛听探测器将进行第16次测试。”
“所有人员请注意,谛听探测器将进行……”
“所有……”
连续三遍广播之后,研究员和辅助员工们已经各就各位,谛听中微子探测器周围空无一人。
随即设备的中微子发射头,对于着东面太平洋海域发射了一股连续不断中微子流。
而在实验室的控制室里面,章思稼在指挥着测试,只见在大型显示屏上面,随着中微子流源源不断发射出去。
一些反射回来的中微子被那个展开的大锅盖接收到,随即这些反射回来的中微子在大锅盖上变成一个个电信号。
经过信号分析超算的计算,一个立体世界出现在大屏幕上,这个世界呈现出圆锥形,显然和中微子流的前进轨迹有关系。
不过由于需要中微子对于物质产生发射,导致谛听探测器目前只能探测到1500~50000公里之间。
比如探测地壳地幔,由于物质密度非常大,中微子流的衰竭也非常快,如果是对着天空或者外太空方向,5万公里之内都可以探测到。
通过数据处理之后的虚拟建模,地上、海里、天空,只有出现在圆锥体探测范围之内的物质,都会被监测到,并建立模型。
比如此时在距离汕美不远处正东方向,大员岛南部的高雄市。
无论是地面建筑物,还是城市的地下管网,都明明白白的出现在监控模型之中。
为了避免对于超算运算力的浪费,在第一次扫描之后,固定建筑物、原始地质地貌,会被固化在数据库里面,除非出现改变,才会提醒加更新。
当然日后国内的超算会改用生物计算机,到时候运算力将获得一次全方位的提升,就不需要节约运算力了。
黄明哲看了一眼仪表上的延伸长度,上面显示已经到达3200公里左右,差不多到了北马里亚纳群岛一线。
只要在边境线布置一些谛听探测器,除了西亚西部地区,其他亚洲地区,将处于谛听探测器的无死角监控之中。
比如此时在吕宋海盆海深220米游戈的三艘俄亥俄级,他们已经在监控系统里面。
甚至连他们一艘潜艇装备了32枚三叉戟—2型,有水兵153人,监控系统都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谛听探测器,声呐探测器可以直接退役了。
甚至黄明哲还看到了琉球海沟海底的地壳和一部分地幔,其中13处活跃的海底活火山,那炙热的岩浆正源源不断喷发出来。
这些数据一进入黄明哲记忆之中,他一下子就计算出明天中午11~13之间,琉球海沟南侧海域将发生一次里氏5.6级地震。
“计算一下那些海底活火山的状态。”黄明哲提醒道。
章思稼一愣,尽管非常不解,还是按照黄明哲的吩咐进行大数据分析。
[……计算结果16,琉球海沟南部海域6号海底活火山,可能在2016年1月18日10~15时,出现一次中等规模喷发,间接可能产生一次里氏5~6级地震……]
这……章思稼没有想到谛听探测器还可以应用于地震预测,不过他随即一想,也觉得合情合理。
谛听探测器可以扫描出完整的地壳结构,还有一部分上地幔,特别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
这样一来,便可以看到这些地层的动态变化,结合专业知识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海底活火山引发地震,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测试在继续进行着。
很快谛听探测器从东向北,接着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回到东。
一圈下来,周围2400~3200公里的范围之内,都被谛听探测器扫描下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监控模型。
不过单凭一台谛听探测器,还显得势单力薄一些,一个位置布置6~8台比较合适。
可以对于周围区域实现无死角的全天候监控,连什么吸波涂层飞机、地下基地、深海潜艇,在谛听探测器面前,将无所遁形。
不过黄明哲看着实验室里面,谛听探测器那庞大的体积和重量,他在考虑小型化之后,安装在卫星的问题。
如果缩短探测距离,布置在蓝星1500公里轨道上,估计可以将重量缩小到5~6吨左右。
这个重量,长五—C可以一次性运载4颗上1500公里轨道。
要实现全球监控,布置24颗谛听卫星就足够了,也就是说长五需要发射6次。
不过刚好今年的卫星发射任务比较轻,黄明哲决定让在今年将谛听探测卫星完成布置,顺便为明年的凤凰卫星系统(伽马射线激光卫星)、沉默卫星系统(中微子核子屏蔽卫星)发射积累经验。
他知道一个大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了,随着生物计算机的成果,他们和G组织极有可能直接撕破脸皮。
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强自己这一边的力量。
这一场赌局,G组织输了会不会灭亡,黄明哲不知道,但是人类输了就是灭亡。
……
“思稼,这一次测试非常成功,我们接下来设计一种在5吨左右的小型谛听探测器,用于安装在卫星上面。”黄明哲吩咐道。
章思稼一边听一边将笔记起来,然后他想了想问道:“卫星使用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和航天科工联动一下?”
黄明哲点了点头,接着吩咐道:“这方面,我会和航天科工方面联系,你将研究团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完善谛听探测器—1型,剩下的投入谛听探测器—2型的研发工作。”
“没问题。”
章思稼记下这些事情之后,立马安排研发团队,将一小部分研发人员留下来完善谛听—1型,绝大部分组成谛听—2型研发工作组。
而黄明哲直接通过南柯梦界的真理城,调集了一部分航天科工的卫星设计工程师过来帮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