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当皇帝不容易啊(第二更,求订阅)
南京十王府。
因为大明的王爷成年后都要去封地就藩,如果每位王爷都建座府邸有点浪费土地,所以尊循着旧例,乾圣朝也在南京建造了十王府。
两年前,平王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抵达南京后,就住在十王府内,等待着就国。按照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则,除太子外,皇帝诸子十岁封亲王,二十岁就藩出任藩王。
这三位孝烈皇帝之后,第一个要就国的,就是平王朱慈烺。按年龄,乾圣四年,他就应该就国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
甚至直到现在,朝野还有争论,是如其所愿,效仿唐王的例子,封建海外,还是和其它的藩王一样,封藩内地?
甚至直到蔡方炳来到十王府里的时候,心里还在念叨着这个问题。不过,这一切都和他没有丝毫关系,可等到他见到平王后,心思立即发生了变化。
“什么?修铁路?”
“对,就是修铁路,蔡大人请看。”
朱慈烺摊开一张地图。
“陛下已经下旨许本王就国,封建“平国”,你看,平国就在这里,虽说是沿海立国,但往内陆却有数千里沃土,土民不下数百万……”
手指着地图上的平国,朱慈烺说道。
“孤的平国与蛮夷大国比邻而处,想要守住平国,就非得修铁路不可,孤年初在国子监听过蔡大人的讲课,修筑铁路,再辅以铁甲列车,北边可靖……”
铁甲列车!
那是蔡方炳在国子监讲课时提到的一个构想,其实说白了,就是给火车蒙上一层铁甲,在车上架上大炮、火枪,如此一来,火车就变成了刀枪不入的战车,当然,这个战车离不开铁路,也正因如此,才没有被人接受。
可作为旁听者的朱慈烺却一直记着这个“铁甲列车”,甚至在他看来,这甚至可以成为平国“立国的根本”。
“铁甲列车?王爷要修铁路?”
盯着地图上的平国,惊讶于陛下封建平王的同时,更让蔡方炳难以相信的是平王居然要修铁路。
难道平王就不怕因此惹火烧身吗?
“不仅仅是孤要修,这也是陛下的意愿。”
陛下的意愿!
授意朱慈烺修铁路,还真是朱国强的意愿,其实,早在朱慈烺上书请求封藩海外的那天起,朱国强就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印度。
东南亚太近了点。既然要封,就把朱慈烺封的远远的,有了他开这个头,将来才好把其它的王爷全都丢到印度去。
得印度者得到天下……不一定,但是封建印度后,大明的负担确实可以大幅度的减少。
况且,封过去十几个王爷,甚至几十个王爷,有那么多王爷在那里造福印度人民,至少可以保证一点——大明的邻居里不会出现一个大国不是。
历史上,印度可以养活了上百个土邦王公,那些土邦王公一个个的可都是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他们横征暴敛,他们恣意搜刮王国的财富,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对臣民们的生计漠然视。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的统治仍然是稳固的,如果没有印度政府对他们的打击,那些王公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不但可以维持到二十一世纪,甚至网络上的中东土豪会变成“印度土王”,估计度娘的吧里,也会多一个“土王吧”,网友们各种羡慕。
印度人民好啊!
最适合别人在那作威作福了。
为了印度人民的福祉,就勉为其难,派一群王爷过去,教化他们吧!
这件事最难的不是怎么征服印度,而是怎么让那些个王爷主动的站出来去造福印度人民。
那怕就是现在有唐国的例子搁在那,那些谨慎小心了多少代人的王爷们,也不一定敢主动要求移藩。
“朕也难办啊!”
放下手中的折子,朱国强颇有些无奈的对陈长庚说道。
“要是按朕的意思,就把他们全都丢到印度去,这几年,咱们在印度那边也建了几十个贸易站,丢到那,让他们自己开疆拓土去,省得在大明祸害自己的百姓,可朕要是这么做了,朕是什么人?薄情寡意!”
做为一个独君,朱国强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那些王爷都丢得远远的,可他不能,就像朱老四登基后,也不能直接削藩一样,只能慢慢的去削,不是他不想,而不能!
作皇帝的可以独,可以暴,但绝不能刻薄。尤其是对“家人”。建文为什么失了天下?不是朱棣能打仗,而是建文的举动让臣子们心寒啊。为了削藩甚至不惜逼死叔叔。
对自家人都刻薄无情到这个地步,当臣子的能安心吗?
“陛下,他们只是不知道陛下用心良苦。”
陈长庚说道。
“不过,只要平国在印度开疆拓土的消息传来后,那些王爷必定会有人心动,毕竟……”
朝着陛下看去,陈长庚说道。
“再怎么着,一国大王总归是王,而藩王,不过只是一府之王而已!”
但凡是人都向往权力,如果有选择的话,谁愿意作王府里光鲜的囚徒,王府长史出身的陈长庚,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些王爷的心思。
可那怕是王爷们有那样的心思,但他们不敢!
为啥?
害怕啊!
不说别人了,甚至就连德王——那可是陛下他爹啊!
现在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王爷这个身份,在大明瞧着光鲜,可实际上,也就是囚徒而已。原本的陛下还希望唐王能有所作为,可不曾想,唐王就国泗水后,虽然是一国之君了,可做事也是小心谨慎,完全没有一国之君的做派。
再怎么着,你到了那边,总得扩张扩张吧。
可朱聿键反倒作起了太平大王来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太平大王,也就是比藩王自在一些而已,甚至都没有资格上新闻,不上新闻,那些藩王那知道“土皇帝”的好啊。
“现在,朕啊!就只能指往平王了。”
朱国强笑了笑。
“如果他不行的话,朕,就只能指往自己的儿子了!”
还好,自己现在有十三个儿子,将来的子民只会更多!
历史上,在印巴分治前夕,印度的土邦约有600个,占地114.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这么算起来的话,单就是一个印度就够容纳几百上千个王爷。
到崇祯十四年,大明一共有67个亲王,但是这些亲王,有的年纪小,没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国开府,有的因为无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废,到了明朝末年,实际上还存在的亲王只有28个,说实话,28个亲王,并不算多。
去掉那些被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杀掉的亲王,大明现在还有多少亲王,不够啊!
就这么十几位亲王,那够造福印度人民的。
不能厚此薄彼啊!
得,这件事儿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得靠自己。
还是多纳几个妃子吧!
咱这不是为了一已私欲,不是贪图美色。而是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世界那么大,不多生几十个儿子,真不够封的。
哎,还是要继续操劳啊!
这事儿可真是体力活呀。哎,当皇帝的。可真不容易!
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就牺牲一下吧!
“传朕的口喻给鸿胪寺,让他们尽可能的印度沿海圈地,要利诱,多和西洋人学着点,学着他们是怎么在沿海设立据点,立足扎根的。”
说出这番话之后,朱国强又忍不住感叹道。
“牛皮大的地方……那才是手段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因为大明的王爷成年后都要去封地就藩,如果每位王爷都建座府邸有点浪费土地,所以尊循着旧例,乾圣朝也在南京建造了十王府。
两年前,平王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抵达南京后,就住在十王府内,等待着就国。按照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则,除太子外,皇帝诸子十岁封亲王,二十岁就藩出任藩王。
这三位孝烈皇帝之后,第一个要就国的,就是平王朱慈烺。按年龄,乾圣四年,他就应该就国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
甚至直到现在,朝野还有争论,是如其所愿,效仿唐王的例子,封建海外,还是和其它的藩王一样,封藩内地?
甚至直到蔡方炳来到十王府里的时候,心里还在念叨着这个问题。不过,这一切都和他没有丝毫关系,可等到他见到平王后,心思立即发生了变化。
“什么?修铁路?”
“对,就是修铁路,蔡大人请看。”
朱慈烺摊开一张地图。
“陛下已经下旨许本王就国,封建“平国”,你看,平国就在这里,虽说是沿海立国,但往内陆却有数千里沃土,土民不下数百万……”
手指着地图上的平国,朱慈烺说道。
“孤的平国与蛮夷大国比邻而处,想要守住平国,就非得修铁路不可,孤年初在国子监听过蔡大人的讲课,修筑铁路,再辅以铁甲列车,北边可靖……”
铁甲列车!
那是蔡方炳在国子监讲课时提到的一个构想,其实说白了,就是给火车蒙上一层铁甲,在车上架上大炮、火枪,如此一来,火车就变成了刀枪不入的战车,当然,这个战车离不开铁路,也正因如此,才没有被人接受。
可作为旁听者的朱慈烺却一直记着这个“铁甲列车”,甚至在他看来,这甚至可以成为平国“立国的根本”。
“铁甲列车?王爷要修铁路?”
盯着地图上的平国,惊讶于陛下封建平王的同时,更让蔡方炳难以相信的是平王居然要修铁路。
难道平王就不怕因此惹火烧身吗?
“不仅仅是孤要修,这也是陛下的意愿。”
陛下的意愿!
授意朱慈烺修铁路,还真是朱国强的意愿,其实,早在朱慈烺上书请求封藩海外的那天起,朱国强就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印度。
东南亚太近了点。既然要封,就把朱慈烺封的远远的,有了他开这个头,将来才好把其它的王爷全都丢到印度去。
得印度者得到天下……不一定,但是封建印度后,大明的负担确实可以大幅度的减少。
况且,封过去十几个王爷,甚至几十个王爷,有那么多王爷在那里造福印度人民,至少可以保证一点——大明的邻居里不会出现一个大国不是。
历史上,印度可以养活了上百个土邦王公,那些土邦王公一个个的可都是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他们横征暴敛,他们恣意搜刮王国的财富,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对臣民们的生计漠然视。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的统治仍然是稳固的,如果没有印度政府对他们的打击,那些王公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不但可以维持到二十一世纪,甚至网络上的中东土豪会变成“印度土王”,估计度娘的吧里,也会多一个“土王吧”,网友们各种羡慕。
印度人民好啊!
最适合别人在那作威作福了。
为了印度人民的福祉,就勉为其难,派一群王爷过去,教化他们吧!
这件事最难的不是怎么征服印度,而是怎么让那些个王爷主动的站出来去造福印度人民。
那怕就是现在有唐国的例子搁在那,那些谨慎小心了多少代人的王爷们,也不一定敢主动要求移藩。
“朕也难办啊!”
放下手中的折子,朱国强颇有些无奈的对陈长庚说道。
“要是按朕的意思,就把他们全都丢到印度去,这几年,咱们在印度那边也建了几十个贸易站,丢到那,让他们自己开疆拓土去,省得在大明祸害自己的百姓,可朕要是这么做了,朕是什么人?薄情寡意!”
做为一个独君,朱国强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那些王爷都丢得远远的,可他不能,就像朱老四登基后,也不能直接削藩一样,只能慢慢的去削,不是他不想,而不能!
作皇帝的可以独,可以暴,但绝不能刻薄。尤其是对“家人”。建文为什么失了天下?不是朱棣能打仗,而是建文的举动让臣子们心寒啊。为了削藩甚至不惜逼死叔叔。
对自家人都刻薄无情到这个地步,当臣子的能安心吗?
“陛下,他们只是不知道陛下用心良苦。”
陈长庚说道。
“不过,只要平国在印度开疆拓土的消息传来后,那些王爷必定会有人心动,毕竟……”
朝着陛下看去,陈长庚说道。
“再怎么着,一国大王总归是王,而藩王,不过只是一府之王而已!”
但凡是人都向往权力,如果有选择的话,谁愿意作王府里光鲜的囚徒,王府长史出身的陈长庚,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些王爷的心思。
可那怕是王爷们有那样的心思,但他们不敢!
为啥?
害怕啊!
不说别人了,甚至就连德王——那可是陛下他爹啊!
现在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王爷这个身份,在大明瞧着光鲜,可实际上,也就是囚徒而已。原本的陛下还希望唐王能有所作为,可不曾想,唐王就国泗水后,虽然是一国之君了,可做事也是小心谨慎,完全没有一国之君的做派。
再怎么着,你到了那边,总得扩张扩张吧。
可朱聿键反倒作起了太平大王来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太平大王,也就是比藩王自在一些而已,甚至都没有资格上新闻,不上新闻,那些藩王那知道“土皇帝”的好啊。
“现在,朕啊!就只能指往平王了。”
朱国强笑了笑。
“如果他不行的话,朕,就只能指往自己的儿子了!”
还好,自己现在有十三个儿子,将来的子民只会更多!
历史上,在印巴分治前夕,印度的土邦约有600个,占地114.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这么算起来的话,单就是一个印度就够容纳几百上千个王爷。
到崇祯十四年,大明一共有67个亲王,但是这些亲王,有的年纪小,没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国开府,有的因为无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废,到了明朝末年,实际上还存在的亲王只有28个,说实话,28个亲王,并不算多。
去掉那些被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杀掉的亲王,大明现在还有多少亲王,不够啊!
就这么十几位亲王,那够造福印度人民的。
不能厚此薄彼啊!
得,这件事儿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得靠自己。
还是多纳几个妃子吧!
咱这不是为了一已私欲,不是贪图美色。而是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世界那么大,不多生几十个儿子,真不够封的。
哎,还是要继续操劳啊!
这事儿可真是体力活呀。哎,当皇帝的。可真不容易!
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就牺牲一下吧!
“传朕的口喻给鸿胪寺,让他们尽可能的印度沿海圈地,要利诱,多和西洋人学着点,学着他们是怎么在沿海设立据点,立足扎根的。”
说出这番话之后,朱国强又忍不住感叹道。
“牛皮大的地方……那才是手段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