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辽地开始的变化
来到这个世界,姬康认为现有辽地乃至燕国的经济模式,根本上还是采用的小农自由经济发展模式,生产能力极其低下。
以姬康前世的所知的知识,这样的经济模式必须改变,那就是以政府为主体,各级郡县官府必须在君侯府强有力领导下,团结在君侯府的周围,通过官府的指引以及大规模的组织等手段来发展生产,提升经济。
武成王七年三月,辽地两郡正是农耕春播时间,整个辽地一片欣欣向荣。
但许多百姓都明显地感觉到辽地改变了许多,而自己也忙碌了许多。
没想到官府能把匪帮一扫而空,让世世代代都受匪患祸害的辽地百姓,感到如做梦一般,再也没人叫他们交保护费了,大媳妇小姑娘也敢公开上街,田地耕作了。
而在辽地的流民,现在官府主动给他们登籍造册,安置房屋,分发土地。
而山区偏远的诸多胡人部落,看到这次官府所派来的人,不是象往年那样驱赶他们。而是给他们登籍入册,将他们变成燕国的正式民众,并划分村落,分配土地。会种地的官府给他们曲辕犁,不会种地的,则让他们继续放牧,并收购没人要的羊毛,而且价格给的不错。
以前被官府劳役,需自己带衣食,官府分文不给。现在不了,现在从事的劳役,官府给你发放钱财。出力多的干的好的,就拿的钱多。而且百姓们也都知道,这个修的路,开的渠其实都是对他们自己有好处的。
随姬康一起迁移来辽的李勇,被安置到了辽西郡乐亭县的一个村落——新庄。随着李勇安置的还有一千多人,二百来户。
来这里后,看着自家独立的院落,虽然陈旧但明显被整修过房屋、围墙。一家人就热泪盈眶,这就是自己今后的家了。
乐亭县官府,按辽城君姬康亲自制定的《流民安置条例规定》,给每户流民家除必要的农具外。还必须发放,今年到秋收前所必需的粮食、农耕的种子、以及随后的曲辕犁,更分配给流民按人口每人二十亩的荒地。
李勇一家一下子就得到了一百亩的荒地。看着自己的田地,虽然覆盖大雪,但一家人都充满了干劲。等二月大雪刚化,一家人就起早摸黑,开垦耕作起来。
而像李勇一家这样的农户,在今年的辽地两郡比比皆是。
襄平城,君侯府秘书阁。
“公子,你这还要走,又不管事了?”
看着带着诧异表情的老总管姬茂,和有点悲愤情绪的老头剧辛两人。
姬康把两只小手一摊,说道:“不是不管,你们不是还要给我禀报的么?事实证明,你们管理的政务比我要好的多,军事上面你们也比我懂得多。
你们只要督促各郡县官府、各个部门的把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实好,把管理目标实现了就行,我只管决定大事就好。你两位一个管事,一个监督就行了。再说,你们让我这么年龄小的人,操这么多的心,你们忍心么?”
剧辛和姬茂两人相互看看,对于甩摊子的姬康,一点办法都没,只能叹气一声。
在和君相剧辛和老总管谈完之后。姬康在去鞍山之前,来到了襄平城东的襄平山,而被姬康寄予期望的襄平学院就建立于此。
听到在十几个简陋教室里传来的朗读声,姬康的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离教室的不远处,就是一片正在建造的的工地。
姬康对临时管理襄平书院的陈民道:“现在条件如此,你们就都辛苦点,这是我辽地的希望。
我和君相保证,在农耕结束后,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快书院的建设,争取在夏收之后,初步建好书院。我保证襄平书院将来会是最好和最大的书院。”
三月底的时候,姬康和母亲来到了鞍山。
在纺织厂的的车间里,现在已经有数百台纺织机正在运作,而随同众多土匪一起被抓获的,许多土匪的家属婆娘们,也成为了纺织厂的第一代女工。
这些女工可是给薪水的,跟他们的男人不同。但就这一点,也让在工业区被强制劳动的土匪们,看到了希望,工作态度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看着一匹匹羊毛织就的布匹被纺织机织出,母亲和身后跟随的众人,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跟随母亲从赵国而来的,木工大匠石小松、织工大匠甄氏两人,正自豪地给母亲介绍着一道道程序和操作。看着母亲满脸高兴的表情,姬康心内也感到轻松。
鞍山庄,姬康和母亲所居住的房屋里。
姬赵氏对跟自己道别的儿子说道:“儿呀!你这次去沓氏县,我就不去了。我在鞍山还没看够呢,等你把什么所谓的露天盐场给弄好,母亲再去看看。我儿是个天生有本事的人,为娘不能拖你的后腿。”
“娘,儿子再有本事,也是你生的,所以还是娘最有本事了。但是娘,你可能还没见过大海,儿子想让你陪儿子去看看大海。”
“哦,好,好。我儿子最孝顺了。”
姬赵氏看着自己的儿子,眉开眼笑。
石敢在旁撇撇嘴,平时老说我拍马屁,我这不是跟你学的么!
沓氏县就是姬康前世所在的大连。
在前世,姬康曾来过大连,并在这里参观过当时全国四大露天海盐厂——复州湾海盐厂,并在当时听盐场的导游说,这个海盐厂所产海盐达到每年200万吨时,姬康就被深深的震撼过。
姬康现在所来到的这个世界,盐是各国管制最严格的的物资。燕国十分缺盐,价格及其昂贵。在与中原诸国中的最大贸易货物就是盐,主要交易对象就是世仇齐国。
为了盐,燕国不得不接受齐国的一次次勒索,用铜、粮食和战马与齐国交换,就这还经常得不到齐国的交易。
燕国的许多百姓,不得不“望盐而食”。就是全家吃饭时,把盐块挂起来,看一下、吃一口,然后吃完饭后再把盐块收起来,等下次吃饭时再看。
这对来辽地后,前不久才知道这种情况的姬康,内心简直就不能忍受。解决辽地乃至燕国的食盐问题,被姬康摆在了首要位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以姬康前世的所知的知识,这样的经济模式必须改变,那就是以政府为主体,各级郡县官府必须在君侯府强有力领导下,团结在君侯府的周围,通过官府的指引以及大规模的组织等手段来发展生产,提升经济。
武成王七年三月,辽地两郡正是农耕春播时间,整个辽地一片欣欣向荣。
但许多百姓都明显地感觉到辽地改变了许多,而自己也忙碌了许多。
没想到官府能把匪帮一扫而空,让世世代代都受匪患祸害的辽地百姓,感到如做梦一般,再也没人叫他们交保护费了,大媳妇小姑娘也敢公开上街,田地耕作了。
而在辽地的流民,现在官府主动给他们登籍造册,安置房屋,分发土地。
而山区偏远的诸多胡人部落,看到这次官府所派来的人,不是象往年那样驱赶他们。而是给他们登籍入册,将他们变成燕国的正式民众,并划分村落,分配土地。会种地的官府给他们曲辕犁,不会种地的,则让他们继续放牧,并收购没人要的羊毛,而且价格给的不错。
以前被官府劳役,需自己带衣食,官府分文不给。现在不了,现在从事的劳役,官府给你发放钱财。出力多的干的好的,就拿的钱多。而且百姓们也都知道,这个修的路,开的渠其实都是对他们自己有好处的。
随姬康一起迁移来辽的李勇,被安置到了辽西郡乐亭县的一个村落——新庄。随着李勇安置的还有一千多人,二百来户。
来这里后,看着自家独立的院落,虽然陈旧但明显被整修过房屋、围墙。一家人就热泪盈眶,这就是自己今后的家了。
乐亭县官府,按辽城君姬康亲自制定的《流民安置条例规定》,给每户流民家除必要的农具外。还必须发放,今年到秋收前所必需的粮食、农耕的种子、以及随后的曲辕犁,更分配给流民按人口每人二十亩的荒地。
李勇一家一下子就得到了一百亩的荒地。看着自己的田地,虽然覆盖大雪,但一家人都充满了干劲。等二月大雪刚化,一家人就起早摸黑,开垦耕作起来。
而像李勇一家这样的农户,在今年的辽地两郡比比皆是。
襄平城,君侯府秘书阁。
“公子,你这还要走,又不管事了?”
看着带着诧异表情的老总管姬茂,和有点悲愤情绪的老头剧辛两人。
姬康把两只小手一摊,说道:“不是不管,你们不是还要给我禀报的么?事实证明,你们管理的政务比我要好的多,军事上面你们也比我懂得多。
你们只要督促各郡县官府、各个部门的把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实好,把管理目标实现了就行,我只管决定大事就好。你两位一个管事,一个监督就行了。再说,你们让我这么年龄小的人,操这么多的心,你们忍心么?”
剧辛和姬茂两人相互看看,对于甩摊子的姬康,一点办法都没,只能叹气一声。
在和君相剧辛和老总管谈完之后。姬康在去鞍山之前,来到了襄平城东的襄平山,而被姬康寄予期望的襄平学院就建立于此。
听到在十几个简陋教室里传来的朗读声,姬康的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离教室的不远处,就是一片正在建造的的工地。
姬康对临时管理襄平书院的陈民道:“现在条件如此,你们就都辛苦点,这是我辽地的希望。
我和君相保证,在农耕结束后,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快书院的建设,争取在夏收之后,初步建好书院。我保证襄平书院将来会是最好和最大的书院。”
三月底的时候,姬康和母亲来到了鞍山。
在纺织厂的的车间里,现在已经有数百台纺织机正在运作,而随同众多土匪一起被抓获的,许多土匪的家属婆娘们,也成为了纺织厂的第一代女工。
这些女工可是给薪水的,跟他们的男人不同。但就这一点,也让在工业区被强制劳动的土匪们,看到了希望,工作态度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看着一匹匹羊毛织就的布匹被纺织机织出,母亲和身后跟随的众人,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跟随母亲从赵国而来的,木工大匠石小松、织工大匠甄氏两人,正自豪地给母亲介绍着一道道程序和操作。看着母亲满脸高兴的表情,姬康心内也感到轻松。
鞍山庄,姬康和母亲所居住的房屋里。
姬赵氏对跟自己道别的儿子说道:“儿呀!你这次去沓氏县,我就不去了。我在鞍山还没看够呢,等你把什么所谓的露天盐场给弄好,母亲再去看看。我儿是个天生有本事的人,为娘不能拖你的后腿。”
“娘,儿子再有本事,也是你生的,所以还是娘最有本事了。但是娘,你可能还没见过大海,儿子想让你陪儿子去看看大海。”
“哦,好,好。我儿子最孝顺了。”
姬赵氏看着自己的儿子,眉开眼笑。
石敢在旁撇撇嘴,平时老说我拍马屁,我这不是跟你学的么!
沓氏县就是姬康前世所在的大连。
在前世,姬康曾来过大连,并在这里参观过当时全国四大露天海盐厂——复州湾海盐厂,并在当时听盐场的导游说,这个海盐厂所产海盐达到每年200万吨时,姬康就被深深的震撼过。
姬康现在所来到的这个世界,盐是各国管制最严格的的物资。燕国十分缺盐,价格及其昂贵。在与中原诸国中的最大贸易货物就是盐,主要交易对象就是世仇齐国。
为了盐,燕国不得不接受齐国的一次次勒索,用铜、粮食和战马与齐国交换,就这还经常得不到齐国的交易。
燕国的许多百姓,不得不“望盐而食”。就是全家吃饭时,把盐块挂起来,看一下、吃一口,然后吃完饭后再把盐块收起来,等下次吃饭时再看。
这对来辽地后,前不久才知道这种情况的姬康,内心简直就不能忍受。解决辽地乃至燕国的食盐问题,被姬康摆在了首要位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