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杨青天
天色已经泛白,皇极殿中,青红满殿。
已是腊月二十九,因正月初一至初五朝廷休沐,兼初一要接受百官朝贺,及拜谒皇祖陵墓,故朝廷将下月正朔的朝会改在了今日。
新皇帝每月初一朝会,每三两日召见朝臣南书房议事,或部堂或阁臣或九卿等朝廷重臣,奏章也基本上在五日之内都会批红。
相较于洪武太祖和永乐成祖的勤政,自然是远远不如;但和在位时间仅仅一个月的先皇,以及几十年不上朝的神宗皇帝作比,当今皇帝勉强算得上勤勉了。
但和十月的朝会想比,今次却是沉闷不少;一是近日来,朝堂已经渐渐处于均势,首辅一党虽是趁势而起,但朝中要员,依旧是东林或是略倾向于东林官员当道,虽然东林一方气势已是受挫连连。
但此时依然有数个东林党人眼神交流不止,目视殿中肃立的中书舍人,眼中有若有若无的期望。
因是十月廷议后奉旨巡查辽东,中书舍人朱童蒙手中捧得就是回禀的奏章,没有经过通政司、司礼监,却是谁也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
前排的红袍老臣太常寺卿赵南星,颤颤巍巍,老态毕现,看着已经有些站立不稳,但终是不愿放弃,虽是身体不适,依然强行抱病前来。
他浑浊的眼睛目视前方,心中微动,或者熊廷弼真有什么不法?即使理智如他,接连打击之下,也难免生出几分不够理智的幻想来。
自从朝会失败后,他已经低调很久了,只是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机会。
......
朱童蒙年四十来岁,山东济南府人,身材魁梧,虽是文臣,却因常年习练骑射,在殿中倒是显出几分昂藏之气。
似乎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他直直地站立,等待皇帝的到来;和殿中其他人,乃至于推荐他去辽东巡视的杨涟,也没有一丝交流。
处在赵南星身后几位的杨涟,仍是一身青袍,但胸前的补子已经由鹭鸶,换做白鹇,从正七品直接晋升到正六品了,还是直接京官擢升,实在引人侧目;东林中人更是嫉恨交加。
“叛徒”、“谄媚小人”、“沽名钓誉”,各类谩骂的声音在京中官场流传;连好友左光斗,似乎都畏惧流言,好久不曾往来。
杨涟此时也是目视前方,似乎丝毫不关心朱童蒙的奏章里写的什么。
......
“皇上驾到!”
半晌,伴随着殿值的山呼,皇帝驾到了。
众官员山呼万岁,皇帝抬手,然后稳稳入座金台。
鸿胪寺官员主持完该有的步骤之后,只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大声道:“有本请奏。”他的眼神也有意无意地,看向朱童蒙的方向。
朱童蒙没有犹豫,直接出列,大声道:“臣中书舍人,有本奏。”青袍的从七品小官,一时竟成为殿中的焦点所在。
“准。”皇帝面无表情,平静的声音传来。
相貌魁梧的中书舍人先是行礼谢恩,随即大声道:“下臣受陛下旨意,在十月启程赴辽东,巡查辽东经略事;进入辽地后,所遇士民对熊廷弼垂泪称道,说几十万辽东军民,都因为廷弼一人才得以保存。”
稍微停顿,他目视御座的方向,接着说道:“蒲河之战,建奴进攻沈阳,熊廷弼驱马前往救援,忠于王事,并无通敌之嫌;十几万边军整训齐整;臣以为前奏有误,请陛下明察!”
呼。
尘埃落定,朝堂上传来一阵呼气声,没有出人意表之事。
众人反应不一,有看向皇帝的,有盯着杨涟的,却是窃窃私语不止,引得当值御史连连净声不止。
赵南星眼神一黯,见一旁的左都御史张问达,原本抬起的头,也是微微低下,心中不由叹息一声。
上次势在必得的朝会,“意外”失败;这次虽是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这下被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仍旧感到一阵无法抑制的胸闷。
“叛徒!”有东林党人怒视着杨涟,嘴上却是不由发出声来;见到众人侧目,赶紧低头,将自己隐入班次。
......
只见皇帝轻轻点头,缓缓说道:“众卿对此还有异议吗?”
上次都已经输了,这次气势、证据都全无,何况那几位黯然出京的官员,殷鉴不远,谁还出来冒头?
见没有人说话,首辅出列拱手道:“请陛下圣裁!”
只见皇帝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下旨安抚辽东经略即可;朱舍人有功。”
众人不管心中作何想,口中都是山呼;泰昌元年的最后一场朝会,毫无波澜。
......
下朝后,文武百官三三两两,陆续从午门退出。
唯有杨涟独自一人,仿佛染了霉气,除了好友左光斗拍了怕他的肩头,再没有人过来和他说话。
升官、叛徒,此刻的他已经隐隐被东林党排斥了;而他本身东林党的印记和刚直,又让其他的官员敬而远之;即使倾慕他为人的官员,此时也只能是报以同情的目光。
伸出手,接住下落的雪片,冷啊,饶是杨涟,也觉得自己内心寒冷。
从东林的旗帜之一,到被众人排斥,他不是没有感觉,何况其中还有他的故旧亲朋?但他并不后悔,党争误国,自己出于公心,终究会被理解的罢。
紧了紧官服,杨涟步行去太常寺衙门;虽然在衙署中,被孤立得更厉害,但终归还要回去当值的。
太常寺掌管礼乐,正旦大贺之后又有郊祭,事情本就不少,而太常寺卿又抱病在家,更是让一众属官吏员忙得焦头烂额。
他一边走着,一边想着自己的手中的差事,突然身前人影顿住,一惊之下抬头看去,只见随从拦住了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中年人,一幅狼狈的样子。
那中年人也没有莽撞,拱手行礼道:“学生周辰,因女儿被藩王所害,奔波上千里,只求杨青天做主!”然后跪下磕头不止,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骑行上千里,他整个人已经完全枯瘦,而马匹已经死在城外。
百姓拦路告状,即使是有理也要先打几棍子;一般官员也不喜欢传说中包龙图的戏码,一是怕多事,二也是各司其职,不能随便逾越。
杨涟皱眉,这居然真是个读书人,犹豫片刻,终是示意随从不要把他赶走,接过递来的文书。
此时当街,戏文中的事出现,有好事的百姓也渐渐围了上来。
杨涟见状,略一沉吟,对那周辰说道:“本官这会要去当值,暂时没有时间看你的状纸,告诉本官随从,你住的地方,若真有冤情,本官自会派人寻你。”
说罢,示意了一个随从,向那男子点头示意,随后向衙门而去,留下那男子叩头不已。
此时,百姓议论纷纷,好久没有见到当街告状的戏码了,这杨涟又是素有清名,“杨青天”叫法,都是流传开来。
没有人注意到,街边有一个煞气男子,在默默看着这一幕。他已经跟了一路,不知驱走了几起毛贼。既然已经到京城,也该去北镇抚司复命了,男子把帽檐拉下,转身而去。
......
当晚,杨涟下值回府后,反复看了几遍在路上收到的状纸,又细细问了随从,立即就安排家人,找来那叫做周辰的男子,安置在府中。
深夜,就着窗外的微响,杨涟下定了决心,运笔如刀。
风起于青萍之末。
——————————
十二月,朝会,朱童蒙自辽返,奏廷弼无罪有功,下旨安抚辽东经略;童蒙因功晋兵科都给事中。
——《明史·列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已是腊月二十九,因正月初一至初五朝廷休沐,兼初一要接受百官朝贺,及拜谒皇祖陵墓,故朝廷将下月正朔的朝会改在了今日。
新皇帝每月初一朝会,每三两日召见朝臣南书房议事,或部堂或阁臣或九卿等朝廷重臣,奏章也基本上在五日之内都会批红。
相较于洪武太祖和永乐成祖的勤政,自然是远远不如;但和在位时间仅仅一个月的先皇,以及几十年不上朝的神宗皇帝作比,当今皇帝勉强算得上勤勉了。
但和十月的朝会想比,今次却是沉闷不少;一是近日来,朝堂已经渐渐处于均势,首辅一党虽是趁势而起,但朝中要员,依旧是东林或是略倾向于东林官员当道,虽然东林一方气势已是受挫连连。
但此时依然有数个东林党人眼神交流不止,目视殿中肃立的中书舍人,眼中有若有若无的期望。
因是十月廷议后奉旨巡查辽东,中书舍人朱童蒙手中捧得就是回禀的奏章,没有经过通政司、司礼监,却是谁也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
前排的红袍老臣太常寺卿赵南星,颤颤巍巍,老态毕现,看着已经有些站立不稳,但终是不愿放弃,虽是身体不适,依然强行抱病前来。
他浑浊的眼睛目视前方,心中微动,或者熊廷弼真有什么不法?即使理智如他,接连打击之下,也难免生出几分不够理智的幻想来。
自从朝会失败后,他已经低调很久了,只是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机会。
......
朱童蒙年四十来岁,山东济南府人,身材魁梧,虽是文臣,却因常年习练骑射,在殿中倒是显出几分昂藏之气。
似乎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他直直地站立,等待皇帝的到来;和殿中其他人,乃至于推荐他去辽东巡视的杨涟,也没有一丝交流。
处在赵南星身后几位的杨涟,仍是一身青袍,但胸前的补子已经由鹭鸶,换做白鹇,从正七品直接晋升到正六品了,还是直接京官擢升,实在引人侧目;东林中人更是嫉恨交加。
“叛徒”、“谄媚小人”、“沽名钓誉”,各类谩骂的声音在京中官场流传;连好友左光斗,似乎都畏惧流言,好久不曾往来。
杨涟此时也是目视前方,似乎丝毫不关心朱童蒙的奏章里写的什么。
......
“皇上驾到!”
半晌,伴随着殿值的山呼,皇帝驾到了。
众官员山呼万岁,皇帝抬手,然后稳稳入座金台。
鸿胪寺官员主持完该有的步骤之后,只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大声道:“有本请奏。”他的眼神也有意无意地,看向朱童蒙的方向。
朱童蒙没有犹豫,直接出列,大声道:“臣中书舍人,有本奏。”青袍的从七品小官,一时竟成为殿中的焦点所在。
“准。”皇帝面无表情,平静的声音传来。
相貌魁梧的中书舍人先是行礼谢恩,随即大声道:“下臣受陛下旨意,在十月启程赴辽东,巡查辽东经略事;进入辽地后,所遇士民对熊廷弼垂泪称道,说几十万辽东军民,都因为廷弼一人才得以保存。”
稍微停顿,他目视御座的方向,接着说道:“蒲河之战,建奴进攻沈阳,熊廷弼驱马前往救援,忠于王事,并无通敌之嫌;十几万边军整训齐整;臣以为前奏有误,请陛下明察!”
呼。
尘埃落定,朝堂上传来一阵呼气声,没有出人意表之事。
众人反应不一,有看向皇帝的,有盯着杨涟的,却是窃窃私语不止,引得当值御史连连净声不止。
赵南星眼神一黯,见一旁的左都御史张问达,原本抬起的头,也是微微低下,心中不由叹息一声。
上次势在必得的朝会,“意外”失败;这次虽是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这下被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仍旧感到一阵无法抑制的胸闷。
“叛徒!”有东林党人怒视着杨涟,嘴上却是不由发出声来;见到众人侧目,赶紧低头,将自己隐入班次。
......
只见皇帝轻轻点头,缓缓说道:“众卿对此还有异议吗?”
上次都已经输了,这次气势、证据都全无,何况那几位黯然出京的官员,殷鉴不远,谁还出来冒头?
见没有人说话,首辅出列拱手道:“请陛下圣裁!”
只见皇帝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下旨安抚辽东经略即可;朱舍人有功。”
众人不管心中作何想,口中都是山呼;泰昌元年的最后一场朝会,毫无波澜。
......
下朝后,文武百官三三两两,陆续从午门退出。
唯有杨涟独自一人,仿佛染了霉气,除了好友左光斗拍了怕他的肩头,再没有人过来和他说话。
升官、叛徒,此刻的他已经隐隐被东林党排斥了;而他本身东林党的印记和刚直,又让其他的官员敬而远之;即使倾慕他为人的官员,此时也只能是报以同情的目光。
伸出手,接住下落的雪片,冷啊,饶是杨涟,也觉得自己内心寒冷。
从东林的旗帜之一,到被众人排斥,他不是没有感觉,何况其中还有他的故旧亲朋?但他并不后悔,党争误国,自己出于公心,终究会被理解的罢。
紧了紧官服,杨涟步行去太常寺衙门;虽然在衙署中,被孤立得更厉害,但终归还要回去当值的。
太常寺掌管礼乐,正旦大贺之后又有郊祭,事情本就不少,而太常寺卿又抱病在家,更是让一众属官吏员忙得焦头烂额。
他一边走着,一边想着自己的手中的差事,突然身前人影顿住,一惊之下抬头看去,只见随从拦住了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中年人,一幅狼狈的样子。
那中年人也没有莽撞,拱手行礼道:“学生周辰,因女儿被藩王所害,奔波上千里,只求杨青天做主!”然后跪下磕头不止,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骑行上千里,他整个人已经完全枯瘦,而马匹已经死在城外。
百姓拦路告状,即使是有理也要先打几棍子;一般官员也不喜欢传说中包龙图的戏码,一是怕多事,二也是各司其职,不能随便逾越。
杨涟皱眉,这居然真是个读书人,犹豫片刻,终是示意随从不要把他赶走,接过递来的文书。
此时当街,戏文中的事出现,有好事的百姓也渐渐围了上来。
杨涟见状,略一沉吟,对那周辰说道:“本官这会要去当值,暂时没有时间看你的状纸,告诉本官随从,你住的地方,若真有冤情,本官自会派人寻你。”
说罢,示意了一个随从,向那男子点头示意,随后向衙门而去,留下那男子叩头不已。
此时,百姓议论纷纷,好久没有见到当街告状的戏码了,这杨涟又是素有清名,“杨青天”叫法,都是流传开来。
没有人注意到,街边有一个煞气男子,在默默看着这一幕。他已经跟了一路,不知驱走了几起毛贼。既然已经到京城,也该去北镇抚司复命了,男子把帽檐拉下,转身而去。
......
当晚,杨涟下值回府后,反复看了几遍在路上收到的状纸,又细细问了随从,立即就安排家人,找来那叫做周辰的男子,安置在府中。
深夜,就着窗外的微响,杨涟下定了决心,运笔如刀。
风起于青萍之末。
——————————
十二月,朝会,朱童蒙自辽返,奏廷弼无罪有功,下旨安抚辽东经略;童蒙因功晋兵科都给事中。
——《明史·列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