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汝窑天青釉碗
让明兵在旁边的箱子上铺上一层薄毛毯,杨老则是把手中的《平安帖》小心的放了上。
众人围了上来,仔细的端详着这幅《平安帖》。
纵二十多厘米,横十几公分,材质为硬黄纸,字体为草书。
周围空白处盖有密密麻麻几十个印章,甚至一旁还有好几位名人的提名,其中甚至不乏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题名。
保存的不是很完好,其中有好几个字已经模糊的看不清了,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挺不错的。
杨老痴迷的打量着眼前的《平安帖》,仔细研究着纸上文字的一撇一捺,虽然短短二十几字,可也让杨老研究了好久。
过了好一会杨老才满意的抬起了头,指着箱子上的《平安帖》介绍道:“虽然只有寥寥二十几字,但用笔峻利,沉著潇洒,俊宕清健,体势丰满,尤其是尖笔的起讫牵带,丰富多变,饱满完整,实为草书楷则。”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说完又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对着石凡解释道:“由于年代的久远,王羲之的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
“这本《平安帖》想来也可能是个高摹本,毕竟王羲之的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近1700年的时间,足以泯灭当时大部分的文字真迹。”
“虽说当时也有很少一部分可以保存至今的书籍,可其中要是有王羲之的真迹能流传下来,也是千难万难的。”
“这件就算不是真迹,可有这么多名人的提名与印章,那也是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完全不下于前几年嘉德拍卖的那件高摹本。”
石凡算是听明白了杨老话中的意思,他的这本《平安帖》有很大的可能是古时的高摹本。
上面明显有欧阳修的提名,最起码也是宋以前的。
石凡不是很在意这本《平安帖》的真假,无论真假他都会妥善保管的,当然如果是真迹的话那就更好了。
看完这本《平安帖》马爷三人纷纷表示这趟来的太值了,不仅见识了世界少有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更是见识到了这本王羲之的《平安帖》,已经不虚此行了。
杨老小心的把摊在木箱上的《平安帖》圈了起来,从新放回纸筒中。
石凡示意明兵把最后一个木箱也给打开。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接下来会是件什么宝物了。
明兵上前小心的打开了眼前只有三四十公分大小的小木箱子。
众人纷纷好奇的向着里面看去。
入目是一件十几公分直径的小碗,呈淡天青色,表面有细小纹片。
不等石凡仔细观察,旁边就传来了马爷三人的惊呼:“天呐!这是汝窑天青釉碗。”
疑惑的则过头,看了看有些惊讶的三人,再次回头仔细的打量着小木箱中的瓷碗。
看着是挺精致的,可不明白三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难道又是一件稀世珍宝,可它毕竟只是个小碗罢了。
石凡侧头看着还在惊讶中的三人开口道:“马爷!要不麻烦你,再给我们介绍介绍?”
马爷很快反应过来,缓了缓也不说话,伸手小心的把箱子中的小碗拿了出来,上下仔细的观察着。
看了好一会,这才开口道:“这是件传世的珍宝,宋汝窑天青釉碗。”
顿了顿,怕石凡不清楚汝窑的具体情况,便又介绍道:“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天南汝州境内而得名。”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华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它始于唐朝,盛于北宋,衰于南宋。”
“汝瓷以釉取胜,表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它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
“宋朝时的汝窑主要供宫中御用,宫中捡剩下的,才允许卖出,所以显得极为珍贵。”
“到了清朝更是宫中御用,民间已经少有流传了。”
“流传至今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仅67件半,其中的半件还是修复后的汝瓷。”
“国内目前一共有50件完整的和半件修复后的汝瓷,其余17件则流落到了国外。”
“当然全世界不会只有这67件,肯定还会有一些未知的汝窑,在其他一些私人收藏家手中。”
“就算是这样,我想全世界也不会超过一百件的真品,可想而知汝瓷的珍贵程度。”
石凡几人听着马爷的介绍,又是一阵目瞪口呆。
他也没想到,二爷爷给自己留下的物件,一件比一件珍贵,这件宋汝窑天青釉碗,可是完全不逊于之前的那两个。
这里还只是打开的三个木箱,抬眼看了看四周,还有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木箱子没有打开。
这里还得有多少件稀世珍宝,当然也不可能全都是像这三件的品相,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就已经很可怕了。
当然和国家博物馆没法比,但也绝对是国内少有的私人收藏了。
马爷把玩着手中的天青釉碗,翻到背面发现碗底还有留字。
上面是首诗,署有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有“古香”、“太朴”二印。
马爷仔细的看完之后更是激动,小心的把碗口朝下,放在了薄毛毯上,对着杨老两人叫道:“过来看看,这是还有乾隆御题诗。”
马爷话音刚落,二老就把头凑了过来,可惜上面的字太小,只好把随身携带的放大镜拿了出来,凑到眼前仔细的观摩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两人啧啧有声道:“没错!这就是乾隆的御题诗。”
说完转身羡慕的看着石凡:“小友好运道啊!这么珍贵的宋汝窑天青釉碗,居然还有乾隆的御题诗,这件宝贝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件镇馆之宝啊!”
说完不理会石凡的反应,侧头继续研究起了眼前的天青釉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众人围了上来,仔细的端详着这幅《平安帖》。
纵二十多厘米,横十几公分,材质为硬黄纸,字体为草书。
周围空白处盖有密密麻麻几十个印章,甚至一旁还有好几位名人的提名,其中甚至不乏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题名。
保存的不是很完好,其中有好几个字已经模糊的看不清了,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挺不错的。
杨老痴迷的打量着眼前的《平安帖》,仔细研究着纸上文字的一撇一捺,虽然短短二十几字,可也让杨老研究了好久。
过了好一会杨老才满意的抬起了头,指着箱子上的《平安帖》介绍道:“虽然只有寥寥二十几字,但用笔峻利,沉著潇洒,俊宕清健,体势丰满,尤其是尖笔的起讫牵带,丰富多变,饱满完整,实为草书楷则。”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说完又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对着石凡解释道:“由于年代的久远,王羲之的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
“这本《平安帖》想来也可能是个高摹本,毕竟王羲之的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近1700年的时间,足以泯灭当时大部分的文字真迹。”
“虽说当时也有很少一部分可以保存至今的书籍,可其中要是有王羲之的真迹能流传下来,也是千难万难的。”
“这件就算不是真迹,可有这么多名人的提名与印章,那也是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完全不下于前几年嘉德拍卖的那件高摹本。”
石凡算是听明白了杨老话中的意思,他的这本《平安帖》有很大的可能是古时的高摹本。
上面明显有欧阳修的提名,最起码也是宋以前的。
石凡不是很在意这本《平安帖》的真假,无论真假他都会妥善保管的,当然如果是真迹的话那就更好了。
看完这本《平安帖》马爷三人纷纷表示这趟来的太值了,不仅见识了世界少有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更是见识到了这本王羲之的《平安帖》,已经不虚此行了。
杨老小心的把摊在木箱上的《平安帖》圈了起来,从新放回纸筒中。
石凡示意明兵把最后一个木箱也给打开。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接下来会是件什么宝物了。
明兵上前小心的打开了眼前只有三四十公分大小的小木箱子。
众人纷纷好奇的向着里面看去。
入目是一件十几公分直径的小碗,呈淡天青色,表面有细小纹片。
不等石凡仔细观察,旁边就传来了马爷三人的惊呼:“天呐!这是汝窑天青釉碗。”
疑惑的则过头,看了看有些惊讶的三人,再次回头仔细的打量着小木箱中的瓷碗。
看着是挺精致的,可不明白三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难道又是一件稀世珍宝,可它毕竟只是个小碗罢了。
石凡侧头看着还在惊讶中的三人开口道:“马爷!要不麻烦你,再给我们介绍介绍?”
马爷很快反应过来,缓了缓也不说话,伸手小心的把箱子中的小碗拿了出来,上下仔细的观察着。
看了好一会,这才开口道:“这是件传世的珍宝,宋汝窑天青釉碗。”
顿了顿,怕石凡不清楚汝窑的具体情况,便又介绍道:“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天南汝州境内而得名。”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华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它始于唐朝,盛于北宋,衰于南宋。”
“汝瓷以釉取胜,表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它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
“宋朝时的汝窑主要供宫中御用,宫中捡剩下的,才允许卖出,所以显得极为珍贵。”
“到了清朝更是宫中御用,民间已经少有流传了。”
“流传至今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仅67件半,其中的半件还是修复后的汝瓷。”
“国内目前一共有50件完整的和半件修复后的汝瓷,其余17件则流落到了国外。”
“当然全世界不会只有这67件,肯定还会有一些未知的汝窑,在其他一些私人收藏家手中。”
“就算是这样,我想全世界也不会超过一百件的真品,可想而知汝瓷的珍贵程度。”
石凡几人听着马爷的介绍,又是一阵目瞪口呆。
他也没想到,二爷爷给自己留下的物件,一件比一件珍贵,这件宋汝窑天青釉碗,可是完全不逊于之前的那两个。
这里还只是打开的三个木箱,抬眼看了看四周,还有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木箱子没有打开。
这里还得有多少件稀世珍宝,当然也不可能全都是像这三件的品相,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就已经很可怕了。
当然和国家博物馆没法比,但也绝对是国内少有的私人收藏了。
马爷把玩着手中的天青釉碗,翻到背面发现碗底还有留字。
上面是首诗,署有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有“古香”、“太朴”二印。
马爷仔细的看完之后更是激动,小心的把碗口朝下,放在了薄毛毯上,对着杨老两人叫道:“过来看看,这是还有乾隆御题诗。”
马爷话音刚落,二老就把头凑了过来,可惜上面的字太小,只好把随身携带的放大镜拿了出来,凑到眼前仔细的观摩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两人啧啧有声道:“没错!这就是乾隆的御题诗。”
说完转身羡慕的看着石凡:“小友好运道啊!这么珍贵的宋汝窑天青釉碗,居然还有乾隆的御题诗,这件宝贝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件镇馆之宝啊!”
说完不理会石凡的反应,侧头继续研究起了眼前的天青釉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