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路向西
处理完撞船事件,李沅命令秦犄明挂出旗帜,在船头摆好仪仗,这艘船就成了官船。崇明所的这艘撞船的战船和船上的人,包括钱进,一起押往松江。
松江府发展远称不上久远,太过近海,水灾频发,原本不是宜居之地。在宋代开始设立了市舶司,发展海外贸易,渐渐有了城市的规模,海防江防建立起来,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也慢慢地变得宜居。其中黄道婆引进了海南的棉纺技术,使得松江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日渐繁荣。
松江是由县改府,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原先只有华亭一县,在元朝华亭一分为二,北边的一块成为上海县,本朝嘉靖时期,又划出一县,是为青浦。也就是现在一府三县的格局。比西边的苏州和北边的扬州都要小得多。
也不知道李沅具体哪天到任,松江府留守的官员暂时以同知吕正心为首,维持运转。
上海县离长江最近,轮流到吴淞江口观望的的任务,吕正心就交给了他们。可苦了上海县的衙役,跟个孙猴子一样每天两班倒去吴淞江口观望,都快看成了一个望夫石。
望了快半个月,终于等到了李沅的船队。
李沅他们到的时候,松江府迎接新任知府的官架在码头已经等候多时。
松江府同知吕正心、通判严魁、周一围等人,另有推官、经历、知事、照磨等属官。华亭、青浦、上海三县的知县、县丞、主薄齐齐地站在码头。地方上的乡绅名流也挤在了一起,搞的码头异常拥挤,松江府和华亭县的典吏领着好几十个衙役紧张地维持着秩序。
李沅的松江兵备道比较特殊,是配合市舶司而设立,对地方军务主要是巡检的权利,在行辕没有设立之前,并没有通知所辖的卫所长官前来会面,当然,崇明千户所是提前见了一些。而市舶司更为特殊,牌子还没挂,属官也还没有配,更谈不上有人来迎接。
远远看着“松江知府”、“松江整饬兵备道”、“上海市舶司提举”等插了一大溜牌子的大船出现在视线内,吕正心等人提起袍子缓缓步下石阶,迎了上去。
船一靠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时硝烟四起……
踏板放下,秦犄明领着卫兵先行下船,成八字形左右一分,把这个排场是撑起来了。
李沅已经换上了四品官员的常服,头戴乌纱,穿绯红团领官袍,束装金饰玉腰带,衣服上绣的是云雁,和徐光启联袂下船。吕正心带头迎接的人齐声致意:“欢迎府尊李大人架临本府”、“恭迎少宗伯大人荣回乡里”,声量还算整齐,显然是排练过的。
四品是大明官员的一道分界线,四品以上常服全是红袍,五六七品就是青袍了。因此码头上是众青从中一点红,吕正心等人俱是青袍,徐光启因为已经致仕,虽然有正议大夫的三品散官,还是不好显摆出来,更不能抢李沅的风头。
徐光启下了船,他的身份不想和吕正心等人有太多纠缠,寒暄几句,就由徐家的儿孙辈接过去了。
临走时,微笑和李沅说:“立新,改日有时间,欢迎来我的农庄。”李沅早听徐光启讲过他在“徐家厍”农庄的事情,简直是他的实验基地,“学生自然是要去叨扰少宗伯的。”
松江的官员见新任知府,第一印象是真年轻,不免心底隐隐有些不平,甚至有些嫉妒……人比人气死人啊。想老子在这个年纪还在辛苦读书,他倒一下子骑到咱头上了,这小子抢跑太明显了。另外又不免存了轻视,年纪轻轻,好像是得了皇上信任,但初来乍到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要成点什么事,还不是得靠我们?
但看李沅和徐光启很熟络的样子,又觉得他有点不一般,在本地也不全是毫无门路啊……
等徐光启走了,吕正心等人上前正式和李沅相见。“李大人一路风尘,真是辛苦了,卑职松江府同知吕正心、通判严魁、周一围这些大人的属官,还有三县的几位大人,一起恭迎大人。”
李沅看向迎接的几人,大明果然没有长相低劣的官员,吕正心等人俱是仪表堂堂的模样,几人四十来岁的样子,可能是海风吹多了,面色比京中的官员更加黑一点。
严魁等人也一一上前拜见,李沅已经完全从落水中缓了过来,微笑和他们致意。
“希成兄,快快请起,不须多礼。再求兄,居家守制三年了,万望节哀,你我同心,为松江一府万民谋福祉。”主要属官的字号,大概的情况墨洵在离京前就准备好了,李沅早已经烂熟于胸。
吕正心见新来的知府礼数周到,非常老练,赶紧打起精神:“李大人一路辛苦,先送大人去府衙。我等在豫园已经摆下宴席,为大人接风洗尘。听闻大人是酒中豪杰,我等一定舍命相陪,和大人开怀畅饮。”
李沅笑道:“本官嗜酒的名声已经传到松江了吗?哈哈,先不忙,请几位大人带我到府衙,安顿好歇息一阵,晚上再和诸位同僚一醉方休。”
转头看向后方,接着说:“我的船队,有崇明所的一条船一路护送,钱千户的公子也在内,还得先安顿好他们啊。”
吕正心等人不明就里,怎么,这就和崇明所搭上线了?对于这位李大人的情报,他们掌握的东西明显没有跟上进度啊。
这时候,松江府准备的接应仪仗也迎了过来,按规制,是四人抬的大轿,四把青旗、一把黄伞、两根桐棍、两根皮槊。等李沅上了轿,李沅带来的三块官职牌、“乙丑科状元”这个骚包牌等仪仗走在前面,最前面还有松江府的衙役举着两对“回避肃静”牌在前面开道。
松江府衙就在设华亭县,和华亭县衙几条街的距离,都在黄浦江码头以西。
李沅以前做翰林官是没人抬轿的,出行更没有仪仗开道,现在是好好享受了一把。还是外放官好啊……
一路向西,好不威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松江府发展远称不上久远,太过近海,水灾频发,原本不是宜居之地。在宋代开始设立了市舶司,发展海外贸易,渐渐有了城市的规模,海防江防建立起来,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也慢慢地变得宜居。其中黄道婆引进了海南的棉纺技术,使得松江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日渐繁荣。
松江是由县改府,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原先只有华亭一县,在元朝华亭一分为二,北边的一块成为上海县,本朝嘉靖时期,又划出一县,是为青浦。也就是现在一府三县的格局。比西边的苏州和北边的扬州都要小得多。
也不知道李沅具体哪天到任,松江府留守的官员暂时以同知吕正心为首,维持运转。
上海县离长江最近,轮流到吴淞江口观望的的任务,吕正心就交给了他们。可苦了上海县的衙役,跟个孙猴子一样每天两班倒去吴淞江口观望,都快看成了一个望夫石。
望了快半个月,终于等到了李沅的船队。
李沅他们到的时候,松江府迎接新任知府的官架在码头已经等候多时。
松江府同知吕正心、通判严魁、周一围等人,另有推官、经历、知事、照磨等属官。华亭、青浦、上海三县的知县、县丞、主薄齐齐地站在码头。地方上的乡绅名流也挤在了一起,搞的码头异常拥挤,松江府和华亭县的典吏领着好几十个衙役紧张地维持着秩序。
李沅的松江兵备道比较特殊,是配合市舶司而设立,对地方军务主要是巡检的权利,在行辕没有设立之前,并没有通知所辖的卫所长官前来会面,当然,崇明千户所是提前见了一些。而市舶司更为特殊,牌子还没挂,属官也还没有配,更谈不上有人来迎接。
远远看着“松江知府”、“松江整饬兵备道”、“上海市舶司提举”等插了一大溜牌子的大船出现在视线内,吕正心等人提起袍子缓缓步下石阶,迎了上去。
船一靠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时硝烟四起……
踏板放下,秦犄明领着卫兵先行下船,成八字形左右一分,把这个排场是撑起来了。
李沅已经换上了四品官员的常服,头戴乌纱,穿绯红团领官袍,束装金饰玉腰带,衣服上绣的是云雁,和徐光启联袂下船。吕正心带头迎接的人齐声致意:“欢迎府尊李大人架临本府”、“恭迎少宗伯大人荣回乡里”,声量还算整齐,显然是排练过的。
四品是大明官员的一道分界线,四品以上常服全是红袍,五六七品就是青袍了。因此码头上是众青从中一点红,吕正心等人俱是青袍,徐光启因为已经致仕,虽然有正议大夫的三品散官,还是不好显摆出来,更不能抢李沅的风头。
徐光启下了船,他的身份不想和吕正心等人有太多纠缠,寒暄几句,就由徐家的儿孙辈接过去了。
临走时,微笑和李沅说:“立新,改日有时间,欢迎来我的农庄。”李沅早听徐光启讲过他在“徐家厍”农庄的事情,简直是他的实验基地,“学生自然是要去叨扰少宗伯的。”
松江的官员见新任知府,第一印象是真年轻,不免心底隐隐有些不平,甚至有些嫉妒……人比人气死人啊。想老子在这个年纪还在辛苦读书,他倒一下子骑到咱头上了,这小子抢跑太明显了。另外又不免存了轻视,年纪轻轻,好像是得了皇上信任,但初来乍到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要成点什么事,还不是得靠我们?
但看李沅和徐光启很熟络的样子,又觉得他有点不一般,在本地也不全是毫无门路啊……
等徐光启走了,吕正心等人上前正式和李沅相见。“李大人一路风尘,真是辛苦了,卑职松江府同知吕正心、通判严魁、周一围这些大人的属官,还有三县的几位大人,一起恭迎大人。”
李沅看向迎接的几人,大明果然没有长相低劣的官员,吕正心等人俱是仪表堂堂的模样,几人四十来岁的样子,可能是海风吹多了,面色比京中的官员更加黑一点。
严魁等人也一一上前拜见,李沅已经完全从落水中缓了过来,微笑和他们致意。
“希成兄,快快请起,不须多礼。再求兄,居家守制三年了,万望节哀,你我同心,为松江一府万民谋福祉。”主要属官的字号,大概的情况墨洵在离京前就准备好了,李沅早已经烂熟于胸。
吕正心见新来的知府礼数周到,非常老练,赶紧打起精神:“李大人一路辛苦,先送大人去府衙。我等在豫园已经摆下宴席,为大人接风洗尘。听闻大人是酒中豪杰,我等一定舍命相陪,和大人开怀畅饮。”
李沅笑道:“本官嗜酒的名声已经传到松江了吗?哈哈,先不忙,请几位大人带我到府衙,安顿好歇息一阵,晚上再和诸位同僚一醉方休。”
转头看向后方,接着说:“我的船队,有崇明所的一条船一路护送,钱千户的公子也在内,还得先安顿好他们啊。”
吕正心等人不明就里,怎么,这就和崇明所搭上线了?对于这位李大人的情报,他们掌握的东西明显没有跟上进度啊。
这时候,松江府准备的接应仪仗也迎了过来,按规制,是四人抬的大轿,四把青旗、一把黄伞、两根桐棍、两根皮槊。等李沅上了轿,李沅带来的三块官职牌、“乙丑科状元”这个骚包牌等仪仗走在前面,最前面还有松江府的衙役举着两对“回避肃静”牌在前面开道。
松江府衙就在设华亭县,和华亭县衙几条街的距离,都在黄浦江码头以西。
李沅以前做翰林官是没人抬轿的,出行更没有仪仗开道,现在是好好享受了一把。还是外放官好啊……
一路向西,好不威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