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高迎祥、李鸿基
闯关东早已经开始,闯西口则需要先占据河套,准确地说,是前套。
由于提前的屯储积累,以及土豆、玉米、番薯等抗旱高产作物的硬性推广,大灾害对于明帝国的影响,现在还不算严重。
这只是大灾害的刚刚开始,有准备,有计划,从朝廷到地方官府,无论是统筹,还是组织,都有个适应,以及工作捋顺的过程。
同样,这也是对官员各项能力的一次考察和检验。能者上,劣者下,为以后应对蔓延数省、持续十数年的大灾害,作好准备。
吏治终究是最重要的问题,皇帝计划得再好,下面的执行不力,也没有好的结果。
此时,又能看出皇帝的深谋远虑。
整顿吏治从天启二年便开始,从朝堂扩散到地方,督察院、东厂、镇抚司可谓是三管齐下,杀头流放,几年来不知有多少官员落马,遭到了严厉惩处。
对官员的震慑,监督惩处的体系流程又得以严密,大明的吏治在人头滚滚中有了极大的好转。
随着大量官员的落马,得益的不仅是国家、百姓,还有被称为胥吏的没有升迁前途的阶层。
大量的吏员得以授官,因为有着基层的工作经验,又有了晋升之途,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业绩多数都比较优秀。
从上到下的效果传递,朝廷、地方官、百姓,因此而呈现出好的迹象。
特别是陕西,在今年全省闹灾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大批的流民,社会秩序在总体上保持稳定。
而各项改革措施,也没有因为灾害而停滞不前,依旧在不断推进,改变着大明子民的命运。
蹄声从远而近,李鸿基赶着邮驿马车,直到驿站大门。
一个驿卒打开大门,马车进院停稳,李鸿基笑着和驿卒打着招呼,跳下马车,赶到公事房,交接公文和邮件。
交接完毕,这一趟差使算是顺利完成,李鸿基不由得长出了口气,在廊下的桌旁一坐,端起茶壶咕咚咕咚猛灌。
这里是银川驿,座落在银川河谷中段的西番庄,银川河从驿馆西边流向黄河,是河州通往青海、河西等地的第一驿站,位置十分重要。
明成化年间设银川里,驿站所处,很早以前就是交通要冲。附近的凤林关、凤林渡、莲花渡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隘和津渡。
自明宣宗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国策,进行全面战略收缩,北疆萎缩至长城一带,东北地区缩至辽东,西北地区则退至嘉峪关,对青藏地区已不能有效控制。
可从平辽之后,朝廷加大了对西北的投入力度,洮州、河州、西宁三卫的兵力增加,装备更新,显示出了皇帝对于重振西北军事的雄心。
而银川驿等西北驿站,也得到了资金扶持,或新建,或整修,驿卒的人数也有增长。
自元朝建立内地通往西藏的驿站、驿路以来,经过百多年的频繁交往,到了明朝永乐朝,原有交通组织又进行了调整,修复,内地和西藏各重要地区的交通,更加畅通无阻。
当时,僧俗官吏、商贾、朝佛香客,络绎不绝,出现了“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的景况。
如今,皇帝又展现了复置驿站,以通西域之使,并恢复内地和西藏各重要地区交通的雄心壮志。
而中华商会则竭力报效,投入资金和人力,力争将商路依托驿站延伸,连通西域和青藏。
在朝廷的政策推动中,甘陕并未因灾害而停止拓展。相反,在以工代赈和扩军备战之下,百姓们倒是多了选择,而不是逃荒,或者是饿死。
银川驿受政策之利的影响,境况大有好转。除了传递公文,邮件包裹也开始递送,收入自然是有所提高。
“黄娃子,有人找哇!”看门驿卒大声叫着李鸿基的小名,把门推开缝隙,放进来两个人。
一个中年男人,高大魁梧,走起路来便显得孔武有力;另一个还是少年,可也长得壮实。
李鸿基起身上前几步,辨认出了来人身份,赶忙迎上去,施礼问候:“见过舅父。”
高迎祥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鸿基,看起来过得还不错。”说着,伸手示意了下少年,“多年不见,可还认得?”
李鸿基仔细打量了一下,不太确定地说道:“是过儿?长这么大啦?”
李过嘿嘿一笑,施礼道:“过儿见过叔父。”
“好,好。”李鸿基连连点头,拍了拍李过的肩膀,对他的壮实身材甚为满意。
接着,李鸿基请舅父和侄儿落座,倒上茶水,攀谈起来。
高迎祥以贩马为业,如今说起却并不如意,叹着气说道:“朝廷和中华商会合作,已经垄断了茶马交易。贩马这行当,越来越难做了。”
成祖永乐四年置甘肃苑马寺于碾伯,辖六监,其中甘泉、祁连、临川、宗水四监在青海境内,牧马达六万余匹。
明代前期,青海畜牧业经济比较发达,洪武末年实行金牌制后,出自青海境内的马匹就约占当时金牌纳马总数的78%。
但自明中期以后,东蒙古人来到青海居住,战乱频繁,畜牧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
如今朝廷重设西宁茶马司,实行茶叶专卖,并开设茶马市。目的很明显,利用官方控制的贸易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控制。
李鸿基对此倒也有所了解,点头道:“辽东平定,又有蒙古诸部归化,朝廷控制战马入境,应是不缺。对蒙古人嘛,也是个控制的手段。”
停顿了一下,李鸿基建议道:“贩马不好做,跑运输倒是不错。一辆马车给中华商会运货,赚得不少。我这段时间便在琢磨,想借些钱来干这行当。”
茶马互市,只是沿袭的名称,可不只是茶和马两种货物。少数民族的牛马羊,毛皮药材等等;明商的铁锅、丝绸、布匹等等。
而商业的发展,带动运输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道路、驿站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钢铁车轴的四轮马车迅速推广普及。
高迎祥笑着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营生,但我不想挣这辛苦钱了,倒想着从军搏个富贵。”
“从军?”李鸿基愣怔了一下,紧接着问道:“哪个卫所又招兵了?当兵打仗可是危险的事情。”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由于提前的屯储积累,以及土豆、玉米、番薯等抗旱高产作物的硬性推广,大灾害对于明帝国的影响,现在还不算严重。
这只是大灾害的刚刚开始,有准备,有计划,从朝廷到地方官府,无论是统筹,还是组织,都有个适应,以及工作捋顺的过程。
同样,这也是对官员各项能力的一次考察和检验。能者上,劣者下,为以后应对蔓延数省、持续十数年的大灾害,作好准备。
吏治终究是最重要的问题,皇帝计划得再好,下面的执行不力,也没有好的结果。
此时,又能看出皇帝的深谋远虑。
整顿吏治从天启二年便开始,从朝堂扩散到地方,督察院、东厂、镇抚司可谓是三管齐下,杀头流放,几年来不知有多少官员落马,遭到了严厉惩处。
对官员的震慑,监督惩处的体系流程又得以严密,大明的吏治在人头滚滚中有了极大的好转。
随着大量官员的落马,得益的不仅是国家、百姓,还有被称为胥吏的没有升迁前途的阶层。
大量的吏员得以授官,因为有着基层的工作经验,又有了晋升之途,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业绩多数都比较优秀。
从上到下的效果传递,朝廷、地方官、百姓,因此而呈现出好的迹象。
特别是陕西,在今年全省闹灾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大批的流民,社会秩序在总体上保持稳定。
而各项改革措施,也没有因为灾害而停滞不前,依旧在不断推进,改变着大明子民的命运。
蹄声从远而近,李鸿基赶着邮驿马车,直到驿站大门。
一个驿卒打开大门,马车进院停稳,李鸿基笑着和驿卒打着招呼,跳下马车,赶到公事房,交接公文和邮件。
交接完毕,这一趟差使算是顺利完成,李鸿基不由得长出了口气,在廊下的桌旁一坐,端起茶壶咕咚咕咚猛灌。
这里是银川驿,座落在银川河谷中段的西番庄,银川河从驿馆西边流向黄河,是河州通往青海、河西等地的第一驿站,位置十分重要。
明成化年间设银川里,驿站所处,很早以前就是交通要冲。附近的凤林关、凤林渡、莲花渡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隘和津渡。
自明宣宗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国策,进行全面战略收缩,北疆萎缩至长城一带,东北地区缩至辽东,西北地区则退至嘉峪关,对青藏地区已不能有效控制。
可从平辽之后,朝廷加大了对西北的投入力度,洮州、河州、西宁三卫的兵力增加,装备更新,显示出了皇帝对于重振西北军事的雄心。
而银川驿等西北驿站,也得到了资金扶持,或新建,或整修,驿卒的人数也有增长。
自元朝建立内地通往西藏的驿站、驿路以来,经过百多年的频繁交往,到了明朝永乐朝,原有交通组织又进行了调整,修复,内地和西藏各重要地区的交通,更加畅通无阻。
当时,僧俗官吏、商贾、朝佛香客,络绎不绝,出现了“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的景况。
如今,皇帝又展现了复置驿站,以通西域之使,并恢复内地和西藏各重要地区交通的雄心壮志。
而中华商会则竭力报效,投入资金和人力,力争将商路依托驿站延伸,连通西域和青藏。
在朝廷的政策推动中,甘陕并未因灾害而停止拓展。相反,在以工代赈和扩军备战之下,百姓们倒是多了选择,而不是逃荒,或者是饿死。
银川驿受政策之利的影响,境况大有好转。除了传递公文,邮件包裹也开始递送,收入自然是有所提高。
“黄娃子,有人找哇!”看门驿卒大声叫着李鸿基的小名,把门推开缝隙,放进来两个人。
一个中年男人,高大魁梧,走起路来便显得孔武有力;另一个还是少年,可也长得壮实。
李鸿基起身上前几步,辨认出了来人身份,赶忙迎上去,施礼问候:“见过舅父。”
高迎祥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鸿基,看起来过得还不错。”说着,伸手示意了下少年,“多年不见,可还认得?”
李鸿基仔细打量了一下,不太确定地说道:“是过儿?长这么大啦?”
李过嘿嘿一笑,施礼道:“过儿见过叔父。”
“好,好。”李鸿基连连点头,拍了拍李过的肩膀,对他的壮实身材甚为满意。
接着,李鸿基请舅父和侄儿落座,倒上茶水,攀谈起来。
高迎祥以贩马为业,如今说起却并不如意,叹着气说道:“朝廷和中华商会合作,已经垄断了茶马交易。贩马这行当,越来越难做了。”
成祖永乐四年置甘肃苑马寺于碾伯,辖六监,其中甘泉、祁连、临川、宗水四监在青海境内,牧马达六万余匹。
明代前期,青海畜牧业经济比较发达,洪武末年实行金牌制后,出自青海境内的马匹就约占当时金牌纳马总数的78%。
但自明中期以后,东蒙古人来到青海居住,战乱频繁,畜牧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
如今朝廷重设西宁茶马司,实行茶叶专卖,并开设茶马市。目的很明显,利用官方控制的贸易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控制。
李鸿基对此倒也有所了解,点头道:“辽东平定,又有蒙古诸部归化,朝廷控制战马入境,应是不缺。对蒙古人嘛,也是个控制的手段。”
停顿了一下,李鸿基建议道:“贩马不好做,跑运输倒是不错。一辆马车给中华商会运货,赚得不少。我这段时间便在琢磨,想借些钱来干这行当。”
茶马互市,只是沿袭的名称,可不只是茶和马两种货物。少数民族的牛马羊,毛皮药材等等;明商的铁锅、丝绸、布匹等等。
而商业的发展,带动运输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道路、驿站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钢铁车轴的四轮马车迅速推广普及。
高迎祥笑着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营生,但我不想挣这辛苦钱了,倒想着从军搏个富贵。”
“从军?”李鸿基愣怔了一下,紧接着问道:“哪个卫所又招兵了?当兵打仗可是危险的事情。”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