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将赴辽东饯行宴
“为平辽贺!”
“为圣天子贺!”
“为大明贺!”
酒杯碰在一起,陈子龙等人一饮而尽,相视开怀大笑。
徐孚远、夏允彝、陈子龙、王季重等人聚在一起,开席畅饮,既是庆祝,也是送行。
陈子龙已经接到朝廷任命,暂授辽东左参政,提督劝农。年后便要与巡抚吴用先一同赶赴辽东,统筹规划春耕事宜。
“辽东虽经战乱而荒僻,可若开垦拓殖,却是沃野千里,大有可为。”陈子龙心情极好,可谓踌躇满志。
未经科举,年纪还轻,来京游学却因缘际会,不过几年时间,已是四品官职。更有广阔天地任其挥洒,正是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好机会。
众人笑着称是,夏允彝开口问道:“人中兄这几日与吴巡抚商议辽东事宜,可好相处?”
陈子龙笑道:“农事已然尽交付于某,既是吴大人的信任,也有恩师的名份。听吴大人所说,还有万岁的交代。”
“人中兄能得圣上亲点,吴巡抚岂能不信重?”徐孚远说道:“再有徐大人的名声在外,农业交代人中兄,理所应当。”
王季重说道:“辽东光复,农耕最为重要。若能早一日自给自足,便是陈兄的大功一件。”
陈子龙连连点头,对此他已有规划,还有老师徐光启的提点,倒是颇有些信心。
“辽东要自给自足,朝廷便不必再远途运输粮食,节省多少花费?”徐孚远说道:“以辽东为基,军队便可犁庭扫穴、直捣黄龙,彻底灭亡建奴。”
陈子龙轻抚额头,说道:“有黑麦、土豆、玉米等新作物,明年春天再有军队帮着垦荒耕种。不遇大灾的话,秋后倒是有可能不必朝廷再调粮。可要支应数万军队远征海西,某看再有一年耕种的储备,兴许才能做到。”
“不管怎么说,人中兄尽其所能,在重建辽东中建功立业是肯定的。”徐孚远举杯道:“为陈兄贺!”
“多谢,多谢诸位兄弟。”陈子龙举杯,满脸笑容,与众人再饮一杯。
众人喝酒吃菜,聊得热烈,多数话题还是在于辽东,在于平辽大胜。
没办法,平辽成功不仅是大新闻,更是振奋人心。十几年来最凶狠的外敌被击败,能够再享太平,上上下下都是喜悦高兴的。
“建虏好象一下子就被打败了,振奋之余,却也令人惊讶。”王季重放下筷子,说道:“你们有没有这样觉得?”
陈子龙点了点头,说道:“我去辽西考察,也只是一年多的时间,还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平定辽东了。不过,那个时候的建虏已经显出颓势。四面封锁之下,粮草物资十分匮乏。”
“说到粮草物资,武器装备,某认为才是平辽的关键。”徐孚远说道:“正是以举国之力地供应,才使我大明军队战力强横。看报纸上所列的花费,那可是数千万之巨。”
“不管花多少钱,完成平辽大业都是值得的。”夏允彝说道:“建虏伤亡惨重,北逃避难,少不得又有十年的太平安定。”
“十年是最少的。”陈子龙笑道:“你们在科学院钻研,还不太了解情形。十数万精兵强将坐镇,火炮火枪骑兵凶悍,就是建虏北虏勾结,想入寇也是痴心妄想。”
“火炮应该是碾压建虏北虏的。”徐孚远对此表示赞同,说道:“数量还在增加,这个我知道。”
王季重点了点头,说道:“听说京师周边的辽民,都准备返乡归家了。朝廷也要推出政策,尽快恢复辽东的人口,尽量扩大耕种的土地。”
夏允彝指了指窗外,笑道:“外面卖烤番薯的那个丫头,夏天卖渴水的,就是辽东人。你们来时没听到她吆喝?过完年,人家就不在京师了。”
陈子龙笑着说道:“来时某便听到了,还照顾了她的生意,多给了几个铜钱,算是帮她凑凑回家的路费。”
“陈兄在辽东兴许还能碰到她呢!”徐孚远打趣道:“既是陈兄治下的百姓,多一家耕种土地,也给陈兄添一分功劳。”
“除了耕种,还有很多工作呢!”陈子龙扫视着几位好友,说道:“比如铺路架桥、盖房建屋、兴修水利、采矿制造等等,你们可有意去辽东?”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有心动的表情,但还有些犹豫。
“要是——”王季重摸着下巴,颇为惋惜地说道:“要是水泥研制成功,倒可以在辽东派上大用场。”
徐孚远嗯了一声,说道:“其实离成功也差不了多少了。而且,就算还不能十分满意,也比之前用的材料好上很多。”
“沈兄不知能否指点一二。”夏允彝微皱眉头,说道:“书信已经递上,他应该收到了吧?”
中国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创造过程中有过辉煌成就,作出过重要贡献。
而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发展的过程,是从“白灰面”和黄泥浆起步,发展到石灰和“三合土”,进而发展到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在与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基本同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广泛采用石灰与有机物相结合的胶凝材料而显得略高一筹。
但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到达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阶段后,就停止不前,未能在此基点上再跨出一步。
而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则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朝着现代水泥的方向不断提高,最终发明水泥。
作为建筑的“粮食”,水泥自然也在皇帝的计划之内。
而且,最初级的水泥,也就是黏土、石灰石制成的水硬性石灰,已被科学院研制成功,性能超过“罗马砂浆”,距波特兰水泥也只是一步之遥。
关键是皇帝只知道配方,不知道上哪里找天然泥灰岩,或是称为水泥灰岩的原料。
而且,确切的烧成温度他也不掌握。这样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会稳定,很容易因为水泥质量出现事故。
所以,水泥的问世还要晚上一些,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来摸索出温度和最佳配比。
而在皇帝看来,水硬性石灰也可以推广使用了。特别是耐海水冲刷的特点,建造灯塔等与水接触的工程,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为圣天子贺!”
“为大明贺!”
酒杯碰在一起,陈子龙等人一饮而尽,相视开怀大笑。
徐孚远、夏允彝、陈子龙、王季重等人聚在一起,开席畅饮,既是庆祝,也是送行。
陈子龙已经接到朝廷任命,暂授辽东左参政,提督劝农。年后便要与巡抚吴用先一同赶赴辽东,统筹规划春耕事宜。
“辽东虽经战乱而荒僻,可若开垦拓殖,却是沃野千里,大有可为。”陈子龙心情极好,可谓踌躇满志。
未经科举,年纪还轻,来京游学却因缘际会,不过几年时间,已是四品官职。更有广阔天地任其挥洒,正是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好机会。
众人笑着称是,夏允彝开口问道:“人中兄这几日与吴巡抚商议辽东事宜,可好相处?”
陈子龙笑道:“农事已然尽交付于某,既是吴大人的信任,也有恩师的名份。听吴大人所说,还有万岁的交代。”
“人中兄能得圣上亲点,吴巡抚岂能不信重?”徐孚远说道:“再有徐大人的名声在外,农业交代人中兄,理所应当。”
王季重说道:“辽东光复,农耕最为重要。若能早一日自给自足,便是陈兄的大功一件。”
陈子龙连连点头,对此他已有规划,还有老师徐光启的提点,倒是颇有些信心。
“辽东要自给自足,朝廷便不必再远途运输粮食,节省多少花费?”徐孚远说道:“以辽东为基,军队便可犁庭扫穴、直捣黄龙,彻底灭亡建奴。”
陈子龙轻抚额头,说道:“有黑麦、土豆、玉米等新作物,明年春天再有军队帮着垦荒耕种。不遇大灾的话,秋后倒是有可能不必朝廷再调粮。可要支应数万军队远征海西,某看再有一年耕种的储备,兴许才能做到。”
“不管怎么说,人中兄尽其所能,在重建辽东中建功立业是肯定的。”徐孚远举杯道:“为陈兄贺!”
“多谢,多谢诸位兄弟。”陈子龙举杯,满脸笑容,与众人再饮一杯。
众人喝酒吃菜,聊得热烈,多数话题还是在于辽东,在于平辽大胜。
没办法,平辽成功不仅是大新闻,更是振奋人心。十几年来最凶狠的外敌被击败,能够再享太平,上上下下都是喜悦高兴的。
“建虏好象一下子就被打败了,振奋之余,却也令人惊讶。”王季重放下筷子,说道:“你们有没有这样觉得?”
陈子龙点了点头,说道:“我去辽西考察,也只是一年多的时间,还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平定辽东了。不过,那个时候的建虏已经显出颓势。四面封锁之下,粮草物资十分匮乏。”
“说到粮草物资,武器装备,某认为才是平辽的关键。”徐孚远说道:“正是以举国之力地供应,才使我大明军队战力强横。看报纸上所列的花费,那可是数千万之巨。”
“不管花多少钱,完成平辽大业都是值得的。”夏允彝说道:“建虏伤亡惨重,北逃避难,少不得又有十年的太平安定。”
“十年是最少的。”陈子龙笑道:“你们在科学院钻研,还不太了解情形。十数万精兵强将坐镇,火炮火枪骑兵凶悍,就是建虏北虏勾结,想入寇也是痴心妄想。”
“火炮应该是碾压建虏北虏的。”徐孚远对此表示赞同,说道:“数量还在增加,这个我知道。”
王季重点了点头,说道:“听说京师周边的辽民,都准备返乡归家了。朝廷也要推出政策,尽快恢复辽东的人口,尽量扩大耕种的土地。”
夏允彝指了指窗外,笑道:“外面卖烤番薯的那个丫头,夏天卖渴水的,就是辽东人。你们来时没听到她吆喝?过完年,人家就不在京师了。”
陈子龙笑着说道:“来时某便听到了,还照顾了她的生意,多给了几个铜钱,算是帮她凑凑回家的路费。”
“陈兄在辽东兴许还能碰到她呢!”徐孚远打趣道:“既是陈兄治下的百姓,多一家耕种土地,也给陈兄添一分功劳。”
“除了耕种,还有很多工作呢!”陈子龙扫视着几位好友,说道:“比如铺路架桥、盖房建屋、兴修水利、采矿制造等等,你们可有意去辽东?”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有心动的表情,但还有些犹豫。
“要是——”王季重摸着下巴,颇为惋惜地说道:“要是水泥研制成功,倒可以在辽东派上大用场。”
徐孚远嗯了一声,说道:“其实离成功也差不了多少了。而且,就算还不能十分满意,也比之前用的材料好上很多。”
“沈兄不知能否指点一二。”夏允彝微皱眉头,说道:“书信已经递上,他应该收到了吧?”
中国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创造过程中有过辉煌成就,作出过重要贡献。
而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发展的过程,是从“白灰面”和黄泥浆起步,发展到石灰和“三合土”,进而发展到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在与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基本同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广泛采用石灰与有机物相结合的胶凝材料而显得略高一筹。
但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到达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阶段后,就停止不前,未能在此基点上再跨出一步。
而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则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朝着现代水泥的方向不断提高,最终发明水泥。
作为建筑的“粮食”,水泥自然也在皇帝的计划之内。
而且,最初级的水泥,也就是黏土、石灰石制成的水硬性石灰,已被科学院研制成功,性能超过“罗马砂浆”,距波特兰水泥也只是一步之遥。
关键是皇帝只知道配方,不知道上哪里找天然泥灰岩,或是称为水泥灰岩的原料。
而且,确切的烧成温度他也不掌握。这样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会稳定,很容易因为水泥质量出现事故。
所以,水泥的问世还要晚上一些,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来摸索出温度和最佳配比。
而在皇帝看来,水硬性石灰也可以推广使用了。特别是耐海水冲刷的特点,建造灯塔等与水接触的工程,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