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拉科研资金,全民“养朱”
这个月的更新只能少一些,全力备考十一月的增项考试,就一个月,得拼命学啦!在此说声抱歉,请朋友们多多理解。
………………………….分隔线……………………………….
对于朱由校来说,摆出二百多种构形显然是过于复杂了。不仅接力传递时容易失误,而且对通信塔上的工作人员要求很高。
如果是字母化,只需要二十六个信息表达方式;如果是后世的中文电码,用四个数字就能表达一个汉字;如果是二进制编码的话,则只需要两种:0和1。
越简单,越不容易出错,这是朱由校确定的设计原则。显然,把汉字变为数字编码,更能被古代人接受。
比如后世的中文电码,“我”的编码是“2053”;“爱”的编码是“1947”;“你”的编码是“0132”等等。
如果考虑到保密,信号塔的工作人员便只负责接力传递信号,而只有两端的工作人员才有《汉字编码表》来进行发送和翻译。
甚至,军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编码,以与民用区别,也更能保密。
至于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十个数字,那就简单了,总比拿木杆和悬臂摆出百多种构形容易操作。
而这项工作,朱由校交给了科学院,并向中华商会、江南商会和长江商会做了介绍。
一个人的思维宽度和广度,能不能对别人有所启迪,从而使别人也有所提高,朱由校相信是可以的。
科学院的名字,和现在实际上能干的工作,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至少在他看来,那些学员只是略窥门径,还多数停留在理论学习和理解上面。
而一套新的通信系统,将使学员们发挥才智,在他指点的模式上有所突破,思维方式上的突破。
至于为何要让商会知道,可以称之为拉赞助和投资。通信塔的建立需要钱,商会也需要快速的通讯来掌握商机。
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中华商会已经在北方的物流仓储运输上先拔头筹,相信别的商会也会看到这里面的巨大潜力。
说白了,就是民用的“电报通信”,谁拿到主导权,谁就有优先的地位,并能自制编码。
比如说某某地方的丝绸价格高,谁先得到信息,谁先组织运输,谁先运货到地。等别人后知后觉地跟进,恐怕赚钱的机会已经没了。
把科学用于实践,创造效益,这恐怕是世界上的第一遭吧!
朱由校对此颇为得意,不管是看皇帝的面子,还是真意识到了新通信系统的价值。
反正三大商会是愿意慷慨解囊,共同资助科学院的研究,并愿意承担北方、江南和长江地区的信号塔建设。
现在或许是为了讨好朕,讨好朝廷,但以后你们会尝到快速通信的甜头,会赚到比投入多几十上百倍的钱财。
而且,这还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快的通信。至少,一百年后都未必会有电报。
朱由校作为皇帝,着眼的是整个大明,甚至整个世界。
他不可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科学研究中,尽管他觉得搞个五六七八十年,或许能弄出个有线电报来。
有了更高的科技,也不会使积弊丛生的大明振作国势。这一点,历史已经给了解答,朱由校也很肯定。
但科技的发展,却能使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巅,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争夺到更多的资源。
至于兴利除弊,那是朱由校的任务,他正不惧骂名,不怕污名,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对官员,对士绅,对生员,朱由校的苛薄无情,在历史上也是能排上号的。
尽管不是全部,但大明到了中后期,这三个群体中的王八蛋实在是太多了。打击起来,难免给人一种滥刑的感觉。
当然,朱由校现在已经不太在乎,他还觉得自己很是心慈手软呢!
看看京城中的勋贵,有几个与国同休戚;想想他们在国亡之时所做的事情,都杀了都不过分。
算你们运气好,朕还没缺钱缺到崇祯那份儿上,就让你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这只是暂时的,朕可盯着你们呢,早晚能抓住你们的痛脚,一个个地收拾。
朱由校心中发着狠,把认购“平辽债”的勋贵名单扔在了桌案上。与他们的身家相比,千八万两银子都是寻常,而最多的认购者也不过是五千两。
这是事先有了商议啊,国公一级的五千,侯爵三千,伯爵两千。
朱由校既是冷笑,又是嘲笑。
应付的意思如此明显,真不知他们是怕拿多了露富,还是觉得这已经很够意思了。
诚然,平辽战事节节胜利,并不是什么危急时候,朝廷也不是穷得象崇祯似的拉下脸要人捐助,发行“平辽债”也不是针对谁。
朱由校摇了摇头,觉得跟这帮王八蛋生气不值得。有了“蝗商八大家”的家财,“平辽债”能发行多少,已经不是太重要了。
至于四大商会的认购份额,朱由校并没有要得太多,每家五十万,长江商会一百万。
这二百万都投入到辽东,包括武器弹药的生产制造运输,军队的饷粮,以及各种物资的供给,也算是专款专用。
而面向社会中低层发售的小额债券,从目前来看,并不是很理想。
或许是百姓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有个过程,或许是手头没钱,或许是朝廷的信用还不够。对此,朱由校也不再纠结,顺其自然。
但还有一个群体,朱由校却不准备放过,那就是宗藩。按照爵位和俸禄,朱由校制定了认购名单和份额,以谕旨的方式派人去强卖。
说到明朝的宗藩,有“天下养朱”的讥讽。意识是宗藩太多,国家的财政都用在了他们身上。
朱由校查过资料,才知道明朝的宗藩确实很多很多,但并不是藩王最多,而是其他郡王、镇国将军等宗室太多了。
明朝将宗室分为八级,最高位的是亲王,到现在只剩下了二十七八位。
而每一位宗室的长子都可以继承爵位,次子则要削一级爵位。但到了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时,所有儿子都可以继承奉国中尉的爵位。
也就是说,只要是明朝的宗室,最低也有奉国中尉的爵位。
正是这些高达十五六万的宗室人口,才是国家财政的真正负担,老朱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分隔线……………………………….
对于朱由校来说,摆出二百多种构形显然是过于复杂了。不仅接力传递时容易失误,而且对通信塔上的工作人员要求很高。
如果是字母化,只需要二十六个信息表达方式;如果是后世的中文电码,用四个数字就能表达一个汉字;如果是二进制编码的话,则只需要两种:0和1。
越简单,越不容易出错,这是朱由校确定的设计原则。显然,把汉字变为数字编码,更能被古代人接受。
比如后世的中文电码,“我”的编码是“2053”;“爱”的编码是“1947”;“你”的编码是“0132”等等。
如果考虑到保密,信号塔的工作人员便只负责接力传递信号,而只有两端的工作人员才有《汉字编码表》来进行发送和翻译。
甚至,军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编码,以与民用区别,也更能保密。
至于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十个数字,那就简单了,总比拿木杆和悬臂摆出百多种构形容易操作。
而这项工作,朱由校交给了科学院,并向中华商会、江南商会和长江商会做了介绍。
一个人的思维宽度和广度,能不能对别人有所启迪,从而使别人也有所提高,朱由校相信是可以的。
科学院的名字,和现在实际上能干的工作,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至少在他看来,那些学员只是略窥门径,还多数停留在理论学习和理解上面。
而一套新的通信系统,将使学员们发挥才智,在他指点的模式上有所突破,思维方式上的突破。
至于为何要让商会知道,可以称之为拉赞助和投资。通信塔的建立需要钱,商会也需要快速的通讯来掌握商机。
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中华商会已经在北方的物流仓储运输上先拔头筹,相信别的商会也会看到这里面的巨大潜力。
说白了,就是民用的“电报通信”,谁拿到主导权,谁就有优先的地位,并能自制编码。
比如说某某地方的丝绸价格高,谁先得到信息,谁先组织运输,谁先运货到地。等别人后知后觉地跟进,恐怕赚钱的机会已经没了。
把科学用于实践,创造效益,这恐怕是世界上的第一遭吧!
朱由校对此颇为得意,不管是看皇帝的面子,还是真意识到了新通信系统的价值。
反正三大商会是愿意慷慨解囊,共同资助科学院的研究,并愿意承担北方、江南和长江地区的信号塔建设。
现在或许是为了讨好朕,讨好朝廷,但以后你们会尝到快速通信的甜头,会赚到比投入多几十上百倍的钱财。
而且,这还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快的通信。至少,一百年后都未必会有电报。
朱由校作为皇帝,着眼的是整个大明,甚至整个世界。
他不可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科学研究中,尽管他觉得搞个五六七八十年,或许能弄出个有线电报来。
有了更高的科技,也不会使积弊丛生的大明振作国势。这一点,历史已经给了解答,朱由校也很肯定。
但科技的发展,却能使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巅,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争夺到更多的资源。
至于兴利除弊,那是朱由校的任务,他正不惧骂名,不怕污名,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对官员,对士绅,对生员,朱由校的苛薄无情,在历史上也是能排上号的。
尽管不是全部,但大明到了中后期,这三个群体中的王八蛋实在是太多了。打击起来,难免给人一种滥刑的感觉。
当然,朱由校现在已经不太在乎,他还觉得自己很是心慈手软呢!
看看京城中的勋贵,有几个与国同休戚;想想他们在国亡之时所做的事情,都杀了都不过分。
算你们运气好,朕还没缺钱缺到崇祯那份儿上,就让你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这只是暂时的,朕可盯着你们呢,早晚能抓住你们的痛脚,一个个地收拾。
朱由校心中发着狠,把认购“平辽债”的勋贵名单扔在了桌案上。与他们的身家相比,千八万两银子都是寻常,而最多的认购者也不过是五千两。
这是事先有了商议啊,国公一级的五千,侯爵三千,伯爵两千。
朱由校既是冷笑,又是嘲笑。
应付的意思如此明显,真不知他们是怕拿多了露富,还是觉得这已经很够意思了。
诚然,平辽战事节节胜利,并不是什么危急时候,朝廷也不是穷得象崇祯似的拉下脸要人捐助,发行“平辽债”也不是针对谁。
朱由校摇了摇头,觉得跟这帮王八蛋生气不值得。有了“蝗商八大家”的家财,“平辽债”能发行多少,已经不是太重要了。
至于四大商会的认购份额,朱由校并没有要得太多,每家五十万,长江商会一百万。
这二百万都投入到辽东,包括武器弹药的生产制造运输,军队的饷粮,以及各种物资的供给,也算是专款专用。
而面向社会中低层发售的小额债券,从目前来看,并不是很理想。
或许是百姓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有个过程,或许是手头没钱,或许是朝廷的信用还不够。对此,朱由校也不再纠结,顺其自然。
但还有一个群体,朱由校却不准备放过,那就是宗藩。按照爵位和俸禄,朱由校制定了认购名单和份额,以谕旨的方式派人去强卖。
说到明朝的宗藩,有“天下养朱”的讥讽。意识是宗藩太多,国家的财政都用在了他们身上。
朱由校查过资料,才知道明朝的宗藩确实很多很多,但并不是藩王最多,而是其他郡王、镇国将军等宗室太多了。
明朝将宗室分为八级,最高位的是亲王,到现在只剩下了二十七八位。
而每一位宗室的长子都可以继承爵位,次子则要削一级爵位。但到了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时,所有儿子都可以继承奉国中尉的爵位。
也就是说,只要是明朝的宗室,最低也有奉国中尉的爵位。
正是这些高达十五六万的宗室人口,才是国家财政的真正负担,老朱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