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贞观俗人 > 第945章 选边站队

第945章 选边站队

小说:贞观俗人作者:木子蓝色字数:3229更新时间 : 2021-01-21 14:00:00
  后世有位老人说过,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任何时候,只要有人,就会有江湖。有利益,就会有党派。不管是叫朋党还是山头,总之都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抱团一起的团体。有的关系密切,有的也十分松散。

  有以地域乡党合在一起的,也有以师生同门等关系联在一起的,更有诸如姻亲的,有同袍的,各式各样,甚至这些集团其实也是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武德时,朝中最大的党派自然就是太子党与秦王党,而这两党中的许多心腹骨干,又其实都是皇帝李渊的心腹。只是后来因为储君之争而分化。现在,朝中也开始围绕着储君之位,出现了太子党、魏王党和吴王党了。

  秦琼觉得很惊讶,可秦琅却丝毫不奇怪。

  有些事情还不明显,十分隐秘,但却已经是事实了。

  就如房玄龄,这位一直都是李世民的绝对心腹,位居中枢宰相之位十年,极得皇帝信任,才能也是十分强的。

  “梁国公怎么可能是魏王党?哪来的魏王党,三郎你莫胡说。”

  京中有没有人公然叫魏王党,秦琅现在还不清楚,但他能肯定的是,魏王身边确实已经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利益集团,他们可不仅仅是魏王府的属吏,而是有拥李泰夺嫡野心的一群人,为了这个目的而走到一起的。

  “阿爷,不止是房玄龄,还有柴绍。”

  又一个重量级人物,柴绍当年在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夺嫡之争中,表面中立,其实是站在了建成一边的,他与建成的私交也向来好。玄武门之后,李世民也确实冷落了柴绍这个姐夫很久,不过柴绍统兵本事强,在关陇集团里也人脉广,故此在经历几年冷落后,李世民觉得完全掌控了朝局后,也就重新开始重用柴绍。

  柴绍以隋朝杨广元德太子的东宫千牛出身,娶李渊嫡女李三娘,李渊太原起兵,柴绍赶往相从,路上还遇到准备跑进山里落草的建成、元吉兄弟俩,劝他们一起赶往太原,到达太原后,担任李渊右领军都督府长史之职,每战先登,屡立战功。

  大唐建立后,随李世民平薛举,败宋金刚,降王世充,擒窦建德,统一战争几乎打了个遍,后来又镇守陇右,抵御吐谷浑,曾用美人计大破吐谷浑军。后北上突厥,再数立军功。

  玄武门之变后,冷落了几年。

  如今是镇军大将军衔,行右骁卫大将军职,改封谯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世封刺史之一。

  从京西歧州刺史,改任京东华州刺史,镇守潼关门户。

  若不是因为当初站队问题,柴绍在朝中地位,那是远超秦琼李绩等人的,也是唐军中能独挡一面的强力大帅之一。

  虽说没入政事堂,但柴绍在军中威望极高,尤其是关陇集团里人脉好,他站到了李泰这一边,可以说魏王党是如虎添翼。

  房玄龄、柴绍,一文一武,那都是顶级。

  这两位都没有公开的发表什么支持李泰的言论,也没有公然为李泰在朝堂上或皇帝面前支持李泰,但他们和他们身后代表的势力,却在用行动支持李泰。

  房玄龄身后的范阳卢氏便十分积极主动的投奔魏王,有许多范阳卢氏年轻才俊,都进了李泰的文学馆。

  魏王府文学馆编撰《括地志》,正文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总叙历代州、郡分划制度,正文则把大唐的三百余州,一千余县,依十八道划分,叙述各州县的建置沿革、山川形胜、风俗、物产,以及古迹、人物等。征引赡博,为当世所重。

  虽然目前全书还没完,但仅已经编好刊发的诸卷,已经引的天下轰动,甚至李世民看了都大为赞叹叫好,对李泰以及魏王府的编撰人员都大加赏赐。

  而这括地志能修的这么成功,其中有一多半的功劳,是因为有范阳卢氏的加盟,范阳卢氏家学渊源,人才方面确实了得。

  这本书连秦琅看了都忍不住赞叹,确实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李泰虽然挂名主修,实际是以卢氏等主编的,但书修成了自然少不了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李泰的。

  除此之外,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就是赐婚高阳公主的房二,更是跟李泰这个大舅子走的非常近,完全没有半点避嫌之意,出则成双,入则成对,不知道的还以为李世民给他们俩赐婚一对了。

  而柴绍次子柴令武,尚巴陵公主,也是天天混在魏王府的。

  若是房玄龄和柴绍没有半点支持李泰的意思,绝不可能任由儿子跟魏王走的这么近,怎么也得保持一点距离的。

  看一个人的立场,不需要听他说什么,只要看他做了什么。

  随着皇子们渐渐年长,特别是李承乾这两年的一些行为惹皇帝不满后,大唐的朝堂上正在分裂。

  李世民的那些臣子们,包括他的心腹们,如今渐渐围绕着几位有能力的皇帝身边,形成了党派。

  长孙无忌、秦琅那是坚定的太子党,一向如此。

  可现在房玄龄和柴绍暗拥魏王,萧瑀、杨师道等在拥吴王李恪,更多的官员都面临着站队的问题。

  能站在朝堂中枢的人,面临着将来越来越激烈的皇子争斗,是很难独善其身,不被卷入进去的。

  而一旦站队失败,下场也会很不好。

  想想历史上,房玄龄好像确实就是魏王党的,所以贞观后期长孙无忌不遗余力的在打击房玄龄,在他死后都没放过他。在高宗继位后,执政的长孙无忌便立即用高阳谋反案,把房玄龄家族连根拔起,同时被株连的还有柴绍家族等,而吴王李恪也被长孙无忌亲自打入谋反案,让他不得翻身。

  至于房玄龄之后的魏王党骨干宰相刘洎,更是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联手打击下,落的个身死的下场。

  不过后来长孙无忌的下场也不怎么好,以他为首的当初拥李治的太子党,也是关陇集团核心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恒来济等最后也全都被李治武则天鸟尽弓藏。

  而李治武则天能将亲舅舅掀翻的关键,又是借助了山东集团的势力,这支势力的代表正是李绩、程咬金等武将们,也是当年来自瓦岗的秦王府军功集团。

  李绩与长孙无忌同为托孤顾命大臣,最后却给了长孙无忌致命一击,但李绩虽然寿终正寝,但他的孙子后来造武则天的反,他死了也被清算,连李渊赐的国姓也被剥夺了。

  当官,尤其是当到宰相这个级别,进入朝堂中枢的官员们,最危险的已经不是什么工作犯点错,甚至是偷点拿点循点私情安插几个亲朋友什么的了,对他们来说,唯一能够威胁到他们生命,甚至是整个家族命运的,只有皇权。

  一旦卷入皇家内斗,特别是皇位继承这种事,那都是极其危险的。

  说白了,就是站队。

  如果皇位交接的还比较平稳,站错队也许还不会太惨,可如果皇位交接过程十分激烈,甚至流血政变,那站错队的可能就要牵连到整个家族。

  这是以前秦琅一直想要避免的,所以他很用心的去辅佐承乾,就是希望承乾这个嫡长的皇太子能够稳稳当当的继位,这样不会有厉害的夺嫡党争,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凶险的麻烦。

  可谁料到,十年了,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房玄龄是个稳重的人,他不至于吧?”秦琼一把年纪了,居然还有些天真。

  秦琅只能说秦琼这些年远离政治中枢,敏感性不行了,或者说他很不愿意去参与这些,就如当年他虽是秦王府心腹,却还想着能够避免皇家骨肉相残一样。

  “阿你,你莫要忘记,梁国公当年可是圣人夺嫡的坚定支持者啊。”

  老房当年坚定坚持李世民夺嫡,甚至是最后关头流血兵变计划,他也是主张者,所以别看平时老房为人和气,对谁都十分客气,可老房骨子里也不是什么善茬的。

  能在朝堂上稳坐十年首相之位的,本就不是什么一般人,那可是非常残酷的朝堂之上,多少人盯着那位置,稍有不慎,那就是粉身碎骨的。

  老好人,绝对当不了十年宰相。

  当年房玄龄能一心拥李世民夺嫡,今日他为何就不会早选定李泰,准备拥这位夺嫡呢?

  毕竟承乾虽是嫡长,但这两年表现并不算好,尤其是跟李泰相比,就更有差距了。

  房玄龄天天呆在中枢,经常陪着皇帝,他比别人更能清楚的感受到两位皇子的差距,尤其是皇帝的心意,所以他下注魏王,也不稀奇。

  人到了房玄龄这样的位置,有几个能够跟秦琼一样淡泊名利?

  房玄龄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子孙,为家族着想,他是宰相,可若是站错了队,将来在新朝他和房家也是很危险的,君不见武德朝的裴寂,那也是当了九年首相的人,太上皇第一心腹,最终在贞观朝的下场多惨?

  一次次的被打压,最后致仕勒令回老家养老都还没被放过,依然被定了谋反罪,流放西南,最后还死在西南夷人手里,死的可谓是不明不白,他的家族子弟皆被除籍流放边地,女子大多没入掖庭。

  这可是前车之鉴啊。

  老房也没的选择,不想重蹈裴寂的覆辙,那只有提前就下注到赢家那边,早就站好队。

  只是老房凭什么就认为太子一定会被废,凭什么认为魏王一定就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只是他的想法,还是他从李世民那里看出端倪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