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多管齐下(上)
李继宣解了京城之困的同时,远在忻州的李守恩也得到了消息。
李守恩与辽、与西夏打交道多年,他深知外族的习性。他回报八王:要解除大兵压境的局面,只能借力打力,此时西夏的态度至关重要。
八王立即奏报皇上,请求通过外交的手段安抚住西夏——即使他们不愿援手,也要确保他们不趁火打劫。皇上自是应允,只是一时想不起委派何人合适。
寇准建议委派驻守雁门关的郑王为使臣出使西夏。宋代雁门关隶属的代州与忻州相距不到百里。如有变故,郑王也可与李守恩商量、呼应。皇上遂传令郑王与李守恩,立刻行动。
皇上本想着郑王之行,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西夏有自己的担忧。西夏国小民少,没有辽国彪悍,也没有大宋富足。
按照平时的道理来想:西夏常常受到辽的骚扰,这次有大宋兵力做后盾,他们理应伸出援手。可在夹缝中的日子不好过,他们需要左右思量。与大宋一道去打辽国自然能出口恶气,可一旦大宋战败,岂不是也殃及西夏?
再者,大宋皇帝新登大宝,需要立威扬名,御驾亲征绝不会无功而返。一旦趁着西夏国中空虚,大宋西北的军队随时可调转枪头来攻打西夏。西夏朝中觉得还是不要卷进去的好,盼着最好宋辽能两败俱伤,坐收渔利。于是,西夏王不置可否,只好吃好喝地待着大宋使臣。
郑王是战场上滚出来的,哪里耽误的起时间,连夜返回大宋,找到李守恩商量对策。
李守恩笑道:“光明正大的手段行不通,别的手段还是有的。我看西夏只想作壁上观。暂时还是不会有异动,咱们还有时间。”
李守恩私下里去见自己培养的细作:“这两天你去放个信儿。”
“什么消息?”
李守恩递给他一个字条。细作打开见上面写着:“宋请西夏援兵,未许。”
细作大惑不解:“将军,这是机密啊。将军想让小的给谁放信儿?”
“自然是辽国和西夏。”
“将军,这是通敌啊!”细作怕是李守恩试探自己清白,忙单腿跪地,拱手举过头顶道:“将军,属下绝不敢……”
没等细作说完,李守恩扶起他,笑道:“这跟叛国不相干,你只照我说的话去做。”
“可这样示敌以弱,他们还不得趁机?”
“无妨。你这两天就把消息放出去。不管辽国、西夏,还是大宋的细作,你都要告诉他们,这条消息事关国家机密,若是传出去都是重赏。”
细作是李守恩一手带出来的,见他成竹在胸也就不再多问:“属下定不辱使命。”
“去吧。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几天之内,北境重镇的守将和细作几乎都知道了西夏不出兵援助的消息。惊的郑王火急火燎地从代州跑到忻州来质问李守恩是怎么回事?
李守恩当时还在不紧不慢地擦拭他的佩剑,很不以为意:“王爷,你还不知道我?兵不厌诈。”
“是,你们父子都善于利用细作。可这次弄的太大了。”
“王爷你放心吧。”李守恩见郑王着急,放下剑,起身道:“一句假话说的真切可以让人信以为真。有时候,一句要紧的真话传多了,也许就可疑了。”
李守恩指着心口诡异地一笑:“关键是这儿。”
郑王与李守恩父子相交多年,见他这般说虽不复多言,却仍心有疑虑。
果然,先是离得近的西夏先得到消息,甚是疑惑:西夏不出兵,这对于宋来说,并非是好事。朝廷捂着还来不及,怎么这么快就传到辽国细作的耳朵里。西夏特地抓了几个细作审问,所传消息都是一致。
西夏又探知,辽宋双方最高行政长管已经正面相迎了,却没有了任何交战的消息。两方僵持,异常平静。
西夏开始疑心:辽宋双方势均力敌,怕是哪一方都不易占到便宜。难道辽宋双方皇帝达成了协议,要牺牲西夏……那大宋的使臣,难道是来探听虚实的?
西夏王半信半疑,又派大臣再审两国细作。西夏宰相亲自去督查,审讯前,他见细作中有人狼吞虎咽,有人却难以下咽,细问下来才知道:宋人吃不惯西夏的饭食,而辽人却很适应。
西夏宰相忙回报西夏王:“大宋如果想吞并西夏,饮食习性大不相同,用处并不大。辽才是虎狼之国,吞并西夏对他们来说有益而无害。还望我主早下决断。”
西夏本就仰赖大宋赏赐,辽国无暇顾及,才苟延残喘。而今之计,西夏出兵攻辽,不仅仅是帮助大宋,更是帮自己。
辽国随后也得到了消息,本要趁机撬开大宋的西北边境,为战争破冰。谁知,不光大宋军队严阵以待,西夏整装待发随时出击。西北方向的进攻只得作罢。
此前,八王也修书给高丽王爷,希望他们能陈兵北境,给辽国东南方向一些压力。当初在乾封县时,八王与高丽王爷就惺惺相惜,很是投契。想来于私于公,他都会帮忙的。只是大宋到高丽路途遥远,又有战事,这国书该怎样传到高丽去呢?
紫冰在书房见八王写好后,坐在桌前犯难,道:“反正你也是要递到澶州,加盖皇帝玉玺。那不如让云龙去送好了。”
“你除了云龙就想不到别人了。”八王无奈地苦笑道。
“你不知道,呼延王爷在登州有故交,他家常有船出海做生意。云龙说当年他去长白山学艺就是坐他家的船过去的。”
听此言,八王如释重负,笑道:“云龙还真是什么都告诉你。如此甚好。让他去我也放心。”
紫冰这般做法也有自己的私心:云龙虽是跟着燕王似乎比较稳妥,可前线刀剑无眼;让他去登州送信,虽说路途遥远,可往京东东路方向并无辽军,反倒安全了不少。
云龙果然不辱使命,快马加鞭地奔到了登州,坐船去高丽递交了国书。高丽为自身计,自是应允。
至此,辽国的西南有西夏军队;东南有高丽陈兵边境;南部与大宋接壤的幽州有杨延昭,雁门关有燕王、李守恩。辽国北线的进逼反而三面受敌,动弹不得。只剩下孤军深入的主力部队仍困在澶州城外,进不得退不得。
对于大宋来说,饿狼虽仍在家门口,却已经稳定了大局。守城的石保吉等将领统一坚守不出,静观辽国的困兽之斗。
转眼盂兰盆节到了。因为战事的原因,除了拜祭祖先,百姓们又祝祷征战的家人能平安归来,是以今年的中元节比往年热闹了不少。
紫冰和清霭做了些莲花灯,到月湖放灯。
“这桥叫渡月桥,拜月亮最合适了。”紫冰笑道。
清霭点点头。两人便郑重其事地在桥上跪下,对着月亮拜了拜。紫冰笑道:“古代有美人貂蝉拜月,咱们今天是东施效颦了。”
“哪里就东施效颦了?不管是美人拜月,还是老妪拜月,都是为了心中所想,有所期待。咱们怎么就拜不得了?”
“难怪王爷和郡主都偏疼你,到底是有见识。来——”
两人跪在漫水桥上把点亮的莲花灯一个一个放进月湖。放一个,紫冰就说一句:“平安!”
水灯尚未漂到湖心,齐平就寻来:“姑娘,快!曹国公府来人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李守恩与辽、与西夏打交道多年,他深知外族的习性。他回报八王:要解除大兵压境的局面,只能借力打力,此时西夏的态度至关重要。
八王立即奏报皇上,请求通过外交的手段安抚住西夏——即使他们不愿援手,也要确保他们不趁火打劫。皇上自是应允,只是一时想不起委派何人合适。
寇准建议委派驻守雁门关的郑王为使臣出使西夏。宋代雁门关隶属的代州与忻州相距不到百里。如有变故,郑王也可与李守恩商量、呼应。皇上遂传令郑王与李守恩,立刻行动。
皇上本想着郑王之行,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西夏有自己的担忧。西夏国小民少,没有辽国彪悍,也没有大宋富足。
按照平时的道理来想:西夏常常受到辽的骚扰,这次有大宋兵力做后盾,他们理应伸出援手。可在夹缝中的日子不好过,他们需要左右思量。与大宋一道去打辽国自然能出口恶气,可一旦大宋战败,岂不是也殃及西夏?
再者,大宋皇帝新登大宝,需要立威扬名,御驾亲征绝不会无功而返。一旦趁着西夏国中空虚,大宋西北的军队随时可调转枪头来攻打西夏。西夏朝中觉得还是不要卷进去的好,盼着最好宋辽能两败俱伤,坐收渔利。于是,西夏王不置可否,只好吃好喝地待着大宋使臣。
郑王是战场上滚出来的,哪里耽误的起时间,连夜返回大宋,找到李守恩商量对策。
李守恩笑道:“光明正大的手段行不通,别的手段还是有的。我看西夏只想作壁上观。暂时还是不会有异动,咱们还有时间。”
李守恩私下里去见自己培养的细作:“这两天你去放个信儿。”
“什么消息?”
李守恩递给他一个字条。细作打开见上面写着:“宋请西夏援兵,未许。”
细作大惑不解:“将军,这是机密啊。将军想让小的给谁放信儿?”
“自然是辽国和西夏。”
“将军,这是通敌啊!”细作怕是李守恩试探自己清白,忙单腿跪地,拱手举过头顶道:“将军,属下绝不敢……”
没等细作说完,李守恩扶起他,笑道:“这跟叛国不相干,你只照我说的话去做。”
“可这样示敌以弱,他们还不得趁机?”
“无妨。你这两天就把消息放出去。不管辽国、西夏,还是大宋的细作,你都要告诉他们,这条消息事关国家机密,若是传出去都是重赏。”
细作是李守恩一手带出来的,见他成竹在胸也就不再多问:“属下定不辱使命。”
“去吧。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几天之内,北境重镇的守将和细作几乎都知道了西夏不出兵援助的消息。惊的郑王火急火燎地从代州跑到忻州来质问李守恩是怎么回事?
李守恩当时还在不紧不慢地擦拭他的佩剑,很不以为意:“王爷,你还不知道我?兵不厌诈。”
“是,你们父子都善于利用细作。可这次弄的太大了。”
“王爷你放心吧。”李守恩见郑王着急,放下剑,起身道:“一句假话说的真切可以让人信以为真。有时候,一句要紧的真话传多了,也许就可疑了。”
李守恩指着心口诡异地一笑:“关键是这儿。”
郑王与李守恩父子相交多年,见他这般说虽不复多言,却仍心有疑虑。
果然,先是离得近的西夏先得到消息,甚是疑惑:西夏不出兵,这对于宋来说,并非是好事。朝廷捂着还来不及,怎么这么快就传到辽国细作的耳朵里。西夏特地抓了几个细作审问,所传消息都是一致。
西夏又探知,辽宋双方最高行政长管已经正面相迎了,却没有了任何交战的消息。两方僵持,异常平静。
西夏开始疑心:辽宋双方势均力敌,怕是哪一方都不易占到便宜。难道辽宋双方皇帝达成了协议,要牺牲西夏……那大宋的使臣,难道是来探听虚实的?
西夏王半信半疑,又派大臣再审两国细作。西夏宰相亲自去督查,审讯前,他见细作中有人狼吞虎咽,有人却难以下咽,细问下来才知道:宋人吃不惯西夏的饭食,而辽人却很适应。
西夏宰相忙回报西夏王:“大宋如果想吞并西夏,饮食习性大不相同,用处并不大。辽才是虎狼之国,吞并西夏对他们来说有益而无害。还望我主早下决断。”
西夏本就仰赖大宋赏赐,辽国无暇顾及,才苟延残喘。而今之计,西夏出兵攻辽,不仅仅是帮助大宋,更是帮自己。
辽国随后也得到了消息,本要趁机撬开大宋的西北边境,为战争破冰。谁知,不光大宋军队严阵以待,西夏整装待发随时出击。西北方向的进攻只得作罢。
此前,八王也修书给高丽王爷,希望他们能陈兵北境,给辽国东南方向一些压力。当初在乾封县时,八王与高丽王爷就惺惺相惜,很是投契。想来于私于公,他都会帮忙的。只是大宋到高丽路途遥远,又有战事,这国书该怎样传到高丽去呢?
紫冰在书房见八王写好后,坐在桌前犯难,道:“反正你也是要递到澶州,加盖皇帝玉玺。那不如让云龙去送好了。”
“你除了云龙就想不到别人了。”八王无奈地苦笑道。
“你不知道,呼延王爷在登州有故交,他家常有船出海做生意。云龙说当年他去长白山学艺就是坐他家的船过去的。”
听此言,八王如释重负,笑道:“云龙还真是什么都告诉你。如此甚好。让他去我也放心。”
紫冰这般做法也有自己的私心:云龙虽是跟着燕王似乎比较稳妥,可前线刀剑无眼;让他去登州送信,虽说路途遥远,可往京东东路方向并无辽军,反倒安全了不少。
云龙果然不辱使命,快马加鞭地奔到了登州,坐船去高丽递交了国书。高丽为自身计,自是应允。
至此,辽国的西南有西夏军队;东南有高丽陈兵边境;南部与大宋接壤的幽州有杨延昭,雁门关有燕王、李守恩。辽国北线的进逼反而三面受敌,动弹不得。只剩下孤军深入的主力部队仍困在澶州城外,进不得退不得。
对于大宋来说,饿狼虽仍在家门口,却已经稳定了大局。守城的石保吉等将领统一坚守不出,静观辽国的困兽之斗。
转眼盂兰盆节到了。因为战事的原因,除了拜祭祖先,百姓们又祝祷征战的家人能平安归来,是以今年的中元节比往年热闹了不少。
紫冰和清霭做了些莲花灯,到月湖放灯。
“这桥叫渡月桥,拜月亮最合适了。”紫冰笑道。
清霭点点头。两人便郑重其事地在桥上跪下,对着月亮拜了拜。紫冰笑道:“古代有美人貂蝉拜月,咱们今天是东施效颦了。”
“哪里就东施效颦了?不管是美人拜月,还是老妪拜月,都是为了心中所想,有所期待。咱们怎么就拜不得了?”
“难怪王爷和郡主都偏疼你,到底是有见识。来——”
两人跪在漫水桥上把点亮的莲花灯一个一个放进月湖。放一个,紫冰就说一句:“平安!”
水灯尚未漂到湖心,齐平就寻来:“姑娘,快!曹国公府来人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