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红楼之殊途 > 第三十四章 隐藏的功劳

第三十四章 隐藏的功劳

小说:红楼之殊途作者:糊涂鱼饼字数:3003更新时间 : 2020-11-29 22:09:01
  书房正在练字的林堇听到屋外杨婉房里的大丫头碧荷的声音,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眉,手却没有停,悬腕在钉在墙上的纸继续写她的字。

  一旁服侍的紫毫看出了她的不悦,忙丢了一个眼色给屋里的研墨和捧砚,让他俩当中的一个赶紧出去看看。

  研墨出去一会儿回来禀报:“大爷,太太派碧荷姐姐过来告诉你,今天大家不在家吃晚饭,去大爷早前定的酒楼用餐,之后看花灯,现在准备出发,让大爷赶紧过去。”

  林堇看了一眼西洋钟,神色诧异的说:“这个时间就吃晚饭,有点早了吧?天还没黑,等天黑之后,那花灯才会点起来,这么早出去,且有一阵子好等呢。”

  研墨忙答道:“小的也是这么说的。不过碧荷姐姐说了,太太打算顺便逛一下街。”

  这个时代大户人家的女眷,出门要么是烧香拜佛,要么是出门做客,交际应酬,但前者去的不是寺庙就是道观,后者不过是从一个宅门到另一个宅门,几乎没有多少机会去逛街。

  原本像上巳节、元宵节、乞巧节等节日,都是女眷能外出游玩的机会,但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女眷只剩下元宵节这么一个能明目张胆能出门的节日了,而且近年来,连这个节日出门的女眷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女子渐渐有足不出户的趋势。

  从杨婉的表现来看,林堇知道,不是女子们不想出门,而是这个社会对她们压迫和束缚变得越来越大,她们抵抗不了社会大环境,因此只能屈服。

  想明白这一点,林堇理解了杨婉的迫不及待,问捧砚:“我今天一共练了多少篇字?”

  捧砚不用去数,非常利落的张口答道:“算上大爷你刚才写的,未完成的这篇,才写了十二篇,离大爷规定的每日十五篇字还差三篇。”

  林堇看了看手中的笔,想了一下吩咐道:“紫毫,你去东院和太太说一声,就说我这会儿正在练字,分不开身,让她和外祖母、琳哥儿他们先去,等我写完字了,就过去。”想到这天正是人贩子猖獗的时候,又叮嘱了一句,“还有,你去了之后不用回来了,就跟在琳哥儿身边,千万把他给我看好了。”

  ……

  完成练字任务,将文房四宝收拾起来,回房换过了衣服,林堇这才出了门。她没有坐车,也没有骑马,而是安步当车,漫步走在街上。

  此时已是傍晚,沿街两边的商铺早都已经把灯笼挂好了,还有那有钱的乡绅和商家一起做了灯山,在街面里占了好位置,等到夜色降临,这些灯山就会被点亮,整个扬州城都是亮的。

  林堇去往酒楼的街道正是扬州城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此时走过去看到各种样式的灯笼已经挂了出来,对后世看过五光十色灯展的林堇来说,并不觉得有多震撼,但跟在她身后的研墨和捧砚则觉得很震撼,一路看过来,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都合不拢嘴。

  研墨忍不住小声和捧砚嘀咕:“去年正月十五我没当差,曾经出来看过花灯,怎么觉得今年的元宵节似乎格外的热闹。特别是那些盐商的灯山,不仅多了好几座,而且又大又华美。”

  捧砚笑着卖弄:“我听在老爷跟前当差的长随说,今年的灯确实比往年要多很多。今年年景好,哪怕是小商户都没少赚,因此很多小商户觉得像往年一样单挂灯笼有点不像样,就合计着各家出点钱,凑份子,做个灯山。

  像这样凑份子出来的灯山,扬州城里一下了多了十好几座。而且我还听说好多盐商家里不像往前一样只做了一个灯山,而是整整做了两座灯山,说成双成对寓意好,有些甚至做了四座,六座和八座,取四平八稳,六六大顺的意思。”

  研墨看了看街边的灯笼和灯山,道:“不仅仅是灯山多了,我看着,好像花样也多了。”

  捧砚不以为然的道:“这有什么奇怪的。灯笼和灯山多了,自然要换个样式,不然,都是一个样式的,千篇一律,有什么看头。”

  走在前面的林堇将他们的话尽数听到耳中,对见识过更好看,更华美,样式更多的花灯的她来说,真心没觉得眼前的这些花灯有多么了不起。但她忘了,她来的那个世界是工业社会,而眼前这些花灯全都是人工扎出来的,两者根本没有可比较性。

  对今年的花灯为什么比往年的多还好,研墨和捧砚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其实这件事,和林堇还有那么一丢丢联系。

  盐艚商会去年拿下了吕宋,就算盐商不把家搬到那去,但等于有了一条退路,大大的改善了往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盐商高兴,忍不住大手笔庆祝一下,所以就在元宵灯会上搞了一下事情。

  漕帮也高兴,他们终于有了土地,不用担心人老体衰,上不了船之后自家的养老生活以及家人的安全了。因此,在帮商家运货的时候,尽管运费不变,但损耗少了许多,从而商家得利。而商家比以往赚的钱多,自然就有心思在元宵节弄点花胡哨的东西了。

  至于花灯样式多,则是因为现在商会几乎掌握着江南这边百分之八十的工匠。虽然这些工匠里面专门扎灯笼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在这个时代,能做工匠的手都很巧,所以他们扎出来的灯笼和做出来灯山比不上专门做这个的精巧别致,评不上特等和一等,拿个二等三等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扬州城里的商家又不是所有的都要挂最好的灯笼和摆最好的灯山,相反,中等档次的灯笼和灯山才是销量最大的。

  之所以商会手里有这么多工匠,是林堇让商会收集的。

  虽然林堇手中的图书馆,在后世,只是一些非常大众的书籍,里面的技术十分落后,但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先进了。

  只是就算林堇有技术,而且因为盐艚商会的存在而无需为金钱操心,可没人能将纸面上的技术变为现实,终究是白搭,所以她要求商会大肆收集工匠,好为她实现“技术革命”创造条件。

  而且因为拿下吕宋和做海贸生意的缘故,林堇打算商会自身成立一个造船厂,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摆脱海船要向朝廷购买,受朝廷控制的局面,还因为现在的造船技术,虽然朝廷得自从大明郑和下西洋所制造的宝船的技术,拿到后世,都无法完美还原制造出相同的宝船,有些地方其实是比较先进的,但总的来说,还是落后的。

  林堇拿出来的造船技术,希望工匠们取长补短,将她手里的技术和这个时代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造出更好的船来,只是想要完全掌握这些技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这些工匠在学习造船先进技术的同时,将日常很多器具都做了进一步改进,比如水车、耧车、磨坊、纺纱机和织布机等等;还造出了打谷机等物。

  这些东西,虽然一开始是在扬州的经世大族以及富豪乡绅之家出现,但哪怕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呢,所以这些好东西很快就在扬州流行起来,并渐渐往周边扩散开来。

  有些东西,一家一户想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操办起来的,可这个时代的人们是以宗族为主而群居,所以宗族出面,集一族之力置办下来,还是能置办得起的。

  因为这些改良器具的存在,扬州的农家不仅在田地上多收了三五斗,而且在纺织这一块收入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少说也比以前多赚了一两吊钱。

  表面上看,似乎增收的不多,但对二十两银子就够五口之家过一年的普通人家来说,多收入的这些对他们的家境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商家、农家和工匠这三个阶层都因为林堇拿出来的技术而收入增加,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基数最为庞大的三个阶层,今年的日子都变得比往年要好,而扬州的官员们虽然不知道原因,但也发现,今年在收取赋税和布置摊派等方面时,要比往年容易的多。对他们这些做官的来说,不仅公务处理起来变得容易,就连其他方面的事情都要比旧年办起来容易得多。

  经济宽裕,日子好过,市场繁荣,整个阶层都有了显而易见的往好了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元宵节花灯要比往年都要好看的一个理由。

  不过林堇对此并不是很清楚,她完全不知道扬州城如今的繁华中还有她一份功劳。当然,就算知道了,她也只会为这种改变而感到欣喜,至于邀功,她并没有这个想法。其实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没用,因为这个功劳是邀不来的,因为在这个时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不知道技术的改变会对生活能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