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一来是点灯,锤脚,点菜,这三个权力就是在高墙大院里的话语权。
同时,锤脚的性暗示特别明显。
在这个高墙大院里,女性获得权力的方式就是提供让老爷满意的***。
二来老爷一个正脸特写都没有,连中景都不给。姨太太们的脸被无数次仔细地审视。
男性是凝视的主体。
女性是凝视的对象。
三则是.“你看见什么了?你什么也没看见!你疯了”
“疯”是被建构的,只要不符合秩序的,就是疯的。
片子反反复复提到“按老规矩办”“这不合规矩啊”,“规矩”在这个家里就是自成体系的理性本身。
“规矩”是巩固老爷男性权威的一种方式。
一切妄图质疑/指责/逾越“规矩”的行为,都可以是“疯”的。
最高的权力可能是“规定什么是疯什么是正常”的权力吧。
福柯《疯癫与文明》。
四是挑三姨太唱戏的片段都很意思。
串场的时候放的是《红娘》《女起解》《桃花村》,唱的都是不贞洁,是追求自由的情爱。
《御碑亭》不一样,出现了两次,讲的是已婚女子守贞的。
第一次是打牌的时候颂莲发现三姨太和牌搭子高医生有染。背景音放的是三姨太唱的导板转散板那一段。
所以在打牌的时候那段
“一见休书如刀绞,只为归家那一宵。
行至中途风雨暴,碑亭避雨起祸苗。
那边又来一年少,两厢无言坐一宵。”
《御碑亭》唱得是清白,但是三姨太本身是不清白。
所以,后面有一句“清清白白我的贞洁保”没唱。
最后是三姨太因为通奸事发被处死之后颂莲在她房间放后面的流水板。
“自幼父母娇生养,盈盈十五嫁王昌。
既读诗书你不思量,奴岂是柳絮就随风扬。
风雨不测人难量,暗室何必日月光。
阴谋毒计良心丧,休书好比杀人场。
手摸胸膛想一想,无义的王魁比你强。”
后面三联反复唱了好几次,其实是颂莲和三姨太生命中关于情爱幻想的共鸣和控诉。
5.在避孕手段不发达的时代,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其性交对象的唯一性的方式来确立的。
就是传说中的“守贞”。
《御碑亭》唱的是守贞还被冤枉的女子的委屈。就算是守贞了,丈夫想怀疑妻子也就怀疑,休了就休了,认错和好就是了。
这个思路的背面,如果不守贞的话,是不值得同情的,是可以随便休弃甚至处死的。
在1中提到的权力的获得是提供良好的***,其实这还不完全。
点灯锤脚点菜的权力不是提供良好的***就可以得到的,而是提供***和绝对的服从。
老爷语,“我最讨厌女人给我脸色看”。
论语说“色难”,有一解说的是对父母孝顺的最难的是始终和颜悦色。但是这些宅子中的女人被要求提供这样的服务。
不能摆脸色的意味着绝对的服从。
所以在这个宅子里除了老爷,和未来的老爷——大少爷飞蒲,这些姨太太们,无论是“宅斗”中的赢家还是输家,都是物件儿罢了,不能算得上是个人。
电影与小说存在较大差别,故事背景从江南水乡迁至西北内陆,少了濡湿的气息,多了北方的干冷,情感表达更为直白激烈,戏剧效果也更为明显。
点灯,吹灯,锤脚,泛着冷光的蓝瓦,层层叠叠的屋檐,不露天空的高墙,即使是没有对白,甚至没有人物,却一遍又--遍重复着的镜头,也能令人感受到其背后的情感。
影片没有选择原著陈佐千老爷的大花园,于是没有绵绵的潮湿的雨,没有花和树,没有知更鸟,随着颂莲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的是青砖灰瓦的山西大院,四周都是高墙,镜头里始终见不到大片的天空,只在高墙之.上,镜头的最边缘露出阴暗的一-段来。影片也有更多的镜头展现院子的全貌,四方的,合拢的,是--座囚牢。
踏过了封建家族高高的门]槛,观众就和颂莲一样,再也出不去了,囚禁在冷色的砖瓦夹缝里,被锁在这阴森的深宅大院,即使踏上这座,院子的最高处,也始终越不过那道院墙。
与冷色的院子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电影最典型的意象之一,红灯笼。屋檐下,桌旁,床上的天花板,红灯笼把屋子里照得亮堂堂的,那么喜庆。-盏盏的红灯笼,在大院的屋檐下堂堂正正地照耀着,散发着一团团热烈的光,增强了仪式感。这座大院需要红灯笼,夜晚才看上去没有那么可怕,然而,红灯笼高高挂起的时候,在全景的镜头中,深蓝的院落背景衬着正统的红色,却显得更加鬼魅了。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封建家族的老爷采用皇帝对后宫三千佳丽的类似“翻牌子”的规则。甚至,这套规则还包含了点灯,锤脚,点菜等一系列具体规则。
电影虽然典型意象都并非源于原著,但是却基本保留了故事内核,展现出原著绝大部分样貌。但作为一一个读者,觉得电影有两个地方属于情节.上处理的不妥当之处。
-是关于大太太的儿子飞浦与颂莲的情感关系。小说里对飞浦和颂莲相处的场景有连贯的深入描绘,可以说飞浦是大院外新鲜气息的象征,寄托着颂莲朦胧的希望。但是在影片中飞浦与颂莲仅有两次交集,--次为颂莲见到飞浦夕阳下吹笛,第二次即已到两人喝酒,说话已颇为熟络,且颂莲的表现显得突兀,很不妥当。
颂莲与梅珊在原著中有些惺惺相惜之意,尤其是颂莲曾提示梅珊“你要小心“。在电影当中,颂莲酒后揭露梅珊的秘密,减淡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且为颂莲性格抹上负面色彩,令人难以接受。
至于颂莲形象的变化等诸多改变,我则皆理解为影片集中展现矛盾,开展故事情节的需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大红灯笼高高挂,无论是挂在江南水乡的大花园里还是山西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里,高挂的是什么,我们总看得清。
写完电影林召航有些意犹未尽,就开始写之前的东西了。
舞池中央的灯暗了下来,音乐响起来,光影浮动,徒添暧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同时,锤脚的性暗示特别明显。
在这个高墙大院里,女性获得权力的方式就是提供让老爷满意的***。
二来老爷一个正脸特写都没有,连中景都不给。姨太太们的脸被无数次仔细地审视。
男性是凝视的主体。
女性是凝视的对象。
三则是.“你看见什么了?你什么也没看见!你疯了”
“疯”是被建构的,只要不符合秩序的,就是疯的。
片子反反复复提到“按老规矩办”“这不合规矩啊”,“规矩”在这个家里就是自成体系的理性本身。
“规矩”是巩固老爷男性权威的一种方式。
一切妄图质疑/指责/逾越“规矩”的行为,都可以是“疯”的。
最高的权力可能是“规定什么是疯什么是正常”的权力吧。
福柯《疯癫与文明》。
四是挑三姨太唱戏的片段都很意思。
串场的时候放的是《红娘》《女起解》《桃花村》,唱的都是不贞洁,是追求自由的情爱。
《御碑亭》不一样,出现了两次,讲的是已婚女子守贞的。
第一次是打牌的时候颂莲发现三姨太和牌搭子高医生有染。背景音放的是三姨太唱的导板转散板那一段。
所以在打牌的时候那段
“一见休书如刀绞,只为归家那一宵。
行至中途风雨暴,碑亭避雨起祸苗。
那边又来一年少,两厢无言坐一宵。”
《御碑亭》唱得是清白,但是三姨太本身是不清白。
所以,后面有一句“清清白白我的贞洁保”没唱。
最后是三姨太因为通奸事发被处死之后颂莲在她房间放后面的流水板。
“自幼父母娇生养,盈盈十五嫁王昌。
既读诗书你不思量,奴岂是柳絮就随风扬。
风雨不测人难量,暗室何必日月光。
阴谋毒计良心丧,休书好比杀人场。
手摸胸膛想一想,无义的王魁比你强。”
后面三联反复唱了好几次,其实是颂莲和三姨太生命中关于情爱幻想的共鸣和控诉。
5.在避孕手段不发达的时代,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其性交对象的唯一性的方式来确立的。
就是传说中的“守贞”。
《御碑亭》唱的是守贞还被冤枉的女子的委屈。就算是守贞了,丈夫想怀疑妻子也就怀疑,休了就休了,认错和好就是了。
这个思路的背面,如果不守贞的话,是不值得同情的,是可以随便休弃甚至处死的。
在1中提到的权力的获得是提供良好的***,其实这还不完全。
点灯锤脚点菜的权力不是提供良好的***就可以得到的,而是提供***和绝对的服从。
老爷语,“我最讨厌女人给我脸色看”。
论语说“色难”,有一解说的是对父母孝顺的最难的是始终和颜悦色。但是这些宅子中的女人被要求提供这样的服务。
不能摆脸色的意味着绝对的服从。
所以在这个宅子里除了老爷,和未来的老爷——大少爷飞蒲,这些姨太太们,无论是“宅斗”中的赢家还是输家,都是物件儿罢了,不能算得上是个人。
电影与小说存在较大差别,故事背景从江南水乡迁至西北内陆,少了濡湿的气息,多了北方的干冷,情感表达更为直白激烈,戏剧效果也更为明显。
点灯,吹灯,锤脚,泛着冷光的蓝瓦,层层叠叠的屋檐,不露天空的高墙,即使是没有对白,甚至没有人物,却一遍又--遍重复着的镜头,也能令人感受到其背后的情感。
影片没有选择原著陈佐千老爷的大花园,于是没有绵绵的潮湿的雨,没有花和树,没有知更鸟,随着颂莲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的是青砖灰瓦的山西大院,四周都是高墙,镜头里始终见不到大片的天空,只在高墙之.上,镜头的最边缘露出阴暗的一-段来。影片也有更多的镜头展现院子的全貌,四方的,合拢的,是--座囚牢。
踏过了封建家族高高的门]槛,观众就和颂莲一样,再也出不去了,囚禁在冷色的砖瓦夹缝里,被锁在这阴森的深宅大院,即使踏上这座,院子的最高处,也始终越不过那道院墙。
与冷色的院子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电影最典型的意象之一,红灯笼。屋檐下,桌旁,床上的天花板,红灯笼把屋子里照得亮堂堂的,那么喜庆。-盏盏的红灯笼,在大院的屋檐下堂堂正正地照耀着,散发着一团团热烈的光,增强了仪式感。这座大院需要红灯笼,夜晚才看上去没有那么可怕,然而,红灯笼高高挂起的时候,在全景的镜头中,深蓝的院落背景衬着正统的红色,却显得更加鬼魅了。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封建家族的老爷采用皇帝对后宫三千佳丽的类似“翻牌子”的规则。甚至,这套规则还包含了点灯,锤脚,点菜等一系列具体规则。
电影虽然典型意象都并非源于原著,但是却基本保留了故事内核,展现出原著绝大部分样貌。但作为一一个读者,觉得电影有两个地方属于情节.上处理的不妥当之处。
-是关于大太太的儿子飞浦与颂莲的情感关系。小说里对飞浦和颂莲相处的场景有连贯的深入描绘,可以说飞浦是大院外新鲜气息的象征,寄托着颂莲朦胧的希望。但是在影片中飞浦与颂莲仅有两次交集,--次为颂莲见到飞浦夕阳下吹笛,第二次即已到两人喝酒,说话已颇为熟络,且颂莲的表现显得突兀,很不妥当。
颂莲与梅珊在原著中有些惺惺相惜之意,尤其是颂莲曾提示梅珊“你要小心“。在电影当中,颂莲酒后揭露梅珊的秘密,减淡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且为颂莲性格抹上负面色彩,令人难以接受。
至于颂莲形象的变化等诸多改变,我则皆理解为影片集中展现矛盾,开展故事情节的需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大红灯笼高高挂,无论是挂在江南水乡的大花园里还是山西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里,高挂的是什么,我们总看得清。
写完电影林召航有些意犹未尽,就开始写之前的东西了。
舞池中央的灯暗了下来,音乐响起来,光影浮动,徒添暧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