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三零章、羌人少年
穷山恶水,出刁民!
如今大汉朝的百官们,普遍用这句话来形容凉州的汉家黔首和羌胡。
其实呢,以前的西凉并不穷。
公元前121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
那个开始时候,西凉就是富得流油的存在。
是汗水滴落尘埃时迸裂开,都能闪耀出黄金色泽的赞誉。
大汉朝随便一件丝绸或陶瓷,从这里出发进入西域远达中亚东欧,都能换成黄金满载而归。
一条丝绸之路,无数趋之若鹜的商贾,还有多个慕名而来的邦国使者团,造就了西凉的盛极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
自公元1年开始,大汉朝就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
让西域各个小国纷争不断,也影响了丝绸之路的通行。之后大汉朝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经常关闭玉门关。
没有了大汉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势庇护,商贾们也开始望丝绸之路而兴叹。他们不敢再走了,不然就是人财两空,便转为选择了海上丝绸之路。
凉州,也因此慢慢积贫积弱。
贫穷困顿,是会引发许多矛盾和不良现象的。
尤其是在民风彪悍的西凉,家家户户的男儿都会练武习射。他们既是为了能倚仗勇武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为了防备遇到了不平之事,能够有奋起反抗的资本。
当然了,也有些人会为了过得好点而铤而走险,给自己头上安上一个贼寇之名。
其中,不光有羌胡和浪荡儿,还包括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黔首!
对此,有人会悲天悯人的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西凉黔首百姓为生活所迫,背上贼寇之名也是无奈。
但对于华雄来说,天大的理由,都不是杀害他阿父阿母的理由。
是的,他通过蛛丝马迹中发现,行凶的人就是汉家的黔首!
那些在村落里,秉持淳朴作风、坚守面朝黄土背朝天本分的黔首;在拿着缳首刀外出以后,就会对外乡人露出獠牙来!
这也是他亲自来寻凶的缘由。
官府对这种杀人越货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
不想去管,也无力去管。对于小吏来说,西凉豪右、羌胡大部落和官宦世家,他们一个都惹不起,也不想去惹。
他们能惹得起的,只有县城外村落的黔首们。
而刚好,他们绝大部分都出身于这些村落。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沾亲带故的人之常情,会让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先是大事化小,然后小事化无。
没办法,自从天子刘宏,从光和元年开始卖官鬻爵,清明吏治在整个大汉朝都变成了凤毛麟角。
华雄不止一次听他阿父说过,小吏们的不作为的尸位素餐。
也不止一次见过,黔首百姓们都是自己拿起刀子,去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所以他也明白,想报仇雪恨就只能亲自去寻找凶手,再手刃之!
他判断凶手的依据,是他阿母的一支珠钗。
那是他阿母唯一的奢饰品。
前几年,他练习射术时经常会给家里回来猎物,他父母不舍得自己吃,绝大部分都拿去县里换生活用品。
其中有一次,他阿父还换回来了那支珠钗。
珠子是破损的,价格很便宜,让他阿父觉得拿回来给妻子很划算。
华雄还记得,当初他阿父拿出珠钗,就被阿母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用麻布包好放在木匣子里,一直都不舍得带。
第一次戴在髻鬟上,是他冠礼的那天。最后一次,是此番回獂道外家。
而在迎回父母尸首时,那支珠钗也不见了踪迹。
华雄知道,不是獂道的游缴或小吏偷偷藏了。
那群凶手连他阿父的官制式缳首刀都拿走了,不可能会遗漏那支珠钗。
找到那支珠钗,就等于找了凶手。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小小一只珠钗有多难;凶手的妻女要多久才会将珠钗佩戴在髻鬟上,他没有去考虑。
一个月内找不到,那就用一季;一个季节里找不到,那就用一年。
一年之内还是找不到,那就将时间变成十年。
不管用多久,都要找出来!
至死方休!
至于寻凶的时间,会不会错过趁着羌乱投军崛起的希望,他根本不在乎。
身为人子,如果连为父母报仇都不去做,就算以后飞腾黄达、权倾天下,也会背上一辈子的愧疚。
尤其是他知道,每年都为他做新衣的阿母,自己却三年没有置过新衣。
他也知道,以前一年四季都有酒喝的阿父,自从他开始练武需要大量肉食强健身体后,就变成了寒冬腊月里才能呡一口。
所以他装扮成羌人,就是为了更好的寻找出凶手。
羌人因为被歧视的缘由,去县城内购置物品,也会被商贾们哄抬价格。也导致了他们慢慢的养成另一个习惯,将猎物及皮毛拿去汉人村落里以物换物,减少损失。
华雄想借着猎物换物品的时机,走入村落而不被比人生疑,和暗地里找出凶手。
寻找的地点,就是他阿父阿母遇害方圆五里内的村落。
一方面,是在大汉朝以农耕果腹的黔首百姓们,活动范围都不大。
另一方面,他父母是在赶路中,遭遇谋财害命的。
这种谋财害命,只能是出自于临时起意。毕竟凶手不会未卜先知,猜到他父母会从这里路过。而能够有机会临时起意,也说明了凶手就是附近村落的人!
牛角村,离案发地点约摸三里,是华雄第一个暗查的村落。
但是呢,他并不能进去。
将近一丈高的夯土墙,和几个壮年汉子拿着刀剑,堵住了他的脚步。
嗯,在战乱频发的凉州,人们聚居的村落外面都会修了简易的夯土墙,也养成了不放陌生人进入的警惕。
“盐巴,金燧。”
他提起了早就准备好的两只野兔,冲着夯土墙上的汉子示意,用羌语大声说道。
顿了顿,又用故意将汉家语言发音得很蹩脚,再喊了一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如今大汉朝的百官们,普遍用这句话来形容凉州的汉家黔首和羌胡。
其实呢,以前的西凉并不穷。
公元前121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
那个开始时候,西凉就是富得流油的存在。
是汗水滴落尘埃时迸裂开,都能闪耀出黄金色泽的赞誉。
大汉朝随便一件丝绸或陶瓷,从这里出发进入西域远达中亚东欧,都能换成黄金满载而归。
一条丝绸之路,无数趋之若鹜的商贾,还有多个慕名而来的邦国使者团,造就了西凉的盛极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
自公元1年开始,大汉朝就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
让西域各个小国纷争不断,也影响了丝绸之路的通行。之后大汉朝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经常关闭玉门关。
没有了大汉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势庇护,商贾们也开始望丝绸之路而兴叹。他们不敢再走了,不然就是人财两空,便转为选择了海上丝绸之路。
凉州,也因此慢慢积贫积弱。
贫穷困顿,是会引发许多矛盾和不良现象的。
尤其是在民风彪悍的西凉,家家户户的男儿都会练武习射。他们既是为了能倚仗勇武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为了防备遇到了不平之事,能够有奋起反抗的资本。
当然了,也有些人会为了过得好点而铤而走险,给自己头上安上一个贼寇之名。
其中,不光有羌胡和浪荡儿,还包括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黔首!
对此,有人会悲天悯人的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西凉黔首百姓为生活所迫,背上贼寇之名也是无奈。
但对于华雄来说,天大的理由,都不是杀害他阿父阿母的理由。
是的,他通过蛛丝马迹中发现,行凶的人就是汉家的黔首!
那些在村落里,秉持淳朴作风、坚守面朝黄土背朝天本分的黔首;在拿着缳首刀外出以后,就会对外乡人露出獠牙来!
这也是他亲自来寻凶的缘由。
官府对这种杀人越货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
不想去管,也无力去管。对于小吏来说,西凉豪右、羌胡大部落和官宦世家,他们一个都惹不起,也不想去惹。
他们能惹得起的,只有县城外村落的黔首们。
而刚好,他们绝大部分都出身于这些村落。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沾亲带故的人之常情,会让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先是大事化小,然后小事化无。
没办法,自从天子刘宏,从光和元年开始卖官鬻爵,清明吏治在整个大汉朝都变成了凤毛麟角。
华雄不止一次听他阿父说过,小吏们的不作为的尸位素餐。
也不止一次见过,黔首百姓们都是自己拿起刀子,去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所以他也明白,想报仇雪恨就只能亲自去寻找凶手,再手刃之!
他判断凶手的依据,是他阿母的一支珠钗。
那是他阿母唯一的奢饰品。
前几年,他练习射术时经常会给家里回来猎物,他父母不舍得自己吃,绝大部分都拿去县里换生活用品。
其中有一次,他阿父还换回来了那支珠钗。
珠子是破损的,价格很便宜,让他阿父觉得拿回来给妻子很划算。
华雄还记得,当初他阿父拿出珠钗,就被阿母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用麻布包好放在木匣子里,一直都不舍得带。
第一次戴在髻鬟上,是他冠礼的那天。最后一次,是此番回獂道外家。
而在迎回父母尸首时,那支珠钗也不见了踪迹。
华雄知道,不是獂道的游缴或小吏偷偷藏了。
那群凶手连他阿父的官制式缳首刀都拿走了,不可能会遗漏那支珠钗。
找到那支珠钗,就等于找了凶手。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小小一只珠钗有多难;凶手的妻女要多久才会将珠钗佩戴在髻鬟上,他没有去考虑。
一个月内找不到,那就用一季;一个季节里找不到,那就用一年。
一年之内还是找不到,那就将时间变成十年。
不管用多久,都要找出来!
至死方休!
至于寻凶的时间,会不会错过趁着羌乱投军崛起的希望,他根本不在乎。
身为人子,如果连为父母报仇都不去做,就算以后飞腾黄达、权倾天下,也会背上一辈子的愧疚。
尤其是他知道,每年都为他做新衣的阿母,自己却三年没有置过新衣。
他也知道,以前一年四季都有酒喝的阿父,自从他开始练武需要大量肉食强健身体后,就变成了寒冬腊月里才能呡一口。
所以他装扮成羌人,就是为了更好的寻找出凶手。
羌人因为被歧视的缘由,去县城内购置物品,也会被商贾们哄抬价格。也导致了他们慢慢的养成另一个习惯,将猎物及皮毛拿去汉人村落里以物换物,减少损失。
华雄想借着猎物换物品的时机,走入村落而不被比人生疑,和暗地里找出凶手。
寻找的地点,就是他阿父阿母遇害方圆五里内的村落。
一方面,是在大汉朝以农耕果腹的黔首百姓们,活动范围都不大。
另一方面,他父母是在赶路中,遭遇谋财害命的。
这种谋财害命,只能是出自于临时起意。毕竟凶手不会未卜先知,猜到他父母会从这里路过。而能够有机会临时起意,也说明了凶手就是附近村落的人!
牛角村,离案发地点约摸三里,是华雄第一个暗查的村落。
但是呢,他并不能进去。
将近一丈高的夯土墙,和几个壮年汉子拿着刀剑,堵住了他的脚步。
嗯,在战乱频发的凉州,人们聚居的村落外面都会修了简易的夯土墙,也养成了不放陌生人进入的警惕。
“盐巴,金燧。”
他提起了早就准备好的两只野兔,冲着夯土墙上的汉子示意,用羌语大声说道。
顿了顿,又用故意将汉家语言发音得很蹩脚,再喊了一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