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的人生模拟器 > 第三百九十六章 驰骋千里,兵贵神速

第三百九十六章 驰骋千里,兵贵神速

小说:我的人生模拟器作者:凿砚字数:4037更新时间 : 2020-08-27 08:00:00
    大明东南沿海一带,跑船出海的人多得很。

  就连陆离“家里”也曾有人出海的。陆离这个身份来历,就是因为陆家大公子带着小少爷出海跑船一去不归了,才让陆离鸠占鹊巢的。

  如今的大明朝,官面上自然是禁海的,实际上么……东南士绅之家,就没有几家不跑船出海的。

  在这种情况下,陆离要搜集运送一万五千兵马和军需物资的海船,根本不成问题。

  当然,因为禁海的原因,现在出海跑船都属于违法行为。

  陆离这个松江总兵,也有打击出海“走私”的职能。再加上陆离强悍得吓人的战绩,使得陆离找各家索要海船运送兵马的举动,很顺利的得到了支持。

  三天之后,金山卫东南海岸修建的金山港口上,密密麻麻的停靠了几百艘海船。

  大明朝的海外贸易,其实十分繁盛。

  西班鸭人辛辛苦苦满世界捞金银,其中三分之二的金银送到了大明,换成了丝绸瓷器,喜滋滋的拿回去显摆了。

  陆离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海船,心头有些感叹。

  海外贸易繁盛,其实是一件好事。唯一的问题在于……朝廷收不到一分钱。这就导致,大明国库没钱,官员士绅家里的银子却堆积如山。

  更让陆离感叹的是……眼前一艘艘大型海船,形制居然跟宝船十分相似,属于小一号的宝船。

  刘大夏一把火烧了宝船图纸,然后……他家里就变成大明最大的海商之一。呵呵,宝船图纸是不是被烧了,你品,你细品。

  等到老子的驱逐舰造出来了之后,我倒要看看谁特么还敢不交税!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全军听令,登船!”

  陆离一挥手,麾下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陆续登上了海船。

  各种军用物资也纷纷装船,其中除了枪炮弹药粮草之外,还有陆离特别弄出来的雪橇。

  雪橇自然是为了应对渤海结冰的那一段路了。

  渤海沿岸的冰层,平均厚度达到了20厘米。这样的坚冰,完全就是一条高速公路!

  整个行军路线,从松江府乘船出海,抵达登州。然后在登州上岸,经陆路转向莱州。在莱州北边渤海的冰层就已经足够厚实了,然后在乘坐雪橇赶往津门。

  陆离预计,十天之内,大军就能抵达京城。半个月之内,就能开赴大同边关。

  这个速度,比起一路冒着风雪千里行军,至少要快了两三倍。

  ……

  金山卫码头上,紧张有序的登船,持续了整整半天。

  一万五千大军陆续登船,各种军用物资全部装载完毕。陆离一声令下,扬帆起航。

  四天四夜之后,船队抵达登州。

  这个速度比陆离预计的更快。看样子,大明朝的航海技术,还是不差的。差的是朝廷,私人手里的航海技术一点都不差。

  在登州上岸的时候,陆离已经能看到海面上的浮冰了。

  大军上岸,又花了大半天时间装卸物资。陆上行军一天,抵达莱州。

  莱州海岸就已经彻底结冰了。

  大军在莱州城外扎营,又花了两天时间修整。

  更换钉刺马蹄铁,把货运马车的车轮换成雪橇,组装运兵雪橇车。

  因为骡马数量不足,陆离几乎把登莱两地的骡马驴牛之类的牲口,全部一扫而空,通通买了下来。这才凑齐了拉运兵雪橇车的牲口。

  除此之外,陆离还派出一支先头部队,先行踏上渤海冰层,检查冰层厚度,规划行军路线。

  第三天,大军出动,沿着先头部队在冰层上竖起的小旗杆,搭乘雪橇车,一路赶往京城。

  不得不说,在冰面上滑行,速度真的很快。

  两天之后,大军抵达津门。

  燕京城的朝中大佬们,接到津门快马传递的快报,得知陆离已经率军抵达津门,心头十分震惊。

  这么快?

  兵贵神速的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如何才能神速?

  云间伯大军开拔,至今还不到十天。这就抵达津门了?

  当天下午的时候,朝中大佬们更加惊骇了。

  因为……陆离的大军已经抵达了燕京城外。

  之所以能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在北方地界,地面上也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雪橇在陆地上同样适用。

  大军在燕京城外扎营。陆离依例派人向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缴令。

  按理来说,陆离这种级别的勋贵武将率军抵京,嘉靖皇帝是要召见的。

  然而……一心忙着修仙的嘉靖皇帝,根本就没想起这个茬。

  皇帝没说要召见陆离,朝中大佬们也就不方便跟陆离见面了。跟手握重兵,驻扎在燕京城外的将领会面,你想干嘛?

  于是,陆离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竟然没有一个人理睬他。

  在燕京城外驻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传达军令,诏令陆离即刻率军出发,赶赴大同边关。

  陆离接过军令,撇了撇嘴,下令拆营,全军集结。

  一万五千兵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着鲜艳的日月大旗,站在燕京城外,朝着燕京城的方向高呼呐喊。

  “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

  大军齐声呐喊,雄浑浩荡的声音如同海啸山崩,席卷四方。

  这一刻,浩荡的呐喊声在天地之间回响。

  燕京城里,无数人被这阵呐喊声惊动,一个个扭头看向城外的方向。

  喊的是大明威武,自然不是鞑靼来袭。

  但是……我大明什么时候有这么雄壮的军威了?

  城门附近,无数人伸长脖子,看向了城外这一支奇怪的军队。

  鲜红的日月大旗迎风招展。

  一支全身黑衣的大军,排着整齐的队列,踏着整齐的步伐,轰隆隆的绕城而过。

  除了整齐的脚步声之外,这支大军之中没有任何喧哗。

  队列整整齐齐,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即使在行进间,整齐的队列也没有丝毫错乱,仍然整整齐齐。

  这是哪来的军队?

  我大明什么时候有这样一支雄军了?

  城门口,兵部侍郎张居正,抬眼看着前方整整齐齐的军阵,眼中闪过一抹惊容,心头惊叹不已。

  云间伯不愧是当世名将,如此雄军,果有气吞万里之势。

  ……

  大同府城。

  大同总兵张钦坐在案几前,看着面前的地图,脸上愁云密布。

  大明在大同府境内,一共设置了二十四卫,七十二堡,以强兵坚城,抵御北方的鞑靼骑兵。

  如今,摆在总兵张钦面前的地图上,外围的七十二堡,已经遍布红“×”,几乎尽数沦陷敌手。

  这些驻兵不过上百的前线堡垒,主要是起到给后方示警,以及阻敌的作用。

  按照原本的设计,一旦前线堡垒发现鞑靼来袭,点燃烽火之后,后方的大军出动,与堡垒守军互相配合,从而击败外敌。

  只不过……自从明军打不了野战,只能守城的时候,这些前线堡垒的作用,就只剩下示警了。

  鞑靼寇边已经半月,前线堡垒失陷也在张钦的预料之中。

  如今之计,守住大同城池不被鞑靼攻破,就算是万幸了。

  “将军,紧急军情。”

  这时候,一个亲兵匆匆跑了进来,朝张钦汇报道:“昨日,五万鞑靼骑兵袭击大同右卫。如今大同右卫和玉林卫已陷。大同左卫和云川卫告急。”

  “知道了!”

  张钦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大同左右卫城失陷,这也在张钦的预料之中。麾下的卫所有多少战斗力,张钦自然十分清楚,不可能挡得住鞑靼骑兵的。

  至于发兵援助?算了吧!一旦大军开出大同城,万一被鞑靼骑兵中途伏击呢?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只要能守住大同城,就算外围的堡垒和卫城通通失陷,也仍然是一场胜利。

  希望鞑靼骑兵杀了这些堡垒和卫城的兵将,抢了军需粮草之后,能收兵撤退吧!

  张钦一声长叹。他也清楚,扫平这些堡垒和卫城之后,鞑靼骑兵也不会撤退的。

  鞑靼汗不带麾下的部族来打大明,麾下的部族就会联合起来打他。

  所以……打大明,既能刷声望,又能解决内部矛盾,还能趁机消弱麾下部族的实力,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几天之后,鞑靼骑兵已经兵临城下了。

  短短数天时间,大同城外的卫所兵堡,通通被失陷。十万鞑靼骑兵杀到了大同城下。

  与此同时,五万鞑靼骑兵袭东胜城,五万骑兵袭万全城。

  鞑靼大军三路进发,一时之间,宣府大同一带,处处烽火连天,形势岌岌可危。

  ……

  “轰隆!”

  鞑靼回回炮轰出的石弹,重重的砸在墙头,高耸的城楼轰塌了半边。

  “开炮!开炮!给老子轰烂那些回回炮!”

  城墙上的一名武将,从塌陷的城楼碎屑里爬了出来,扯着嗓子一顿怒吼。

  吼了一阵,这名武将扭头看向张钦,“总兵大人,援军呢!援军在哪?伤亡太大了,再不来援军,还怎么守城?”

  “援军哪有这么快?”

  张钦摇了摇头,“据说,朝中从南直隶松江府调兵来援,等援军过来……鞑靼都打完回去了。”

  “特娘的!”

  灰头土脸的武将一声怒骂,“朝中的大人们,到底有没有脑子啊?”

  正说着,远方突然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号声。

  “嘀嘀哒哒嘀嘀……”

  凄厉的号声在天地间回响。

  远方的长城下面,一座冰雪覆盖的山丘上,一面日月大旗高高竖起,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

  “轰轰轰……”

  山丘下方,一支全身黑衣的军队,排着整齐的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出现在鞑靼骑兵的背后。

  “那是……援军?”

  灰头土脸的武将,看着长城边上出现的一支上万人的大军,眼中冒出的不是惊喜,而是……惊怒交加。

  “这个哪来的军队?带兵的武将是谁?怎么跑到鞑靼骑兵背后去了?为什么不带兵进城?找死也不是这么找的啊!”

  灰头土脸的武将忍不住一阵怒骂。

  总兵张钦也是一阵无语。

  既然带兵来援,你为什么不进城?你特么咋就跑到敌人后面去了?难道连方向都搞不清楚了?

  完了!完了!这支援军死定了!

  区区一万步兵,面对十万鞑靼铁骑,这仗根本就不用打,一个冲锋就崩溃了。

  你们到底是来支援的,还是来给鞑靼送人头的?

  让张钦震惊的是,那支全身黑衣的军队,竟然在山丘下列阵了,似乎打算正面迎战十万鞑靼铁骑!

  除了勇气可嘉,张钦已经无话可说了。

  这支部队的出现,也让城外的鞑靼骑兵有些惊讶。

  鞑靼汗看着背靠长城,临山列阵的黑衣军,差点笑出声来。

  这是哪来的明军?区区一万兵马,竟然还敢出城?一万步兵,面对十万铁骑,这不是来送死的吗?

  “帖尔汗,带你的人过去。给我砍下他们的头颅!”

  鞑靼汗朝旁边一个部族头人摆了摆手,“我准备好马奶酒,等着给你庆功!”

  “哈哈哈哈!好!”

  帖尔汗一声大笑,提着长刀走出了军帐。

  牛角号吹响,一支两万人的骑兵,从鞑靼大营开出,朝着黑衣军的方向进发。

  陆离站在山头的旗杆下,举起望远镜,看向远方的鞑靼军阵,脸上带着一抹不屑的冷笑。

  这些鞑靼骑兵,全都是冷兵器部队,几乎没有什么威胁。

  “传令!接敌五百米后,开始攻击。”

  之所以提前到五百米距离,主要是考虑到麾下士兵大部分都只是接受过三个月训练的新兵,第一次上战场,难免会恐慌。

  如果放得太近了,万一出现吓得丢下枪就跑的情形,那就尴尬了。

  “轰隆隆!”

  两万鞑靼骑兵,抵近军阵一千米左右的时候,开始冲锋了。

  马蹄飞踏,剧烈的轰鸣和强烈的震动,让人不由自主的生出了畏惧感,确实对列阵的步兵是个巨大的心理考验。

  军阵中的新兵们,已经变得呼吸急促,身上冒汗,甚至还有人脸色发白了。

  要不是军训期间的严格纪律要求,让他们习惯于服从命令,恐怕这些新兵还没开打就会吓得崩溃了。

  “接敌五百米!”

  参谋官向陆离汇报。

  “开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