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世祖 > 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

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

小说:汉世祖作者:芈黍离字数:2459更新时间 : 2020-02-15 18:00:00
  乾祐元年已只剩下个尾巴,以寒冬之故,大汉乃至整个天下都陷入一片平静之中,凄冷的宁和。随着东京禁军的整编进入尾声,刘承祐被牵扯着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

  大汉朝堂,也难得地陷入了平静之中,秕事不兴。制举选材,陆续填补入京中诸衙基层为吏,虽然对整个官僚系统仍旧不满,仍觉其落后,但新鲜血液的加入总归是向好的改善。

  并且,比起当初,那种游离在朝堂脱离掌控的边缘,眼下的情况要好得多,对于遣官任职,刘承祐已然收回了大部分权力,最大的滞碍,只剩下仍为“首相”的杨邠的异议了。

  不过,就算在凛冬腊月,上下都想安安稳稳地过个寒冬,刘承祐还是忍不住进行了一些微调。

  进入十二月以来,朝中最大的职务变动,便是对御史台的重塑。自唐末以来,御史台的监察职能便在不断地减弱,到如今,连御史中丞也渐成虚衔。对于这等情况,刘承祐果断进行调整。大汉朝纲不振,监察系统的漏洞,也是缘由之一。

  制下,重新梳理御史台的机构职能,将门下省分担了一部分监察职事的给事中、拾遗尽数调迁御史台供职,制举进士也有十余名入台任职历练。

  当然,不是官员配备好就行了的,还需一个强而有力的人主导。

  原御史中丞边蔚,被刘承祐给罢免了,倒不是此人有什么过错,也不是能力上有什么重大缺陷,只是年纪大了,已经65岁。大汉的朝堂,老人实在是太多了,而天子刘承祐,喜用年轻人。

  替代边蔚的,是刑部侍郎边归谠,两个人虽然都姓边,倒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一个幽州人,一个华州人。

  当初此人斗胆就京城治安以及侍卫军吏猖獗向刘承祐进谏之时,便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并且,边归谠的履历也还算丰富,有大理评事之才,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作风也够强硬。年纪也才四十出头,很合适。

  对边蔚,刘承祐虽然免其官,去也没薄待他,毕竟累朝老臣,理政经验丰富,不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官声口碑都还不错。刘承祐以其为同州知州、加刑部侍郎衔,成为大汉第二个由朝官选派,权知军州事的大吏。

  至于此前被刘承祐选派为同州知州的聂文进,屁股还没坐热,又被移为华州知州。没办法,边蔚是华州人,虽然就眼下大汉的国情,刘承祐并不忌惮同州郡为主官,忌惮也没什么用,但尽量还是不开那个头。异地为官的效果和作用,还是很大的。

  由虚职迁为实职,成为朝廷宪台,又有天子支持,上任御史台的边归谠自然是跃跃欲试,大干一场。不过他上台后,并没有趁机大肆连敛权,增加御史台的权威。反而极力重申梳理监察条例,整顿御史条例,尤其是自开国以来的诬告之风,意图将御史台打造成一个有“战斗力”的衙门。

  几日间,御史台上下风气,焕然一新。边归谠如此作为,反而更得刘承祐之心。另外,此前受刘承祐提拔入东京的殿中侍御史赵砺,也由此跃升为殿院监丞,辅助边归谠。

  到如今,大汉立国之初,那种“满朝碧贪鄙”的情况,已经改善了太多。事实上,不论是州镇还中央,人才还是不少的。尤其是中央,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群英荟萃来形容,只要用心去甄别发掘,总能找到可用之才。

  但是,人才纵有,若要说彼等对于大汉朝廷的忠诚与归属感,打一个问号都不够。开国之初,纵满朝充斥着贪鄙的元臣,那也是没办法,至少彼等是大汉的功臣与基石。

  直到如今,刘承祐当朝,权位渐稳,异獠退避,国事初宁,江山无倾覆之忧,方才有所改善。刘承祐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识人辨才,提举贤能,梳理内务。

  进入腊月之后,刘承祐总算稍微轻松了不少,虽然仍旧机务不断,军国大事仍旧抓在手中,但至少不似之前那般连轴转,已抽得出空,读书习武,陶冶情操。

  不过即便如此,整日活动的范围,也基本在垂拱殿及其周遭。天冷,又加雨雪,除了后宫,更无他处安置他那颗难得闲适的心。

  空旷的御殿,被两座加了料的火炉熏得微暖的,只是刘承祐不时下令,打开门窗通风,使得温度始终上不去。宫中都在传言,官家喜寒惧热,事实上,刘承祐只是惜命,怕煤炭不充分产生的有毒气体,他还是挺享受火炉提供的温暖的。

  御案边,刘承祐执笔而立,姿势摆得很正经,表情严肃,一笔一划地练着字,不足五十个字,耗费了不短的时间。

  “杨师傅,你看朕的字如何?”落笔,搓了搓手,刘承祐问候在一旁的那名老者。

  老者身形消瘦,须发皆白,不过气质独特,虽然穿着官袍,但透着股狂逸恣然,但面目之间,又显谦恭,在刘承祐面前保持着礼节。

  此公名为杨凝式,是时下有名的“大书法家”,历史上在书法一道上,更是镇压了一个时代,属于承唐启宋的大师。当然,整个五代,字体书法衰微,也就更凸显其声名。

  早时天子欲习书,求名师,立刻便有人将杨凝式推荐上来。此公一直以来,做官都比较佛系,随波逐流,为求保全,年轻还装疯卖傻,弄了个“杨风子”的雅号。但对于指导刘承祐还是乐意的,毕竟,还要吃饭,东京城中那么多旧臣勋贵,日子真正过得好的,没有多少。

  闻言,杨凝式稍微瞄了眼,面上露出一抹犹豫过后,比较中肯地答道:“陛下所书,进步很大。”

  刘承祐所习,乃颜体,还是写楷书稍微“容易”一点,至于杨凝式所擅长的杨氏行书,他学不来。

  至于此番所作,节选自韩愈《马说》的一段,整体上看起来,倒是方方正正的,但是明显古板呆滞。

  刘承祐呢,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注意到老师傅苍老的面上闪过的表情,瘪嘴道:“徒具其形,毫无气韵可言,这点,朕还是清楚的。”

  闻言,杨凝式指着“伯乐”、“千里马”这两个词,以其苍老的声音道:“陛下所书,自有真龙气韵,陛下求才之意,举贤之心,跃然纸上啊!”

  见这老师傅猜自己的心思,刘承祐不由一乐,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

  “陛下所定标点符号,于断句明意,确有奇效啊!”说着,杨凝式又恭维了刘承祐一句。

  闻此,刘承祐嘴角稍稍勾了一下,此前以群臣奏章,多不加区分间隔,许多句意难辨,需要刘承祐去猜,苦于此点,刘承祐把“现代标点符号”拿出来,定了个标准规范,推行于中书。当然,只是些常用的符号,他可记不清标点符号大全。

  初期群臣或有不解,但在一段时间推广下来,已然进入正轨,如今,基本上都感觉到了其便利。三馆那边编纂著书的文士们,是最先接受的。时下,已然在向全国推广,这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但阻力不大,且朝廷发力推动,时间却也不是问题。

  虽然并不值得得意什么的,但是,刘承祐的心情仍旧不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