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颁布新政(下)
随着台下百姓对大梁新政和律法的了解,他们发出的惊叹就越来越多,心中对大梁国的观感也越来越好。
大梁新政中的各种新条款都让他们耳目一新,对比起大宋原来的政策和律法,任谁都会在心底称赞梁王一声。
无他,若是按照新政执行的话,百姓头上的担子不说消除七成也就五成了。没有丁口税又规定了佃租的上限,让底层百姓的负担减小了大半。
新田赋更是深得人心,大梁律法中规定只按土地来收取田税,而不是按照户口的人数。
这条新规一出,百姓们自然支持,尤其是那些家中没有一丁点生产资料的穷苦人家。当然更让他们满意的是,大梁国对待普通百姓和士大夫、勋贵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地位显赫便可以免除田税。
不能说大宋百姓见识浅薄,只能说杜昱搞出来的这一套类似‘摊丁入亩’的政策符合封建年代的运行规律。
将丁口税暗中加到田赋当中,以田赋代替华夏历史上实行了千多年的人头税。其实就让有恒产者为贫民买单,田地越多的世家大户付出的也越多。
这种理念可能在北宋时空有些超前,割世家大族的肉给百姓很难让大梁收获士大夫的‘民心’,可杜昱在乎么,在他看来只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傻子才听人忽悠来举事反对大梁。
改朝换代从来只有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发生,太平年代百姓吃喝不愁,怎么可能被人一忽悠就上头去卖命造反。
能够笼络住普通百姓的心,大梁国自然无忧。至于什么豪族大家,不肯乖乖投降主动适应大梁国的新政,他杜昱可不是心慈面软之辈。大开杀戒或许不会,送那些心怀异志者去挖矿他可不会心疼。
至于历代朝廷头疼的官员问题,大梁国解决起来就相对简单多了。官员不够军队凑,而且杜昱打算在近期称帝后就兴建大梁国自己的教育系统。
将现代时空的知识和政治理念糅合,形成符合北宋时空的大梁化知识体系来取代运行了千多年的儒家治国理念。
实际上在杜昱看来大宋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大多都不符合大梁国的发展需求。但不得不说,这套传统的东西还是有可取之处,至少在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忠于朝廷忠于理想的人。
而且对他来说还有一个现实摆在面前,既然做上了大梁的皇帝,期盼的必然是子孙万代。虽然他心中明白并不现实。但还是那句话,人谁不是自私的。皇位能传给自己的子孙玩家天下,那个会主动让贤。
扪心自问杜昱觉得自己不是圣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是为人父的正常人,想打下的江山传下去是非常正常的想法,因此他并不会完全摒弃儒家。
至于今后的继承者的问题,杜昱也早就做好了打算。北宋时空的地球处在尚未被开发的时代,海外有无数的‘无主之地’供他分封。
若是不广开后宫的话,他的儿子辈都能过一把皇帝瘾。再远的……,他都不知道金手指能给生命延续多久,反正活着的时候大梁国绝不会崩盘。
当然新政关照的不仅是农户人家,商户也有所照顾。与大宋商业上杂乱的管理不同,大梁国规定了所有经商者都要受到商部的管理。
缴纳的税也相对同一,不会像大宋朝廷那样一句命令随意加征,而且经营的生意也有分类享受不同的待遇,算是对商人的福利。
但是为防止有大商户操纵物价打压小商贩玩垄断,并没有取消宋神宗时期就设立的市易司。而是继续由此机构来掌控市场平抑物价。
当然大梁不会像宋神宗那样简单粗暴,大商户恶意压价就让小商人将货物卖给朝廷的市易司,然后再由市易司制定的官商出售来达到平衡目的。
大梁采用的预防措施是由市易司掌控商品定价权,对商户实行准入制。一旦违反市易司的规定有权取消其经营资格,没收非法所得。而且大梁将来还会设立商品集散区,由官府来掌控商业的走向等等。
商户的相关法规新政比较复杂,需要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不过大的方向已经确定,可以说给大梁国所有的经营者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环境。
台下的那些商户们看到后同样反应各异,高兴的自然是那些中小商贩,觉得不安的自然是那些豪富大族。
不过他们倒没有兴起反抗大梁国的心思,短短十几天内经历了改朝换代,没有被大梁的军兵将他们积攒的财富抢掠一空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真要贪心不足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怕立刻就被人推出去砍头。
蔡京、王黼那样高高在上的人都说杀就杀,更何况他们这些地位低下的经商之人。
与喜忧参半的商人们不同,大梁的新政可谓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不看出身只论才华,能通过考试者便可进入大梁的学府进一步学习,再经考核合格后即可外放为官。
这对汴梁城中的那些读书人来说可是一个相当公平的机会,要知道尽管大宋以光辉灿烂的文化著称也免不了给朝中大员和世族勋贵大开后门,能凭借科举改变自身命运的寒门子弟还是少数派。这一点还真不用怀疑,看看大宋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寇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寇湘曾经是后晋国公、韩琦出身相州韩家、王安石出身官宦世家、欧阳修官宦之后……,也就是包拯的家世相对贫寒。
大梁的这举动确实是在给所有读书人机会,而且因为考核的内容相当大梁化,平日里苦读圣人经义的高门大户出身之人并不能占据多少优势。相反那些思想跳脱,才华横溢之人会更占便宜。
不但如此布告中明确说明,日后大梁会在各地建立学府,方便书生就近读书。哪怕是平民百姓甚至穷苦之家的孩子也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这种将文化知识广布天下的做法确实得到了绝大多数出身不高的读书人的赞同。
一连串的新举措让汴梁城的百姓感觉耳目一新,除了那些世家大族之外所有人都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即便扈成宣布公审大会结束,也仍有不少人围在木牌周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随着百姓们回到家中,新政的消息也传遍了汴梁城。直到此时他们切实的感受到改朝换代时的巨大变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大梁新政中的各种新条款都让他们耳目一新,对比起大宋原来的政策和律法,任谁都会在心底称赞梁王一声。
无他,若是按照新政执行的话,百姓头上的担子不说消除七成也就五成了。没有丁口税又规定了佃租的上限,让底层百姓的负担减小了大半。
新田赋更是深得人心,大梁律法中规定只按土地来收取田税,而不是按照户口的人数。
这条新规一出,百姓们自然支持,尤其是那些家中没有一丁点生产资料的穷苦人家。当然更让他们满意的是,大梁国对待普通百姓和士大夫、勋贵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地位显赫便可以免除田税。
不能说大宋百姓见识浅薄,只能说杜昱搞出来的这一套类似‘摊丁入亩’的政策符合封建年代的运行规律。
将丁口税暗中加到田赋当中,以田赋代替华夏历史上实行了千多年的人头税。其实就让有恒产者为贫民买单,田地越多的世家大户付出的也越多。
这种理念可能在北宋时空有些超前,割世家大族的肉给百姓很难让大梁收获士大夫的‘民心’,可杜昱在乎么,在他看来只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傻子才听人忽悠来举事反对大梁。
改朝换代从来只有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发生,太平年代百姓吃喝不愁,怎么可能被人一忽悠就上头去卖命造反。
能够笼络住普通百姓的心,大梁国自然无忧。至于什么豪族大家,不肯乖乖投降主动适应大梁国的新政,他杜昱可不是心慈面软之辈。大开杀戒或许不会,送那些心怀异志者去挖矿他可不会心疼。
至于历代朝廷头疼的官员问题,大梁国解决起来就相对简单多了。官员不够军队凑,而且杜昱打算在近期称帝后就兴建大梁国自己的教育系统。
将现代时空的知识和政治理念糅合,形成符合北宋时空的大梁化知识体系来取代运行了千多年的儒家治国理念。
实际上在杜昱看来大宋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大多都不符合大梁国的发展需求。但不得不说,这套传统的东西还是有可取之处,至少在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忠于朝廷忠于理想的人。
而且对他来说还有一个现实摆在面前,既然做上了大梁的皇帝,期盼的必然是子孙万代。虽然他心中明白并不现实。但还是那句话,人谁不是自私的。皇位能传给自己的子孙玩家天下,那个会主动让贤。
扪心自问杜昱觉得自己不是圣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是为人父的正常人,想打下的江山传下去是非常正常的想法,因此他并不会完全摒弃儒家。
至于今后的继承者的问题,杜昱也早就做好了打算。北宋时空的地球处在尚未被开发的时代,海外有无数的‘无主之地’供他分封。
若是不广开后宫的话,他的儿子辈都能过一把皇帝瘾。再远的……,他都不知道金手指能给生命延续多久,反正活着的时候大梁国绝不会崩盘。
当然新政关照的不仅是农户人家,商户也有所照顾。与大宋商业上杂乱的管理不同,大梁国规定了所有经商者都要受到商部的管理。
缴纳的税也相对同一,不会像大宋朝廷那样一句命令随意加征,而且经营的生意也有分类享受不同的待遇,算是对商人的福利。
但是为防止有大商户操纵物价打压小商贩玩垄断,并没有取消宋神宗时期就设立的市易司。而是继续由此机构来掌控市场平抑物价。
当然大梁不会像宋神宗那样简单粗暴,大商户恶意压价就让小商人将货物卖给朝廷的市易司,然后再由市易司制定的官商出售来达到平衡目的。
大梁采用的预防措施是由市易司掌控商品定价权,对商户实行准入制。一旦违反市易司的规定有权取消其经营资格,没收非法所得。而且大梁将来还会设立商品集散区,由官府来掌控商业的走向等等。
商户的相关法规新政比较复杂,需要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不过大的方向已经确定,可以说给大梁国所有的经营者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环境。
台下的那些商户们看到后同样反应各异,高兴的自然是那些中小商贩,觉得不安的自然是那些豪富大族。
不过他们倒没有兴起反抗大梁国的心思,短短十几天内经历了改朝换代,没有被大梁的军兵将他们积攒的财富抢掠一空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真要贪心不足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怕立刻就被人推出去砍头。
蔡京、王黼那样高高在上的人都说杀就杀,更何况他们这些地位低下的经商之人。
与喜忧参半的商人们不同,大梁的新政可谓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不看出身只论才华,能通过考试者便可进入大梁的学府进一步学习,再经考核合格后即可外放为官。
这对汴梁城中的那些读书人来说可是一个相当公平的机会,要知道尽管大宋以光辉灿烂的文化著称也免不了给朝中大员和世族勋贵大开后门,能凭借科举改变自身命运的寒门子弟还是少数派。这一点还真不用怀疑,看看大宋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寇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寇湘曾经是后晋国公、韩琦出身相州韩家、王安石出身官宦世家、欧阳修官宦之后……,也就是包拯的家世相对贫寒。
大梁的这举动确实是在给所有读书人机会,而且因为考核的内容相当大梁化,平日里苦读圣人经义的高门大户出身之人并不能占据多少优势。相反那些思想跳脱,才华横溢之人会更占便宜。
不但如此布告中明确说明,日后大梁会在各地建立学府,方便书生就近读书。哪怕是平民百姓甚至穷苦之家的孩子也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这种将文化知识广布天下的做法确实得到了绝大多数出身不高的读书人的赞同。
一连串的新举措让汴梁城的百姓感觉耳目一新,除了那些世家大族之外所有人都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即便扈成宣布公审大会结束,也仍有不少人围在木牌周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随着百姓们回到家中,新政的消息也传遍了汴梁城。直到此时他们切实的感受到改朝换代时的巨大变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