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关键一战
杜昱忙于重组新舰队以及组建大梁国的水军陆战队时,梁宋正面战场并未停歇。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旅程,李纲以及姚古、姚平仲等人率领五万大军来到齐州地界。
原本在大军行至濮州时,姚古建议大军暂且进驻州城观察一番大梁军的动向之后再做打算。李纲考虑到如今大宋面对的严峻局势也不得不采取以稳为主的战法。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大梁的军队在攻占齐州之后便停下脚步休整,俨然正在休养生息,酝酿下一波的攻势。
在姚平仲的建议下,李纲派出小股部队试探着向齐州方向推进。让他们惊讶的是虽说沿途遇到不少大梁的侦骑,但官军却悉数取得了胜利。尽管没有留下几具尸体,却实打实的将对方打跑。
李纲等人精神一振,均认为前段时间之所以丢了那么多城池无非是因为大梁突然发起猛攻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地方守备军队的状况确实堪忧,便是在禁军之中腐败堕落的人也不在少数,更别提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军州了。
如今两军小规模冲突都以朝廷军队的胜利告终,不能说大兵团作战一定会是这个结果,但也给现在的官军提振了士气。
李纲觉得以此看来大梁国的军队也就是比普通军队强出一筹,与禁军相比稍落下风或者就在伯仲之间并不像战绩中显示的那样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两路军州的数十座城池。
通过丢失城池中逃出来的人的口中,他们多少了解到一些真实战况。那些人的口中都传出一个消息那就是大梁军队似乎掌握了某舟破城之法,可以轻松的将城墙或者城门送上天,使得原本的坚城极易攻破。而且他们还有一种声威巨大的武器,似乎是用大宋石砲的方式发射铁球,不仅声音镇魂夺魄铁球打在人身上更是将躯体击得四分五裂残忍无比。
一开始李纲是不信的,不过他终究是饱读诗书之人平时涉猎极广,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上他就是一个愿意使用新式武器装备的人,大宋著名的战车法抗金就是他的杰作。
还曾留下著名的上书,曰:‘虏以铁骑胜中国,其说有三,而非车不足以制之。步兵不足以当其驰突,一也,用车则驰突可御。骑兵、马弗如之,二也,用车则骑兵在后,度便乃出。战卒多怯,见敌辄溃,虽有长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车则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则车可以制胜明矣。’
对大宋的火砲和石砲他也有所耳闻,探听到大梁军队的虎威炮后他立刻派人到京师中查询,翻阅了《武经总要》、许洞的《虎钤经》、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百战奇法》……等等几乎所有的关于行军打仗的兵书战策。
李纲对火炮这种东西总算有了一点了解,不过他倒是觉得那些逃出来的人被吓破了胆子有些夸大其词,大宋的兵书上对类似的武器也有所记载,只不过多为恐吓敌人所用实际上的效果与那些人的描述差距极大。
倒不是他接受不了新鲜事物,而是觉得那些人在破城的当口必然惊慌失措,对事物的认知未必真实。如果说大梁国的火炮比大宋兵书中记载的威力稍大他还会信,但说什么一声巨响便能将数尺厚的城墙端上天他是怎么也不能相信。
要是传说为真大梁国的军队岂不成了天兵天将,凡人的力量怎么可能将数万甚至数十万斤重的东西掀翻。
经过一番推理之后,李纲对大梁军队的战力有了新的‘认知’,现在他自信满满觉得朝廷禁军的精锐,再加上姚古、姚平仲这些能征惯战的将领用命,不说能将丢失的城池悉数收回,至少也能维持现状将大梁军队挡在齐州。想到这里他与军中的将领商议一番,决定出濮州前去与大梁军队会战。
原本想将濮州的军队一同带走增加威势,不过考虑到粮道的安全问题,李纲还是决定只带禁军精锐前去作战。当然这个决定也与姚古、姚平仲平日里向他提出的‘兵在精而不在多’的军事理论息息相关。
许贯忠和卢俊义没想到他们用且战且退这种简单至极的‘诱敌’之策居然真的吸引到大宋的军队到齐州与他们作战。
豹滔军有虎威炮和炸药包攻城是比较擅长的作战方式,可也不能因此忽视其野战以及正面作战的能力。
要知道他们可是与辽国主力正面硬刚取得完胜的存在,比硬度大宋的官军捆起来都不是对手,现在仅仅是比较疲累才在齐州休整,可不是失去了锐气。大宋的禁军仅仅五万人就敢来掳虎须,确实有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许贯忠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在军中大加宣扬,以激将法刺激军中将士,把士气搞的极为高涨。面对大宋禁军在城下的挑衅,每天都有无数人到他与卢俊义面前请战。
两人知道此战乃是征讨大宋的关键一战,只要击溃了李纲的禁军精锐,豹滔军大概可以长驱直入杀奔东京汴梁。
想到此处两人比平常作战要谨慎得多,虽说豹滔军无论在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占据优势,可大军作战变数极大,谁都不敢保证必胜。因此他们格外用心,与麾下众将数次商讨如何对敌。
为了保证胜利,许贯忠将一直在军中没有出战的林冲请了过来,准备让大梁的骑军出场亮个相与大军配合作战。
经过反复的预演,许贯忠和卢俊义假设了无数的可能,这才将作战计划确定下来,随后便分兵派将准备开战。
倒是此时的大宋禁军有些骄傲,来到齐州之后安营扎寨,数次派出军队前去挑衅,可对方就是闭门不出一副依城而守的样子。
姚平仲曾经建议李纲试着攻城,检验一下对手的成色。不过李纲考虑到拖延时间其实对大宋朝廷更为有利这才否定。
在他看来只要禁军能够拖住大梁军队,朝廷的局势会逐渐好转起来,只要童贯那边能快速平定方腊起义或者冒险一下赶回汴梁都可以破局。其实这就是书生带兵的局限性,看待问题有些好高骛远,没有想到只有把握住当下才有将来。
当然以豹滔军的战力无论李纲如何选择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旅程,李纲以及姚古、姚平仲等人率领五万大军来到齐州地界。
原本在大军行至濮州时,姚古建议大军暂且进驻州城观察一番大梁军的动向之后再做打算。李纲考虑到如今大宋面对的严峻局势也不得不采取以稳为主的战法。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大梁的军队在攻占齐州之后便停下脚步休整,俨然正在休养生息,酝酿下一波的攻势。
在姚平仲的建议下,李纲派出小股部队试探着向齐州方向推进。让他们惊讶的是虽说沿途遇到不少大梁的侦骑,但官军却悉数取得了胜利。尽管没有留下几具尸体,却实打实的将对方打跑。
李纲等人精神一振,均认为前段时间之所以丢了那么多城池无非是因为大梁突然发起猛攻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地方守备军队的状况确实堪忧,便是在禁军之中腐败堕落的人也不在少数,更别提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军州了。
如今两军小规模冲突都以朝廷军队的胜利告终,不能说大兵团作战一定会是这个结果,但也给现在的官军提振了士气。
李纲觉得以此看来大梁国的军队也就是比普通军队强出一筹,与禁军相比稍落下风或者就在伯仲之间并不像战绩中显示的那样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两路军州的数十座城池。
通过丢失城池中逃出来的人的口中,他们多少了解到一些真实战况。那些人的口中都传出一个消息那就是大梁军队似乎掌握了某舟破城之法,可以轻松的将城墙或者城门送上天,使得原本的坚城极易攻破。而且他们还有一种声威巨大的武器,似乎是用大宋石砲的方式发射铁球,不仅声音镇魂夺魄铁球打在人身上更是将躯体击得四分五裂残忍无比。
一开始李纲是不信的,不过他终究是饱读诗书之人平时涉猎极广,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上他就是一个愿意使用新式武器装备的人,大宋著名的战车法抗金就是他的杰作。
还曾留下著名的上书,曰:‘虏以铁骑胜中国,其说有三,而非车不足以制之。步兵不足以当其驰突,一也,用车则驰突可御。骑兵、马弗如之,二也,用车则骑兵在后,度便乃出。战卒多怯,见敌辄溃,虽有长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车则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则车可以制胜明矣。’
对大宋的火砲和石砲他也有所耳闻,探听到大梁军队的虎威炮后他立刻派人到京师中查询,翻阅了《武经总要》、许洞的《虎钤经》、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百战奇法》……等等几乎所有的关于行军打仗的兵书战策。
李纲对火炮这种东西总算有了一点了解,不过他倒是觉得那些逃出来的人被吓破了胆子有些夸大其词,大宋的兵书上对类似的武器也有所记载,只不过多为恐吓敌人所用实际上的效果与那些人的描述差距极大。
倒不是他接受不了新鲜事物,而是觉得那些人在破城的当口必然惊慌失措,对事物的认知未必真实。如果说大梁国的火炮比大宋兵书中记载的威力稍大他还会信,但说什么一声巨响便能将数尺厚的城墙端上天他是怎么也不能相信。
要是传说为真大梁国的军队岂不成了天兵天将,凡人的力量怎么可能将数万甚至数十万斤重的东西掀翻。
经过一番推理之后,李纲对大梁军队的战力有了新的‘认知’,现在他自信满满觉得朝廷禁军的精锐,再加上姚古、姚平仲这些能征惯战的将领用命,不说能将丢失的城池悉数收回,至少也能维持现状将大梁军队挡在齐州。想到这里他与军中的将领商议一番,决定出濮州前去与大梁军队会战。
原本想将濮州的军队一同带走增加威势,不过考虑到粮道的安全问题,李纲还是决定只带禁军精锐前去作战。当然这个决定也与姚古、姚平仲平日里向他提出的‘兵在精而不在多’的军事理论息息相关。
许贯忠和卢俊义没想到他们用且战且退这种简单至极的‘诱敌’之策居然真的吸引到大宋的军队到齐州与他们作战。
豹滔军有虎威炮和炸药包攻城是比较擅长的作战方式,可也不能因此忽视其野战以及正面作战的能力。
要知道他们可是与辽国主力正面硬刚取得完胜的存在,比硬度大宋的官军捆起来都不是对手,现在仅仅是比较疲累才在齐州休整,可不是失去了锐气。大宋的禁军仅仅五万人就敢来掳虎须,确实有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许贯忠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在军中大加宣扬,以激将法刺激军中将士,把士气搞的极为高涨。面对大宋禁军在城下的挑衅,每天都有无数人到他与卢俊义面前请战。
两人知道此战乃是征讨大宋的关键一战,只要击溃了李纲的禁军精锐,豹滔军大概可以长驱直入杀奔东京汴梁。
想到此处两人比平常作战要谨慎得多,虽说豹滔军无论在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占据优势,可大军作战变数极大,谁都不敢保证必胜。因此他们格外用心,与麾下众将数次商讨如何对敌。
为了保证胜利,许贯忠将一直在军中没有出战的林冲请了过来,准备让大梁的骑军出场亮个相与大军配合作战。
经过反复的预演,许贯忠和卢俊义假设了无数的可能,这才将作战计划确定下来,随后便分兵派将准备开战。
倒是此时的大宋禁军有些骄傲,来到齐州之后安营扎寨,数次派出军队前去挑衅,可对方就是闭门不出一副依城而守的样子。
姚平仲曾经建议李纲试着攻城,检验一下对手的成色。不过李纲考虑到拖延时间其实对大宋朝廷更为有利这才否定。
在他看来只要禁军能够拖住大梁军队,朝廷的局势会逐渐好转起来,只要童贯那边能快速平定方腊起义或者冒险一下赶回汴梁都可以破局。其实这就是书生带兵的局限性,看待问题有些好高骛远,没有想到只有把握住当下才有将来。
当然以豹滔军的战力无论李纲如何选择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