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这个人可能有些不熟悉,但是,他写的一部书,那可谓是世人皆知。
没错,就是《战争论》!
西方《战争论》,东方《孙子兵法》,一个克劳塞维茨,一个孙武,构成了东西方兵学的桥梁!
克劳塞维茨,1803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
1806年10月随亲王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时,被法军俘虏,翌年底获释。
1809年初调普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从事军事改革。
1810年秋任军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春,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法国,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一世结盟而辞职,转到俄军,在骑兵军和步兵军司令部中任职。
1814年回归普军。翌年任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利尼会战。
1818年5月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晋升为少将。
在这些时间段,克劳塞维茨是在军旅当中度过的,但是他在后来在军校担任校长一职。
任校长职12年,潜心研究战史和从事军事理论著述。
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整理出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1~3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军事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先生就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一位非常有名的战争哲学和战争史的作家”。
克劳塞维茨是第1个在西方军事科学中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
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
他对战争态度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二、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
三、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
四、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五、战争中的攻防。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
六、要积极向战史学习。
仔细看来,还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宗孙子写得《孙子兵法》要容易懂。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比作一条“变色龙”,认为每个时期的战争都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它的基本色彩包括三个方面,即战争要素的暴烈性,盖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
他认为,在战争中,最终解决问题的是战斗,是流血。
战争中追求的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打垮敌人,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国领土,入侵敌地区,待敌进攻等。
达到这些目的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
所谓战斗,就是消灭敌人军队。消灭敌人军队,不仅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消灭敌人军队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冒较大的危险,但它具有较大价值,因而是值得的。
消灭敌人军队同保存自己是实现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统帅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利用敌人的弱点达到媾和的目的,避免大的冲突和流血,但必须有充分的根据和成功的把握,并为此做好战斗准备。
――
话说回来,常遇春与克劳塞维茨二人之间,到底应该选择谁要好一点?
如果说选择常遇春,那么这个西方兵圣绝对会被放逐到国外,万一被国王的君主拿到手,那自己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罢了罢了,就选克劳塞维茨吧,常遇春虽然厉害,但是还是差一点。”
“叮,恭喜宿主获得克劳塞维茨,植入身份,阿基米德的老朋友,正在江东学府与阿基米德一起担当外教老师。”
――
吴起拿下了缅甸,也得到了项羽的封赏,他激动的喜极而泣,第一战区总司令长官!
项羽曾经的军队编制中说过,最高的军队编制就是司令!能够独镇一方,进可攻,退可守的人,才配当司令!
而他吴起做到了,而且还是第一战区的司令,他现在可以将自己麾下的人数扩充至十万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没错,就是《战争论》!
西方《战争论》,东方《孙子兵法》,一个克劳塞维茨,一个孙武,构成了东西方兵学的桥梁!
克劳塞维茨,1803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
1806年10月随亲王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时,被法军俘虏,翌年底获释。
1809年初调普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从事军事改革。
1810年秋任军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春,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法国,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一世结盟而辞职,转到俄军,在骑兵军和步兵军司令部中任职。
1814年回归普军。翌年任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利尼会战。
1818年5月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晋升为少将。
在这些时间段,克劳塞维茨是在军旅当中度过的,但是他在后来在军校担任校长一职。
任校长职12年,潜心研究战史和从事军事理论著述。
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整理出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1~3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军事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先生就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一位非常有名的战争哲学和战争史的作家”。
克劳塞维茨是第1个在西方军事科学中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
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
他对战争态度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二、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
三、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
四、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五、战争中的攻防。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
六、要积极向战史学习。
仔细看来,还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宗孙子写得《孙子兵法》要容易懂。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比作一条“变色龙”,认为每个时期的战争都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它的基本色彩包括三个方面,即战争要素的暴烈性,盖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
他认为,在战争中,最终解决问题的是战斗,是流血。
战争中追求的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打垮敌人,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国领土,入侵敌地区,待敌进攻等。
达到这些目的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
所谓战斗,就是消灭敌人军队。消灭敌人军队,不仅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消灭敌人军队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冒较大的危险,但它具有较大价值,因而是值得的。
消灭敌人军队同保存自己是实现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统帅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利用敌人的弱点达到媾和的目的,避免大的冲突和流血,但必须有充分的根据和成功的把握,并为此做好战斗准备。
――
话说回来,常遇春与克劳塞维茨二人之间,到底应该选择谁要好一点?
如果说选择常遇春,那么这个西方兵圣绝对会被放逐到国外,万一被国王的君主拿到手,那自己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罢了罢了,就选克劳塞维茨吧,常遇春虽然厉害,但是还是差一点。”
“叮,恭喜宿主获得克劳塞维茨,植入身份,阿基米德的老朋友,正在江东学府与阿基米德一起担当外教老师。”
――
吴起拿下了缅甸,也得到了项羽的封赏,他激动的喜极而泣,第一战区总司令长官!
项羽曾经的军队编制中说过,最高的军队编制就是司令!能够独镇一方,进可攻,退可守的人,才配当司令!
而他吴起做到了,而且还是第一战区的司令,他现在可以将自己麾下的人数扩充至十万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