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衣冠何渡 >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步再一步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步再一步

小说:衣冠何渡作者:王衣白字数:2318更新时间 : 2020-02-06 23:59:19
  北齐和北周沿袭北魏制度,重视发展纺织工业。如北齐设“太府寺..统左、中、右三尚方”,“中尚方又别领别局、

  汉代纸一般较厚重,而魏晋南北朝纸比汉纸稍薄,且有明显的帘纹。从技术上看,晋南北朝时是用类似现今传统方式抄纸的活动帘床纸模抄造的。

  这类模具由竹帘及木床架两部分构成,再用两根边柱使二者紧贴在一起,可合可拆。将二者合起时放纸浆中捞纸,滤水后将竹帘取下并将其上的湿纸置于木板上。

  再将二者合起重行捞纸,取下竹帘并将湿纸置于上次抄出的湿纸上,如此重复,最后将叠在一起的湿纸压榨去水,再行干燥。

  这种可拆卸的抄纸器的优越性在于用同一模具可连续抄造出千万张纸,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捞出的纸紧薄而匀细。

  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就地取材造纸。江南也发展了造纸生产,除本色纸外,还生产各种色纸,除使用单一原料外,有时还将树皮纤维与麻纤维原料混合制浆造。

  已有施胶技术,早期施胶剂是植物淀粉剂,或刷在纸面上,或掺入纸浆中。这样处理可使纸增加对水透过性的阻挠能力,将纤维间毛细孔阻死,或改善纸浆悬浮性。

  对纸的加工技术也有发展,较重要一项成就是表面涂布技术。这种技术是将白色矿物细粉用胶粘剂均匀涂刷在纸面,再以石亚光。

  这样既可增加纸表的白度、平滑度,又可减少透光度,使纸表紧密,吸墨性好。常用的白色矿物粉有白垩土、石膏、滑石粉、石灰,后来又用瓷土或高岭土等。

  涂布方法是将白粉碾细,放入水中成悬浮液,再与淀粉、水共煮,用排笔涂施于纸上,因为有刷痕,干燥后还要砑光。

  这类纸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纤维间有清晰可见的矿物粉晶粒。一般情况下,如果纸只一面书写,则作单面涂布,而背面仍是原纸。

  除增添纸的外观美外,有时还有改善纸性能的实际效果。

  最常用的色纸是染黄纸,早在汉代就已开始。黄纸广泛在公私场合使用,尤其宗教信徒抄写佛经、道教经典多以黄纸。染黄所用的染料用芸香科落叶乔木黄柏皮。

  用黄纸著书的风习至南北朝时仍继续流行。用这种黄纸书写有下列考虑:

  此纸能驱虫防蛀,延长书的寿命,又有书香之气。黄色不刺眼,可长时间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所谓“信笔雌黄”即由此而来。

  黄色表示庄重,典雅,是五色中的正色。在敦煌石室写经中有不少这类实物。除黄纸外,还生产其他各种色纸。

  汉末,蜀地丝织业已很发达,所产蜀锦以精丽著称,享有盛名。左思《蜀都赋》赞美蜀锦“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纺织生产有所发展,官营纺织手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官府三令五申要民间增产蚕丝,群臣关于在养蚕缫丝时“暂免他役”以及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等建议,屡见不鲜。

  对养蚕的温度、用桑、蚕座、上簇等技术都有严格要求,如蚕儿“逍遥偃仰,进止自如”的蚕座疏密标准,“在庭之东,东爱日景,西望余阳”的簇室选择条件等,都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缫丝产品质量也很好,如诸暨、永安等地能生产高级的“御丝”。丝织物的花纹繁多,如吴王赵夫人能织作龙凤锦和五岳列国地形锦。

  曹魏虽据有纺织业的中心襄邑、洛阳等地,但由于长年战乱等原因,这些地区的产品“皆下恶”,无法与蜀吴相比拟。但魏国没有官营纺织手工业,专门从事官练的织造

  自两晋以降,北人南徙者甚多,由于他们习于罗纨绮縠等丝织服物,桑蚕业也随之南移,并促进了南朝丝织业的发展。南朝各朝都置有少府,下设平准掌织染,

  大力生产各种丝织品。丹阳有斗场锦署,无疑是官设纺织手工业。此种机织技工是刘裕灭姚秦后由“平关右迁其百工”而来。其后,锦署成为南朝官府手工业常设纺织机构,制作王室服物。

  南朝纺织手工业发展迅速,宋时“丝绵布帛之饶,衣复天下”。当时使用三国时发展起来的一蹑鼓动数综的较先进的机织技术,

  织造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很快。宋武帝时“广州尝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恶其精丽劳人,即付有司弹太守,以布还之,并禁岭南作此布”。梁时镶嵌金箔的罗,已织得十分精美。

  《吴越钱币志》提到织文图案,有“天、人、鬼、神、龙、象、宫殿之属,穷极巧妙,不可言状”。锦的产量很大,梁侯景据寿将反,“启求锦万匹,为军人袍”。

  陈时曾有“上织成罗文锦被二百首,诏于云龙门外焚之”的记载。南方织造技术驰名塞外,

  《南齐书·芮芮虏传》载:“芮芮王求医工等物,世祖诏报曰:‘知须医及织成锦工、指南车、漏刻,并非所爱。南方治疾,与北土不同。织成锦工,并女人,不堪涉远。

  指南车、漏刻,此虽有其器,工匠久不复存,不副为误’。”但南方本为麻葛产区,桑蚕和丝织虽渐兴起,产量尚不丰富,服物仍以麻葛织品为主。

  后赵石虎都邺城(河北临漳),在各族混战中几乎征服了整个北方。石赵的丝织业相当发达。陆翽《邺中记》载邺城设织锦署,

  “巧工作锦”,“皆数百人”。邺锦、蜀锦齐名,名目极多,据《邺中记》记载:“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大博山、小博山、

  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朱雀锦、韬文锦、桃核文锦、

  或青绨、或白绨、或黄绨、或绿绨、或紫绨、或蜀绨,工巧百数,不可尽名。”随后建立的前秦,丝织业也很发达,,秦州刺史窦滔妻作回纹锦远近闻名。

  北魏统治者在纺织业原很发达的河北地区,搜罗到大批纺织工匠,因而纺织品产量大大增加。拓跋嗣时屡见“赐群臣布帛各有差”、“赐天下镇成将士布帛各有差”、

  “以绸绫绢布百万匹..赐王公以下”的记载。拓跋焘时,平城宫内有“婢使千余人,织绫锦”,有“丝、绵、布、绢库”,常以“金锦缯絮”颁赐臣下。及至元宏时,罢尚方锦绣绫罗工人,并将“御府衣服、金银、珠玉、锦绣”等物“班赍百官及京师士庶,下至工商皂隶,

  逮于六镇戍士各有差”。元翊时,听任百官进左藏库取布绢,“多者过二百匹,少者百余匹”,可见库藏丝织品之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