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逃避
从大宅中出来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幸好雨水终于停了下来。抬头看着乌云散去之后,漫天的繁星照耀在天空上,虽然这星空看起来很美,不过今晚上的月亮若隐若现的,因此沈敏望着脚下的村道依旧是黑暗一片,难以看清前路。
站在院子门口的他心里也是叹息了一声,他心中虽然知道,沈大将也未必是真要害他。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临安才是天下之中心,而他能够拜一名进士为师,在临安求学过日子,这简直已经是普通人家子弟毕生的理想了。
假设要打个比方的话,在临安人眼里,出了临安城都是乡下地方,都是吃又吃不好,用又没的用,连服侍人都服侍不好的穷乡僻壤。以沈敏看来,这个时代的临安人大约就是后世北京人和上海人合体的感觉,想一想他觉得自己的汗毛都要竖立起来了。
但是,对于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现在的临安跟乡下又有什么两样呢?这个时代的东亚,没有棉花、没有玉米、没有土豆和番薯,甚至连辣椒、南瓜、橡胶都没有。没有了这些高产粮食和工业原料,这就是一个无法突破农业经济的时代。
大宋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虽然已经达到了进行远洋贸易的条件,但是能够满足于远洋贸易的工业品,而不是农业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只有棉布和铁器而已。相比起后者所需要的巨额资本和工业技术,只有棉布的门槛是最低的。
也只有当棉花从美洲传到亚洲,农耕民族才能开始把自己的劳动力以最有效的方式转化成商品棉布,从而打破现在亚洲所有农业社会的小农经济,使得整个东亚人口通过棉布贸易建立起一个贸易圈子,从而把各地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至于现在所谓的大宋海外贸易,在沈敏看来简直就是个笑话。大宋出口最受欢迎的是铜钱和铜器,而这却又是大宋绝对禁止出口的。剩下能够出口的大宗货物无非就是丝绸和茶、瓷,但是这些东西并不适合于海外普通人消费,而是供应给海外富豪或上层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
正因为出口的都是奢侈品,所以宋朝的商人都已经快要跑到埃及,看到地中海了。之所以他们跑的这么远,就是因为统治阶级和富豪毕竟是少数,所以奢侈品的销售市场是有限的,也是分散而距离遥远的,宋商才不得不越跑越远。
而这些宋商返程时带的又是什么呢?是各种香料和海外珍宝,如珍珠、象牙、犀角之物。这些价值昂贵而又体积较小的贵重奢侈品,虽然给海商带来了大量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只是造就了大宋官僚权贵们骄横奢侈的生活,并没有给普通人带来什么好处。
是的,大宋开启了亚洲人的大航海时代,但是从海外运回的财富并没有化为促进生产力的资本,而只是成为了权贵们用以日常消耗的消费品。这就同发现了美洲白银的西班牙人一样,大量的白银运回国内之后,并没有让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反而摧毁了西班牙人的手工业和农业,最后造就出了英国人的辉煌世纪。
在沈敏的面前,有着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只要他从美洲冒险带回那些新世界的物种,就可以把东南亚的土地和东亚的人力、财力运转起来,最终用工业产生的巨大能量去碾碎那些敢于挡在他面前的跳梁小丑。
就在他积极的为这个梦想努力奋斗的时候,居然有人告诉他,他应该像这个时代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一样,跑去拜一名进士学习儒学,然后花个数年乃至十数年去苦读,就为了能够跑到皇帝面前,对着他三呼万岁,求主恩宠?他这是有多想不开。
就在沈敏默默在心里吐槽的时候,一盏以白绢制成的灯笼出现在了他面前,为他照亮了前面的道路,“主人,现在要回城堡去吗?”
沈敏抬头看了一眼,这个说话声音有些怪异的护卫,点了点头说道:“嗯,先回去再说。另外,你一会去通知大石,让他明日一早来叫我,这两日雨下的这么大,明日我要去巡视一下河道上游,看看会不会出现山洪什么的。”
拿着灯笼的沈正礼答应了一声,便小心的引导着沈敏向前走去。他的年纪比沈敏大了三、四岁,不过却没有留汉人式样的长发,只在额头上扎了一条织锦做的抹额,肤色黝黑但四肢修长有力,这是一位被沈敏称之为吴人的岛上土著。
在击败和臣服了台南平原上的大多数部族之后,沈敏不仅将他们重新编管设立村寨,并将一些较为出色的年轻人招到了自己身边,教育他们汉语和汉人的礼仪,还有岛上吴人的来历。
其中最为出色的四个年轻吴人,沈敏还亲自给他们取了汉名,这位沈正礼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和其他三人不同的是,这位原本是平地吴人攻打高山吴人抓回来的奴隶,在被沈敏解救之后,就把沈敏称为了主人。
虽然沈敏纠正了他几次,但沈正礼依然不肯改口,他也就随他去了,毕竟他又没打算真把这些吴人当成自己的奴隶。对于沈敏来说,奴隶制度简直就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最低的奴役他人的方式,一个连欲望都没有的人,如何还能给资本家创造利润,所以他是坚决反对这种落后的奴役制度的。
只是他越是义正言辞的拒绝这些吴人的投靠,吴人反而越是信服他。此前被保安社从平原区赶跑的小部族,现在也慢慢有人回来投降,表示愿意接受保安社的安排,只要保安社也能分给他们铁器和布匹、耕牛这些物资。
沈敏虽然每次都告诉他们,这些物资并不是分给他们的,是贷款给他们的,他们得拿着地里的产出或是鹿皮、草药、木头,乃至给保安社服役以为抵消才行。不过以吴人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显然是不明白什么叫贷款的。
他们拿走了沈敏分给他的物资,然后到了收获季节再请沈敏派人到村子里进行分配,并提供青壮协助保安社征战,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和沈敏缔结了约定。沈敏就是他们的大头领,而他们则是属于他的部落民,严格意义上来说,也近乎于沈敏个人的奴隶了。
因为在他们的部落传统中,部族的一切都是属于大头领的,只要大头领能够保证他们吃饱喝足,并让部族能够繁衍下去。
虽然沈敏对于这些吴人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当这些吴人换上了保安社提供的装备后爆发出来的惊人战斗力,他也就默认了吴人部族对于自己的称呼。这些吴人从小就在森林中奔跑,能够走路就开始接触狩猎活动,等他们到了青少年时,拿着一把砍刀和一张猎弓在森林中生活个10天半个月,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在给他们换上了大宋工匠精心制作的良弓后,这些吴人就成为了最好的战士和斥候。当然,个性过于散漫的吴人,是无法像汉人那样拿着武器列阵对抗骑兵部队的。不过对于沈敏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缺点,东南亚群岛上的土著,什么时候有过骑兵和列阵作战的军队了。
这些人加上胡大石、孙当和大哥沈度率领的水陆军队,才是令保安社保持稳定和团结的最大基石。父亲的话之所以让沈敏如此烦躁,就是他意识到一件事,因为他拜师求学这件事,很有可能会让这只保安社内最强大的武力开始出现裂缝,这是他所不想见到的。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打着巡查水情的名义暂时避一避,等待大哥沈度回来,让他帮着劝说下父亲了。
当沈大将第二日想要继续同三郎谈拜师求学的事时,却听说三郎已经跑出城去了。他恼火了一阵之后,便让沈师去找弟弟回来,而他则同社内各位头领沟通,关于招安谈判的问题。应该来说,沈大将抓住的机会很好,没有了三郎在边上反对,大家很快就通过了同意招安的讨论,并表示应该尽快举行招安的仪式,免得夜长梦多。
这下连沈大将都看出来了,各位头领都是在担心三郎回来之后会搞破坏,搞得大家丢了朝廷册封的官身。他也只能在心里叹息着,“官家一道诏书下来,大伙的心就散了,三郎你不去读书,反而想着继续在岛上折腾,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站在院子门口的他心里也是叹息了一声,他心中虽然知道,沈大将也未必是真要害他。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临安才是天下之中心,而他能够拜一名进士为师,在临安求学过日子,这简直已经是普通人家子弟毕生的理想了。
假设要打个比方的话,在临安人眼里,出了临安城都是乡下地方,都是吃又吃不好,用又没的用,连服侍人都服侍不好的穷乡僻壤。以沈敏看来,这个时代的临安人大约就是后世北京人和上海人合体的感觉,想一想他觉得自己的汗毛都要竖立起来了。
但是,对于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现在的临安跟乡下又有什么两样呢?这个时代的东亚,没有棉花、没有玉米、没有土豆和番薯,甚至连辣椒、南瓜、橡胶都没有。没有了这些高产粮食和工业原料,这就是一个无法突破农业经济的时代。
大宋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虽然已经达到了进行远洋贸易的条件,但是能够满足于远洋贸易的工业品,而不是农业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只有棉布和铁器而已。相比起后者所需要的巨额资本和工业技术,只有棉布的门槛是最低的。
也只有当棉花从美洲传到亚洲,农耕民族才能开始把自己的劳动力以最有效的方式转化成商品棉布,从而打破现在亚洲所有农业社会的小农经济,使得整个东亚人口通过棉布贸易建立起一个贸易圈子,从而把各地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至于现在所谓的大宋海外贸易,在沈敏看来简直就是个笑话。大宋出口最受欢迎的是铜钱和铜器,而这却又是大宋绝对禁止出口的。剩下能够出口的大宗货物无非就是丝绸和茶、瓷,但是这些东西并不适合于海外普通人消费,而是供应给海外富豪或上层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
正因为出口的都是奢侈品,所以宋朝的商人都已经快要跑到埃及,看到地中海了。之所以他们跑的这么远,就是因为统治阶级和富豪毕竟是少数,所以奢侈品的销售市场是有限的,也是分散而距离遥远的,宋商才不得不越跑越远。
而这些宋商返程时带的又是什么呢?是各种香料和海外珍宝,如珍珠、象牙、犀角之物。这些价值昂贵而又体积较小的贵重奢侈品,虽然给海商带来了大量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只是造就了大宋官僚权贵们骄横奢侈的生活,并没有给普通人带来什么好处。
是的,大宋开启了亚洲人的大航海时代,但是从海外运回的财富并没有化为促进生产力的资本,而只是成为了权贵们用以日常消耗的消费品。这就同发现了美洲白银的西班牙人一样,大量的白银运回国内之后,并没有让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反而摧毁了西班牙人的手工业和农业,最后造就出了英国人的辉煌世纪。
在沈敏的面前,有着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只要他从美洲冒险带回那些新世界的物种,就可以把东南亚的土地和东亚的人力、财力运转起来,最终用工业产生的巨大能量去碾碎那些敢于挡在他面前的跳梁小丑。
就在他积极的为这个梦想努力奋斗的时候,居然有人告诉他,他应该像这个时代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一样,跑去拜一名进士学习儒学,然后花个数年乃至十数年去苦读,就为了能够跑到皇帝面前,对着他三呼万岁,求主恩宠?他这是有多想不开。
就在沈敏默默在心里吐槽的时候,一盏以白绢制成的灯笼出现在了他面前,为他照亮了前面的道路,“主人,现在要回城堡去吗?”
沈敏抬头看了一眼,这个说话声音有些怪异的护卫,点了点头说道:“嗯,先回去再说。另外,你一会去通知大石,让他明日一早来叫我,这两日雨下的这么大,明日我要去巡视一下河道上游,看看会不会出现山洪什么的。”
拿着灯笼的沈正礼答应了一声,便小心的引导着沈敏向前走去。他的年纪比沈敏大了三、四岁,不过却没有留汉人式样的长发,只在额头上扎了一条织锦做的抹额,肤色黝黑但四肢修长有力,这是一位被沈敏称之为吴人的岛上土著。
在击败和臣服了台南平原上的大多数部族之后,沈敏不仅将他们重新编管设立村寨,并将一些较为出色的年轻人招到了自己身边,教育他们汉语和汉人的礼仪,还有岛上吴人的来历。
其中最为出色的四个年轻吴人,沈敏还亲自给他们取了汉名,这位沈正礼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和其他三人不同的是,这位原本是平地吴人攻打高山吴人抓回来的奴隶,在被沈敏解救之后,就把沈敏称为了主人。
虽然沈敏纠正了他几次,但沈正礼依然不肯改口,他也就随他去了,毕竟他又没打算真把这些吴人当成自己的奴隶。对于沈敏来说,奴隶制度简直就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最低的奴役他人的方式,一个连欲望都没有的人,如何还能给资本家创造利润,所以他是坚决反对这种落后的奴役制度的。
只是他越是义正言辞的拒绝这些吴人的投靠,吴人反而越是信服他。此前被保安社从平原区赶跑的小部族,现在也慢慢有人回来投降,表示愿意接受保安社的安排,只要保安社也能分给他们铁器和布匹、耕牛这些物资。
沈敏虽然每次都告诉他们,这些物资并不是分给他们的,是贷款给他们的,他们得拿着地里的产出或是鹿皮、草药、木头,乃至给保安社服役以为抵消才行。不过以吴人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显然是不明白什么叫贷款的。
他们拿走了沈敏分给他的物资,然后到了收获季节再请沈敏派人到村子里进行分配,并提供青壮协助保安社征战,通过这一系列的形式,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和沈敏缔结了约定。沈敏就是他们的大头领,而他们则是属于他的部落民,严格意义上来说,也近乎于沈敏个人的奴隶了。
因为在他们的部落传统中,部族的一切都是属于大头领的,只要大头领能够保证他们吃饱喝足,并让部族能够繁衍下去。
虽然沈敏对于这些吴人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当这些吴人换上了保安社提供的装备后爆发出来的惊人战斗力,他也就默认了吴人部族对于自己的称呼。这些吴人从小就在森林中奔跑,能够走路就开始接触狩猎活动,等他们到了青少年时,拿着一把砍刀和一张猎弓在森林中生活个10天半个月,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在给他们换上了大宋工匠精心制作的良弓后,这些吴人就成为了最好的战士和斥候。当然,个性过于散漫的吴人,是无法像汉人那样拿着武器列阵对抗骑兵部队的。不过对于沈敏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缺点,东南亚群岛上的土著,什么时候有过骑兵和列阵作战的军队了。
这些人加上胡大石、孙当和大哥沈度率领的水陆军队,才是令保安社保持稳定和团结的最大基石。父亲的话之所以让沈敏如此烦躁,就是他意识到一件事,因为他拜师求学这件事,很有可能会让这只保安社内最强大的武力开始出现裂缝,这是他所不想见到的。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打着巡查水情的名义暂时避一避,等待大哥沈度回来,让他帮着劝说下父亲了。
当沈大将第二日想要继续同三郎谈拜师求学的事时,却听说三郎已经跑出城去了。他恼火了一阵之后,便让沈师去找弟弟回来,而他则同社内各位头领沟通,关于招安谈判的问题。应该来说,沈大将抓住的机会很好,没有了三郎在边上反对,大家很快就通过了同意招安的讨论,并表示应该尽快举行招安的仪式,免得夜长梦多。
这下连沈大将都看出来了,各位头领都是在担心三郎回来之后会搞破坏,搞得大家丢了朝廷册封的官身。他也只能在心里叹息着,“官家一道诏书下来,大伙的心就散了,三郎你不去读书,反而想着继续在岛上折腾,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