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半载春秋在指尖、笔尖悄悄溜走,留下的痕迹无非是几个日记本,几篇文章,几首诗歌,但过去作为一个庞大的时空被整体平移到一个我们无法触摸到的地方,这种巨大的空洞感侵蚀着每一个人——哪怕他不枉光阴流逝——仿佛我们的生命长河一部分干涸了,等我们勉强奔腾入流的那一刹那——那正是生命的尽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滴水。仿佛自从人类发明了时间的概念,恐慌被统治了我们,我们由此知晓了生命的尽头,在这屈指可数、弹指一挥的滴答声中,便是我们独有的时空。不过,后来时间似乎也发生了膨胀,以至于大家都在抱怨,时间不值时间了。静思的时候,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它就像黑白琴键一样来回起伏,不过弹奏的都是一些断章,我们伸出手来,那即是未来,不过它自言已是过去;于是我们冥想,我们非得洞穿思维的黑洞,来看未来时空(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其实这正像荆轲献给秦王的江山图,当画布慢慢展开——那被遮挡住的正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发现里面藏着或是一把匕首,或是一个奖章,或是一个毛绒玩具,我们感到意料之中,又觉尚在情理之中。人们总是尽力扑向未来——无论期待或是惊惧——但它总会变成一个古怪的东西,我们紧握不住,因它以化作青烟,我们叫它回忆。若不是这个梦境还留下了可供触摸的痕迹,我们难道不把它和梦等而化之?很显然,未来不过是未知的已知,而过去时已知的已知,时间全部的奥秘就在于揭开帷幕的那一瞬间——有人称之为当下。”
弘毅和秦博已经坐上了火车,他们读着云心的文章,看着蓝黑色的荒野在窗外奋力奔逐。去往北方的火车一路潇潇,如巨蟒腾挪逶迤,刺破夜色的帷幕,把身体伸向更加遥远的时空。车厢里的乘客,多是进京的农民工,拖着劳累一载的疲惫,靠着座位呼呼入睡,有的坐在地上,身前身后放着几个蛇皮袋,耷拉着头颅,心思早已飞进故乡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么多生命集结在疾驰的列车上,却都是差不多相似的灵魂,他们辛苦,他们爱家,他们在劳累中度过一生。旷野低垂,出了北京,星星多了起来。夜深了,车厢的灯都熄灭了。秦博倚在弘毅肩膀上睡着了,弘毅无眠,把思想伸出窗外,打量着这寂寥的荒野。有时路过小城,小城的街灯昏昏欲睡般发出黯淡的光辉,抬眼看看飞驰而过的庞然大物又垂下眼帘;有时路过小镇,农用的拖拉机、三轮车、收割机、耕地机停在院子里,就像枕戈待旦的士兵。星星不知疲惫地眨着眼睛,这浓密的星空跟金门村的别无二致,但却唤不起他那种熟悉的土生土长的家乡柔情。茫茫的星空正似茫茫人生,他不知归处。弘毅觉得一阵悲凉,潜意识中的孤独又唤醒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悲哀,那是种持续不断的阵痛,就像沐浴在烈烈秋风中的人,身旁的一切都成为悲伤的陪衬。很久以来,弘毅几乎忘记了家。他没有想起过他的叔父和婶子。当大家像燕归巢一样在春节前夕归家时,他才想到这个词,“家”。他仿佛感到怦然一击!孤独才是他的家。他甚至一下子感到金门村变得无比陌生,像个羁旅之所,而他则是其中过客。这个村落和火车途径的小村毫无区别。那里似乎没有一个真正关心他的人——他也不需要别人的关照。他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的过去时一个谜,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他生活过的痕迹;而未来则是另一个黑夜,这让他惊慌,因为他定是一个人跋山涉水,去寻找最后的归宿。哦,文学。哦,思想。这才是他的友人。他们不离不弃,和他一样孤独,甚至就是他本身。夜里的寒气爬上窗头,结成了冰花。有时候,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消极和忧郁,但他把这种感觉藏在心里,当成珍宝,像一只美丽的孔雀一样顾影自怜。悲伤或是才是自己的全部,他这样想道。独处时的弘毅和平日里判若两人。孤独感借着思想悄悄爬上心头,就像夜云在明月旁慢慢移动直到掩映了月光。可这并不痛苦。平日品尝干醴的人不会觉得它清甜,同样,品尝苦水的人也不会发觉其中苦味。这倒是像落寞处,一个人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仰天长笑。孤独深处,并不是痛苦,而是一种愉快。这是习惯的力量。不过弘毅从未展现过自己的孤独,孤独就像闹市的隐士,平日里谈笑风生,寻亲访友,每至孤影相随,这才露出冰山一角。他觉得自己的孤独是天生的。这种可怕的孤独让他几乎失去了对未来的渴望,也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一种习惯;但是,只要他活着,他就不会放弃和思想、文学两个友人谈笑风生。想着想着,他也睡着了,梦里他也变成一颗星星,但是他忽而发现这才是更加永恒的孤独。
回到金门市,老秦头把弘毅二人接到自己住处。老秦头做了半年的小区保安,还打算继续干下去。最外面的大楼的一层是保安队的住处,队长把一间大屋子用隔板分成三间,每间放三套架子床。老秦头住的那一间兼做为他们吃饭的地儿,屋子中间放了一张褪色的黑色木桌,桌子上有一口大盆,盆里全是拌好的凉菜,旁边放了一个大塑料袋,装满了馒头。刚进去的时候,保安们正聚在一起就着凉菜吃馒头。“这是你儿子?”队长指着弘毅问。“我不是。”弘毅摇头。队长笑了笑,转过身夹了一个馒头:“吃一个菜夹馍吧。”他们的行李不多,都堆在老秦头床前。队长招呼弘毅自己动手。其他保安用家乡话问起弘毅和秦博的情况,显得很热情。老秦头把队长拉到一边,大概希望他能留俩孩子住两天。队长认为没问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弘毅和秦博已经坐上了火车,他们读着云心的文章,看着蓝黑色的荒野在窗外奋力奔逐。去往北方的火车一路潇潇,如巨蟒腾挪逶迤,刺破夜色的帷幕,把身体伸向更加遥远的时空。车厢里的乘客,多是进京的农民工,拖着劳累一载的疲惫,靠着座位呼呼入睡,有的坐在地上,身前身后放着几个蛇皮袋,耷拉着头颅,心思早已飞进故乡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么多生命集结在疾驰的列车上,却都是差不多相似的灵魂,他们辛苦,他们爱家,他们在劳累中度过一生。旷野低垂,出了北京,星星多了起来。夜深了,车厢的灯都熄灭了。秦博倚在弘毅肩膀上睡着了,弘毅无眠,把思想伸出窗外,打量着这寂寥的荒野。有时路过小城,小城的街灯昏昏欲睡般发出黯淡的光辉,抬眼看看飞驰而过的庞然大物又垂下眼帘;有时路过小镇,农用的拖拉机、三轮车、收割机、耕地机停在院子里,就像枕戈待旦的士兵。星星不知疲惫地眨着眼睛,这浓密的星空跟金门村的别无二致,但却唤不起他那种熟悉的土生土长的家乡柔情。茫茫的星空正似茫茫人生,他不知归处。弘毅觉得一阵悲凉,潜意识中的孤独又唤醒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悲哀,那是种持续不断的阵痛,就像沐浴在烈烈秋风中的人,身旁的一切都成为悲伤的陪衬。很久以来,弘毅几乎忘记了家。他没有想起过他的叔父和婶子。当大家像燕归巢一样在春节前夕归家时,他才想到这个词,“家”。他仿佛感到怦然一击!孤独才是他的家。他甚至一下子感到金门村变得无比陌生,像个羁旅之所,而他则是其中过客。这个村落和火车途径的小村毫无区别。那里似乎没有一个真正关心他的人——他也不需要别人的关照。他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的过去时一个谜,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他生活过的痕迹;而未来则是另一个黑夜,这让他惊慌,因为他定是一个人跋山涉水,去寻找最后的归宿。哦,文学。哦,思想。这才是他的友人。他们不离不弃,和他一样孤独,甚至就是他本身。夜里的寒气爬上窗头,结成了冰花。有时候,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消极和忧郁,但他把这种感觉藏在心里,当成珍宝,像一只美丽的孔雀一样顾影自怜。悲伤或是才是自己的全部,他这样想道。独处时的弘毅和平日里判若两人。孤独感借着思想悄悄爬上心头,就像夜云在明月旁慢慢移动直到掩映了月光。可这并不痛苦。平日品尝干醴的人不会觉得它清甜,同样,品尝苦水的人也不会发觉其中苦味。这倒是像落寞处,一个人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仰天长笑。孤独深处,并不是痛苦,而是一种愉快。这是习惯的力量。不过弘毅从未展现过自己的孤独,孤独就像闹市的隐士,平日里谈笑风生,寻亲访友,每至孤影相随,这才露出冰山一角。他觉得自己的孤独是天生的。这种可怕的孤独让他几乎失去了对未来的渴望,也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一种习惯;但是,只要他活着,他就不会放弃和思想、文学两个友人谈笑风生。想着想着,他也睡着了,梦里他也变成一颗星星,但是他忽而发现这才是更加永恒的孤独。
回到金门市,老秦头把弘毅二人接到自己住处。老秦头做了半年的小区保安,还打算继续干下去。最外面的大楼的一层是保安队的住处,队长把一间大屋子用隔板分成三间,每间放三套架子床。老秦头住的那一间兼做为他们吃饭的地儿,屋子中间放了一张褪色的黑色木桌,桌子上有一口大盆,盆里全是拌好的凉菜,旁边放了一个大塑料袋,装满了馒头。刚进去的时候,保安们正聚在一起就着凉菜吃馒头。“这是你儿子?”队长指着弘毅问。“我不是。”弘毅摇头。队长笑了笑,转过身夹了一个馒头:“吃一个菜夹馍吧。”他们的行李不多,都堆在老秦头床前。队长招呼弘毅自己动手。其他保安用家乡话问起弘毅和秦博的情况,显得很热情。老秦头把队长拉到一边,大概希望他能留俩孩子住两天。队长认为没问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