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收储与香型
“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啊,就连鱼米之乡的南直隶和浙江,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样……
方书安陷入思考当中,在华夏历史上,想要财主们不买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能像种田一样长久和稳定。
但是,一切都在国债和投资出现之后,悄然发生变化。
因为人们发现,不管是户部还是各大商家发行的募资方案,都会让银子产生不菲的收益。
当钱财的增长,超过农田产生的附加值时候,人们心里的天平便会悄悄发生变化。
如果说银子在农田之外的收益与日俱增,并且还方便,还有谁会死心塌地的守着农田?
只不过,此前卖田的事情,还没有在大明全部发生。
一直到今年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人们意识到,或许种植粮食,已经不是唯一个稳定的项目。
而且,种粮食从来不是旱涝保收的事情,各种各样的灾害,都会影响收成。
碰到些灾年,便会大规模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
所以,今年土地交易的事情,格外明显。
“既然如此,不如由户部出面,购买那些低价出售的农田吧。与其让他们抛荒,不如存下来,为将来计!”
方书安没想着要在土地上下手,毕竟几千年形成的习惯,要让华夏子民放弃土地,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就算是在后世相当发达的共和国,到了21世纪,仍然有很多是抱着农田不撒手。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大明的人口,远低于共和国!
而且,现在人们对于财富的追逐,更有甚于共和国。
如果人们的观念开始松动的话,那么趁着还没有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下,开始收储土地,是个很不多的办法!
“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土地,可以前期不声不响的进行购买!”
方书安总算是下了决心。
再耽误两年开始屯土地,等着建设节奏上来,可就没有那么好收储了。
土地的作用有多重要?
方书安当然清楚,现在虽说是有人出卖农田,也大多是不太好的农田。
或者说是,那些资金使用量大,并且资金回报率远远超过土地收益的商人。
再有的,就是对粮食价格不看好,谋求变化之人。
毕竟他们消息灵通,知道东北产粮地的价格能足道多低,也知道从南洋来的粮食,到岸价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南直隶以及浙江、福建地区,稍微做些买卖,知道南洋的粮食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且去过的商人都清楚,那里根本就不缺能养活人的东西。
或许想要吃上好东西有些困难,但是填饱肚子根本就不叫事。
树上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稍微采摘一些,便能解决饭食。
至于肉类,那也不麻烦,搞一个弓箭,很原始的那种,或者支上陷阱,飞禽走兽都不是什么难事。
稍微勤劳之人,顿顿都能做到有小动物。
所以说,南洋那些人想要饿死,太不容易了!
然而,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依然有人因为填补饱肚子饿死!
或许大概他们是懒死的更加直接?
当然,这个现象,并不只是因为现在,南洋很多地方处于蛮荒状态才如此。
哪怕就是到了后世,发达的21世纪,那些热带国家仍旧很难有崛起的典范。
因为吃喝不愁,所以人们没有追求,因为没有追求,所以说好听些叫做佛系,说难听些就是,太懒惰了。
曾经有人说,南洋那些国家,各个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橡胶以及金属、石油资源,发展起来不是问题。
但是啊,恰恰相反。
这些有利条件,只会使他们学会吃喝在自然资源上,而不是去发展工业。
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人们是半个月发一次工资,发完工资,对不起,人没了,基本上就是去吃喝玩乐!
等到口袋没钱以后,再回来去打工挣钱。
什么?你说要存钱?
对不起,不存在的,我又饿不死,存钱干什么!
纵然有着基础教育劣势的因素在其中,但是因为安逸的环境造成他们不思进取的行为,是热带地区的通病。
所以啊,想要他们种植粮食,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路过南洋的那些商人(强盗)们,想尽各种办法,总算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路子。
既然不能和欧罗巴那些工人们一样按时工作,那就拿着鞭子抽吧!
不干活不给饭吃,不干活打!
也就是这样饱含血和泪的种植园,算是拿出大明点名要的粮食。
也正因为养活种植园需要的成本极低,所以他们种植出来粮食的价格也低!
“大片的地能收收,小片好田地也能收,再有那些挨着城镇,不是很适合种植的地,更要收!”
大块的地,朱由校明白,至少能想出来多种用途,比如说建工坊,比如说建仓库,比如说作为试验场。
再不济就当作官庄去种粮食,只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即可。
好田地更不用说,既然人们都没有种地的动力,那就收起来,作为官田,或者是挂在某个商家名下的田地,派人去耕种。
毕竟,粮食虽然能从外面买,但是自己的产能是不能放弃。
而那些不适合种植,却又挨着村镇的地,能拿来干什么?
“书安,那些地就是拿在手里,都没有任何用途,难道说我们要押着海量钱财在其中?”
方书安当然不能告诉他,这是作为储备用地,等到全国卖农田过去高峰,他们就能将手里的出备用地,一点点转化为其他性质,那时候,才是实现价值,令人眼红的时刻!
其实这些计划,本来就应该实施,但是机会还没来,所以方书安就没跟朱由校说,把人急得够呛。
现在说清楚,朱由校终于从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那种成就感,比将事情做成后都开心。
要不说,方书安晕倒造成的影响力太大,朱由校刚走,张田余就进来。
他和朱一样,一边要解决眼下的难题,一边趁机向方书安多请教几步。
因为,除了方,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似乎这些事情,他都曾经经历过!
这个问题,张田余自然是想过。
但是,那连猜测度算不上,不过是在脑海中的想法而已。
这就是方书安的神奇之处吧!
毕竟,在历史传说中,有不少这样的先例,比如说,往远了有三国时候的诸葛孔明,往前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就是在大明,都有刘伯温。
所以啊,人的算计到底能精确到什么地步,他不敢说。
总是是方书安很厉害就对了,厉害到他望尘莫及的地步。
整理心情之后,他怀着对方书安更深一层的敬意,慢慢的跨步入门。
“书安,你可是吓死我们。”
面对胖子张田余,方书安要放松很多。
“坐吧,谁还没有个生病的时候呢,不碍事,不碍事。”他摆着手,并不以为意。
“不啊,你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就这么说吧,咱们的神药-青霉素,还从来没有失手过,但是用在你身上,一次又一次的增加用量,都起不到效果。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张田余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很认真的在注视着方书安的小动作,因为,几件事情加在一起,实在是太让人好奇他身上的秘密了。
对于此,方书安早就预料到。
他们不可能不用青霉素给自己的。
“你们又不是没见过,显微镜下的细菌,多种多样,它并不是对每种都有奇效!”
严格意义上来说,青霉素并不算是广谱抗菌药,毕竟他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并不敏感。
相比较之下,甚至还不如大环内之类的红霉素等抗菌谱广。
见他没说话,方书安继续说道。“这些也都是机缘巧合的发现,以后啊。还会发现其他的药物,或许能对青霉素无效的病菌有效,此事,着急不得,慢慢发现就是。”
历史上,在青霉素出现之后,人类对于各种霉素的筛选到达巅峰。
好在这扇大门打开以后,并没有带给人们失望,还是与不少发现。
也为以后的半合成乃至全合成各种抗生素,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田余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只好笑着变化了话题。
“酿酒的事情,已经基本就位,现在前期试验和试生产已经准备好。除了你说的那个纯固态发酵需要一年才能最终成酒外,其他的都已经拿到首批样品。”
张田余说着他主持的酿酒情况。
“怎样,香气区分的明显与否?”
方书安登时就来了兴趣,此前为了形成区别,他特意按照后世几种香型的白酒进行区分。
专门按照经典味道设定配方以及工艺。
毕竟,后世种花家的白酒,可谓是百花齐放。
从建国时期的八大名酒,到后来的茅五郎剑,再到后边的茅五洋,虽然说排名一直在变化,但是那些经典流传的白酒,一直是榜上有名。
尤其是当初的八大名酒,尽管他们很多没有赶上时代的脚步,但是仍然在白酒行业留有一席之地。
酱香、浓香、清香,白酒的三大经典香气自然是要研究。
除此之外,那些细微的分支,比如说什么汾香型、兼香型、米香型、馥郁型、老白干香型、董香型,方书安都弄了个单子,让匠人们去尝试。
为了有区别,专门将不同香型的工坊安排在不同的水源地。
再加上入酒的原料和酒曲上的差别,虽然无法造出后世那种酒香鲜明的特点,但是能形成系列上的差别就行。
毕竟,众口难调,有选择的空间,才方便对出不同系列的高端酒。
就拿酱香来说,小麦制曲、红糯高粱入酒,高温下沙,再加上重要辅料之一的稻壳,就算是造不出飞天茅台的味道,造出点习酒、茅台王子、郎酒的味道,总还是可以的吧。
而浓香酒才是所有产量当中最大的那个,毕竟他酿造的原料可选择行更大,除了高粱之外,大米、小麦、糯米,都能作为主要原料。
而大米和小麦是眼下最为富余的粮食,用他们下酒,也是方书安酿酒计划的初衷。
并且,浓香酒五花八门的方式,最适合拉开差距。
既有像是五粮液那样的固态发酵,也有向其他品牌的液态发酵。
固态发酵固然能产出高品质、香气浓郁复杂的好酒,但是需要的时间太长。
而液态发酵的好处太明显了,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
也更方便作为普罗大众的口粮酒!
“几种香型的差别大么?”方书安问道。
“你知道的,酱香型顶多蒸出来些许头酒,还别说,即使辛辣还冲口,但仍旧是所有酒质里最丰满的那一个,假以时日,必定是巅峰之选。至于其他几种,香型区别比较明显,毕竟酒曲选择和原料选择有差别,影响很大。
不过那些不同产地的浓香酒,差别就没有那么大。”
没有那么大?
方书安略加思考,便想出来其中的原因。
虽然他们是放在不同的水源地,配方也有所区别,个别东西加的少,个别加的多。
但是啊,他们并没有区分粮食的来源,有些虽然说是在不同的位置,但是他们的粮食很有可能是同一个来源。
而且,酒曲也是类似。
那样的话,单靠比例的而改变,想要搞定不同香气,还真是有些难为他们。
“好吧,可以继续改变知道咱们形成察觉之后再说。”
话说到这里,张田余张张嘴,片刻又闭上。
这样一个小动作,方书安还是注意到了。
“怎么的,有什么话就说,你怎么变得扭扭捏捏的?”
“书安,有些事我想不明白,还是要问问你。咱们在别的产品上,顶多也就是一两个品牌,为何在酒上,会同时实验七八种呢?”
张田余确实没想明白,刚开始给他任务的时候,还以为是要看看什么地方能用,什么地方不能用,现在看来,不是那个意思啊。
对于此,方书安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你啊,还对白酒的市场没有形成概念,是不是在你的印象里,白酒会卖的很贵,然后没有多少人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这样……
方书安陷入思考当中,在华夏历史上,想要财主们不买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能像种田一样长久和稳定。
但是,一切都在国债和投资出现之后,悄然发生变化。
因为人们发现,不管是户部还是各大商家发行的募资方案,都会让银子产生不菲的收益。
当钱财的增长,超过农田产生的附加值时候,人们心里的天平便会悄悄发生变化。
如果说银子在农田之外的收益与日俱增,并且还方便,还有谁会死心塌地的守着农田?
只不过,此前卖田的事情,还没有在大明全部发生。
一直到今年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人们意识到,或许种植粮食,已经不是唯一个稳定的项目。
而且,种粮食从来不是旱涝保收的事情,各种各样的灾害,都会影响收成。
碰到些灾年,便会大规模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
所以,今年土地交易的事情,格外明显。
“既然如此,不如由户部出面,购买那些低价出售的农田吧。与其让他们抛荒,不如存下来,为将来计!”
方书安没想着要在土地上下手,毕竟几千年形成的习惯,要让华夏子民放弃土地,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就算是在后世相当发达的共和国,到了21世纪,仍然有很多是抱着农田不撒手。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大明的人口,远低于共和国!
而且,现在人们对于财富的追逐,更有甚于共和国。
如果人们的观念开始松动的话,那么趁着还没有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下,开始收储土地,是个很不多的办法!
“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土地,可以前期不声不响的进行购买!”
方书安总算是下了决心。
再耽误两年开始屯土地,等着建设节奏上来,可就没有那么好收储了。
土地的作用有多重要?
方书安当然清楚,现在虽说是有人出卖农田,也大多是不太好的农田。
或者说是,那些资金使用量大,并且资金回报率远远超过土地收益的商人。
再有的,就是对粮食价格不看好,谋求变化之人。
毕竟他们消息灵通,知道东北产粮地的价格能足道多低,也知道从南洋来的粮食,到岸价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南直隶以及浙江、福建地区,稍微做些买卖,知道南洋的粮食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且去过的商人都清楚,那里根本就不缺能养活人的东西。
或许想要吃上好东西有些困难,但是填饱肚子根本就不叫事。
树上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稍微采摘一些,便能解决饭食。
至于肉类,那也不麻烦,搞一个弓箭,很原始的那种,或者支上陷阱,飞禽走兽都不是什么难事。
稍微勤劳之人,顿顿都能做到有小动物。
所以说,南洋那些人想要饿死,太不容易了!
然而,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依然有人因为填补饱肚子饿死!
或许大概他们是懒死的更加直接?
当然,这个现象,并不只是因为现在,南洋很多地方处于蛮荒状态才如此。
哪怕就是到了后世,发达的21世纪,那些热带国家仍旧很难有崛起的典范。
因为吃喝不愁,所以人们没有追求,因为没有追求,所以说好听些叫做佛系,说难听些就是,太懒惰了。
曾经有人说,南洋那些国家,各个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橡胶以及金属、石油资源,发展起来不是问题。
但是啊,恰恰相反。
这些有利条件,只会使他们学会吃喝在自然资源上,而不是去发展工业。
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人们是半个月发一次工资,发完工资,对不起,人没了,基本上就是去吃喝玩乐!
等到口袋没钱以后,再回来去打工挣钱。
什么?你说要存钱?
对不起,不存在的,我又饿不死,存钱干什么!
纵然有着基础教育劣势的因素在其中,但是因为安逸的环境造成他们不思进取的行为,是热带地区的通病。
所以啊,想要他们种植粮食,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路过南洋的那些商人(强盗)们,想尽各种办法,总算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路子。
既然不能和欧罗巴那些工人们一样按时工作,那就拿着鞭子抽吧!
不干活不给饭吃,不干活打!
也就是这样饱含血和泪的种植园,算是拿出大明点名要的粮食。
也正因为养活种植园需要的成本极低,所以他们种植出来粮食的价格也低!
“大片的地能收收,小片好田地也能收,再有那些挨着城镇,不是很适合种植的地,更要收!”
大块的地,朱由校明白,至少能想出来多种用途,比如说建工坊,比如说建仓库,比如说作为试验场。
再不济就当作官庄去种粮食,只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即可。
好田地更不用说,既然人们都没有种地的动力,那就收起来,作为官田,或者是挂在某个商家名下的田地,派人去耕种。
毕竟,粮食虽然能从外面买,但是自己的产能是不能放弃。
而那些不适合种植,却又挨着村镇的地,能拿来干什么?
“书安,那些地就是拿在手里,都没有任何用途,难道说我们要押着海量钱财在其中?”
方书安当然不能告诉他,这是作为储备用地,等到全国卖农田过去高峰,他们就能将手里的出备用地,一点点转化为其他性质,那时候,才是实现价值,令人眼红的时刻!
其实这些计划,本来就应该实施,但是机会还没来,所以方书安就没跟朱由校说,把人急得够呛。
现在说清楚,朱由校终于从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那种成就感,比将事情做成后都开心。
要不说,方书安晕倒造成的影响力太大,朱由校刚走,张田余就进来。
他和朱一样,一边要解决眼下的难题,一边趁机向方书安多请教几步。
因为,除了方,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似乎这些事情,他都曾经经历过!
这个问题,张田余自然是想过。
但是,那连猜测度算不上,不过是在脑海中的想法而已。
这就是方书安的神奇之处吧!
毕竟,在历史传说中,有不少这样的先例,比如说,往远了有三国时候的诸葛孔明,往前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就是在大明,都有刘伯温。
所以啊,人的算计到底能精确到什么地步,他不敢说。
总是是方书安很厉害就对了,厉害到他望尘莫及的地步。
整理心情之后,他怀着对方书安更深一层的敬意,慢慢的跨步入门。
“书安,你可是吓死我们。”
面对胖子张田余,方书安要放松很多。
“坐吧,谁还没有个生病的时候呢,不碍事,不碍事。”他摆着手,并不以为意。
“不啊,你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就这么说吧,咱们的神药-青霉素,还从来没有失手过,但是用在你身上,一次又一次的增加用量,都起不到效果。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张田余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很认真的在注视着方书安的小动作,因为,几件事情加在一起,实在是太让人好奇他身上的秘密了。
对于此,方书安早就预料到。
他们不可能不用青霉素给自己的。
“你们又不是没见过,显微镜下的细菌,多种多样,它并不是对每种都有奇效!”
严格意义上来说,青霉素并不算是广谱抗菌药,毕竟他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并不敏感。
相比较之下,甚至还不如大环内之类的红霉素等抗菌谱广。
见他没说话,方书安继续说道。“这些也都是机缘巧合的发现,以后啊。还会发现其他的药物,或许能对青霉素无效的病菌有效,此事,着急不得,慢慢发现就是。”
历史上,在青霉素出现之后,人类对于各种霉素的筛选到达巅峰。
好在这扇大门打开以后,并没有带给人们失望,还是与不少发现。
也为以后的半合成乃至全合成各种抗生素,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田余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只好笑着变化了话题。
“酿酒的事情,已经基本就位,现在前期试验和试生产已经准备好。除了你说的那个纯固态发酵需要一年才能最终成酒外,其他的都已经拿到首批样品。”
张田余说着他主持的酿酒情况。
“怎样,香气区分的明显与否?”
方书安登时就来了兴趣,此前为了形成区别,他特意按照后世几种香型的白酒进行区分。
专门按照经典味道设定配方以及工艺。
毕竟,后世种花家的白酒,可谓是百花齐放。
从建国时期的八大名酒,到后来的茅五郎剑,再到后边的茅五洋,虽然说排名一直在变化,但是那些经典流传的白酒,一直是榜上有名。
尤其是当初的八大名酒,尽管他们很多没有赶上时代的脚步,但是仍然在白酒行业留有一席之地。
酱香、浓香、清香,白酒的三大经典香气自然是要研究。
除此之外,那些细微的分支,比如说什么汾香型、兼香型、米香型、馥郁型、老白干香型、董香型,方书安都弄了个单子,让匠人们去尝试。
为了有区别,专门将不同香型的工坊安排在不同的水源地。
再加上入酒的原料和酒曲上的差别,虽然无法造出后世那种酒香鲜明的特点,但是能形成系列上的差别就行。
毕竟,众口难调,有选择的空间,才方便对出不同系列的高端酒。
就拿酱香来说,小麦制曲、红糯高粱入酒,高温下沙,再加上重要辅料之一的稻壳,就算是造不出飞天茅台的味道,造出点习酒、茅台王子、郎酒的味道,总还是可以的吧。
而浓香酒才是所有产量当中最大的那个,毕竟他酿造的原料可选择行更大,除了高粱之外,大米、小麦、糯米,都能作为主要原料。
而大米和小麦是眼下最为富余的粮食,用他们下酒,也是方书安酿酒计划的初衷。
并且,浓香酒五花八门的方式,最适合拉开差距。
既有像是五粮液那样的固态发酵,也有向其他品牌的液态发酵。
固态发酵固然能产出高品质、香气浓郁复杂的好酒,但是需要的时间太长。
而液态发酵的好处太明显了,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
也更方便作为普罗大众的口粮酒!
“几种香型的差别大么?”方书安问道。
“你知道的,酱香型顶多蒸出来些许头酒,还别说,即使辛辣还冲口,但仍旧是所有酒质里最丰满的那一个,假以时日,必定是巅峰之选。至于其他几种,香型区别比较明显,毕竟酒曲选择和原料选择有差别,影响很大。
不过那些不同产地的浓香酒,差别就没有那么大。”
没有那么大?
方书安略加思考,便想出来其中的原因。
虽然他们是放在不同的水源地,配方也有所区别,个别东西加的少,个别加的多。
但是啊,他们并没有区分粮食的来源,有些虽然说是在不同的位置,但是他们的粮食很有可能是同一个来源。
而且,酒曲也是类似。
那样的话,单靠比例的而改变,想要搞定不同香气,还真是有些难为他们。
“好吧,可以继续改变知道咱们形成察觉之后再说。”
话说到这里,张田余张张嘴,片刻又闭上。
这样一个小动作,方书安还是注意到了。
“怎么的,有什么话就说,你怎么变得扭扭捏捏的?”
“书安,有些事我想不明白,还是要问问你。咱们在别的产品上,顶多也就是一两个品牌,为何在酒上,会同时实验七八种呢?”
张田余确实没想明白,刚开始给他任务的时候,还以为是要看看什么地方能用,什么地方不能用,现在看来,不是那个意思啊。
对于此,方书安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你啊,还对白酒的市场没有形成概念,是不是在你的印象里,白酒会卖的很贵,然后没有多少人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