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横明 > 366 成也盐政,败也盐政

366 成也盐政,败也盐政

小说:横明作者:临波倚浪字数:2057更新时间 : 2019-10-24 00:33:39
  两淮盐商的崛起,可以说是一系列政策的结果。

  但是,盐商经济带来的好处并未落到老百姓身上,哪怕是盐商聚集的扬州。

  掌柜家祖上,曾经也是盐政受益人,常年奔波在盐场和边关。

  后来,伴随着开中法变为纲法和折色法,掌柜家祖上渐渐没落,到他这一代,只有经营些小本买卖,再也不复当初盛况。

  方书安对于大明盐政还算是有了解,但是细节寥寥,索性就与之攀谈起来。

  掌柜掏出他的烟袋,点着火后,吧嗒吧嗒抽了两口,随即吐出一片烟雾。

  在烟雾缭绕中,人也像是梦中,掌柜开始讲述关于盐政的故事。

  明初,太祖采取一系列策略,使经济得以恢复,国内安定。

  然而,北面边境,尤其是宣大等地区,依然处于对峙状态,蒙元残余势力不断试图南下,尝试恢复他们黄金家族的荣光。

  各路不管是不是个人物的阿妈阿狗,都叫嚣南下中原。

  因此,迫使大明在边境囤积大量驻军。

  十数万大军人吃马嚼,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华北平原常年战乱的影响,产量有限,并不能及时供应,再加上有些作物不生产,因此粮食缺口巨大。

  老朱为解决问题,便开启他的开粮纳中制度。

  说起来,也就是户部利用食盐专卖权,根据边境粮食储备情况,进行招标。

  由商人们运输物资,然后用结算价格按照盐引结算,他们便会得到合法售卖的官盐。

  这就是明初年稳定边疆的“开中法”。

  也就是这般,大明能够用有限的成本,将运粮和卖盐结合,很好的市场化,保障边关粮食等需求。

  而且,也将此前的盐专卖变为官商并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食盐零售的合理性。

  所以,终明一朝,一直到崇祯末年前,大明的食盐价格都很合理,不存在清朝中后期,靠着给食盐胡乱加价,来增加税收的情况。

  并且,由于在边疆的各种短缺,官府便进行各种盐引奖励。

  比如屯田、垦殖、修筑寨屯等等。

  这些十分类似于在游戏中发展经济和展开建设,他们都能获得盐引,并且投入产出比更高。

  正是靠着多管齐下的手法,边疆的军粮等物资回归到正常物价水平,甚至于宣大等边境的物价与内地相差不多。

  而且,伴随着大量人员被商人带到边境去屯田或者筑城等活动,人口发达,经济繁荣,使得防御蒙元的能力大大加强。

  同时,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反过来又继续加强筑城以及修筑屯堡等防御设施,从而更好的加强了边塞防御。

  如此一来,便形成良性循环,人越多,经济越好,经济越好,人们边更加向外筑城。

  可以说,在洪武以及永乐年间,边境就是这样越拱越大。

  然而,由于当中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权贵及盐商集团的眼中已经锁定好开中法的牟利空间。

  成化、弘治年间,由于私盐盛行,权贵等又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用、垄断开中,造成盐引的量大大超出盐业的产能。

  如此一来,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有的需要等待数十年。

  那怎么行,商人们千里为财,可不是白白消耗生命。

  等下去,产生的利息都覆盖利润了,根本就没有赚钱的可能。

  没有利润可图,商人们运粮食以及屯田筑城的热情大大降低,致使开中法很难落地执行。

  如此一来,无法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

  而后来放弃河套地区的所有权,则直接反应开中法废弛的结果。

  开中法崩坏,盐政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为保证盐业收入,朝廷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而是用另一种方式,也就是折色法,试图挽救财政危机。

  弘治五年,时任户部尚书提出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折色法”。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虽然,国库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年内就增加百万两白银收入。

  但是,盐政改革,彻底的改变明初开中法“盐政边政相结合”的国家战略,而是用食盐专卖获取财政收入。

  如此短时做法,只看到眼前利益,却没有看到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原先得益于开中法的边商,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直接建设边镇商屯,促进边区军需供应充足。

  但折色法出台,直接将边境经济发展的基础破坏,边商撤出,商屯荒废,边镇军需再度紧张。

  造成的结果便是军费支出大幅提升,反而致使大明因为九边军费支出,陷入更加可怕的财政危机。

  现在看,开中法并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制度,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国家层面对于国防政策的引导手段,他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将粮食运输工作外包给商人承担,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及不必要的损耗。

  其次,带动商人参与食盐销售的热情,引导商人将食盐销售到盐价高的地区,平抑盐价,促进对食盐专卖系统的完善。

  最后,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商人们自发的从内地雇佣劳力去开垦荒地,无形中促进人口迁徙,边地汉人数量增加,荒地被开垦,改善边镇生存条件,并最终增强大明边防。

  ……

  两人说的很多,掌柜知道事情的经过,也亲眼见证因为政策变化,导致的结果。

  方书安作为后来人,自然清楚边事废弛的直接影响。

  可以说,如果现在开中法还在执行,莫说什么建奴,就是草原诸部,也得好好猫着,别说是想土木堡之变一样,怕是每朝一个蓝玉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开中法还在执行,恐怕边境的商人们敢于自己组织武装队伍去抢劫或者杀掉蒙古人,拿回来换取盐引……

  如果方书安不知道掌柜的身份,铁定会以为他是庙堂之高的高官。

  华夏民族向来如此,不管自己身份如何,对天下大事评头论足的其实不能丢。

  无论是谁,要是没有个自己的治国方略,好意思说自己是华夏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