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与佛书 > 第十六章 初知常

第十六章 初知常

小说:与佛书作者:三不顾字数:1611更新时间 : 2019-03-17 18:41:15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修行如同逆水行舟,固步不前,境界就会退转。

  何为“常”?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天都可以看见的,却又视而不见的就是“常”!知常难,守常和如常就更难了!世人以“异”为常,眼中所见均为“异”,久而久之也就不知常了!需知“大道“就在“常’中!

  纵观世之修道者,从法入手者居多,以法入手者乃异于常,此为“幻中求真”之法,真乃常,常乃道矣!但是大多数修道者终其一生都在“幻中求幻”而不是“幻中求真”!在原地踏步!却不知“幻中求真”中之“真”非彼“真”!由此可知,我们知“常”有多难!然而知“常”却是修行的第一步,要如何做到知“常”呢?

  其实方法说出来很简单:就是要我们的这颗心安住于当下!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依次做好,心无杂念,无前无后,了无牵挂!就是这样。

  有人说:“这太简单了!我每天就是这样的呀!我眼中所见都是真实的场景!难道这不是常吗?”问题提的好!那我就来告诉你!你每天眼中所见是“常”“异”交替参杂的一个世界!因为你眼中所见的景象是经过了自己的大脑和心性的分别判断而显现的场景!偶尔你会有那么一瞬间会处于无思无念的状态,那时你的所见即为“常”,但是你自己是不知的!

  大多数时间你都是处于对外界事物的分析判断当中!一旦你有了分析判断之心,也就有了对于事物本身的是非对错之分别!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分别心”!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分别心越重,那他离知“常”就越远!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观来要求别人,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学问越高这种分别之心越明显!于是乎,凡是和我们一样修行的,顺从自己思想的就是好人,而那些在我们眼中不修行的,违背自己思想的就是俗人,就有俗臭!

  要离俗人远些,免得让自己也沾染上俗臭之气!怕影响自己的修行!等等的事情我们屡见不鲜!我们的眼睛老是盯着别人,而无视自己的存在!这样的思维何其的荒谬!但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不都是这样做的吗!这样能见到“常”吗?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云:“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这段话的含义要仔细深刻的去体会!安住于当下,就能知“常”!进而才能守“常”和如“常”!

  知常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你有幸明白了“常”的内涵,你的人生观和你自己生活的世界就会发生变化,至于这个变化是什么?需要你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慢慢的体会!于是你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守常。

  相传当年六祖慧能在湖北黄梅山继得五祖衣钵之后,为了躲避争夺衣钵的名利之徒的追杀,连夜隐遁而去。然后整整消失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后,他如同天降奇人般在广州现身,以达到禅界巅峰的修悟震惊四座,正式成为中华禅宗的第六代宗师。

  为什么六祖要躲避十五年?这十五年他做了什么?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这期间,六祖在深山中和猎人混在一起,和猎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因为是出家人,不能吃肉,所以六祖一直吃的是肉边菜。

  可以说,正是这十五年的隐忍,才造就了后来的扬名天下,光耀大千的禅宗六祖!成就了神州佛教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禅宗法脉的发扬光大!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试想,连六祖这样绝顶聪明的人都要这么长时间的磨练,何况是我们今天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呢?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有六祖聪明吗?有六祖这样大的毅力吗?有为求法断臂的决心吗?”

  如果没有,还是静下心来,认真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守住自己的道心,在平常的生活中去磨练自己的心性,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在这期间,我们自己所感悟到的一切都是要经过各种事相考验的!

  这些就是从小祖父和自己说过的修行道理,祖父是儒释道三家集大成者,在某一个圈子里极为权威,只是不肯让自己参与相关的神秘学研究,这也是李修缘和家里闹崩的主要原因。

  专心息念,将纷扰杂碎的各种其他念头通通搅碎,研磨加工,最后生成养料,壮大着李修缘的精神。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