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避过蝗灾
当王季陵带着孟萦找到赵郡丞时,他根本就没拿这两个孩子当回事。只当他们小孩子青春慕艾,没事找事,为了吸引人注意才往大人跟前凑。后来当他看到孟萦图文并茂地给他讲解了蝗虫的每个阶段的变化状况,又带着他到不同地块的田间挖出虫卵,给他看虫卵的分布情况,他才郑重起来。这不但关乎到他的政绩,更关乎到全郡上百万人的生存。他不敢大意,直接领着他们去找郡守李大人汇报了。
李大人虽古板严肃,但爱民如子,深得武陵人民的爱戴。他对孟萦也算熟悉,他抽出时间,在官衙仔细听了孟萦的汇报,也提出了不少尖刻的问题,孟萦都一一解答。他又亲自带着铁锹下到田间,挖开土地查看虫卵是否与孟萦所说的相对应。发现他的亲身观察与孟萦所说一致,但由于没有可参考的文献相比照,他一时也有些犹疑不决。
李大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孟萦只是个十三四的少女,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懵懂的年纪。放在娇养女郎的家庭,很多和她同龄的女郎还太不懂事呢。她却早早考取的功名,行事成熟稳重,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纵使她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些虫卵没有全部孵化成虫呢?早早收割,受影响最多的还是农民,他们人数众多,又极易被人煽动闹事,如果引导不好,恐怕自己的一世英明就全丢了。如果放手不管,顺其自然,万一真如孟萦所说,半个月之内必有蝗灾,那么全郡一年的辛苦就全泡汤了,官府不光得不到税粮,还得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里外一算,损失极大。
李大人考虑良久,才对孟萦说:“孟家女郎,你所说的事,我会考虑,也请你暂时不要宣扬,以免引起民心不安。”
孟萦点头称是。她知道,一旦引起民心动荡,在这皇权时代,扣个妖言惑众的帽子是会被砍头的。
当大郎君得知孟萦和王季陵去找郡守和郡丞提议早些收粮时,非常震惊。他一直都知道孟萦做事有分寸,但这次却太冒险了。
他严肃地对孟萦说道:“萦儿,你这次做事太冒失了,王季陵做这样的事情没问题,就算万一有事,还有他父亲给他兜着,再不济,远在长安的伯府王家也会保他。但你这么做,虽是出于好心,但万一有事,就会推你出来背黑锅。不过好在,这任的郡守和郡丞都还不错,为人正直,为官清正。这几天,你就不要再出门了,在家好好学习吧。”
孟萦没想到竟然会被爹爹禁足,她一脸委屈道:“爹爹,佛祖不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我这么做不是想做点好事吗?您不让我出去,我还怎么和季陵爹爹商议玉米推广事宜呢?”
大郎君根本不吃她那一套,虎着脸说:“先过了我这关再说吧,你也太大胆了,你知不知道,我们一家上下主仆上百人的身家性命都维系于你,你若有任何闪失,我们要么被强制入伍、入狱;要么被流放或发卖,这些我们都承受不起。”
孟萦一听大郎君这么说,也不辩驳。只是上前给爹爹端茶送水,笑咪咪地哄着大郎君道:“爹爹别生气了,我不出去就是。以后做事一定先保全自己,不让爹爹担心。”
孟萦出不了门,但她还是很担心外面的局势,她让半夏和白芨去外面探听情况,每隔一天王季陵和李君成都会来看她一次。
王季陵说:“萦儿妹妹放心,李大人已经派人下去催粮了,让大家七天之内缴上税粮,十天之内必须收割完毕,如果不收割完,官府就派人来替他们收割走。虽然老百姓多有不满,但当着衙役的面也不敢怨言。背后骂李大人和赵大人昏聩,他们也不当回事。只是让各村里正和村长配合收粮。”
孟萦:“这就好,就算蝗灾不至,其实影响也不大,今年武陵郡春耕普遍比往年提前了,稻子也算成熟,就是再晚几天收割更好。但蝗虫不等人,我们等不起。”
李君成:“萦儿妹妹,我姐夫听说咱们郡提前催缴税粮之后,立马派人私下通知他爹爹,让他爹爹也提前催要税粮,不知道夷陵县是个什么情况?”
孟萦:“夷陵离我们不远,境况应该差不多。提前收割,损失极小,却大大降低了风险。且再看看吧!我们来说说夏收之后,玉米该如何处置?我列了个计划,但需要官府出面,下面农民才会配合。这一个月会很忙,到时需要你们的帮忙,你也知道我现在出不去,只能在家活动了。”
两人都表示没问题,会极力配合她。
夏收总是很忙碌,十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整个武陵郡只有极少的沼泽田由于稻谷成熟晚,收割麻烦,还未完全收割上来,其余已经全部收割完毕。这次税粮催要得急,老百姓和催粮官着实都累了一把,好歹谷已入仓,大家都放下心来。
有说话难听的老百姓骂李大人和赵大人狗官。可两天后,当澧州和硖州传来蝗灾的消息时,武陵郡的老百姓还有些心怀侥幸。当第三天,蝗虫遮天蔽日而来,所过之处几乎是片叶不留,那些还没来得及收割的沼泽田稻子被蝗虫啃的连稻草都不剩。老百姓这才拿着鸡蛋、活鸡、活鸭、抬着猪肉哭着喊着到郡衙感谢两位大人,直呼李大人和赵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早早催收税粮,又早早督促大家收割,这才躲过一劫。
蝗虫过境之后,大郎君才放孟萦出门。孟萦一出门就去王家找王季陵和他爹爹,她的玉米推广计划需要官府配合,趁着李大人和赵大人官声正好,既便于推广,又可以让多方获利。
王季陵爹爹崔郎君仔细看了孟萦的计划,觉得可行,他亲自出马带着孟萦和王季陵去郡衙给李大人和赵大人汇报玉米推广的计划。
经历蝗虫过境一事,李大人和赵大人对孟萦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她年龄小,而不重视她的话。当他们知道孟萦去年夏收之后加种的玉米亩产超过千斤之后,一脸的不敢置信。
讲故事、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是投资人最擅长的,孟萦以表格的形式将计划详细讲解给两位大人听。他们听过之后,觉得今年让老百姓加种一茬玉米计划非常好。
今年北方几乎全部遭了灾,如果官府安抚不力,冬天肯定会有很多流民来乞讨。加种一茬玉米,既可以让老百姓得实惠,官府也可以收到大量的税粮。
孟萦提出由王家和孟家提供种子,官府找里长和村长配合,将排水和灌溉最好的田地拿出来加种一茬玉米,尽量照顾到每个家庭。所得产出分成四份,其中耕种人一份,官府一份,王家和孟家各一份。孟萦算了一下如果这一百七十多万斤的玉米种子种下去,十月底就会收获四十多亿斤的玉米。这个数字一出,在坐的各位都有些坐不住了。大家恨不得立刻就让人去种玉米。
孟萦又详细地列了如何选地翻耕、育种、移苗补栽,如何取玉米笋,如何防病虫害,如何收割都做了详细讲解。
李大人见孟萦的计划详实可行,宣讲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条理清晰。他觉得这个女郎将来必不会泯然于众人,于是笑着和她说:“孟家女郎可否定亲?我家长孙年十九,一表人才,已有举人功名,尚未婚配,你可否有意一见?”
这画风转得太突然,说正事呢,怎么突然就转到说亲了。孟萦脑子转得飞快,连忙说道:“首先,多谢李大人抬爱,我一则年龄尚小,还要专心举业,家人并未为我定下亲事;二则清源寺慧定大师说我年过十七方可定亲成婚,否则于双方皆有不利,所以就更不敢耽误您家长孙了。如果有缘分,自会成就姻缘,随缘就好,随缘就好。”
李大人听孟萦这么一说,也就不再提及此事,随后他安排人员去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加种玉米事宜。他让文书书记将孟萦对种玉米的一系列要求抄录下来,分发下去,严格执行,以保证收成。
孟萦又适时建议李大人催耕,让农人们在没种玉米的地里加种一茬土豆,土豆产量高,霜冻之前采收即可。
今年各地都遭了蝗灾,年底粮价肯定飞涨,多收些土豆既能增加口粮也能增加大家的收入。李大人自是从善如流。
李大人如今在民众中声威如日中天,一听有新物种试种,皆纷纷响应,拿出最好的田地来种玉米,加种玉米的事出奇地顺利。大家又听李大人的话,各自都加种了一茬土豆。
玉米种下去之后,苗长出半人高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天公作美,下了几场大雨。都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所幸武陵水道发达,排水良好,影响不大。这几场雨让秋蝗根本就没办法大量孵化出来,让玉米和土豆免受蝗虫的啃食。
最近王季陵总是缠着孟萦让她去王家提亲,他说:“萦儿妹妹,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爱你了,怎么办?你不知道,当你给李大人宣讲种玉米的好处时,真是美得让我错不开眼。我看着你,心砰砰直跳,恨不得立刻就嫁给你。你看咱们也不小了,你都快十四了,我也十八了,可以定亲了,后年等你一及笄,咱们就成亲好不好?”
“季陵哥哥,你也知道,我爹爹肯定会坚决执行慧定大师的话。要不我们再等等,毕竟好饭不怕晚嘛。另外,如果我去你家提亲,你娘和你爹爹会同意你嫁给我吗?”
“我爹爹很喜欢你,他肯定会同意的。我娘待我可好了,只要我喜欢,她肯定会成全我的。不过我得请父亲写信去问问祖母,她是一家之主,她的意见很重要。”
“那好,你就先问问你祖母看她是否同意你嫁给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李大人虽古板严肃,但爱民如子,深得武陵人民的爱戴。他对孟萦也算熟悉,他抽出时间,在官衙仔细听了孟萦的汇报,也提出了不少尖刻的问题,孟萦都一一解答。他又亲自带着铁锹下到田间,挖开土地查看虫卵是否与孟萦所说的相对应。发现他的亲身观察与孟萦所说一致,但由于没有可参考的文献相比照,他一时也有些犹疑不决。
李大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孟萦只是个十三四的少女,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懵懂的年纪。放在娇养女郎的家庭,很多和她同龄的女郎还太不懂事呢。她却早早考取的功名,行事成熟稳重,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纵使她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些虫卵没有全部孵化成虫呢?早早收割,受影响最多的还是农民,他们人数众多,又极易被人煽动闹事,如果引导不好,恐怕自己的一世英明就全丢了。如果放手不管,顺其自然,万一真如孟萦所说,半个月之内必有蝗灾,那么全郡一年的辛苦就全泡汤了,官府不光得不到税粮,还得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里外一算,损失极大。
李大人考虑良久,才对孟萦说:“孟家女郎,你所说的事,我会考虑,也请你暂时不要宣扬,以免引起民心不安。”
孟萦点头称是。她知道,一旦引起民心动荡,在这皇权时代,扣个妖言惑众的帽子是会被砍头的。
当大郎君得知孟萦和王季陵去找郡守和郡丞提议早些收粮时,非常震惊。他一直都知道孟萦做事有分寸,但这次却太冒险了。
他严肃地对孟萦说道:“萦儿,你这次做事太冒失了,王季陵做这样的事情没问题,就算万一有事,还有他父亲给他兜着,再不济,远在长安的伯府王家也会保他。但你这么做,虽是出于好心,但万一有事,就会推你出来背黑锅。不过好在,这任的郡守和郡丞都还不错,为人正直,为官清正。这几天,你就不要再出门了,在家好好学习吧。”
孟萦没想到竟然会被爹爹禁足,她一脸委屈道:“爹爹,佛祖不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我这么做不是想做点好事吗?您不让我出去,我还怎么和季陵爹爹商议玉米推广事宜呢?”
大郎君根本不吃她那一套,虎着脸说:“先过了我这关再说吧,你也太大胆了,你知不知道,我们一家上下主仆上百人的身家性命都维系于你,你若有任何闪失,我们要么被强制入伍、入狱;要么被流放或发卖,这些我们都承受不起。”
孟萦一听大郎君这么说,也不辩驳。只是上前给爹爹端茶送水,笑咪咪地哄着大郎君道:“爹爹别生气了,我不出去就是。以后做事一定先保全自己,不让爹爹担心。”
孟萦出不了门,但她还是很担心外面的局势,她让半夏和白芨去外面探听情况,每隔一天王季陵和李君成都会来看她一次。
王季陵说:“萦儿妹妹放心,李大人已经派人下去催粮了,让大家七天之内缴上税粮,十天之内必须收割完毕,如果不收割完,官府就派人来替他们收割走。虽然老百姓多有不满,但当着衙役的面也不敢怨言。背后骂李大人和赵大人昏聩,他们也不当回事。只是让各村里正和村长配合收粮。”
孟萦:“这就好,就算蝗灾不至,其实影响也不大,今年武陵郡春耕普遍比往年提前了,稻子也算成熟,就是再晚几天收割更好。但蝗虫不等人,我们等不起。”
李君成:“萦儿妹妹,我姐夫听说咱们郡提前催缴税粮之后,立马派人私下通知他爹爹,让他爹爹也提前催要税粮,不知道夷陵县是个什么情况?”
孟萦:“夷陵离我们不远,境况应该差不多。提前收割,损失极小,却大大降低了风险。且再看看吧!我们来说说夏收之后,玉米该如何处置?我列了个计划,但需要官府出面,下面农民才会配合。这一个月会很忙,到时需要你们的帮忙,你也知道我现在出不去,只能在家活动了。”
两人都表示没问题,会极力配合她。
夏收总是很忙碌,十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整个武陵郡只有极少的沼泽田由于稻谷成熟晚,收割麻烦,还未完全收割上来,其余已经全部收割完毕。这次税粮催要得急,老百姓和催粮官着实都累了一把,好歹谷已入仓,大家都放下心来。
有说话难听的老百姓骂李大人和赵大人狗官。可两天后,当澧州和硖州传来蝗灾的消息时,武陵郡的老百姓还有些心怀侥幸。当第三天,蝗虫遮天蔽日而来,所过之处几乎是片叶不留,那些还没来得及收割的沼泽田稻子被蝗虫啃的连稻草都不剩。老百姓这才拿着鸡蛋、活鸡、活鸭、抬着猪肉哭着喊着到郡衙感谢两位大人,直呼李大人和赵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早早催收税粮,又早早督促大家收割,这才躲过一劫。
蝗虫过境之后,大郎君才放孟萦出门。孟萦一出门就去王家找王季陵和他爹爹,她的玉米推广计划需要官府配合,趁着李大人和赵大人官声正好,既便于推广,又可以让多方获利。
王季陵爹爹崔郎君仔细看了孟萦的计划,觉得可行,他亲自出马带着孟萦和王季陵去郡衙给李大人和赵大人汇报玉米推广的计划。
经历蝗虫过境一事,李大人和赵大人对孟萦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她年龄小,而不重视她的话。当他们知道孟萦去年夏收之后加种的玉米亩产超过千斤之后,一脸的不敢置信。
讲故事、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是投资人最擅长的,孟萦以表格的形式将计划详细讲解给两位大人听。他们听过之后,觉得今年让老百姓加种一茬玉米计划非常好。
今年北方几乎全部遭了灾,如果官府安抚不力,冬天肯定会有很多流民来乞讨。加种一茬玉米,既可以让老百姓得实惠,官府也可以收到大量的税粮。
孟萦提出由王家和孟家提供种子,官府找里长和村长配合,将排水和灌溉最好的田地拿出来加种一茬玉米,尽量照顾到每个家庭。所得产出分成四份,其中耕种人一份,官府一份,王家和孟家各一份。孟萦算了一下如果这一百七十多万斤的玉米种子种下去,十月底就会收获四十多亿斤的玉米。这个数字一出,在坐的各位都有些坐不住了。大家恨不得立刻就让人去种玉米。
孟萦又详细地列了如何选地翻耕、育种、移苗补栽,如何取玉米笋,如何防病虫害,如何收割都做了详细讲解。
李大人见孟萦的计划详实可行,宣讲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条理清晰。他觉得这个女郎将来必不会泯然于众人,于是笑着和她说:“孟家女郎可否定亲?我家长孙年十九,一表人才,已有举人功名,尚未婚配,你可否有意一见?”
这画风转得太突然,说正事呢,怎么突然就转到说亲了。孟萦脑子转得飞快,连忙说道:“首先,多谢李大人抬爱,我一则年龄尚小,还要专心举业,家人并未为我定下亲事;二则清源寺慧定大师说我年过十七方可定亲成婚,否则于双方皆有不利,所以就更不敢耽误您家长孙了。如果有缘分,自会成就姻缘,随缘就好,随缘就好。”
李大人听孟萦这么一说,也就不再提及此事,随后他安排人员去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加种玉米事宜。他让文书书记将孟萦对种玉米的一系列要求抄录下来,分发下去,严格执行,以保证收成。
孟萦又适时建议李大人催耕,让农人们在没种玉米的地里加种一茬土豆,土豆产量高,霜冻之前采收即可。
今年各地都遭了蝗灾,年底粮价肯定飞涨,多收些土豆既能增加口粮也能增加大家的收入。李大人自是从善如流。
李大人如今在民众中声威如日中天,一听有新物种试种,皆纷纷响应,拿出最好的田地来种玉米,加种玉米的事出奇地顺利。大家又听李大人的话,各自都加种了一茬土豆。
玉米种下去之后,苗长出半人高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天公作美,下了几场大雨。都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所幸武陵水道发达,排水良好,影响不大。这几场雨让秋蝗根本就没办法大量孵化出来,让玉米和土豆免受蝗虫的啃食。
最近王季陵总是缠着孟萦让她去王家提亲,他说:“萦儿妹妹,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爱你了,怎么办?你不知道,当你给李大人宣讲种玉米的好处时,真是美得让我错不开眼。我看着你,心砰砰直跳,恨不得立刻就嫁给你。你看咱们也不小了,你都快十四了,我也十八了,可以定亲了,后年等你一及笄,咱们就成亲好不好?”
“季陵哥哥,你也知道,我爹爹肯定会坚决执行慧定大师的话。要不我们再等等,毕竟好饭不怕晚嘛。另外,如果我去你家提亲,你娘和你爹爹会同意你嫁给我吗?”
“我爹爹很喜欢你,他肯定会同意的。我娘待我可好了,只要我喜欢,她肯定会成全我的。不过我得请父亲写信去问问祖母,她是一家之主,她的意见很重要。”
“那好,你就先问问你祖母看她是否同意你嫁给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