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4、民间芦笙队(2)
0154、民间芦笙队(2)
成立民间芦笙队,第一个要找的,当然是九爷了。这事,也只有他才能懂。
仰亚想想,现在成立一个芦笙队也好,还有九爷这个稍微懂一点的人在,如果哪天九爷不在了,还真的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仰亚虽然芦笙吹得好,可是,要说是成立这种纯民间的芦笙队,他还真的不太懂。一些老人定的规矩、仪式、组合等,他还不是太懂。他所熟悉的,是改良芦笙及改良芦笙舞。
所谓改良芦笙,也就是在原有芦笙曲调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以及现代及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这是适合于仰亚他们原来宣传队舞台表演的需要。改良芦笙舞也即是如此,也是为了舞台表演的需要。
而民间芦笙队吹的是原汁原味的芦笙及芦笙舞。他更注重于芦笙这种民族乐器的最原始声音和原创音乐及原创舞蹈。它的音乐及舞蹈又根据民间各种场合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区别,也即是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曲调。
搞不懂这些,你在农村是不敢吹芦笙和跳芦笙舞的,比如结婚喜庆,如果你吹成了老人过世的曲调和音乐,那是对主人家的极大不尊重。有时,还有可能会引起主人家要求道歉或者赔偿的。
上一次,也就是老李头去世的芦笙唱堂舞,也是得益于九爷教的几个固定的曲调和曲子,除了九爷规定的两三个曲子外,仰亚他们也不敢吹其它的。这样,他们算是应付过了那一堂‘白喜事’。
从那回来,仰亚还真的没有想过要成立什么民间芦笙队。所以,他也是抱着应付完了事的心,吹过了就过了。
却不想,这刚回来没多久,就又有人找上门来了。如果再去应付,可能也不是太好。
在得到了阿吉的支持和鼓励后。阿吉说的没错,回家种地、养猪养鸡种茶不也是增加家里的收入吗?到学校去兼职做民间文艺教导不也是为了赚钱养家吗。
如果说到学校去是为了让下一代还有人能够会吹芦笙,让芦笙这种民间文艺不至于失传,那成立民间芦笙队,更是让他们能够看到,会吹芦笙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说不定也能给家里带来收入。
想好了这些,仰亚决定当天晚上就去找九爷。
“九爷,你吃饭了吗?”
“吃了,咋不早点过来也陪我喝杯酒?”
“九爷,酒就不喝了,今天来找你,还真有点事。”
“还有什么事啊?我这也做不了什么了啊,你说。”
“还是上次芦笙舞的事。上次回来,不也跟你说过了吗?效果其实不错,他们家也很满意,可是——”
“可是什么?”
“今天又有人特意来找到我了,说是也要给他家吹一堂芦笙。”
“嗯?还吹?就你们那几个人,上次你们回来,我就对你们说了,能够应付上次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吹,如果稍稍有人能懂得这种芦笙唱堂舞的,你们可就不好收场了啊。”
“其实,九爷,我也知道,老李头过世,本来我也只是出于原来的老同事老朋友,人家又特意地找上门来,而且还是死之前唯一一个心愿。所以,我才答应了,我也没想过还要去继续给其他人吹芦笙。”
“这家人又是怎么知道你会吹芦笙的?会吹芦笙唱堂舞的?”
“他也就是上次老李头家的一个远房亲戚,说他当天也在老李头去世的现场,听到了我们吹的芦笙唱堂舞。所以今天白天又特意找了过来。”
“那你直接回绝他不就得了。”
“可是,九爷,今天阿吉跟我说的话,其实也有他的道理,他说既然我也喜欢吹芦笙,现在农村吹芦笙的人越来越少,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民间芦笙队。说不定,还真的可以让一些人重新喜欢上吹芦笙呢,要不,我们这种芦笙舞可是真的要没人吹了,要失传了。”
九爷听了仰亚的话,没再说什么,他当然知道,在他们那一代,也就是仰亚爷爷那一代,每一个寨子的男人,不论老少,都能够吹上几首,几个比较突出的,比如仰亚的爷爷,那是附近几个村寨里芦笙吹得最好的。
那时,每逢民族节日的时候,附近的几个村寨都会举行大小不同的各种芦笙及芦笙舞比赛。仰亚的爷爷就是附近寨子里有名的‘锦鸡王’,只要他带着去参加各种芦笙及芦笙舞比赛,没有会输着回来的。
可是现在,他们这一批人,大部分都已经过世了。留下他(九爷)就是当年最年轻的一个。从那以后,真的没几个别说是会吹唱堂舞这样的有‘名堂’的、组合式的芦笙及跳芦笙舞,就连简单的芦笙曲,都没有几个人会吹、会跳了。
仰亚是特别的一个。
当时,仰亚还是小孩、每天都跟着自己的爷爷一起看大家吹芦笙跳芦笙舞时。大家就认定,他一定是将来本寨子的‘锦鸡王’,一定能够继承他爷爷的衣钵,带领本寨子的人续写芦笙舞的辉煌。
可是,后来,就没有什么芦笙舞了,更没有什么‘锦鸡王’了,大家都忙着‘***’‘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这一种情缘,虽然也不知多少次地在九爷的心里偶尔的翻腾过、遗憾过。可是,这就是事实,就是现实。九爷总以为,也许这一切只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它必将随着他们这一代人的去世而消失。
可是,今天,仰亚重又提起这件事。在九爷的心里,同样也翻起了一小片波澜。
“仰亚啊,你不知道成立一个民间芦笙队有多难啊。不要说现在,就是原来你爷爷和我们那时候,寨子里有的是会吹芦笙的人,我们都还通过好几年,一代一代才组建起我们寨子的芦笙队呢,更何况现在,别说是要成立芦笙队,就是找几个会吹芦笙的都难啊。”
“九爷,你先别担心这个,你只要说,我如果成立我们寨子里的芦笙队,你支持不支持?”
“这个,只要你们年轻人愿意搞,我当然支持你们,不过,我也要把困难给你说在前面,免得你们一时冲动,现在想成立了,到时一遇到困难又退却了,那反而让人笑话。我,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不想跟你们这么折腾。”
“九爷,这个,你放心,我仰亚既然决定要做了,就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你们,还有我爷爷。”
九爷瞪着自己昏花的老眼,认真地看了仰亚有几十秒钟。
“真的?”
“真的!”
“好,那你先把人找来吧,我也把我知道的,想到的东西再好好想一想,理一理,我一定会把我能教的,都教给你们。要不,真就要随着我一起走进棺材里去了,我也不希望会是这样。”
得到了九爷的承诺,仰亚就要开始他成立民间芦笙队的决定了。就像九爷说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仰亚想,既然要成立村子里的民间芦笙队,那就要从长远考虑。要多培养一些年轻人。这个事才能长久。
上次,比九爷小不了几岁的那几个老人,也还是得把他们请来,毕竟,现在在村里,还是他们几个人的芦笙是吹得最好的。暂时的,还是用他们来带一带年轻人。同时也把他们会的、看到的那些都教给年轻一点的,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轻人嘛,现在,还留在家里的也不多,不要说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比仰亚大的、四五十岁的‘年轻人’,好大一部分也跟着新‘流行’起来的打工潮到沿海去‘打工’去了。
再加上,仰亚也知道,虽然可以成立一个芦笙队,也许在村子里,可是附近的寨子里,家里有红白喜事时,是会请芦笙队去热闹一下的。可是,说实话,那也不是很多,那一个月一两次,最多也就五六次的唱堂芦笙舞,是得不到几个钱的。更多的,只是一种荣誉,一个寨子的一种凝聚力而已。这要说服大家来参与芦笙队的事,可能还得下一番功夫。
第二天,仰亚忙完家里的事,晚上,吃完了晚饭,他就走出了家,要到寨子上其他的家里去‘找人’,说服大家来参与芦笙队。
因为白天,在农村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的,都忙着自家农活,一般也是找不到人的,只能晚上去找,一天晚上能找到几个是几个,能找到一家算一家。
仰亚首先要找的,当然是上次跟他一起去了老李头家的那几个老人。也只有把他们几个找来,才有机会去说服其他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来参加。另一方面,几个老人还是有一定的芦笙基础的,而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心里,对于芦笙,他们还有一定感情。说服他们,在仰亚看来,会更容易一些。
仰亚敲开了一家的门,这家人刚刚吃过晚饭。(仰亚必须抓紧时间啊,要不,一晚上也转来了几家)
“大爷,吃饭了啊!”
“啊,是仰亚呀,怎么今天有空到我们家来了呢?咋不早些来一起吃饭?”
“啊,我在家吃过了才来的。”
一家人招呼仰亚进屋坐下后,仰亚也不客套,直奔主题:
“大爷(一种对于本寨子爷爷辈老人的通称,不是真正的自家大爷的意思,比如王大爷、李大爷等),自从上次我们一起吹了那堂芦笙唱堂舞后,我现在有个想法,我想在我们寨子成立一个芦笙队,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成立芦笙队?”
“嗯!”
“那倒是好事,可是,仰亚,这都好几十年没有的事了,还能整得起来吗?”
“只要你们愿意,就能整得起来呀。”
“可是,我们都七老八十的了,再加上,我们会的芦笙也不太多啊。”
“这没关系,昨天晚上,我找过九爷了,他也答应把他会的都教给我们。”
“啊,那有你九爷,也还可以,原来老一辈芦笙队,也就是你爷爷他们那时,现在剩下的,也就只有你九爷了。可,我们也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呀。”
“大爷,我是这样想的——”
说着,仰亚就把自已的想法,简单地告诉了这位大爷。也就是希望他们这一代几个会吹芦笙的人能够站出来,先把这个芦笙队组织起来,再在他们的带动下,把一些年轻一点的人带动起来。
这位大爷答应了。
仰亚又忙着找到下一家。
这位大爷的家有点特殊,他家,原来有一个男孩两个女孩,男孩在长到十几岁时,还没结婚就已经过世了。两个女孩是大的,等男孩去世时,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这样,现在家里,就只剩下这位大爷和他的老伴了。而且老伴的身体近年来也来是挺好。
“仰亚啊,我家这情况,你也看到了,上次,我跟你一起去,回到家,差点就出事了,你奶奶(大爷的老伴),我走时都还好好的。可是,我一走,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奶奶她就又病倒了,一直两天都没吃饭,要是我们再晚来一两天的,恐怕她就是死在床上了。所以,我可能参加不了你讲的什么芦笙队了。”
这对于仰亚来说也没办法,毕竟如果真的成立芦笙队,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吹芦笙,有时真的会四五天回不了家的。
“大爷,那这样,你也可以去参加,我们先把寨子里比你们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招来,大家一起练习,如果以后在寨子里有吹芦笙唱堂的,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代替我们去吹吹,远的地方、需要几天时间的那种,我就不再让你出去了,留你在家里照看奶奶,你看行吗?”
其实,仰亚真正的想法,是想先把能来的人先招集起来,这样,对于那些不太想来的人才有说服力。
这样,大爷还是答应了,毕竟这位大爷也是爱‘这一行’的。
今天晚上,仰亚就跑了这么两家,再想跑第三家已经不太方便了。因为在农村,太晚了,大家都关门睡觉了。再去打扰的话也不好意思。
通过几天晚上的走访和游说,前段时间和仰亚一起出去的几个老人都答应来了。当然也有一两个由于身体的原因,确实不能长期地来从事这种‘起早贪黑,还要走夜路’的事。仰亚也像第一夜的那家大爷一样,只要求他们先来,不要求们再到远处去。所以,大部分的人还是都来了。
至于年轻一点的,这里所说的‘年轻’,不是说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能说是比起这帮七八十岁的老人们更‘年轻’一点,也就是五六十岁的老人。
通过仰亚的努力,也来了七八个。更年轻的、和仰亚年纪差不多或者更小的,基本没人愿意来。有的是没有兴趣,有的是家里负担太重。
不过,通过几天的努力,人员虽然老点,但还是按九爷的要求,把人都找来了。
下一步,就等着九爷把他的‘绝招’拿出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成立民间芦笙队,第一个要找的,当然是九爷了。这事,也只有他才能懂。
仰亚想想,现在成立一个芦笙队也好,还有九爷这个稍微懂一点的人在,如果哪天九爷不在了,还真的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仰亚虽然芦笙吹得好,可是,要说是成立这种纯民间的芦笙队,他还真的不太懂。一些老人定的规矩、仪式、组合等,他还不是太懂。他所熟悉的,是改良芦笙及改良芦笙舞。
所谓改良芦笙,也就是在原有芦笙曲调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以及现代及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这是适合于仰亚他们原来宣传队舞台表演的需要。改良芦笙舞也即是如此,也是为了舞台表演的需要。
而民间芦笙队吹的是原汁原味的芦笙及芦笙舞。他更注重于芦笙这种民族乐器的最原始声音和原创音乐及原创舞蹈。它的音乐及舞蹈又根据民间各种场合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区别,也即是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曲调。
搞不懂这些,你在农村是不敢吹芦笙和跳芦笙舞的,比如结婚喜庆,如果你吹成了老人过世的曲调和音乐,那是对主人家的极大不尊重。有时,还有可能会引起主人家要求道歉或者赔偿的。
上一次,也就是老李头去世的芦笙唱堂舞,也是得益于九爷教的几个固定的曲调和曲子,除了九爷规定的两三个曲子外,仰亚他们也不敢吹其它的。这样,他们算是应付过了那一堂‘白喜事’。
从那回来,仰亚还真的没有想过要成立什么民间芦笙队。所以,他也是抱着应付完了事的心,吹过了就过了。
却不想,这刚回来没多久,就又有人找上门来了。如果再去应付,可能也不是太好。
在得到了阿吉的支持和鼓励后。阿吉说的没错,回家种地、养猪养鸡种茶不也是增加家里的收入吗?到学校去兼职做民间文艺教导不也是为了赚钱养家吗。
如果说到学校去是为了让下一代还有人能够会吹芦笙,让芦笙这种民间文艺不至于失传,那成立民间芦笙队,更是让他们能够看到,会吹芦笙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说不定也能给家里带来收入。
想好了这些,仰亚决定当天晚上就去找九爷。
“九爷,你吃饭了吗?”
“吃了,咋不早点过来也陪我喝杯酒?”
“九爷,酒就不喝了,今天来找你,还真有点事。”
“还有什么事啊?我这也做不了什么了啊,你说。”
“还是上次芦笙舞的事。上次回来,不也跟你说过了吗?效果其实不错,他们家也很满意,可是——”
“可是什么?”
“今天又有人特意来找到我了,说是也要给他家吹一堂芦笙。”
“嗯?还吹?就你们那几个人,上次你们回来,我就对你们说了,能够应付上次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吹,如果稍稍有人能懂得这种芦笙唱堂舞的,你们可就不好收场了啊。”
“其实,九爷,我也知道,老李头过世,本来我也只是出于原来的老同事老朋友,人家又特意地找上门来,而且还是死之前唯一一个心愿。所以,我才答应了,我也没想过还要去继续给其他人吹芦笙。”
“这家人又是怎么知道你会吹芦笙的?会吹芦笙唱堂舞的?”
“他也就是上次老李头家的一个远房亲戚,说他当天也在老李头去世的现场,听到了我们吹的芦笙唱堂舞。所以今天白天又特意找了过来。”
“那你直接回绝他不就得了。”
“可是,九爷,今天阿吉跟我说的话,其实也有他的道理,他说既然我也喜欢吹芦笙,现在农村吹芦笙的人越来越少,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民间芦笙队。说不定,还真的可以让一些人重新喜欢上吹芦笙呢,要不,我们这种芦笙舞可是真的要没人吹了,要失传了。”
九爷听了仰亚的话,没再说什么,他当然知道,在他们那一代,也就是仰亚爷爷那一代,每一个寨子的男人,不论老少,都能够吹上几首,几个比较突出的,比如仰亚的爷爷,那是附近几个村寨里芦笙吹得最好的。
那时,每逢民族节日的时候,附近的几个村寨都会举行大小不同的各种芦笙及芦笙舞比赛。仰亚的爷爷就是附近寨子里有名的‘锦鸡王’,只要他带着去参加各种芦笙及芦笙舞比赛,没有会输着回来的。
可是现在,他们这一批人,大部分都已经过世了。留下他(九爷)就是当年最年轻的一个。从那以后,真的没几个别说是会吹唱堂舞这样的有‘名堂’的、组合式的芦笙及跳芦笙舞,就连简单的芦笙曲,都没有几个人会吹、会跳了。
仰亚是特别的一个。
当时,仰亚还是小孩、每天都跟着自己的爷爷一起看大家吹芦笙跳芦笙舞时。大家就认定,他一定是将来本寨子的‘锦鸡王’,一定能够继承他爷爷的衣钵,带领本寨子的人续写芦笙舞的辉煌。
可是,后来,就没有什么芦笙舞了,更没有什么‘锦鸡王’了,大家都忙着‘***’‘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这一种情缘,虽然也不知多少次地在九爷的心里偶尔的翻腾过、遗憾过。可是,这就是事实,就是现实。九爷总以为,也许这一切只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它必将随着他们这一代人的去世而消失。
可是,今天,仰亚重又提起这件事。在九爷的心里,同样也翻起了一小片波澜。
“仰亚啊,你不知道成立一个民间芦笙队有多难啊。不要说现在,就是原来你爷爷和我们那时候,寨子里有的是会吹芦笙的人,我们都还通过好几年,一代一代才组建起我们寨子的芦笙队呢,更何况现在,别说是要成立芦笙队,就是找几个会吹芦笙的都难啊。”
“九爷,你先别担心这个,你只要说,我如果成立我们寨子里的芦笙队,你支持不支持?”
“这个,只要你们年轻人愿意搞,我当然支持你们,不过,我也要把困难给你说在前面,免得你们一时冲动,现在想成立了,到时一遇到困难又退却了,那反而让人笑话。我,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不想跟你们这么折腾。”
“九爷,这个,你放心,我仰亚既然决定要做了,就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你们,还有我爷爷。”
九爷瞪着自己昏花的老眼,认真地看了仰亚有几十秒钟。
“真的?”
“真的!”
“好,那你先把人找来吧,我也把我知道的,想到的东西再好好想一想,理一理,我一定会把我能教的,都教给你们。要不,真就要随着我一起走进棺材里去了,我也不希望会是这样。”
得到了九爷的承诺,仰亚就要开始他成立民间芦笙队的决定了。就像九爷说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仰亚想,既然要成立村子里的民间芦笙队,那就要从长远考虑。要多培养一些年轻人。这个事才能长久。
上次,比九爷小不了几岁的那几个老人,也还是得把他们请来,毕竟,现在在村里,还是他们几个人的芦笙是吹得最好的。暂时的,还是用他们来带一带年轻人。同时也把他们会的、看到的那些都教给年轻一点的,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轻人嘛,现在,还留在家里的也不多,不要说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比仰亚大的、四五十岁的‘年轻人’,好大一部分也跟着新‘流行’起来的打工潮到沿海去‘打工’去了。
再加上,仰亚也知道,虽然可以成立一个芦笙队,也许在村子里,可是附近的寨子里,家里有红白喜事时,是会请芦笙队去热闹一下的。可是,说实话,那也不是很多,那一个月一两次,最多也就五六次的唱堂芦笙舞,是得不到几个钱的。更多的,只是一种荣誉,一个寨子的一种凝聚力而已。这要说服大家来参与芦笙队的事,可能还得下一番功夫。
第二天,仰亚忙完家里的事,晚上,吃完了晚饭,他就走出了家,要到寨子上其他的家里去‘找人’,说服大家来参与芦笙队。
因为白天,在农村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的,都忙着自家农活,一般也是找不到人的,只能晚上去找,一天晚上能找到几个是几个,能找到一家算一家。
仰亚首先要找的,当然是上次跟他一起去了老李头家的那几个老人。也只有把他们几个找来,才有机会去说服其他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来参加。另一方面,几个老人还是有一定的芦笙基础的,而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心里,对于芦笙,他们还有一定感情。说服他们,在仰亚看来,会更容易一些。
仰亚敲开了一家的门,这家人刚刚吃过晚饭。(仰亚必须抓紧时间啊,要不,一晚上也转来了几家)
“大爷,吃饭了啊!”
“啊,是仰亚呀,怎么今天有空到我们家来了呢?咋不早些来一起吃饭?”
“啊,我在家吃过了才来的。”
一家人招呼仰亚进屋坐下后,仰亚也不客套,直奔主题:
“大爷(一种对于本寨子爷爷辈老人的通称,不是真正的自家大爷的意思,比如王大爷、李大爷等),自从上次我们一起吹了那堂芦笙唱堂舞后,我现在有个想法,我想在我们寨子成立一个芦笙队,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成立芦笙队?”
“嗯!”
“那倒是好事,可是,仰亚,这都好几十年没有的事了,还能整得起来吗?”
“只要你们愿意,就能整得起来呀。”
“可是,我们都七老八十的了,再加上,我们会的芦笙也不太多啊。”
“这没关系,昨天晚上,我找过九爷了,他也答应把他会的都教给我们。”
“啊,那有你九爷,也还可以,原来老一辈芦笙队,也就是你爷爷他们那时,现在剩下的,也就只有你九爷了。可,我们也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呀。”
“大爷,我是这样想的——”
说着,仰亚就把自已的想法,简单地告诉了这位大爷。也就是希望他们这一代几个会吹芦笙的人能够站出来,先把这个芦笙队组织起来,再在他们的带动下,把一些年轻一点的人带动起来。
这位大爷答应了。
仰亚又忙着找到下一家。
这位大爷的家有点特殊,他家,原来有一个男孩两个女孩,男孩在长到十几岁时,还没结婚就已经过世了。两个女孩是大的,等男孩去世时,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这样,现在家里,就只剩下这位大爷和他的老伴了。而且老伴的身体近年来也来是挺好。
“仰亚啊,我家这情况,你也看到了,上次,我跟你一起去,回到家,差点就出事了,你奶奶(大爷的老伴),我走时都还好好的。可是,我一走,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奶奶她就又病倒了,一直两天都没吃饭,要是我们再晚来一两天的,恐怕她就是死在床上了。所以,我可能参加不了你讲的什么芦笙队了。”
这对于仰亚来说也没办法,毕竟如果真的成立芦笙队,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吹芦笙,有时真的会四五天回不了家的。
“大爷,那这样,你也可以去参加,我们先把寨子里比你们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招来,大家一起练习,如果以后在寨子里有吹芦笙唱堂的,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代替我们去吹吹,远的地方、需要几天时间的那种,我就不再让你出去了,留你在家里照看奶奶,你看行吗?”
其实,仰亚真正的想法,是想先把能来的人先招集起来,这样,对于那些不太想来的人才有说服力。
这样,大爷还是答应了,毕竟这位大爷也是爱‘这一行’的。
今天晚上,仰亚就跑了这么两家,再想跑第三家已经不太方便了。因为在农村,太晚了,大家都关门睡觉了。再去打扰的话也不好意思。
通过几天晚上的走访和游说,前段时间和仰亚一起出去的几个老人都答应来了。当然也有一两个由于身体的原因,确实不能长期地来从事这种‘起早贪黑,还要走夜路’的事。仰亚也像第一夜的那家大爷一样,只要求他们先来,不要求们再到远处去。所以,大部分的人还是都来了。
至于年轻一点的,这里所说的‘年轻’,不是说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能说是比起这帮七八十岁的老人们更‘年轻’一点,也就是五六十岁的老人。
通过仰亚的努力,也来了七八个。更年轻的、和仰亚年纪差不多或者更小的,基本没人愿意来。有的是没有兴趣,有的是家里负担太重。
不过,通过几天的努力,人员虽然老点,但还是按九爷的要求,把人都找来了。
下一步,就等着九爷把他的‘绝招’拿出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