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唐朝的那些事儿 > 第五章 历山飞(修改版)

第五章 历山飞(修改版)

小说:唐朝的那些事儿作者:烂柯人95字数:2956更新时间 : 2018-12-01 17:39:24
  5大兴

  李渊此战的目的地是大兴城。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此地不仅是一个古都,并且是陕西南部关中地区的战略要地。

  李渊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岭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统军军等向大兴出发,而李元吉因为年龄太小(15岁)只能以太原郡守的身份留守太原。

  很快,他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霍邑,原来当李渊起兵南下的消息传到首都长安后,隋西京留守、代王杨侑遂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2万驻扎在霍邑,这一只部队和防卫河东郡的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构成犄角之势,阻击李渊。这时,突然乌云密布,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且,这一下就是几天几夜。

  秦始皇有许多丰功伟绩,其中有一条是修驰道,也就是秦代的高速公路,靠着这条高速公路,秦始皇可以迅速的将自己的兵力开到全国的各个地方,从而防止或者平息秦国六国的叛乱。

  可以说,秦始皇修驰道,再加上隋炀帝开凿运河,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豪不夸张的说,以中国今日领土之大,秦始皇和隋炀帝当居首功,可惜他们太过滥用民力,导致秦隋二朝二世而亡。秦朝时的驰道路面全用石灰加胶土夯成,极为结实,后世也基本沿用了此种修路的方法。

  但石灰和胶土毕竟不多,一直到隋唐五代的时候,除了宫中有砖道外,其他地方多为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泥路。道路太泥泞时,路不好走,有时朝廷干脆放假三天,免去百官上朝的苦处。好一点的路,是在土路上铺上沙子。根据我查阅资料分析,当时从太原到霍邑这段路应该是掺了沙子的“好路”。

  前面说到,一直在下雨,而且还下的很大,时间也很长。时间一长,路况就不太好,在道路上行军还勉强可以,但要是想攻城,那是不行的。你想想,满地泥泞,几万人呼啦啦地朝一座城围上去,得有一多半的人陷到泥里面去,十成的力气才驶出三四分来,这仗还怎么打?

  而且霍邑这个地方位于雀鼠谷南端谷口。西邻汾水,东据霍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样一来,这仗就更不好打了。遇到问题怎么办?当然是大家一起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啊。好,开会。

  虽然说是开会,但李渊是想着回去的,毕竟攻城那么困难,还是回太原去窝着比较好。裴寂作为李渊手底下的首席大臣,肯定是赞同领导的意思了,但有些话领导不方便说出口,就只能有臣下代劳了。

  裴寂说道,第一,宋老生和屈突通占着好地方,我们肯定打不过。第二,李密这个人虽说和我们联合,但他这个人狡猾无比,谁知道是不是在骗我们呢?第三,突厥人非常贪婪而且没有信用,会不会在我们后面捅一刀子呢?第四,我们的粮食快要吃完了。我们的大本营在太原,综上所述,所以我们还是回去吧,打仗的事情以后再说。

  李渊一拍桌子,你说得对!咱们回太原。但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反对,并逐一批评了裴寂的话。

  第一,现在快要到秋收的季节了,怎么会没有粮食呢?第二,宋老生这个人脾气暴躁,为人轻狂,我一战就可以把它杀掉。第三,李密那个人鼠目寸光,贪恋的自己领地里的那点儿粮食,不会想要插手这儿的。第四,突厥和刘武周虽然说联合在了一起,但他们两方也互相猜忌,正好可以形成牵制。综上所述,不能退兵!说话的人正是李世民,李建成表示也非常赞同李世民说的话。

  李渊一拍桌子,你说的不对!咱们必须得回太原,说完李渊就走出帐去了。李世民回帐仔细一想,便有了个主意。过了一会儿,李世民便到了李渊帐外,这时候李渊已经睡了。不过不要紧,李世民开始嚎嚎大哭。李渊在里面睡不着了,不耐烦的把他叫进去,问道,你哭什么?

  李世民说道,我们刚刚起兵,往前一步就能战胜敌人,但如果往后退的话,连这些人都就散了,如果这个时候在被敌人一追,我们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怎么能不悲伤呢?李渊说道,左军已经出发了,还能怎么办呢?

  李世民说道,右军还没有出发,虽然左军已经出发了,但想必还没有走远,我去把他追回来。李渊笑着说道,我的成功失败都靠你了,于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出发去把左军追了回来,从而破了霍邑。

  或许你会有疑问,李渊一个挺英明神武的人,怎么突然变成一个怂包的呢?了解李世民的人都知道,这儿的历史又被他改动了。那么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李世民改动的又是哪一部分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不,就从霍邑这个地方说起,霍邑和李渊所面临的周边环境都正确,被李世民改动的,是后面的一部分,我们刚才看到的,是据《旧唐书》记载,那么,让我们再次请出温大雅先生的《大唐创业起居注》。

  让我们重新还原一下现场,梳理一下李渊在进攻霍邑的时候面临的困难,以及它的解决办法。

  第一,由于连续十几天的降雨,道路泥泞,而宋老生所据的霍邑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第二,由于出现了计划外的降雨,李渊的部队被困当地没有前进丝毫的建树,浪费了计划外的粮食,粮食已经不够了。第三,河南瓦岗军的李密随时会打过来。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文静奉李渊之命出使突厥借兵,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在军中渐渐地有谣言散播开来,说突厥将会勾结刘武周一起进攻他们的大本营太原。

  所以现在李渊的军中人心惶惶,回到太原去,就连李渊的头号大臣裴寂也这么想,你就可以知道在李渊刚凑起来的这个班子中有多少人想回去了。

  那么李渊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第一个问题好解决,到时候用李建成和李世民就行。第二个问题也可以解决,虽然现在多日降雨,道路泥泞,攻城不行,但是回太原运粮还是可以的,运粮的人选也有了,可以派府佐沈叔安带领老弱兵(羸兵)运粮(注意这个“羸兵”很关键)。第三个问题是李密,之前李渊跟李密通过信,想来回信已经在路上了。至于第四个问题,还需要刘文静来解决。

  七月十八日,刘文静借到的突厥先头部队到达,后续部队还在路上,不日即可抵达。刘武周勾结突厥进攻太原的谣言不攻自破,于是,第四个问题解决。

  七月二十日,李密的书信也到了。出人意料的是,李密要求于李渊结盟,李渊看了书信哈哈大笑。刘武周和突厥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粮食已经在路上了,我所担心的就是李密这个家伙,只要一搞定他,这个天下就是我的了!

  于是他给李密回了一封信,鉴于原文很长(文言文),且都是一些套话。我把它简略的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它主要传达了以下几个意思:如今天崩地裂,战火四起,生灵涂炭,出现了好几支义军。这是描述一下当前所处的形势。

  你英明神武,拯救这个天下于水火中的任务只能由你来完成,我虽然也起兵了,但是哪里能跟你比呢?我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虽然年长你几十岁,但是还想厚着脸皮叫你一声大哥。只是请求你以后得到天下的时候把太原这个地方分给我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李渊这是以谦卑的态度助长李密的骄心。

  果然,李密得到这份书信后也很高兴,对他的部下说,李渊这个人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这个天下是我的啦。这里要多说一句,并不是李密这个人狂妄自大,李密早就想进军关中了,但他的瓦岗队伍是用粮食吸引来的流民,人心不齐,一旦进军关中离开粮食,他的队伍不用别人打就会自动分崩离析,他给李渊写信的目的是试探一下李渊有没有跟他争天下的野心。

  在知道李渊没有跟他争天下的野心后,他就把心思放在洛阳以及整合瓦岗队伍身上,而对李渊是放放心心的了(遂注意东都,无心外略)。但他毕竟有点嫩,不知道姜还是老的辣,真以为李渊比他多的那几十岁是白长的?不管怎么样,李渊所面临的第三个问题,解决。

  七月二十七日,府佐沈叔安也来了,他从太原带来了一个月的兵粮。于是,第二个问题解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