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降立斩
留守府里,耶律侯古皱着眉头,听了耶律仁话,怒道:“他们十万大军攻城,难道不花吗?我若是献了城,省却许多麻烦!这一点钱都不愿花,我看这大宋也未必如何!”
耶律仙童道:“大王,宋军是看准了,大同府已经是他们手头之物。大王献城,只能保大王自己平安。不献城,他们攻进来之后,只怕就要取了大王性命。”
萧虚烈道:“说到底,宋军是认为,大王的性命就是最大的好处。”
耶律侯古听了,一时间不说话。他们说的不错,看来宋军认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经足够。可偌大的大同府,就这样献出去,实在不甘心。
过了好久,耶律侯古道:“此事先不急,且容我想一想。”
从官厅出来,萧虚烈道:“两位看来,耶律侯古会不会献城?我看他样子,对好处看得十分紧。”
耶律仙童叹了口气:“只是我们实在倒霉,竟然来干这种事情。可不干又有什么办法?”
耶律仁先道:“我劝两位不必着急,过一两日,耶律侯古就应该允了。他若不允,拿什么来守大同府?现在看得非常明白,宋军要攻城,确实不难。”
耶律仙童和萧虚烈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做了此事,我们也过些太平日子。”
过了黄河,杜中宵看着车窗外面,已经隐隐泛出绿色。不知不觉间,春天就来了。
赵祯和一众大臣已经回去,杜中宵带着赵滋和李复圭收拾残局。过了正月十五,事情大致已经处理完了,他们也正式回京。富弼被任命为幽平路经略使,兼知幽州,留了下来。
看着窗外景色,杜中宵道:“去时深秋,回时初春,不知不觉春天就到了。这一仗,虽然没有特别艰苦的战斗,影响却是不小。自此之后,周边再无强敌,许多事情不同了。”
赵滋道:“是啊,一战歼灭契丹四十万主力,还有四十万签军,岂是小事。说起来,史上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大的战事。我们这些人,也算是创造历史了。”
杜中宵道:“先秦时候,应该有吧。不过那时不同,各国全民皆兵,战争规模本来就大。”
其实杜中宵也说不清,历史上记载的战争,人数往往不准。而且出兵的时候,经常诈称多少多少万以壮声势。实际真正参战的军队,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这次不同,宋朝参战军队五十五万,是实打实的。民夫数量变化不定,大约是有五十万人。哪怕不诈称人数,也可以说参战百万大军。契丹四十万主力,四十万签军,足足八十万人。这一战,双方一共近两百万大军,打了四个月,规模应该是史上以前没有过的。
不过两国的实力相差太大,作战过程平平无奇。除了被偷袭曲阳,宋军就没有败过。乾宁军城打得激烈,也不过是宋军在练兵。真正作战,契丹基本不堪一击。
不堪一击是什么后果?杜中宵知道。历史上北宋被金兵灭掉的时候,宋军就是不堪一击。金军一两万人,就敢跨越数十州,横扫几路,宋军完全无法阻挡。现在宋军能不能灭掉契丹?应该是可以的。不过宋朝不是金朝,只想胜利,完全不敢治理,视百姓如草芥。所以这一战后,应该修整一段时间,才会大举北进。契丹国内情形,现在管不了,也懒得去管。
想到这里,杜中宵问赵滋:“现在大同府怎么样?耶律仙童、耶律仁先和萧虚烈同去,这三人的地位尊贵,而且皇族后族皆有,给耶律宗愿的待遇算是非常高了。”
赵滋道:“今早在车站接到王凯来报,城中的耶律宗愿还没有决定。据耶律仁先讲,耶律侯古愿意献城,只是要些好处。王凯不允,一时间僵在那里。”
杜中宵笑道:“耶律宗愿要什么好处?留住他的性命是最大的好处了。看不明白吗?现在契丹哪里还能抵挡朝廷大军!他不献城,等到攻破之后,斩了就是!”
赵滋道:“王凯和和斌一直没有尽全力攻城,给他的压力不大,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王凯给了耶律宗愿三天的时间,如不献城,就全力进攻。等到攻破了,也不需要他同意了。”
杜中宵想了想,道:“告诉王凯,如果耶律宗愿不献城,破城之后立斩!以后的仗还多,给契丹守将做个榜样。献城的能保一世平安,不献城的,斩了就是!”
赵滋应诺。
李复圭道:“幽州一战,虽然我们打得轻松,其他地方的契丹将领却未必知道。或许,有人心存侥幸,也是有的。等到以后仗打得多了,大家自然就明白过来。”
“心存侥幸,那就要有送命的觉悟!”杜中宵轻轻摇了摇头。“朝廷大军,不可能迁就他们。没有霹雳手段,还打什么仗!便如耶律洪基,如果不是心存侥幸,也不会那么久,早早就降了。”
说到这里,赵滋问道:“太尉,耶律洪基不低头,还真地放到牢城营里去吗?”
杜中宵点了点头:“那是自然。在牢城营里,他要老老实实做活,才有每天的饭吃。什么时候真想明白了,才会放出来。不只是耶律洪基,凡是不肯归降的契丹将领,全部入牢城营。这些人身体好,还是能干不少活的。挣出自己饭来,朝廷不白养他们。”
耶律洪基虽然降了,坚决不肯向赵祯低头。按照杜中宵建议,关到了牢城营里。为了防止契丹人互相帮忙包庇,耶律洪基等重臣,全部都押到了开封府。到时候在开封专设一牢城营,看管他们。开封府可以做的活计多了,牢城营正好合适。
听了杜中宵的话,赵滋和李复圭对视一眼,都感慨不已。一国皇帝,被俘之后,一般都应该是以礼相待。再是不服,最多也是悄悄杀掉,而不是会真当战俘。宋朝立国的时候,灭了许多国家,都是这样处理的。除了吴越钱家献国,在宋朝一直富贵,其余皇室大多如此。
把耶律洪基放进牢城营,首先是宋朝有信心,不怕契丹人忠心于他,再起乱子。再一个,就是不把他当作中原皇帝,或者割据政权的王室,而只是当作蛮族首领。
到宋朝时,还坚守着汉人政权的二王三恪制度,前世的皇帝要封官守宗庙。把前朝皇室灭亡,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的事情了。便如后周柴家,虽然受到打压,其主人大多活不了多大岁数,但一直有人继承。耶律洪基不同,宋朝不打算对他采取这样的礼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耶律仙童道:“大王,宋军是看准了,大同府已经是他们手头之物。大王献城,只能保大王自己平安。不献城,他们攻进来之后,只怕就要取了大王性命。”
萧虚烈道:“说到底,宋军是认为,大王的性命就是最大的好处。”
耶律侯古听了,一时间不说话。他们说的不错,看来宋军认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经足够。可偌大的大同府,就这样献出去,实在不甘心。
过了好久,耶律侯古道:“此事先不急,且容我想一想。”
从官厅出来,萧虚烈道:“两位看来,耶律侯古会不会献城?我看他样子,对好处看得十分紧。”
耶律仙童叹了口气:“只是我们实在倒霉,竟然来干这种事情。可不干又有什么办法?”
耶律仁先道:“我劝两位不必着急,过一两日,耶律侯古就应该允了。他若不允,拿什么来守大同府?现在看得非常明白,宋军要攻城,确实不难。”
耶律仙童和萧虚烈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做了此事,我们也过些太平日子。”
过了黄河,杜中宵看着车窗外面,已经隐隐泛出绿色。不知不觉间,春天就来了。
赵祯和一众大臣已经回去,杜中宵带着赵滋和李复圭收拾残局。过了正月十五,事情大致已经处理完了,他们也正式回京。富弼被任命为幽平路经略使,兼知幽州,留了下来。
看着窗外景色,杜中宵道:“去时深秋,回时初春,不知不觉春天就到了。这一仗,虽然没有特别艰苦的战斗,影响却是不小。自此之后,周边再无强敌,许多事情不同了。”
赵滋道:“是啊,一战歼灭契丹四十万主力,还有四十万签军,岂是小事。说起来,史上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大的战事。我们这些人,也算是创造历史了。”
杜中宵道:“先秦时候,应该有吧。不过那时不同,各国全民皆兵,战争规模本来就大。”
其实杜中宵也说不清,历史上记载的战争,人数往往不准。而且出兵的时候,经常诈称多少多少万以壮声势。实际真正参战的军队,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这次不同,宋朝参战军队五十五万,是实打实的。民夫数量变化不定,大约是有五十万人。哪怕不诈称人数,也可以说参战百万大军。契丹四十万主力,四十万签军,足足八十万人。这一战,双方一共近两百万大军,打了四个月,规模应该是史上以前没有过的。
不过两国的实力相差太大,作战过程平平无奇。除了被偷袭曲阳,宋军就没有败过。乾宁军城打得激烈,也不过是宋军在练兵。真正作战,契丹基本不堪一击。
不堪一击是什么后果?杜中宵知道。历史上北宋被金兵灭掉的时候,宋军就是不堪一击。金军一两万人,就敢跨越数十州,横扫几路,宋军完全无法阻挡。现在宋军能不能灭掉契丹?应该是可以的。不过宋朝不是金朝,只想胜利,完全不敢治理,视百姓如草芥。所以这一战后,应该修整一段时间,才会大举北进。契丹国内情形,现在管不了,也懒得去管。
想到这里,杜中宵问赵滋:“现在大同府怎么样?耶律仙童、耶律仁先和萧虚烈同去,这三人的地位尊贵,而且皇族后族皆有,给耶律宗愿的待遇算是非常高了。”
赵滋道:“今早在车站接到王凯来报,城中的耶律宗愿还没有决定。据耶律仁先讲,耶律侯古愿意献城,只是要些好处。王凯不允,一时间僵在那里。”
杜中宵笑道:“耶律宗愿要什么好处?留住他的性命是最大的好处了。看不明白吗?现在契丹哪里还能抵挡朝廷大军!他不献城,等到攻破之后,斩了就是!”
赵滋道:“王凯和和斌一直没有尽全力攻城,给他的压力不大,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王凯给了耶律宗愿三天的时间,如不献城,就全力进攻。等到攻破了,也不需要他同意了。”
杜中宵想了想,道:“告诉王凯,如果耶律宗愿不献城,破城之后立斩!以后的仗还多,给契丹守将做个榜样。献城的能保一世平安,不献城的,斩了就是!”
赵滋应诺。
李复圭道:“幽州一战,虽然我们打得轻松,其他地方的契丹将领却未必知道。或许,有人心存侥幸,也是有的。等到以后仗打得多了,大家自然就明白过来。”
“心存侥幸,那就要有送命的觉悟!”杜中宵轻轻摇了摇头。“朝廷大军,不可能迁就他们。没有霹雳手段,还打什么仗!便如耶律洪基,如果不是心存侥幸,也不会那么久,早早就降了。”
说到这里,赵滋问道:“太尉,耶律洪基不低头,还真地放到牢城营里去吗?”
杜中宵点了点头:“那是自然。在牢城营里,他要老老实实做活,才有每天的饭吃。什么时候真想明白了,才会放出来。不只是耶律洪基,凡是不肯归降的契丹将领,全部入牢城营。这些人身体好,还是能干不少活的。挣出自己饭来,朝廷不白养他们。”
耶律洪基虽然降了,坚决不肯向赵祯低头。按照杜中宵建议,关到了牢城营里。为了防止契丹人互相帮忙包庇,耶律洪基等重臣,全部都押到了开封府。到时候在开封专设一牢城营,看管他们。开封府可以做的活计多了,牢城营正好合适。
听了杜中宵的话,赵滋和李复圭对视一眼,都感慨不已。一国皇帝,被俘之后,一般都应该是以礼相待。再是不服,最多也是悄悄杀掉,而不是会真当战俘。宋朝立国的时候,灭了许多国家,都是这样处理的。除了吴越钱家献国,在宋朝一直富贵,其余皇室大多如此。
把耶律洪基放进牢城营,首先是宋朝有信心,不怕契丹人忠心于他,再起乱子。再一个,就是不把他当作中原皇帝,或者割据政权的王室,而只是当作蛮族首领。
到宋朝时,还坚守着汉人政权的二王三恪制度,前世的皇帝要封官守宗庙。把前朝皇室灭亡,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的事情了。便如后周柴家,虽然受到打压,其主人大多活不了多大岁数,但一直有人继承。耶律洪基不同,宋朝不打算对他采取这样的礼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