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风雨大宋 > 第41章 差强人意

第41章 差强人意

小说:风雨大宋作者:安化军字数:2253更新时间 : 2019-03-05 22:46:27
  杜中宵看了一会图,对村子的布局大致有数。桑田、菜园多是就近布置,陂塘在河边,围着陂塘的是闲田草地。如此规划,是因为陂塘还有调节河流水量的作用。

  水稻种植范围,跟水利设施密切相关。而水利设施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形成体系,依赖于地理、气候和人工环境。后世几百年后,这一带就很少种植水稻了,成了旱作区。不只是如此,还经常雨季涝灾、春季旱灾,便就是因为在元朝时农业的水利设施被破坏掉了。缺少了大量沿河流分布的陂塘,哪怕是大量修建水渠,也无法保证旱涝保收。再加上山上植被破坏,河中泥沙含量增大,水渠淤塞,水利慢慢荒废。此时汉唐时留下的大量蓄水陂塘还在,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水塘,种水稻的条件优越。

  让几个官员坐下,杜中宵道:“看看就要到春耕的时候,最近这些日子,我们从荆湖路买的耕牛会陆续送到。你们妥善组织,接收耕牛,带着打印,不要误了农时。”

  孙指挥等人一起称是。

  荆湖路的耕牛极其便宜,一头只需两三贯钱,离此不远,转运司出面,贩了不少过来。

  杜中宵又道:“在这里垦田的,多是纤夫,不知嫁穑。营田衙门从本地选了些种田好的老农,统一教过了,派到各村,教你们耕种。这些人是农师,教你们吃饭的,应当礼遇,不可怠慢。哪些人能够耐下心来,多学些种地的知识,将来便就地种得好。”

  说完,杜中宵见几个军官都懒洋洋的表情,心中叹了口气。纤夫作为厢军,本就懒散,这些小军官在拉纤的时候,不过多些俸禄,管不了多少事。大多数人本就没有责任心,到了地方,更加不想管那么多杂事。也就是舍不得俸禄,占着官位不得不管罢了。

  厢军招收的时候,本就以社会闲散人员为主,不是吃苦耐劳的人,再加上管理不善,组织管理上尚需下一番苦功。只是农时不等人,一切来不及,也不知道这一季粮食早后收成会如何。现在看来,今年他们种的粮食能够养活自己,便就完成任务了。等到农闲,再下苦功。

  讲过了春耕的事,杜中宵和崔主事,随着孙指挥几个人,到外面田地里查看土地。

  地里依然荆棘遍布,要想开荒,尚需费许多功夫。此次时间太过紧急,连自己打农具都来不及,一切草创。杜中宵定购了一批开荒犁,还不知道能不能及时送到。

  地里立了地标,把地分成水田旱田,又分给各家。地标是埋土,下边撒石灰,再立木杆。这是杜中宵明确要求各个村子统一做的,免了以后方田的麻烦。

  除了这些地标之外,田地里一无所有,看着分外荒凉。

  杜中宵骑在马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不由也觉得有些茫然。当年在永城建营田务的时候,规模比较小,自己手下可用的人手多,一切都井井有条,哪里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不免心中犹豫,要不放弃这一季粮食,充分准备,等到种秋粮算了。只是那样对上无法交待,只好硬着头皮,准备各种事情。

  京城带来两万多人,如果真正算成军队,在前线这是一支很强的力量。撒在数百里的地方营田,便就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都觉得管不过来。

  看了一会,杜中宵回到村里,针对各个地块,让孙指挥报告种植什么,做什么准备。

  孙指挥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道:“现如今最要紧的,是要耕地落种。按着衙门指令,今年水田只是平田,不急着下种,只种旱田。我们村东种粟,村西种豆,村南种麻,各有亩数。其他各种杂粮,也酌情种一些。最要紧的是粟,这是我们一年吃食,格外地意。”

  杜中宵听着,知道是他随口说的,根本就没有查看过地形。不只是如此,就连亩数,大概也是随口估计。虽然地块立地标的时候,已经方过了田,亩数应该有记录的。

  如果是自己做,断然是不会如此粗疏的。但杜中宵又有什么办法呢?每日里处理公文,他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抽不出精力,管到下面的细务。这几个模范村子,自己盯得紧,也只能做个样子,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明明知道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杜中宵也没有办法,只能不住点头,表示知道了,掩饰自己心中的不满。厢军的毛病,打仗打不了,做其他的事情也做不了,惟一在自己专门做的事情上还可以。

  听着孙指挥报着这一带的规划,杜中宵心里盘算以后的办法。组织和纪律都达不到要求,只能依赖以后的教育了。拉纤的厢军就这一点好处,以前他们工作单一,生活也单调,是懒散了一些,但也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只要教育管理得当,应当会很快好起来。

  孙指挥讲完,杜中宵道:“你这里的衙门,还少几处。一是谷场,方便村民打谷晒谷。还有就是仓库,税粮收上来有个中转的地方。再一个就是放农具的地方,现在开荒的村民,农具多是租借,村中要有仓库保管修理。还有是畜养大牲畜的地方,牛和马,方便农户租赁。”

  孙指挥道:“运判,时间来不及,那些只能等到以后再建,现在万事将就。牲畜农具,都先由农户自己领回去,损坏了照价赔偿就是。”

  杜中宵点了点头:“实在来不及,也只好如此,只是易起事端。”

  按照以往的经验,农户从官方租农具和耕牛非常麻烦,用后归还的时候,吏人说牛瘦了,农具坏子之类,动不动就要扣钱。以至有的农户,租了官牛,跟自己住在一起,伺候老人一样养着,生怕有一点损伤被罚钱。依着杜中宵的想法,最好是家家有牛,只是一时做不到。

  想了想,杜中宵又道:“还有一样,你们十个村子合在一起,人户不少,当有村学。营田务会从附近州军招募村学先生,来给孩童启蒙,你们要建房子起来。”

  几个指挥一起笑道:“运判说笑,我们这些人家自己种田糊口已是不易,哪里养得起教书的?就是附近的大村子,也不见有什么村学,除非是僮仆成群的大员外。”

  杜中宵道:“地方上如何我们不管,营田务的村子,必有村学。以后不只是孩童要开蒙,还有各种吏人、差役,凡是为衙门做事的,都要读书,粗识几个字,读得了写得了公文。此事不容推托,会由衙门统一请人,统一发俸,你们提供学堂和住的地方就可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