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三个和尚没水喝
杜中宵坐在交椅上,看着这几日的邸报,心中有些烦躁。
贝州王则作乱,知州张得一去保骁捷营调兵,不想那里有王则的内应,烧了营门。张得一进不了军营,被赶来的乱军捉住杀死。乱军逼通判董元亨交出军资库的钥匙,董元亨拒绝,被杀。王则打开牢门放出了囚犯,囚犯怨恨办案的司理参军王奨,王奨被杀。继后包括节度判官李浩、清河县令齐开、主簿王湙等官员因各种原因遇害。
而让杜中宵意外的,是河北路提刑田京,即时离开天庆观,从南门缒城而下,得以生还。甚至兵马都监田斌,带着随身士兵与乱军作战,战败之后也可以安然逃离。
从邸报上的消息来看,此次贝州之乱没一点章法,完全不像谋划已久的样子。杜中宵觉得,只要头脑清醒,作乱之后应当先关闭城门,而后动员起城中的宣毅军和保骁捷营,哪个官员能够跑掉?
一方有备而来,一方一无所知,最后这样的结果,这乱军的组织能力很成问题。这还是以城中的禁军为班底作乱,由此可知,这些禁军的战斗力着实不堪,甚至有些可笑。
田京和田斌出城之后,到了南关军营,现在组织起人马,已经封住了贝州南门。几天时间,贾昌朝派出的大名府钤辖郝质已经带兵到了贝州城下,会合田京、田斌等人,稳住了周边局势。
最让杜中宵觉得哭笑不得的,是王则占住州城之后,便就死死守住城池,既不向外扩张,也不及时联络其他州的党羽,先做起了土皇帝。他把自己住所的门命名为“中京”,城中的楼房,每一楼都起一个州名,任命自己的党羽为知州,又东南西北设了四个总管。
看王则的所作所为,哪里有举大事的样子?典型的爽一把就死。或许这些人真信了教义,以为大乱将至,天下会出现一个新世界,守住贝州,天下会送到自己手里?
虽然学的历史书上,把这些乱子统统称为农民起义,还详列原因,分析意义,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腐朽,民不聊生。杜中宵亲眼见了这些事情,却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历史书的话,更多的是借古代的事件建立意识形态,借着批判过去,建立当时的合法性,很多跟历史事实相距甚远,扯不到一起去。硬要类比的话,更多的是春秋手法,不过比春秋只删削更进一步。
便以此次贝州王则之乱为例,不管是王则自己,还是手下党羽,跟农民没有半文钱关系。起事的主力是城中的禁军,参加的以弥勒教众为主,从起事到灭亡,都没有农民参与其中,也没有反应农民矛盾。
若是按着学的课本来认识这个世界,来做事情,会偏离事实甚远。
与党项数年大战,耗费钱粮无数,最后没有获胜,当然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但这个时代的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以农民起义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多地表现为兵乱,还有因为对党项战败引起的周边势力叛乱。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错综复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时代特点。
仔细分析过贝州之乱,杜中宵觉得,如果让自己去平息这场叛乱,应该费不了多少力气。
城中只有两营禁军,不足千人。所以王则占住州城之后,把城中的百姓,十二岁到七十岁的全部征召参军,刺上“义军破赵得胜”几个字。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只要攻破城池,就能迅速平定。
想到这里,杜中宵抬头看不远带着人忙碌的孙然,叹了口气。这大炮及早铸出来,自己就可以有借口上章朝廷,带着大炮去轰贝州的城门,立一大功。可看这样子,铸出来还有五六天,然后还要慢慢测试装药量,还要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怕不要耽误着个月。
王则做事如此乱糟糟的,有得力大臣,带着大军到那里,只要几天就可以平定了,只怕自己赶不上。
自己已经记着了贝州之乱,早就想着捞些军功,却没想到千算万算,还是有可能赶不上。
十二月初二,朝廷派入内押班麦允言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王凯带其属下精兵,前往贝州。与此同时,高阳关路都部署、马军都虞候王信,得到消息后,也紧急带兵马到了城下贝州被团团围住。
十二月初八,因南郊加恩百官,杜中宵连同上次一起,由太常博士升都官员外郎、直集贤院。到了这一步,杜中宵已经正式进入了中级官员行列,以他这个年纪,非常少见。差的是资序不足,只做了一任知县,签判和知军都不满任,属于做通判有余做知州不足的尴尬境地。
贝州城下,麦允言坐在案后,愁容满面。王凯和王信分坐两边,神色肃然。
过了好一会,麦允言抬起头来,对两人道:“我们大军会集贝州城下,攻城数天,不想妖贼把守紧密,进不得城去。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王凯道:“依在下看来,当请圣旨晓谕城内,凡城中不从贼的百姓,朝廷必不追究。哪怕一时从贼作乱,只要及时反正,也可既往不咎。我们这里则选一城门,日夜攻城,不可停歇。”
麦允言道:“为何如此?一边强攻,一边招抚,岂不让城中的人无所适从?”
王凯道:“话不是如此说。招抚让城中的妖贼人心自乱,强攻则让其心生恐惧,双管齐下,才可破城剿贼。贝州当契丹南来的要路,城池坚固,急切间不易攻破,只重一计只怕不行。”
麦允言摇了摇头:“不可,这些妖贼作乱,只宜痛加惩处,招抚他们只会自乱军心。”
一边的王信叉手:“都知,在下以为,王太尉说的有道理。城中妖贼多是被弥勒教蛊惑的百姓,他们被涅了面,又保甲为伍,怕城怕之后玉石俱焚,必然拼死抵抗。招抚安城中人心,有不愿从贼的,必然会帮我们大军。到了那里,里应外和,才能攻破这座坚城。”
见王信也如此说,麦允言有些动摇。道:“此事非同小可,且容我想一想。”
此次进攻贝州,朝廷有旨,不许转运使和提刑干涉。自三人到这里,田京便主动不再参与军事。
三人之中,王信的资历最深,官职最高,被任命为都部署。但麦允言是内侍,而且是入内押班这种实权人物,实际党握军权。他是皇帝身边的人,此次来带着监军的意思,王信和王凯不敢与他相争。
王信参加过对党项的三川口之战,当时主帅刘平和石元步一起被俘,他的兵马几乎未受损失,安然逃回。后来被追究责任,受了些挫折,这两年才慢慢恢复。当年三川口之战,就因为内侍黄德和而落得大败,之后还被污蔑,差点替黄德和背锅。有了那次教训,王信对这些内侍有点怕,不敢固执己见。
王凯则初为管军大将,在朝中的人脉不深,本就是麦允言的副手,只好乖乖听命。
两位管军大将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有一位麦允言在这里,反而处处束手束脚,无所适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贝州王则作乱,知州张得一去保骁捷营调兵,不想那里有王则的内应,烧了营门。张得一进不了军营,被赶来的乱军捉住杀死。乱军逼通判董元亨交出军资库的钥匙,董元亨拒绝,被杀。王则打开牢门放出了囚犯,囚犯怨恨办案的司理参军王奨,王奨被杀。继后包括节度判官李浩、清河县令齐开、主簿王湙等官员因各种原因遇害。
而让杜中宵意外的,是河北路提刑田京,即时离开天庆观,从南门缒城而下,得以生还。甚至兵马都监田斌,带着随身士兵与乱军作战,战败之后也可以安然逃离。
从邸报上的消息来看,此次贝州之乱没一点章法,完全不像谋划已久的样子。杜中宵觉得,只要头脑清醒,作乱之后应当先关闭城门,而后动员起城中的宣毅军和保骁捷营,哪个官员能够跑掉?
一方有备而来,一方一无所知,最后这样的结果,这乱军的组织能力很成问题。这还是以城中的禁军为班底作乱,由此可知,这些禁军的战斗力着实不堪,甚至有些可笑。
田京和田斌出城之后,到了南关军营,现在组织起人马,已经封住了贝州南门。几天时间,贾昌朝派出的大名府钤辖郝质已经带兵到了贝州城下,会合田京、田斌等人,稳住了周边局势。
最让杜中宵觉得哭笑不得的,是王则占住州城之后,便就死死守住城池,既不向外扩张,也不及时联络其他州的党羽,先做起了土皇帝。他把自己住所的门命名为“中京”,城中的楼房,每一楼都起一个州名,任命自己的党羽为知州,又东南西北设了四个总管。
看王则的所作所为,哪里有举大事的样子?典型的爽一把就死。或许这些人真信了教义,以为大乱将至,天下会出现一个新世界,守住贝州,天下会送到自己手里?
虽然学的历史书上,把这些乱子统统称为农民起义,还详列原因,分析意义,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腐朽,民不聊生。杜中宵亲眼见了这些事情,却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历史书的话,更多的是借古代的事件建立意识形态,借着批判过去,建立当时的合法性,很多跟历史事实相距甚远,扯不到一起去。硬要类比的话,更多的是春秋手法,不过比春秋只删削更进一步。
便以此次贝州王则之乱为例,不管是王则自己,还是手下党羽,跟农民没有半文钱关系。起事的主力是城中的禁军,参加的以弥勒教众为主,从起事到灭亡,都没有农民参与其中,也没有反应农民矛盾。
若是按着学的课本来认识这个世界,来做事情,会偏离事实甚远。
与党项数年大战,耗费钱粮无数,最后没有获胜,当然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但这个时代的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以农民起义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多地表现为兵乱,还有因为对党项战败引起的周边势力叛乱。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错综复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时代特点。
仔细分析过贝州之乱,杜中宵觉得,如果让自己去平息这场叛乱,应该费不了多少力气。
城中只有两营禁军,不足千人。所以王则占住州城之后,把城中的百姓,十二岁到七十岁的全部征召参军,刺上“义军破赵得胜”几个字。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只要攻破城池,就能迅速平定。
想到这里,杜中宵抬头看不远带着人忙碌的孙然,叹了口气。这大炮及早铸出来,自己就可以有借口上章朝廷,带着大炮去轰贝州的城门,立一大功。可看这样子,铸出来还有五六天,然后还要慢慢测试装药量,还要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怕不要耽误着个月。
王则做事如此乱糟糟的,有得力大臣,带着大军到那里,只要几天就可以平定了,只怕自己赶不上。
自己已经记着了贝州之乱,早就想着捞些军功,却没想到千算万算,还是有可能赶不上。
十二月初二,朝廷派入内押班麦允言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王凯带其属下精兵,前往贝州。与此同时,高阳关路都部署、马军都虞候王信,得到消息后,也紧急带兵马到了城下贝州被团团围住。
十二月初八,因南郊加恩百官,杜中宵连同上次一起,由太常博士升都官员外郎、直集贤院。到了这一步,杜中宵已经正式进入了中级官员行列,以他这个年纪,非常少见。差的是资序不足,只做了一任知县,签判和知军都不满任,属于做通判有余做知州不足的尴尬境地。
贝州城下,麦允言坐在案后,愁容满面。王凯和王信分坐两边,神色肃然。
过了好一会,麦允言抬起头来,对两人道:“我们大军会集贝州城下,攻城数天,不想妖贼把守紧密,进不得城去。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王凯道:“依在下看来,当请圣旨晓谕城内,凡城中不从贼的百姓,朝廷必不追究。哪怕一时从贼作乱,只要及时反正,也可既往不咎。我们这里则选一城门,日夜攻城,不可停歇。”
麦允言道:“为何如此?一边强攻,一边招抚,岂不让城中的人无所适从?”
王凯道:“话不是如此说。招抚让城中的妖贼人心自乱,强攻则让其心生恐惧,双管齐下,才可破城剿贼。贝州当契丹南来的要路,城池坚固,急切间不易攻破,只重一计只怕不行。”
麦允言摇了摇头:“不可,这些妖贼作乱,只宜痛加惩处,招抚他们只会自乱军心。”
一边的王信叉手:“都知,在下以为,王太尉说的有道理。城中妖贼多是被弥勒教蛊惑的百姓,他们被涅了面,又保甲为伍,怕城怕之后玉石俱焚,必然拼死抵抗。招抚安城中人心,有不愿从贼的,必然会帮我们大军。到了那里,里应外和,才能攻破这座坚城。”
见王信也如此说,麦允言有些动摇。道:“此事非同小可,且容我想一想。”
此次进攻贝州,朝廷有旨,不许转运使和提刑干涉。自三人到这里,田京便主动不再参与军事。
三人之中,王信的资历最深,官职最高,被任命为都部署。但麦允言是内侍,而且是入内押班这种实权人物,实际党握军权。他是皇帝身边的人,此次来带着监军的意思,王信和王凯不敢与他相争。
王信参加过对党项的三川口之战,当时主帅刘平和石元步一起被俘,他的兵马几乎未受损失,安然逃回。后来被追究责任,受了些挫折,这两年才慢慢恢复。当年三川口之战,就因为内侍黄德和而落得大败,之后还被污蔑,差点替黄德和背锅。有了那次教训,王信对这些内侍有点怕,不敢固执己见。
王凯则初为管军大将,在朝中的人脉不深,本就是麦允言的副手,只好乖乖听命。
两位管军大将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有一位麦允言在这里,反而处处束手束脚,无所适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