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商议
李易有感赵彦呐好意,人之心岂能毫无感觉,生出许多好感历史上无能评价令他有所思。如今,似乎有些明白,并非赵彦呐无能,无能之人岂能任蜀帅,岂能深得人心,至少此人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私心太重而已。
郑清之、崔与之都认为赵彦呐大言无实,或许是真的,关外四州之战,青野原之战和大安军之战,赵彦呐表现令人失望。他逐渐断定,赵彦呐不过是文人,军事才能不高属纸上谈兵,不适合担当方面边帅,若放在安抚使或三省六部,倒是人尽其才。
后面,他们又谈了些军中琐事,李易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方才尽欢而散。
李易在制司留了几日,带着制司刺文并八名正额效用、二十名军兵北上。他并未在大安停留,而是直赴曹友闻军中。
如今,曹友万分兵驻泊,不在利州御前诸军中,曹友闻帅帐设在沔州,李易的到来与第一次完全不同,他亲赴大寨辕门给足了脸面。
如今,曹友闻已是从五品遥领防御,兼领安抚司,又领正四品环卫官,要知道武官品位普遍不高,明清时代五品武官不过是中下级将校,七品也就是微末的下等将校,放到这个时代的七品武官,绝对是中高等将校,进入了从五品兼领四品环卫官,妥妥地高级将校甚至进入都校行列。
响当当的方面大帅,竟亲临辕门迎接,这面子给的太大了,李易几乎被吓了一跳,要知道他不过是干办公事,还是那种没有官品的道士。
宾主相敬给足对方面子,在大帐中茶毕,曹友闻才笑道:“制司官塘已到,却不想公事有意军旅。”
“大丈夫在世,马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马上披星戴月战胡戎,一生无憾。”李易心情颇佳,发出人生第一次豪言壮誓,更是看好自己的手段,只要自己有心去做,有人提供给了平台,还能做不好事情?
“好,当初我看公事乃有心人,果真不假。”曹友闻一拍大腿,豪爽地大笑道:“制司给公事一万兵额,倒很看重。”
话中有话,李易一怔,心中不断琢磨曹友闻何意,脸上不露声色,道:“还要多谢太尉之言。”
“管我何事?”曹友闻一笑,态度洒洒脱脱,有些话点到为止就成了,没必要把赵彦呐算计说明白。
“那好,就不用谢太尉了,省的白费口舌,把力气用在战场上。”李易一笑,遽然间他想明白了,曹友闻看不上赵彦呐。
赵彦呐虽是类省试的进士及第,却是兵家外行,先失信于高稼,后困于清野原,大安之战几乎毫无建树。曹友闻也是文人从戎,更兼有勇有谋,被授予遍身胆军旗,在陇右十一年,屡战屡胜未尝败绩。
平心而论,任何有能力的将帅,都会不满平庸的主帅,尤其开战不利,损兵折将,关外四州一片糜烂。如今,利州西路亦是任由蒙古军驰骋,制司全无对策。主帅无能累及三军,蜀口一旦有失则全川糜烂,实在是误国误民。
此时,曹友闻亦听出李易之意,大恩不言谢,战场上必将全力配合,令他极为满意。
李易的才能,他是认可的,虽不看好一万人马战斗力,但战争充满了偶然性,谁又能肯定,李易不能把乌合之众,带成虎狼之师。
“公事募兵,有何难处,一并与我说来。”
李易嘴角微翘,他风风火火北上,要的就是曹友闻这句话。惊喜之下,道:“太尉,贫道也不矫情。虽制阃许我募兵,却没有头绪,还望太尉教我。”
“历来乡卒难募,无外乎俸给太低,地位低下,虽流民不少,却难有壮士投效。”曹友闻摇了摇头,脸色稍有为难。
李易又何尝不知,豪杰之士连禁军军兵都看不上,乡卒民兵更不用说,当年曹友闻散尽家财,才募兵五千,军给全部是御前兵马待遇。不然,他也不会巴巴地跑来。
“贫道也明白,壮士不堪乡卒,要招募都是些弱质之人,还不如募悍勇千人。”李易似乎习惯道士身份,也能让别人放松警惕,至少说明他只是报效家国,并无意于官场。
曹友闻稍加沉吟,叹道:“正如公事所言,制阃尚不明白。如今,蜀川禁军伤亡太大,利州边军不敷使用,招募数万民兵花费,能用在御前各部上可募兵七千,形势必然有所好转。”
李易默然,不得不承认曹友闻是对的,与其得来一群乌合之众,还不如下本钱招募壮士,新老混编在最短时间提升战力。但是,他却不能苟同,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扩展施展空间是他的谋划,这点绝不容改变。
曹友闻见李易不语,才道:“如今各地流民不少,如能下得本钱,还是能募得骁勇之士的。”
“太尉有办法?”李易眼前一亮,既然曹友闻说话,便有助他之意,机会稍纵即逝,抓不住他会后悔一生。
曹友闻见李易极为精彩,不禁失声大笑,调侃道:“公事真乃性情中人。”
话虽如此,心下却甚是欣慰,文臣之间有几人没有城府?李易态度,抛开别的不说,已把他当成可托心事之人。
李易察觉失态,摸了摸发鬓,尴尬道:“情急之下,乱了方寸,太尉见谅。”
“不谈这个,历来召集民兵,组建团练乡卒,都是临时设置,战后或酌情选拔精锐,编入各部都统制司,或是就地遣散。当年,所招募五千壮士,剩余三千余人,全部编入御前诸军。”曹友闻侃侃而谈,又道:“想必制阃已说过,战时军中俸粮由都转运司供应。如此,有朝廷供应钱粮,若想招募壮士,只能有一个办法,只有公事自己才能解决。”
李易苦笑一声,他算是明白了,增加军人待遇。
想想,赵彦呐就是看中他背后的南霁云,才有了诸多的算计,他也意外被逶迤兵柄,这支民兵的旗号还是以潼川府路名义组建。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他和南霁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到赵彦呐想象的那步,甚至公文上的来往都很正规,募兵的事情南霁云应该知道,可七千人的费用绝对不小,恐怕身为都转运也会为难。
“太尉意思,贫道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我当尽力而为。”李易心下已定,无论如何也要组建成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郑清之、崔与之都认为赵彦呐大言无实,或许是真的,关外四州之战,青野原之战和大安军之战,赵彦呐表现令人失望。他逐渐断定,赵彦呐不过是文人,军事才能不高属纸上谈兵,不适合担当方面边帅,若放在安抚使或三省六部,倒是人尽其才。
后面,他们又谈了些军中琐事,李易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方才尽欢而散。
李易在制司留了几日,带着制司刺文并八名正额效用、二十名军兵北上。他并未在大安停留,而是直赴曹友闻军中。
如今,曹友万分兵驻泊,不在利州御前诸军中,曹友闻帅帐设在沔州,李易的到来与第一次完全不同,他亲赴大寨辕门给足了脸面。
如今,曹友闻已是从五品遥领防御,兼领安抚司,又领正四品环卫官,要知道武官品位普遍不高,明清时代五品武官不过是中下级将校,七品也就是微末的下等将校,放到这个时代的七品武官,绝对是中高等将校,进入了从五品兼领四品环卫官,妥妥地高级将校甚至进入都校行列。
响当当的方面大帅,竟亲临辕门迎接,这面子给的太大了,李易几乎被吓了一跳,要知道他不过是干办公事,还是那种没有官品的道士。
宾主相敬给足对方面子,在大帐中茶毕,曹友闻才笑道:“制司官塘已到,却不想公事有意军旅。”
“大丈夫在世,马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马上披星戴月战胡戎,一生无憾。”李易心情颇佳,发出人生第一次豪言壮誓,更是看好自己的手段,只要自己有心去做,有人提供给了平台,还能做不好事情?
“好,当初我看公事乃有心人,果真不假。”曹友闻一拍大腿,豪爽地大笑道:“制司给公事一万兵额,倒很看重。”
话中有话,李易一怔,心中不断琢磨曹友闻何意,脸上不露声色,道:“还要多谢太尉之言。”
“管我何事?”曹友闻一笑,态度洒洒脱脱,有些话点到为止就成了,没必要把赵彦呐算计说明白。
“那好,就不用谢太尉了,省的白费口舌,把力气用在战场上。”李易一笑,遽然间他想明白了,曹友闻看不上赵彦呐。
赵彦呐虽是类省试的进士及第,却是兵家外行,先失信于高稼,后困于清野原,大安之战几乎毫无建树。曹友闻也是文人从戎,更兼有勇有谋,被授予遍身胆军旗,在陇右十一年,屡战屡胜未尝败绩。
平心而论,任何有能力的将帅,都会不满平庸的主帅,尤其开战不利,损兵折将,关外四州一片糜烂。如今,利州西路亦是任由蒙古军驰骋,制司全无对策。主帅无能累及三军,蜀口一旦有失则全川糜烂,实在是误国误民。
此时,曹友闻亦听出李易之意,大恩不言谢,战场上必将全力配合,令他极为满意。
李易的才能,他是认可的,虽不看好一万人马战斗力,但战争充满了偶然性,谁又能肯定,李易不能把乌合之众,带成虎狼之师。
“公事募兵,有何难处,一并与我说来。”
李易嘴角微翘,他风风火火北上,要的就是曹友闻这句话。惊喜之下,道:“太尉,贫道也不矫情。虽制阃许我募兵,却没有头绪,还望太尉教我。”
“历来乡卒难募,无外乎俸给太低,地位低下,虽流民不少,却难有壮士投效。”曹友闻摇了摇头,脸色稍有为难。
李易又何尝不知,豪杰之士连禁军军兵都看不上,乡卒民兵更不用说,当年曹友闻散尽家财,才募兵五千,军给全部是御前兵马待遇。不然,他也不会巴巴地跑来。
“贫道也明白,壮士不堪乡卒,要招募都是些弱质之人,还不如募悍勇千人。”李易似乎习惯道士身份,也能让别人放松警惕,至少说明他只是报效家国,并无意于官场。
曹友闻稍加沉吟,叹道:“正如公事所言,制阃尚不明白。如今,蜀川禁军伤亡太大,利州边军不敷使用,招募数万民兵花费,能用在御前各部上可募兵七千,形势必然有所好转。”
李易默然,不得不承认曹友闻是对的,与其得来一群乌合之众,还不如下本钱招募壮士,新老混编在最短时间提升战力。但是,他却不能苟同,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扩展施展空间是他的谋划,这点绝不容改变。
曹友闻见李易不语,才道:“如今各地流民不少,如能下得本钱,还是能募得骁勇之士的。”
“太尉有办法?”李易眼前一亮,既然曹友闻说话,便有助他之意,机会稍纵即逝,抓不住他会后悔一生。
曹友闻见李易极为精彩,不禁失声大笑,调侃道:“公事真乃性情中人。”
话虽如此,心下却甚是欣慰,文臣之间有几人没有城府?李易态度,抛开别的不说,已把他当成可托心事之人。
李易察觉失态,摸了摸发鬓,尴尬道:“情急之下,乱了方寸,太尉见谅。”
“不谈这个,历来召集民兵,组建团练乡卒,都是临时设置,战后或酌情选拔精锐,编入各部都统制司,或是就地遣散。当年,所招募五千壮士,剩余三千余人,全部编入御前诸军。”曹友闻侃侃而谈,又道:“想必制阃已说过,战时军中俸粮由都转运司供应。如此,有朝廷供应钱粮,若想招募壮士,只能有一个办法,只有公事自己才能解决。”
李易苦笑一声,他算是明白了,增加军人待遇。
想想,赵彦呐就是看中他背后的南霁云,才有了诸多的算计,他也意外被逶迤兵柄,这支民兵的旗号还是以潼川府路名义组建。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他和南霁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到赵彦呐想象的那步,甚至公文上的来往都很正规,募兵的事情南霁云应该知道,可七千人的费用绝对不小,恐怕身为都转运也会为难。
“太尉意思,贫道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我当尽力而为。”李易心下已定,无论如何也要组建成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