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扫明 > 第一百三十三章:济宁 码头

第一百三十三章:济宁 码头

小说:扫明作者:崛起的石头字数:2366更新时间 : 2017-08-07 23:32:26
  “我走后,咱娘就交给你来照看,这一去说不定多久才能回来,里外的事你就多和阳子与管师爷他们商量商量。”

  玉儿正在细心的替王争戴甲批衣,忽然听见他说出这么一句话,用不舍的眼神看过来,却也没说出什么话,只是轻轻点头。

  王争也舍不得玉儿,将她抱在怀里,轻轻刮了下鼻子。

  “争儿你就放心吧,这里交给管先生和阳子打理,不会出事的。”王刘氏握住王争的手说道。

  这个时候其实蛮好的,宁海偏远自然有它的好处,现在各地都在巡检司和兵丁的掌控下。

  王争又把黄阳和管清天留下坐镇,黑子、高亮也都与他们互相帮衬着,后方稳定的很,所以才打算走这一遭。

  “这次不是出征,没有性命之危,娘毋需担忧挂怀,儿也好到济宁见见世面。况且,宁海盐要是想卖出更好的价钱,这一趟儿是非去不可。”

  就像众多随行兵丁与盐丁的家人一样,王刘氏脸上也挂着不舍,儿行千里母担忧,但她却不能说出什么。

  争儿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再用慈母心肠束缚着他,王刘氏早就想通了这点,只是微笑着点点头,给王争安心的眼神。

  其实王争这句话也是安慰,济宁那边同样不太平,路上的匪贼多如牛毛,不过要是打着官军的旗号,起码会方便许多。

  手握兵权的军将唯一让人惧怕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丁与兵士,行走在外,若是不带着兵,身家性命都没了保障。

  以各种缘由而死的军将几乎都是在外地,若是在自己的地盘,谁敢动他们一根毫毛?

  对于这点王争也是明白,自己虽然职务是参将,但没了兵什么都不是,不带着兵去人家的地盘那就是案板上的鱼肉,谁管你是参将还是小兵?

  在那些盐枭和大商人眼里与普通的百姓没什么区别。

  开始你给别人展示的拳头有多大,别人对你就有多尊敬,这也决定了在讨价还价中的话语权。

  董有银带着四哨战兵早已在城外列队完毕,衣甲鲜明兵士从哪边看都是整齐的一列,静静的等待王争下令。

  刑一刀也挑选了一批盐丁随行,不过他们多是干一些体力活。

  “出发!”

  遥遥回头看了王刘氏一眼,王争跨上战马远行而去。

  ......

  进入九月份后,济宁那边传来大快人心的消息。

  由于农民军有燎原之势,崇祯皇帝大为不安,所以在温体仁罢官后不久,朝廷再次启用杨嗣昌,任兵部尚书之职,专事镇压流寇。

  熊文灿任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为五省总督,总理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与南畿军务,镇压流寇。

  八月中旬,兵部尚书杨嗣昌上疏: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崇祯帝许之,八月间,杨嗣昌与五省总督熊文灿互相配合,剿抚兼施。

  按杨嗣昌的意思,要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

  此计划颇见成效,崇祯帝闻后大喜嘉勉之,增兵十四万以援,加饷二百八十万两犒军,官军遂是士气大振,连败流寇,一路势如破竹的对流寇穷追猛打。

  这对这时候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王争来说可就反着来了,现在正是宁海盐出运最好的时候。

  不偏不倚的赶上中原形势好转,中原精盐运到济宁的多了些,可以预料,届时宁海盐的价格也就比预期要低点。

  这天一大早,济宁城各个商行货栈的掌柜采买都是在码头等候,现如今的济宁是通货大邑,北直隶和南直隶的运输枢纽,各个大商家都是在这里设有分号分行。

  而且虽然现在中原形势好转,但精盐仍是紧缺,不管淮盐还是鲁盐,盐商们都不愿意多花功夫去熬煮。

  一来这种粗活太不体面,二来也太费工夫了,所以很多人宁可一大早的在这边高价抢买。

  在这边等待的商户们既有济宁本地的,外地赶来的也不少,码头上一大早就是人船云集,喧闹的很。

  十几艘货船缓缓靠岸,站在船头的是一个面露威严的汉子,身上披着铁甲。

  很多眼尖的人都是发现,今日这盐货来的也太早了些,还有,为什么船上有那些顶盔披甲的军汉?

  船头站着的军将正是王争,这十几艘船是他们在前面租的,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因为这一路实在是相当的不太平,小匪小盗多的杀不过来,这么多的盐货很难不引起注意。

  好些人沿途鬼鬼祟祟的跟在车队周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个突然袭击,就连同是官军的各地卫所兵都只是面上恭恭敬敬,暗地里的小主意谁也不知道。

  日防夜防的,总算是赶到了高密地界,为保险起见,王争立即找当地的船行租了这么十几艘大船顺流而下。

  船刚刚停稳,这位军将模样的人就是躬身施礼下去,高声喊道:

  “各位掌柜,王某在这告礼了,这次来是为的私事,也是大伙心里想着的事。”

  一口的山东官话,周围的掌柜中有那心细的人,当下就信了几分,其实要不是船头侍立的兵士,这些人早就以为是假冒的。

  这些掌柜商量了半晌,过不久有一个身穿大紫色绸袍的中年男子出来,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敢问是哪处的将爷,朝廷怎生管起这济宁的买卖来了?”

  这时候船已经停靠在码头上,刑一刀把一袋银子交给船家,高密的船行在济宁也有分行,当下就是有水手纤夫上前把缆绳拴在木桩上,而董有银已经吆喝着,让盐丁开始搬运。

  码头上的众人都是吃了一惊,船上装着的不是草袋与盐包,居然是方方整整的瓷罐与木盒。

  这时候太阳已经缓缓升了起来,光线充足,瓷罐显得古色古香的陈旧,木盒也都是精美华丽。

  王争这才朝最开始问话那掌柜看过去,拍手笑道:

  “既然掌柜有此一问,那便直言相告了,在下是驻宁海右北路参将王争,这次来并不是要管盐货,而是想着来分一杯羹。”

  说着王争跳下船,朝那掌柜的一笑:

  “毕竟,独食不肥嘛!宁海也是有好盐的。”

  王争能看得出来,这个人应该很重要,周围的各个商家都是看着他的意思,说话也颇有些德高望重的感觉。

  “原来是宁海的王将军,这位是济宁永昌号的郝掌柜!”郝掌柜身后管家模样的人忽的出言说道。

  “此来不为公事,之所以带着属下是因为这地界实在是不太平,这点盐货可是命根子了,丢不得。”

  有人不屑的嗤笑一声,说道:

  “王将军这话就说错了,在场的谁不知道,宁海只有粗糙的海盐,登莱两府的盐货也就灵山盐勉强可用!”

  “是啊,宁海会有什么上好的盐货?”

  “不要在这里浪费我们的时间了,下一批的山陕精盐可就快到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