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 58 章
侍讲官皆是翰林院出身, 无一不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格物”之说又是儒家经典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随便扯出一个人来,都能说出一番高论。
一个姓崔的老翰林道:“宋时司马光曾有一篇文章, 名曰《致知在格物》, 臣以为将格物之理说得尤为透彻。其书有云,‘格,犹捍也, 御也。能捍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也矣。’”
还没等兴王好好回味这一番话,一旁又跳出来个高翰林,反驳道:“格物之格怎么可能是‘御’的意思?没道理啊,敢问崔翰林可知其考据?”
正所谓文人相轻,几位翰林之间本就隐隐存了竞争的意思, 如今又是新给亲王们上课,都憋了口气想要在亲王们面前露脸。
高翰林乃是南榜进士出身, 他一向有些轻视像崔翰林这般北榜出身的进士,觉得这些人靠科举取中未免过于简单了些。
本朝科举, 在立国之时原是全国统一取士, 奈何洪武年间出了一件大事, 洪武三十年的春试所录五十一名进士全为南方人, 北方学子竟然无一人上榜,当时就掀起了轰然大波。北方学子上书要求严查, 觉得一定有猫腻, 结果洪武皇帝亲自查过试卷之中, 却发现能上春榜之人皆是凭才学录取, 并无舞弊之事。
可这样的结果自然不能平息北方学子的愤怒, 洪武皇帝立刻重新考策问, 出了一张夏榜,这一回所录六十一人籍贯全为北方,这才将这一碗水给端平了。
从那以后,大明的科举便分了南榜、北榜分别取士,但士林之间皆有共识,北榜取士比起南榜而言,确实要简单一些。为此,这些年甚至屡屡出现南方学子冒籍去考北榜的事件。
一年年南北榜出炉,朝中臣子也隐隐形成南党和北党。成化年间的首辅万安便是南党的魁首,而尚书尹旻、王越则属北党,两党之间互相拆台、下绊子的事也屡见不鲜。
高翰林自然是见不得北党出身的崔翰林在兴王面前显摆的,他微微抬高声调,道:“臣以为,还是程朱二人所注解的格物为妙,‘格’即‘穷’也,取推究、穷尽之意。”
崔翰林冷笑一声:“你说格为御字无考据,那你‘格’即‘穷’也就有考据了?请说来听听。”
这二人竟然争起来了。
一堂课没争出个结果,下了学,回到翰林院,两人又争辩起来,试图说服对方却不能行。
翰林院诸学士这一向都比较闲,盖因今年风调雨顺、万岁爷又不作妖。一闲下来,就爱凑热闹,围观崔、高二人争辩,又不少学士听了心痒痒,都有一番大道理,其中又掺和进了南党北党之争,于是纷纷下场,开始辩论。
上班之时自然不好光明正大的辩论,于是一众翰林便约定夜间相会,好好论一论这格物之理。
奈何自万安致使之后,南党元气大伤,辩着辩着,竟然落了下风。高翰林实在气不过,将南方出身的官儿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选定了一个最有才学的,意欲邀他参加夜间集会。
“介夫,我知道一向不爱出风头,可此时情况紧急,我只好效仿汉昭烈帝,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了。”
二十九岁的杨廷和手握一卷十三经注疏,闻言,抬起头,轻描淡写道:“杨某才疏学浅,即便去了集会,也未必能辨赢。”
“呵呵,你看,又谦虚了不是。”高翰林脸上笑嘻嘻的,心里却腹诽道,你杨廷和还才疏学浅?蒙谁呢!十二岁便考中了举人,登进士第的时候也不过十九岁。虽年轻,却半点傲气都没有,做事尤为慎重,平常也不见他怎么说话。
高翰林劝:“事到如今,已经关系到咱们南党的颜面,你也是南人,总不能坐视罢?”
“我并非要置身于事外,还请再给我一日时间。”杨廷和将书合起,诚恳道:“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高翰林蹙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叹气道:“行吧,我寻个理由,把集会推到明日。”
这些天来文臣私下里的争论,朱祐樘也有所风闻。
司礼监太监覃吉同他提起此事,不由得有些纳闷:“奇了怪了,虽说这些官儿没事就要找个理由吵一吵,但怎么忽然就为了‘格物’吵起来了?如今还夜夜办集会,兴头十足。”
朱祐樘自然是知道士林之间的这场风波是从何而起的,他也没想到,笑笑在宫内给公主们上一堂格物课,竟然会七弯八绕给前朝的文臣带来了影响。
不过这也是好事,文臣们把精力放在辩论上,近些天来所上的挑刺的奏本都少了些。从前他要画师画一副画,都能收到长篇大论的奏章,唧唧歪歪劝万岁爷绝不可沉迷于书画。
难得呀,能看臣子们的热闹。
朱祐樘问覃吉:“如今争论的怎样?可有结果?”
覃吉道:“依如今的情况来看,北党隐隐占了上风,若是明日集会没什么出彩言论,怕是北党会辩赢。”
朱祐樘点点头:“那明日的集会,你派人私下里悄悄盯着,有结果了告诉朕。”
这事倒是可以当个笑话讲给笑笑听。
好不容易等到后续,朱祐樘一回坤宁宫,就同张羡龄说:“你可知,最近臣子们因为格物之说争论了起来?”
张羡龄正在吃白糖芝麻蛋烘糕,自上回做生日蛋糕失败之后,她便和鸡蛋面粉杠上了。反复试验几次之后,蛋糕勉勉强强做出来个大概,倒是熟练了蛋烘糕的做法。
蛋烘糕做起来简单不说,最妙的是其中的馅料可以乱换,裹了白糖芝麻则为甜点,包了猪肉馅心便是咸点,无论怎么吃,都是金灿灿、香喷喷、软绵绵。在天气转凉的秋日,吃起来尤为舒心。
她将白糖芝麻蛋烘糕放下,一双眼瞪得溜圆。不是吧,她就在宫内小小的苏一下,莫非还能引起前朝的争论?
原本以为是大臣们在骂她的格物课,听朱祐樘说完来龙去脉,张羡龄才松了一口气。
不是骂她就好。
她饶有兴致的问:“听万岁爷的意思,是北党辩赢了?”
“非也。”朱祐樘道,“昨夜南党出了一人,力挽狂澜,硬是把劣势给扳了回去。”
这听着像是热血漫画的剧本,张羡龄兴冲冲地问:“是谁?”
“成化十四年的进士,叫杨廷和,倒是挺年轻的。”
听了这个名字,张羡龄好半天没说话。
朱祐樘倒也没大在意,只以为笑笑没听过这人姓名,接着说:“这杨廷和倒的确有几分才气。”
他预备过几日将此人升翰林修撰,让杨廷和参与修书去。
“只是昨夜集会之后,因黑灯瞎火的,有个家贫的官儿不幸跌了一跤,听说伤得不轻。”
朱祐樘感慨了一番:“我也是才晓得,原来有些家贫的官儿,夜里回去连个打灯的家仆都没有。”
他已经吩咐下去,后家贫的官员若天黑之后回家,便让侍卫提灯相送。
说了一会儿话,两人便安置了。
张羡龄倒是思绪纷飞,久久未眠。
方才朱祐樘提起杨廷和,她忽然生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张羡龄所知晓的弘治朝名臣并不多,杨廷和算一个,日后权倾天下的首辅,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翰林。那赫赫有名的唐伯虎、王阳明他们呢?是不是也很年轻。
想着想着,张羡龄又有些沮丧。自己虽贵为皇后,但有祖训宫规压着,她肯定不能亲眼所见这些年轻的名臣,更谈不上有什么联系。
还是洗洗睡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一个姓崔的老翰林道:“宋时司马光曾有一篇文章, 名曰《致知在格物》, 臣以为将格物之理说得尤为透彻。其书有云,‘格,犹捍也, 御也。能捍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也矣。’”
还没等兴王好好回味这一番话,一旁又跳出来个高翰林,反驳道:“格物之格怎么可能是‘御’的意思?没道理啊,敢问崔翰林可知其考据?”
正所谓文人相轻,几位翰林之间本就隐隐存了竞争的意思, 如今又是新给亲王们上课,都憋了口气想要在亲王们面前露脸。
高翰林乃是南榜进士出身, 他一向有些轻视像崔翰林这般北榜出身的进士,觉得这些人靠科举取中未免过于简单了些。
本朝科举, 在立国之时原是全国统一取士, 奈何洪武年间出了一件大事, 洪武三十年的春试所录五十一名进士全为南方人, 北方学子竟然无一人上榜,当时就掀起了轰然大波。北方学子上书要求严查, 觉得一定有猫腻, 结果洪武皇帝亲自查过试卷之中, 却发现能上春榜之人皆是凭才学录取, 并无舞弊之事。
可这样的结果自然不能平息北方学子的愤怒, 洪武皇帝立刻重新考策问, 出了一张夏榜,这一回所录六十一人籍贯全为北方,这才将这一碗水给端平了。
从那以后,大明的科举便分了南榜、北榜分别取士,但士林之间皆有共识,北榜取士比起南榜而言,确实要简单一些。为此,这些年甚至屡屡出现南方学子冒籍去考北榜的事件。
一年年南北榜出炉,朝中臣子也隐隐形成南党和北党。成化年间的首辅万安便是南党的魁首,而尚书尹旻、王越则属北党,两党之间互相拆台、下绊子的事也屡见不鲜。
高翰林自然是见不得北党出身的崔翰林在兴王面前显摆的,他微微抬高声调,道:“臣以为,还是程朱二人所注解的格物为妙,‘格’即‘穷’也,取推究、穷尽之意。”
崔翰林冷笑一声:“你说格为御字无考据,那你‘格’即‘穷’也就有考据了?请说来听听。”
这二人竟然争起来了。
一堂课没争出个结果,下了学,回到翰林院,两人又争辩起来,试图说服对方却不能行。
翰林院诸学士这一向都比较闲,盖因今年风调雨顺、万岁爷又不作妖。一闲下来,就爱凑热闹,围观崔、高二人争辩,又不少学士听了心痒痒,都有一番大道理,其中又掺和进了南党北党之争,于是纷纷下场,开始辩论。
上班之时自然不好光明正大的辩论,于是一众翰林便约定夜间相会,好好论一论这格物之理。
奈何自万安致使之后,南党元气大伤,辩着辩着,竟然落了下风。高翰林实在气不过,将南方出身的官儿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选定了一个最有才学的,意欲邀他参加夜间集会。
“介夫,我知道一向不爱出风头,可此时情况紧急,我只好效仿汉昭烈帝,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了。”
二十九岁的杨廷和手握一卷十三经注疏,闻言,抬起头,轻描淡写道:“杨某才疏学浅,即便去了集会,也未必能辨赢。”
“呵呵,你看,又谦虚了不是。”高翰林脸上笑嘻嘻的,心里却腹诽道,你杨廷和还才疏学浅?蒙谁呢!十二岁便考中了举人,登进士第的时候也不过十九岁。虽年轻,却半点傲气都没有,做事尤为慎重,平常也不见他怎么说话。
高翰林劝:“事到如今,已经关系到咱们南党的颜面,你也是南人,总不能坐视罢?”
“我并非要置身于事外,还请再给我一日时间。”杨廷和将书合起,诚恳道:“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高翰林蹙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叹气道:“行吧,我寻个理由,把集会推到明日。”
这些天来文臣私下里的争论,朱祐樘也有所风闻。
司礼监太监覃吉同他提起此事,不由得有些纳闷:“奇了怪了,虽说这些官儿没事就要找个理由吵一吵,但怎么忽然就为了‘格物’吵起来了?如今还夜夜办集会,兴头十足。”
朱祐樘自然是知道士林之间的这场风波是从何而起的,他也没想到,笑笑在宫内给公主们上一堂格物课,竟然会七弯八绕给前朝的文臣带来了影响。
不过这也是好事,文臣们把精力放在辩论上,近些天来所上的挑刺的奏本都少了些。从前他要画师画一副画,都能收到长篇大论的奏章,唧唧歪歪劝万岁爷绝不可沉迷于书画。
难得呀,能看臣子们的热闹。
朱祐樘问覃吉:“如今争论的怎样?可有结果?”
覃吉道:“依如今的情况来看,北党隐隐占了上风,若是明日集会没什么出彩言论,怕是北党会辩赢。”
朱祐樘点点头:“那明日的集会,你派人私下里悄悄盯着,有结果了告诉朕。”
这事倒是可以当个笑话讲给笑笑听。
好不容易等到后续,朱祐樘一回坤宁宫,就同张羡龄说:“你可知,最近臣子们因为格物之说争论了起来?”
张羡龄正在吃白糖芝麻蛋烘糕,自上回做生日蛋糕失败之后,她便和鸡蛋面粉杠上了。反复试验几次之后,蛋糕勉勉强强做出来个大概,倒是熟练了蛋烘糕的做法。
蛋烘糕做起来简单不说,最妙的是其中的馅料可以乱换,裹了白糖芝麻则为甜点,包了猪肉馅心便是咸点,无论怎么吃,都是金灿灿、香喷喷、软绵绵。在天气转凉的秋日,吃起来尤为舒心。
她将白糖芝麻蛋烘糕放下,一双眼瞪得溜圆。不是吧,她就在宫内小小的苏一下,莫非还能引起前朝的争论?
原本以为是大臣们在骂她的格物课,听朱祐樘说完来龙去脉,张羡龄才松了一口气。
不是骂她就好。
她饶有兴致的问:“听万岁爷的意思,是北党辩赢了?”
“非也。”朱祐樘道,“昨夜南党出了一人,力挽狂澜,硬是把劣势给扳了回去。”
这听着像是热血漫画的剧本,张羡龄兴冲冲地问:“是谁?”
“成化十四年的进士,叫杨廷和,倒是挺年轻的。”
听了这个名字,张羡龄好半天没说话。
朱祐樘倒也没大在意,只以为笑笑没听过这人姓名,接着说:“这杨廷和倒的确有几分才气。”
他预备过几日将此人升翰林修撰,让杨廷和参与修书去。
“只是昨夜集会之后,因黑灯瞎火的,有个家贫的官儿不幸跌了一跤,听说伤得不轻。”
朱祐樘感慨了一番:“我也是才晓得,原来有些家贫的官儿,夜里回去连个打灯的家仆都没有。”
他已经吩咐下去,后家贫的官员若天黑之后回家,便让侍卫提灯相送。
说了一会儿话,两人便安置了。
张羡龄倒是思绪纷飞,久久未眠。
方才朱祐樘提起杨廷和,她忽然生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张羡龄所知晓的弘治朝名臣并不多,杨廷和算一个,日后权倾天下的首辅,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翰林。那赫赫有名的唐伯虎、王阳明他们呢?是不是也很年轻。
想着想着,张羡龄又有些沮丧。自己虽贵为皇后,但有祖训宫规压着,她肯定不能亲眼所见这些年轻的名臣,更谈不上有什么联系。
还是洗洗睡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