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明宫小食光 > 第 23 章

第 23 章

小说:明宫小食光作者:银河灿烂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4-25 04:19:15
要将月历作为礼物送人,首要之事是印刷。这事宫女不大清楚,只能问内侍。张羡龄将文瑞康唤进殿来,问得很详细。

        文瑞康从前在内书堂教小宦官读书,对于书籍印刷之事颇有了解,娓娓道来:“皇城印刷之事,一概由司礼监负责。司礼监下设经场,掌管工匠数千人。宫里用的道经、佛经以及每一年的皇历,都是由司礼监经场负责刊印。”

        “如今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谁?”

        “怀恩。”

        “原来是他。”张羡龄原本靠在圈椅上,此时把身子往前倾了倾。

        怀恩的名字,无论是穿越前所看过的史书,还是穿越后宫人内侍们的闲聊,都有所提及。他是苏州人,本姓戴,出身官宦世家,其兄为兵部侍郎,其父为太仆卿,但因卷入宣德初年的案子,戴家被抄家,怀恩也就从饱读诗书的小少爷成了皇宫里的一个小宦官。

        宪庙老爷欲改立太子之时,已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怀恩以死相争,因此触怒宪庙老爷,斥居凤阳。万岁爷登基,将他召回京城,如今仍掌司礼监。

        “听说是个大贤臣。”

        “确实。”文瑞康以钦佩的口吻道:“怀恩太监高义,宫中人尽皆知。”

        “我倒真想见一见这位好太监了。”张羡龄笑道。

        在她刚刚穿越,还是元辉殿的淑女时,弄不清楚情况,称呼一个小内侍为太监。吓得那小内侍连连摆手:“当不起当不起,张淑女切莫这样称呼小人。”

        那以后她才知道,原来在明朝,“太监”是不能随便叫的,只有十二监的掌印方能称呼一声“太监”,相当于外朝的六部尚书。太监们也不会自称为“奴才”,那是骂人的话。相反,太监们一般自称为“臣”。区别在于他们是内臣,朝廷命官是外臣。

        内府十二监中,数司礼监为首。宫里宫外,素来将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为“内相”。纵使张羡龄是皇后,但面对怀恩这般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不好呼来唤去、轻慢待之。

        张羡龄想了想,见怀恩这事,还是要先报与万岁爷知道才好。

        晚上,朱祐樘回到坤宁宫,用过晚膳,在蒹葭堂里看书。

        张羡龄走进这一方雾蓝的天地,挨着他坐下,手里拿着一本月历。

        “哥哥你瞧,这是我做的月历,好不好看?”

        朱祐樘翻了翻,歪着头看向她:“很好。”

        “我有个主意,想印一些月历送人。”张羡龄一只手撑在书案上,紫檀雕花的长桌,漆的颜色很暗,衬得她的手很白。

        张羡龄笑盈盈地道:“听说印刷的经厂归司礼监管,司礼监如今又归怀恩管,我倒想见见他。”

        “行。”朱祐樘说,“他是很好的人,只是年纪大了,有些耳背,你同他说话,务必要大声些。”

        第二天,张羡龄便如愿以偿的见到怀恩了。

        她在西暖阁接见的怀恩。午后和煦的日光里,怀恩泛白的鬓角在黑色官帽下格外显眼。他穿着一身大红蟒袍,手揣在衣袖里,面容慈祥。

        “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拜见皇后娘娘。”

        老人向她行礼,弯腰都十分吃力,像僵硬的木头,动作很迟缓。

        张羡龄忙道:“快搀着些,别拜了。”

        怀恩笑着摇了摇头:“第一次拜见,娘娘就让臣行完这个礼。以后再见,臣这老胳膊老腿,就是想行礼,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坚持不要人扶着,完完整整的向张羡龄行了个全礼。

        礼毕,怀恩扶着圈椅,缓缓地坐下,向张羡龄请罪:“论理,四日前回宫那一日,臣就该来坤宁宫拜见娘娘。可惜人老了,不中用,就连司礼监那一摊子事都料理了三四日,直到今日才来,请娘娘赎罪。”

        “我如何会怪你。”张羡龄说,“知道你忙,这时要你过来,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娘娘说笑了。”

        怀恩向身后的小内侍点了点头,后者会意,将带来的几个礼盒提上前。

        “春二月,万岁爷与娘娘大婚,臣远在凤阳,亦是欣喜非凡。此番归京,臣带了一些乡土特产,虽不能登大雅之堂,却也别有一番风味,烦请娘娘不要嫌弃。”怀恩诚恳道。

        “怎么会?”张羡龄笑道,“我向来喜欢各地的风物,正合我意。”

        怀恩素来清廉,送上来的礼物非金玉珠宝,而是凤阳藤茶。张羡龄立刻叫梅香用这凤阳藤茶沏一壶茶来,怀恩忙说:“让臣来沏茶吧,这藤茶是野生的,同宫里的贡茶有所不同。”

        “那便劳烦你了。”

        怀恩沏了茶,司膳女官试过之后,张羡龄手捧黑釉茶盏,喝了一大盏。

        “确实是别有一番风味。”

        张羡龄放下茶盏,和颜悦色的同他说起自己想要印刷月历一事。

        怀恩听得认真,时不时点一点头。

        “印刷月历一事,司礼监经场自然能做。只是不瞒娘娘,经场如今的雕版只能印红黑亮色,若是想将娘娘月历上的颜色全印出来,怕是要重新做几套彩印雕版。”

        怀恩一面说,一面示意小内侍奉上经场如今使用的雕版,还有一套红黑双印本佛经。他将具体掌管经场印刷之事的内侍也一并带了过来,让掌经场的内侍详细同她解说。

        张羡龄翻开来瞧,书里的颜色果然只有红黑两种。因是套印本,所以四周有板框,而内里无行线,瞧着与从前所见纯黑的线本有所不同。

        再看那雕版,是黄色的梨木,木质较硬,又宽又大。雕版上整整齐齐抄着字,没有字的地方,皆被刻刀搓去,使字自然而然地凸出来,涂了墨,覆上纸,轻轻一揭,一张雕版印刷的书稿就完成了。

        一套雕版只能印一种颜色,若想要双色,则必须用二套不同的雕版,先印一遍,再印一遍,如此方能将两种颜色套印在一张纸上。

        印刷双色都如此费劲,何况多色?

        张羡龄将那雕板翻来覆去的瞧,又盯着月历上的画出神。半晌,才开口说话:“月历上的字,用纯黑色就行。至于画,还是得要颜色。”

        “不管怎么说,彩色雕版印刷乃是大势所趋,如今就是有困难,也得把它搞出来!”

        她正色道:“经厂上上下下,工匠有千人之多。这么多人,我不信没有一个能想得出办法的。不管是谁,只要是解决了彩色雕版印刷的难题,坤宁宫有重赏。”

        皇后娘娘发了话,一锤定音。

        掌事内侍回去就召集经厂工匠,共同商议如何实现彩色雕版印刷。

        怀恩也慢腾腾来到乾清宫,向万岁爷汇报此事。

        朱祐樘听完,道:“她是这样的性子。”言语中,带着一丝得意。

        从前为宫人建茶水间,为皇子公主修游乐场,其实有一些风言风语。

        有一回连朱祐樘都忍不住问她:“你可知,有些人议论你?”

        笑笑正在吃甜品,闻言,将银汤匙在糖水里搅来搅去。她抬眸看向他,一双眼眸亮如星辰:“小爷会因此讨厌我吗?”

        朱祐樘摇了摇头。

        笑笑松了一口气:“那就行了。”然后,她给他讲了一个父子骑驴的故事,讲完了之后告诉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那时他心里就想,笑笑真是一个奇女子。她令他想起小时候曾经见过的,生在磐石下的蒲草,不声不响,却凭借一股韧劲从石头缝里钻出来,有一种压都压不住的生机勃勃。

        更难能可贵的是,笑笑做这些事,不为利己,也不为扬名。她只是认为这些事是对的,并且她有能力做到,所以要去做。

        朱祐樘很欣赏这样的人,更何况笑笑很有分寸,并不鲁莽,只在宫规允许的范围内行事。

        他乐见其成,心甘情愿为她保驾护航。

        有时他甚至会想,倘若娘亲也是笑笑这般的性子,该有多好。那她一定不会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朱祐樘望向怀恩,问:“你觉得她如何?”

        怀恩微笑起来。

        万岁爷很久没有用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了,上一回,还是他刚习字的时候,小小的一个人,拿着最得意的一张大字,问怀恩他写得好不好。

        “皇后娘娘有林下之风。”怀恩赞道。

        回到直房,怀恩邀请老友覃吉一起吃茶。

        晚霞透过窗,投在青石砖上,显出一种混杂的颜色,很美。红泥小火炉上的茶壶咕噜咕噜响。

        怀恩煮了一壶浓浓的藤茶,沏了两盏茶,一盏递给覃吉。覃吉吃了一口茶,眉毛胡子顿时皱作一团:“老哥哥是不是味觉都不大灵敏了?这未免太苦了些。”

        怀恩一愣,方才皇后娘娘吃茶的时候,却没说半句话。

        他笑着摇了摇头:“我确实老了。如今有幸回京,瞧见万岁爷与皇后娘娘伉俪情深,这一颗心也算是放下了。”

        覃吉听他这话大有不详的预兆,放下茶盏劝道:“如今万岁爷登基,你老儿只等着享清福便是,就算有个身体不舒坦,也可好好调理。”

        怀恩只笑了一笑,一语不发,埋头吃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