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2三更合一
作者/盐欢
局域网?陆云薄怔了一下。
这个图书馆竟然有局域网!
一九九五年, 很多人网络这个概念都没有听说过,跟别提局域网、互联网。
但是贺飞他……
“这个局域网是你搭建的吗?”陆云薄试探性地问道。
“是的!”贺飞骄傲地答道。
“你是怎么学会搭建局域网的?”陆云薄问道。
“有一次我看《信息世界》,就是你刚才借的那本外文杂志, 里面有一期专栏介绍局域网络。专栏说,局域网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分享信息。”
“我觉得这个技术很实用,就找了一些书学习如何搭建局域网。折腾了好久,也花了些钱买硬件, 总算是被我弄好了。”
陆云薄听得怔了怔。
贺飞远比他想的还要厉害。
“那你知道互联网吗?”陆云薄问道。
“知道, 据说这种技术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电脑都联通起来。”说完贺飞又摇摇头,“不过,我还没见过哪里用到这个技术。”
这太正常了。陆云薄笑笑没说话。九五年, 即使是在美国,互联网的应用也没有那么广泛。
一九九五年,比尔盖茨上脱口秀节目的时候, 还要向主持人解释, 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用着急, 咱们国家已经着手发展互联网了。”陆云薄想了想说, “不是还给互联网起了个名字……”
“因特奈特,又叫因特网。”贺飞抢着说道。
“对对!”陆云薄一拍脑门。这个名字可真够有时代感。
“现在互联网确实还不太普及,只在一些大城市又试点。”陆云薄说,“不过要不了多久, 就算是普通人的家里,也能接入互联网。”
“真的吗?”贺飞兴奋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
一九□□年, 陆云薄考上大学, 那一年互联网刚刚被发明出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发明只在几年内就席卷了世界,更没有人料到, 它几乎颠覆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真的。”
陆云薄望向远处,记忆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张树新。
如果说一九九五年是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那么张树新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标志人物。
她在九五年初建立了一家名为瀛海威的网络服务公司,公司的宗旨就是让互联网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
现在是九五年七月,张树新的公司才刚成立不久,但是一切都在迅猛生长。
陆云薄丝毫没有怀疑——很快他就能用上网络了。
他转头看向贺飞,狡黠一笑:“等到互联网普及了,咱们就让高翔装一个。”
贺飞怔了一下说:“啊,让他装?我听说装因特网可贵了,他能愿意吗?”
确实挺贵的。
陆云薄记得,那个时候安装网络,电缆,网络,电话费,调制解调器,安装费,加到一起也要几千块了。
“没事,咱们觉得贵,对于高翔这种少爷公子,可能只是个小钱。”
“可是,咱们和他就见过一面。”贺飞说。
“一回生二回熟嘛,这可是高翔自己说的。”陆云薄说,“周末他请咱俩吃饭吗?到时候去探探他的虚实。”
“这……”贺飞不知道该说什么。
陆云薄突然认真道:“贺飞,你不觉得高翔其实人挺好的嘛?”
这句话得到了贺飞的认同,点点头说:“嗯。虽然高翔看起来有点儿不着调,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应该是个很好的人。”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
陆云薄回到机械厂时,已经过了饭点。
好在他早有准备。
回来的路上,陆云薄发现周围新开了一家速食店,主要就是卖一些炒面,炒米之类的,供周围工作的人中午填饱肚子。
他路过的时候也给自己点了一份炒面。
陆云薄来到员工食堂。
左手拎着塑料袋,里面用一次性饭盒装着他买的炒面。
右手拎着一个布袋子,里面便是他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布袋子是临走时,贺飞找出来给他的。
员工食堂一共分出三个大桌子,每个大桌子旁都围了一圈长椅。
机械厂的地皮
本就不算大。员工食堂的大多数位置还是留给了后厨。所以员工食堂本身空间比较局促。
此时食堂里空空如也。只有几个人在清理桌子。
见陆云薄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说道:“陆会计,这会没饭了。”
陆云薄把左手拿着的炒面展示给那人:“我自己带了饭,吃完了我自己擦桌子,不麻烦你们。”
那人点点头,便继续忙自己手中的事情。
陆云薄自己独占了一个大桌子,从塑料袋里掏出炒面慢悠悠地吃了起来。
惬意地吃完午饭,陆云薄回到办公室。
他抬手看表,现在是下午一点半。
这个时候办公室还有很多人没有来,机械厂的员工,有一些人的家就住在附近,这些人中午会回家吃饭,然后再休息一会儿。
陆云薄家离机械厂其实也不远,彭纭中午又可以给她做饭,所以他总是回到家吃饭,后来陆劲上学,彭纭也去上班了,两个人都忙了起来,他才开始在职工宿舍吃饭。
办公室里还算安静,一些人吃饱了犯困,就趴在桌子上睡觉;一些人在小声的聊天;还有些人嫌办公室里闷得慌,就会在院子里那棵梧桐树的树下,抽抽烟聊聊天。
张小泉此时正趴在桌子上休息。
陆云薄走过去,轻轻拍拍张小泉的肩膀,说道:“小泉,醒一醒。”
“啊,陆哥。”张小泉睡眼朦胧的抬起头问道,“怎么了?”
陆云薄把手边的一杯茶递给了张小泉,说道:“喝口水,缓一缓,我问你个事儿。”
张小泉爬起身子,抱起杯子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稍微清醒了一些,说道:“陆哥你说,什么事儿?”
陆云薄手里拿着那本从机械一厂要来的设备说明书,他把说明书递到张小泉面,问道:“小泉,你有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张小泉盯着那个小册子,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好像见过,就放在哪个柜子里,有好几本呢。”
陆云薄拍了拍张小泉的胳膊:“你去帮我找找,行不行?”
张小泉一个咕噜站起身来,说道:
“没问题,就在车间的柜子里,我帮你去找一下。”
陆云薄不是车间的工人,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他是不能进入车间的。所以他就坐在张小泉的位子上等他回来。
十分钟过后,张小泉沮丧着回来了,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陆云薄有一点不好的预感。
张小泉叹了一口气说道:“陆哥,你说的那个设备说明书本来就堆在车间后面的一个柜子里。但是半年前元旦大扫除的时候,大家觉得没用,又占地方。就把那几本说明书全给扔掉了。”
“扔掉了。”陆云薄不禁重复了一下张小泉的话。
张小泉默默点了点头。
陆云薄也叹了一口气,拉着张小泉坐下,说道:“没关系,扔掉就扔掉了吧。我手里这本还能用。”
他庆幸那天从一厂车间主任罗宏手里要来了这份说明书。
唯一遗憾的是,一厂的车床都是用来生产螺纹螺母之类的零件,而自己所在九厂车间里的机床,主要生产轴承。
他记得七厂和八厂也都生产轴承,但是这两个机械厂他一个人也不认识。
陆云薄又翻了翻手里的那本说明书,心想:虽然生产的零件不同,但是机器是相同的,只要编程原理一样,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他远远看一眼自己的桌子上,借来的书把装书的布袋子塞得满满的。
借了这么多书,应该可以应付技术比武了。
“小泉,你们车间主任今天在不在?”陆云薄突然开口问道。
“一直都在呀,怎么了?”张小泉答道。
陆云薄想要去一趟车间。
如今万事俱备,但是想要给车床编程,纸上谈兵是不行的,他必须得去车间亲自研究一下那些生产机器。
不过车间主任张兴民,可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想到这里,陆云薄一阵烦躁——今天下午又得有一场恶战,机械厂里的这些人真是没有一个省心的。
“没什么。”他没有回答张小泉的疑问,“我就随便问问,谢谢你帮我。”
他又瞄了一眼表,还有十分钟就到两点了
,此时陆陆续续有同事回到办公室。
他跟张小泉说完话,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周五的下午每个人都百无聊赖,陆云薄此时也无所事事。
这两天他也几乎没怎么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好好坐着。
于是他稍微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把借来的书稍作分类,整齐的码在左手边。
既然无事可做,也没人来找,他便想趁着这阵空闲稍微看一看书。
先看看 dos 吧,太久没用过这种操作系统了。
他在一叠 dos 系统相关的书里面翻找。今天借来的书实在多,一时竟不知从先看哪本。
他从中抽出了一本,红色的封皮,正中间用楷体写着书的名字:《dos 操作大全》,左下角用小小的宋体写着作者的名字。
他凑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作者/冯勇。
书是冯勇写的!?陆云薄难以置信。
当年在精密实验室工作的冯勇叔叔?
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但是熟悉 dos 操作,而且技术水平足以写书的人……
陆云薄刷刷几下。翻到了书的最后几页。那几页上写着简单的作者信息:冯勇,一九四一年生人,dos 系统专家,专业方向是机械生产计算机编程。
是他!
书上展示的信息虽然简单,但无论是年龄,还是专业方向都对得上。
陆云薄几乎可以确认,写书的冯勇,就是当年拍着他肩膀说“大有可为”的那个人。
霎时间,一大串回忆在脑中闪过,这让他有些恍惚。
陆云薄坐在椅子正在出神,面前忽然闪出一个身影。
“陆会计。”陆云薄抬头一看,于立人正站在自己的面前。
“于副科长。”他“啪”得一声合上了手里的书,扔到了一旁。
“陆会计不好好上班,在那儿看什么书呢?”于立人斜着眼睛瞟了一眼那本书逐字念道,“得、喔、斯,操作大全。”
你可别糟践英文了!
于立人这魔幻的拼读,让陆云薄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您到底有什
么事?”陆云薄有些不耐烦。
“我当然是来视察视察你的工作情况。”于立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这家伙是不是又要找我麻烦。
“那你视察完了,请回吧。”陆云薄不客气地回答道。
他心中憋了一口气,做好了和于立人再战斗一次的准备。
不想于立人接着说:“我这儿有一张发|票,你给我报销一下。”
于立人这句话,让事情突然变得正经起来,反倒让陆云薄有些始料未及,于是赶紧调整情绪,正襟危坐说:“哦,好的。把发|票给我吧。”
陆云薄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把钥匙,欠下身子,打开了保险柜的大锁,从里面拿出了厚厚的账本。他一边翻账本一边问:“于副处长,这是买什么的发|票?”
“办公文具。”于立人答道。
陆云薄接过于立人的手中的发|票,和大多数红色底衬的发|票不同,这张发|票的墨水是蓝色的。发|票上的数额写着,五百人民币。
他摊开账本,翻到今天的记录,随口问着:“什么办公文具买了五百块?”
没想到被这么无心一问,于立人显得有些紧张。
他短暂沉默了一下,然后故作淡然,说道:“是给厂长,唐科长,还有我买的办公用品。钢笔,墨水,纸张还有好多杂物,都算在里面了。”
陆云薄隐隐察觉到于立人语气的不自然,但也没有放在心上。
九十年代的□□系统和报销制度不够完善,想要精细管理的成本很高。
于是,国有单位都实施一种简单的制度:每个部门每月分配一定的报销额度,只要报销总金额小于这个额度,单位的财务部门基本就会照单全收。
国有单位预算都比较充足,大多时候,这个报销额度都是用不完的。
于是当时就形成一种风气,不管开销是不是和工作相关,只要花钱就开□□,然后拿到单位报销。
普通员工,基本也就是在吃饭购物上动动脑筋。
对于领导们来说,就更简单了——单位里很多开销都需要他们经手,购
买时少买些东西,再把□□的金额开得高一些,报销的时候,个人就能赚一点里面的差价。
好在,□□开得不能太离谱,所以最后落到手里的并不多。
于立人语气慌张,大概只是因为,这次报销的金额比较大,他从中做了些文章。
陆云薄厌恶对这种薅公家羊毛的行为,但却没有什么办法。
这是时代发展的烙印,也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改变。
他打开账本,在账本上慢慢写下一条新的记录:
【报销 | 办公文具 | 伍佰元 | 于立人】
他没有注意到,他写这些信息时,于立人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写字的手。
“签个字吧。于副科长。”陆云薄把笔递给于立人。
于立人刷刷写下自己大名。
“这笔钱怎么给您?是要现金,还是月底跟着您的工资一块儿打过去?”陆云薄问道。
“你就给我折现吧。”于立人说道。
陆云薄点点头,欠下身子去摸保险柜。保险柜是双层的,下面一层有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放着几千块钱现金。
机械厂员工们不归陆云薄管,而是由西联集团统一发放,直接转账到员工账户。
袋子里的几千块钱,主要就是用于现在这种情况——有人来报销□□,如果需要现金,他就会用袋子里的钱,直接折现。
陆云薄数出五张一百元,递给了于立人。
“于副科长,这是五百块,您点一点。”
于立人抓起钱,把那一小叠钱轻轻摊开呈一个扇形,用眼睛扫了一眼,便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没问题了,你把发|票归档吧。”于立人说道。
账本的最后几页,有几个牛皮纸制作的夹层,专门用来存放票据。
于立人看着他那张发|票被塞进了夹层里,神情轻松了许多:“好了,我没事儿了。”
陆云薄也舒了一口气。
“你好好上班,不许再看那些和本职工作没有关系的书了。”于立人不冷不淡的来了这么一句。
这句话就好像上学时候老师说的
那句:“不要看闲书。”
陆云薄一阵无语,敷衍地说道:“不看了不看了。”
“知道就好。”于立人说罢便转身离开。
于立人离开后,陆云薄却觉得奇怪。
昨天与于立人一番争斗,他觉得今天于立人无论如何都会为难他的。
这家伙竟然没找我的麻烦……
罢了,相安无事难道不是最好的吗。
账本的夹层还摊开在陆云薄的面前,里面塞满了票据。
一般来说,每过一个季度,陆云薄就需要把账本和票据上交给西联集团。
集团公司有专门的财务部门,会把当季各个机械厂的账本流水统一入账。
入账之后,账本会被退回到各厂会计手里,不过相关票据会被收走归档。
西联集团是生产单位,所以季度的算法与普通单位不同。
西联集团下属单位,不仅有负责生产的机械厂,还有前线负责采集的采集场,以及生产基础用料的钢铁加工厂。
一月二月进入寒冬,采集场加工厂没有办法工作,会全面停工。
算上春节假期,这两个月,西联集团是没有产出的。
其实西联遇到的问题,大多数生产单位都会遇到。
所以,为了方便季度结算,安排生产,这些单位的“第一季度”是三月到五月。“第二季度”是六月到八月。
现在是七月,按照这种季度的划分方法,西联集团目前还处在二季度中期。
六月份的票据还没有上交。陆云薄喃喃道。
他随手翻看两个月的票据,一张使用蓝色墨水印刷的发|票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和刚才于立人刚刚给他的发|票一模一样。
他又找出刚才的□□,把新旧两张发|票拿在手里端详——两张发|票的墨水都是蓝色,发|票的抬头都写着:【文星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发|票的纸张似乎更加薄一些,右下角印着红色的印章,相比于别的发|票,这印章看起来更加清晰。
他翻看一下之前的流水,果然,于立人在六月初的时候报销了一张发|票,报销名目也是办公用品
,报销数额稍小一些,三百块。
哪来这么多办公文具?
陆云薄心中生疑,但办公文具这种东西,平时用得多,买得也多,他不可能一一核实。
至于这发|票,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摇了摇头,把两张发|票重新归档。
---
周五的下午大家都无所事事。每个人不是在闲聊,就是在桌子上做自己的事情。
快到下午五点的时候,每个人都蠢蠢欲动。连于立人都坐不住了,已经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东西,办公室大多数人也学着他的样子,准备随时下班。
陆云薄向自己办公室的后方看了一眼,车间的工人们也结束了工作,在办公室里进进出出。
差不多是时候了。
陆云薄也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桌子,去往车间。
在去车间的路上,正看见张小泉从里面出来。
“小泉,你们张主任还没走吧?”陆云薄问道。
“还没走。”张小泉答道,“你要找他吗?车间马上要上锁了。”
“那我得赶紧去。”陆云薄说。
“陆哥,你到底要干嘛?”张小泉中午就有这个疑惑,只不过陆云薄没有回答他。
“我想去你们车间用一下加工机器。”陆云薄说出了他的目的。
“你要用机器?”张小泉说道,“你要用车床?可是你不是工人,按理说你是不能碰生产机器的。”
“我知道。”陆云薄说,“所以我这不就准备去找你们张主任商量一下嘛。”
“你要找他商量。”张小泉一惊,使劲摇摇头,“张主任可没那么好说话。”
陆云薄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他没那么好说话,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帮着我说话。”
“啊?我……”张小泉面露难色,思索片刻说道,“好吧,我陪你去。”
陆云薄大步流星走在前面,张小泉说是陪他一起,但其实只是默默的藏在他的后面。他本只是想逗逗张小泉,没想到张小泉还真同意了。
车间里的工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的办公桌。
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局域网?陆云薄怔了一下。
这个图书馆竟然有局域网!
一九九五年, 很多人网络这个概念都没有听说过,跟别提局域网、互联网。
但是贺飞他……
“这个局域网是你搭建的吗?”陆云薄试探性地问道。
“是的!”贺飞骄傲地答道。
“你是怎么学会搭建局域网的?”陆云薄问道。
“有一次我看《信息世界》,就是你刚才借的那本外文杂志, 里面有一期专栏介绍局域网络。专栏说,局域网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分享信息。”
“我觉得这个技术很实用,就找了一些书学习如何搭建局域网。折腾了好久,也花了些钱买硬件, 总算是被我弄好了。”
陆云薄听得怔了怔。
贺飞远比他想的还要厉害。
“那你知道互联网吗?”陆云薄问道。
“知道, 据说这种技术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电脑都联通起来。”说完贺飞又摇摇头,“不过,我还没见过哪里用到这个技术。”
这太正常了。陆云薄笑笑没说话。九五年, 即使是在美国,互联网的应用也没有那么广泛。
一九九五年,比尔盖茨上脱口秀节目的时候, 还要向主持人解释, 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用着急, 咱们国家已经着手发展互联网了。”陆云薄想了想说, “不是还给互联网起了个名字……”
“因特奈特,又叫因特网。”贺飞抢着说道。
“对对!”陆云薄一拍脑门。这个名字可真够有时代感。
“现在互联网确实还不太普及,只在一些大城市又试点。”陆云薄说,“不过要不了多久, 就算是普通人的家里,也能接入互联网。”
“真的吗?”贺飞兴奋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
一九□□年, 陆云薄考上大学, 那一年互联网刚刚被发明出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发明只在几年内就席卷了世界,更没有人料到, 它几乎颠覆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真的。”
陆云薄望向远处,记忆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张树新。
如果说一九九五年是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那么张树新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标志人物。
她在九五年初建立了一家名为瀛海威的网络服务公司,公司的宗旨就是让互联网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
现在是九五年七月,张树新的公司才刚成立不久,但是一切都在迅猛生长。
陆云薄丝毫没有怀疑——很快他就能用上网络了。
他转头看向贺飞,狡黠一笑:“等到互联网普及了,咱们就让高翔装一个。”
贺飞怔了一下说:“啊,让他装?我听说装因特网可贵了,他能愿意吗?”
确实挺贵的。
陆云薄记得,那个时候安装网络,电缆,网络,电话费,调制解调器,安装费,加到一起也要几千块了。
“没事,咱们觉得贵,对于高翔这种少爷公子,可能只是个小钱。”
“可是,咱们和他就见过一面。”贺飞说。
“一回生二回熟嘛,这可是高翔自己说的。”陆云薄说,“周末他请咱俩吃饭吗?到时候去探探他的虚实。”
“这……”贺飞不知道该说什么。
陆云薄突然认真道:“贺飞,你不觉得高翔其实人挺好的嘛?”
这句话得到了贺飞的认同,点点头说:“嗯。虽然高翔看起来有点儿不着调,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应该是个很好的人。”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
陆云薄回到机械厂时,已经过了饭点。
好在他早有准备。
回来的路上,陆云薄发现周围新开了一家速食店,主要就是卖一些炒面,炒米之类的,供周围工作的人中午填饱肚子。
他路过的时候也给自己点了一份炒面。
陆云薄来到员工食堂。
左手拎着塑料袋,里面用一次性饭盒装着他买的炒面。
右手拎着一个布袋子,里面便是他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布袋子是临走时,贺飞找出来给他的。
员工食堂一共分出三个大桌子,每个大桌子旁都围了一圈长椅。
机械厂的地皮
本就不算大。员工食堂的大多数位置还是留给了后厨。所以员工食堂本身空间比较局促。
此时食堂里空空如也。只有几个人在清理桌子。
见陆云薄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说道:“陆会计,这会没饭了。”
陆云薄把左手拿着的炒面展示给那人:“我自己带了饭,吃完了我自己擦桌子,不麻烦你们。”
那人点点头,便继续忙自己手中的事情。
陆云薄自己独占了一个大桌子,从塑料袋里掏出炒面慢悠悠地吃了起来。
惬意地吃完午饭,陆云薄回到办公室。
他抬手看表,现在是下午一点半。
这个时候办公室还有很多人没有来,机械厂的员工,有一些人的家就住在附近,这些人中午会回家吃饭,然后再休息一会儿。
陆云薄家离机械厂其实也不远,彭纭中午又可以给她做饭,所以他总是回到家吃饭,后来陆劲上学,彭纭也去上班了,两个人都忙了起来,他才开始在职工宿舍吃饭。
办公室里还算安静,一些人吃饱了犯困,就趴在桌子上睡觉;一些人在小声的聊天;还有些人嫌办公室里闷得慌,就会在院子里那棵梧桐树的树下,抽抽烟聊聊天。
张小泉此时正趴在桌子上休息。
陆云薄走过去,轻轻拍拍张小泉的肩膀,说道:“小泉,醒一醒。”
“啊,陆哥。”张小泉睡眼朦胧的抬起头问道,“怎么了?”
陆云薄把手边的一杯茶递给了张小泉,说道:“喝口水,缓一缓,我问你个事儿。”
张小泉爬起身子,抱起杯子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稍微清醒了一些,说道:“陆哥你说,什么事儿?”
陆云薄手里拿着那本从机械一厂要来的设备说明书,他把说明书递到张小泉面,问道:“小泉,你有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张小泉盯着那个小册子,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好像见过,就放在哪个柜子里,有好几本呢。”
陆云薄拍了拍张小泉的胳膊:“你去帮我找找,行不行?”
张小泉一个咕噜站起身来,说道:
“没问题,就在车间的柜子里,我帮你去找一下。”
陆云薄不是车间的工人,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他是不能进入车间的。所以他就坐在张小泉的位子上等他回来。
十分钟过后,张小泉沮丧着回来了,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陆云薄有一点不好的预感。
张小泉叹了一口气说道:“陆哥,你说的那个设备说明书本来就堆在车间后面的一个柜子里。但是半年前元旦大扫除的时候,大家觉得没用,又占地方。就把那几本说明书全给扔掉了。”
“扔掉了。”陆云薄不禁重复了一下张小泉的话。
张小泉默默点了点头。
陆云薄也叹了一口气,拉着张小泉坐下,说道:“没关系,扔掉就扔掉了吧。我手里这本还能用。”
他庆幸那天从一厂车间主任罗宏手里要来了这份说明书。
唯一遗憾的是,一厂的车床都是用来生产螺纹螺母之类的零件,而自己所在九厂车间里的机床,主要生产轴承。
他记得七厂和八厂也都生产轴承,但是这两个机械厂他一个人也不认识。
陆云薄又翻了翻手里的那本说明书,心想:虽然生产的零件不同,但是机器是相同的,只要编程原理一样,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他远远看一眼自己的桌子上,借来的书把装书的布袋子塞得满满的。
借了这么多书,应该可以应付技术比武了。
“小泉,你们车间主任今天在不在?”陆云薄突然开口问道。
“一直都在呀,怎么了?”张小泉答道。
陆云薄想要去一趟车间。
如今万事俱备,但是想要给车床编程,纸上谈兵是不行的,他必须得去车间亲自研究一下那些生产机器。
不过车间主任张兴民,可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想到这里,陆云薄一阵烦躁——今天下午又得有一场恶战,机械厂里的这些人真是没有一个省心的。
“没什么。”他没有回答张小泉的疑问,“我就随便问问,谢谢你帮我。”
他又瞄了一眼表,还有十分钟就到两点了
,此时陆陆续续有同事回到办公室。
他跟张小泉说完话,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周五的下午每个人都百无聊赖,陆云薄此时也无所事事。
这两天他也几乎没怎么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好好坐着。
于是他稍微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把借来的书稍作分类,整齐的码在左手边。
既然无事可做,也没人来找,他便想趁着这阵空闲稍微看一看书。
先看看 dos 吧,太久没用过这种操作系统了。
他在一叠 dos 系统相关的书里面翻找。今天借来的书实在多,一时竟不知从先看哪本。
他从中抽出了一本,红色的封皮,正中间用楷体写着书的名字:《dos 操作大全》,左下角用小小的宋体写着作者的名字。
他凑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作者/冯勇。
书是冯勇写的!?陆云薄难以置信。
当年在精密实验室工作的冯勇叔叔?
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但是熟悉 dos 操作,而且技术水平足以写书的人……
陆云薄刷刷几下。翻到了书的最后几页。那几页上写着简单的作者信息:冯勇,一九四一年生人,dos 系统专家,专业方向是机械生产计算机编程。
是他!
书上展示的信息虽然简单,但无论是年龄,还是专业方向都对得上。
陆云薄几乎可以确认,写书的冯勇,就是当年拍着他肩膀说“大有可为”的那个人。
霎时间,一大串回忆在脑中闪过,这让他有些恍惚。
陆云薄坐在椅子正在出神,面前忽然闪出一个身影。
“陆会计。”陆云薄抬头一看,于立人正站在自己的面前。
“于副科长。”他“啪”得一声合上了手里的书,扔到了一旁。
“陆会计不好好上班,在那儿看什么书呢?”于立人斜着眼睛瞟了一眼那本书逐字念道,“得、喔、斯,操作大全。”
你可别糟践英文了!
于立人这魔幻的拼读,让陆云薄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您到底有什
么事?”陆云薄有些不耐烦。
“我当然是来视察视察你的工作情况。”于立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这家伙是不是又要找我麻烦。
“那你视察完了,请回吧。”陆云薄不客气地回答道。
他心中憋了一口气,做好了和于立人再战斗一次的准备。
不想于立人接着说:“我这儿有一张发|票,你给我报销一下。”
于立人这句话,让事情突然变得正经起来,反倒让陆云薄有些始料未及,于是赶紧调整情绪,正襟危坐说:“哦,好的。把发|票给我吧。”
陆云薄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把钥匙,欠下身子,打开了保险柜的大锁,从里面拿出了厚厚的账本。他一边翻账本一边问:“于副处长,这是买什么的发|票?”
“办公文具。”于立人答道。
陆云薄接过于立人的手中的发|票,和大多数红色底衬的发|票不同,这张发|票的墨水是蓝色的。发|票上的数额写着,五百人民币。
他摊开账本,翻到今天的记录,随口问着:“什么办公文具买了五百块?”
没想到被这么无心一问,于立人显得有些紧张。
他短暂沉默了一下,然后故作淡然,说道:“是给厂长,唐科长,还有我买的办公用品。钢笔,墨水,纸张还有好多杂物,都算在里面了。”
陆云薄隐隐察觉到于立人语气的不自然,但也没有放在心上。
九十年代的□□系统和报销制度不够完善,想要精细管理的成本很高。
于是,国有单位都实施一种简单的制度:每个部门每月分配一定的报销额度,只要报销总金额小于这个额度,单位的财务部门基本就会照单全收。
国有单位预算都比较充足,大多时候,这个报销额度都是用不完的。
于是当时就形成一种风气,不管开销是不是和工作相关,只要花钱就开□□,然后拿到单位报销。
普通员工,基本也就是在吃饭购物上动动脑筋。
对于领导们来说,就更简单了——单位里很多开销都需要他们经手,购
买时少买些东西,再把□□的金额开得高一些,报销的时候,个人就能赚一点里面的差价。
好在,□□开得不能太离谱,所以最后落到手里的并不多。
于立人语气慌张,大概只是因为,这次报销的金额比较大,他从中做了些文章。
陆云薄厌恶对这种薅公家羊毛的行为,但却没有什么办法。
这是时代发展的烙印,也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改变。
他打开账本,在账本上慢慢写下一条新的记录:
【报销 | 办公文具 | 伍佰元 | 于立人】
他没有注意到,他写这些信息时,于立人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写字的手。
“签个字吧。于副科长。”陆云薄把笔递给于立人。
于立人刷刷写下自己大名。
“这笔钱怎么给您?是要现金,还是月底跟着您的工资一块儿打过去?”陆云薄问道。
“你就给我折现吧。”于立人说道。
陆云薄点点头,欠下身子去摸保险柜。保险柜是双层的,下面一层有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放着几千块钱现金。
机械厂员工们不归陆云薄管,而是由西联集团统一发放,直接转账到员工账户。
袋子里的几千块钱,主要就是用于现在这种情况——有人来报销□□,如果需要现金,他就会用袋子里的钱,直接折现。
陆云薄数出五张一百元,递给了于立人。
“于副科长,这是五百块,您点一点。”
于立人抓起钱,把那一小叠钱轻轻摊开呈一个扇形,用眼睛扫了一眼,便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没问题了,你把发|票归档吧。”于立人说道。
账本的最后几页,有几个牛皮纸制作的夹层,专门用来存放票据。
于立人看着他那张发|票被塞进了夹层里,神情轻松了许多:“好了,我没事儿了。”
陆云薄也舒了一口气。
“你好好上班,不许再看那些和本职工作没有关系的书了。”于立人不冷不淡的来了这么一句。
这句话就好像上学时候老师说的
那句:“不要看闲书。”
陆云薄一阵无语,敷衍地说道:“不看了不看了。”
“知道就好。”于立人说罢便转身离开。
于立人离开后,陆云薄却觉得奇怪。
昨天与于立人一番争斗,他觉得今天于立人无论如何都会为难他的。
这家伙竟然没找我的麻烦……
罢了,相安无事难道不是最好的吗。
账本的夹层还摊开在陆云薄的面前,里面塞满了票据。
一般来说,每过一个季度,陆云薄就需要把账本和票据上交给西联集团。
集团公司有专门的财务部门,会把当季各个机械厂的账本流水统一入账。
入账之后,账本会被退回到各厂会计手里,不过相关票据会被收走归档。
西联集团是生产单位,所以季度的算法与普通单位不同。
西联集团下属单位,不仅有负责生产的机械厂,还有前线负责采集的采集场,以及生产基础用料的钢铁加工厂。
一月二月进入寒冬,采集场加工厂没有办法工作,会全面停工。
算上春节假期,这两个月,西联集团是没有产出的。
其实西联遇到的问题,大多数生产单位都会遇到。
所以,为了方便季度结算,安排生产,这些单位的“第一季度”是三月到五月。“第二季度”是六月到八月。
现在是七月,按照这种季度的划分方法,西联集团目前还处在二季度中期。
六月份的票据还没有上交。陆云薄喃喃道。
他随手翻看两个月的票据,一张使用蓝色墨水印刷的发|票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和刚才于立人刚刚给他的发|票一模一样。
他又找出刚才的□□,把新旧两张发|票拿在手里端详——两张发|票的墨水都是蓝色,发|票的抬头都写着:【文星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发|票的纸张似乎更加薄一些,右下角印着红色的印章,相比于别的发|票,这印章看起来更加清晰。
他翻看一下之前的流水,果然,于立人在六月初的时候报销了一张发|票,报销名目也是办公用品
,报销数额稍小一些,三百块。
哪来这么多办公文具?
陆云薄心中生疑,但办公文具这种东西,平时用得多,买得也多,他不可能一一核实。
至于这发|票,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摇了摇头,把两张发|票重新归档。
---
周五的下午大家都无所事事。每个人不是在闲聊,就是在桌子上做自己的事情。
快到下午五点的时候,每个人都蠢蠢欲动。连于立人都坐不住了,已经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东西,办公室大多数人也学着他的样子,准备随时下班。
陆云薄向自己办公室的后方看了一眼,车间的工人们也结束了工作,在办公室里进进出出。
差不多是时候了。
陆云薄也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桌子,去往车间。
在去车间的路上,正看见张小泉从里面出来。
“小泉,你们张主任还没走吧?”陆云薄问道。
“还没走。”张小泉答道,“你要找他吗?车间马上要上锁了。”
“那我得赶紧去。”陆云薄说。
“陆哥,你到底要干嘛?”张小泉中午就有这个疑惑,只不过陆云薄没有回答他。
“我想去你们车间用一下加工机器。”陆云薄说出了他的目的。
“你要用机器?”张小泉说道,“你要用车床?可是你不是工人,按理说你是不能碰生产机器的。”
“我知道。”陆云薄说,“所以我这不就准备去找你们张主任商量一下嘛。”
“你要找他商量。”张小泉一惊,使劲摇摇头,“张主任可没那么好说话。”
陆云薄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他没那么好说话,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帮着我说话。”
“啊?我……”张小泉面露难色,思索片刻说道,“好吧,我陪你去。”
陆云薄大步流星走在前面,张小泉说是陪他一起,但其实只是默默的藏在他的后面。他本只是想逗逗张小泉,没想到张小泉还真同意了。
车间里的工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的办公桌。
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