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广宗城破
广宗是作坚城。
它之所以坚实, 并不是因为它城墙有多高,护城河有多深,守卫军有多精锐, 而是因为这是黄巾军的心脏, 大贤良师张角就在这里。
这里黄巾比别处更凶残顽抗,更加难缠。
重回前线的卢植这样向皇甫嵩介绍。
其实根本不必他讲,这座城能抗住董仲颖数次攻击, 而始终屹立不倒, 给朝廷军队带来巨大伤亡,皇甫嵩怎么会不清楚。
当初在颍川黄巾是什么样, 他亲眼见过。
他甚至一度被波才带着黄巾, 围困在长社, 若非对方果然不识兵法, 让他有了可乘之机, 战局现在如何还很难说。
黄巾当然不可能胜利,但皇甫嵩还是做好了要围城数月,慢慢吞噬它的准备,他甚至算好,在明年春耕前, 他一定能拿下这座城池。
就在这时, 他们迎来了转机。
他望着眼前的孩子。
的确还只是个孩子,在皇甫嵩眼中, 十四岁的荀颢,是个瘦弱、幼小的孩子。
颍川荀氏。
少年站在他面前,衣衫单薄狼狈、饿得面黄肌瘦、但身板挺得笔直, 如一颗压不弯的幼松。
那个, 此时已天下扬名的荀氏神童, 竟然真的被黄巾虏到这里。
“他们想让叔父为他们制造守城之器,叔父不愿,他们便将我们关起来,”荀颢神色镇定坦然,带着骄傲,“但他们岂能关得住叔父?这段时间,叔父发现许多颍川百姓也被裹挟到此,便十分担忧他们,取得联络沟通后,我们终于摸清城中守备,今日会在城中举火为号,打开城门,只请将军准备好,倒时候入城便是。”
少年拿出一片写在白衣上的信,信上墨色淋漓,是一篇文章,短短数百字,既述被虏之忧愤愧疚,又讲如何联络沟通颍川的百姓,表示他们都是良家子,入过学堂,学过礼教君臣之道,被待至此并非自愿,如今将功赎罪,希望将军能赦他们不得已从贼之过,最后则将今日内应起事,时间地点讲述清楚。
信背面,则画了一张□□图纸,称此弩比同样大小的现有□□,至少能增一倍之距。
皇甫嵩从信中抬头,看了一眼少年。
少年站在他面前,有紧张担忧却没有害怕,只飞快的将整座城的布局一一道来。
“前些日,叔父借机向张角献策说可以在城下,挖出深沟以应对骑兵,并记下沟壑位置,这数日,大家从附近屋中挖出通道,直通墙下沟壑,我便是从沟中逃出。但不知他们什么时候会察觉,”少年忧心如焚的样子,丝毫不假,“今夜入城中,还请将军能派人先入县寺救我叔父。”
“若是被黄巾知道,今夜之事是叔父一手策划,恐怕叔父会有性命之忧,又则,这里天气寒凉,我们衣食不足,叔父照顾我,自己却受寒生病了。”
可怜。
皇甫嵩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信,又看了一眼荀颢,已经全然相信了他的话。
这恐怕是一封绝笔。
那位聪明绝伦的荀氏公子,大概已经探知如今朝中纷争。
他既果然在黄巾之中,纵使不是自愿,如今也只能用鲜血洗清家族名誉。
眼前这位小少年,显然还全然不知。
无论是他,还是信中所写颍川百姓,都被托付给他们了。
皇甫嵩和卢植对视一眼,让人将荀颢带下去休息饮食,不由得对未曾谋面的荀氏公子,带上一点敬意。
皇甫嵩招来众将,简单讲了今夜入城和内应之事,当然,绝笔只是他的猜测,也就不必说,只说到时候若围攻县衙,能顺便救出荀家公子,就尽量救一救。
尽人事,听天命吧。
夕阳将坠,将天边染得如血一样红,仿佛要最后拼尽全力,艳惊天下一回。
波才前来辞行的时候,荀柔就盯着那天边的红云看不够,脸上似乎也染了天空的颜色,“你最好天一黑就走,这时候对面也在埋锅造饭,根本不会注意,至于城中,就算发现,如今也管不了了。”
“公子真的不随我们走吗?”波才忍不住道。
“虽然朝廷不知道你活着,未必还会追究,不过你最好还是少露面,让你弟把胡子剃了顶在前面。”荀柔不答,“有识之士都知道,天下要乱了,你们若只想苟命,可以留在太行山间,若是想要有一番作为,就去北面并州。与朝廷兵马厮杀有什么意义?守住国门,抵御外族,保护一方百姓,是你能做的事,不要浪费你的用兵天赋,也不要疏忽大意。”
“孙子兵法说:必死者可杀,必生者可虏,这是为将者危亡之关键,你如今跨过这道生死之线,将来一定干出一番事业。不过你要记住,无论你的志向是什么,不要再依靠别人。
“合作可以,但留着你的忠诚,给你心中的道义。”
波才嘴唇颤了颤,再次在荀柔面前跪下来,“多谢公子教诲,波才必此生不忘。”
“好了,你带着人走吧,不要回头。”
波才站起来点点头,“我同荀小公子告别一下吧?”
“不必,”荀柔摇头,“他昨天夜里噩梦,白日里浑浑噩噩,我让他早些睡了。”
波才不疑有它,点点头,最后拱手道别,“如此,公子保重,希望日后再见。”
荀柔送走他,返身回屋。
廖化紧张地跟着他,说话也是端正雅言,“公子,我们真的不会被朝廷杀头,真的能救大家吗?”
“这已经是最后的办法,”荀柔脚下有点飘,也不着急,一步一步都踩实了走。
做戏做全套,他从波才处得知消息,就开始节食,大概也由此身体有点虚,就伤风感冒。吃药也没必要,一挨就到今天,反正今天就结束了。
“倒时候,城中起火,城门一开,大家自然都往外跑,至于能跑出多少,只能看命,”他一字一字咬得艰难,“你到时候就带着那些人家还有那几个孩子,看准我跟你讲过的将官这类人物,上去求救就是,就按我教你们的说。”
“那,公子你也得快些,到时候要是火真燃起来,到处都会塌的。”廖化很有经验的担心道。
荀柔慢慢点头,“你这就去做准备吧,然后等一等,等到月亮到头顶上,你们再动手。”
等廖化也走了,荀柔在榻边坐下来,脱下这里妇人送的布衣,换了当初当初阿姊给他做的深衣。
夏衣用的是葛布,染了浅青月牙色,穿在身上清凉,头脑一清,让他能够有足够精神思考。
里应外合,帮朝廷军队破城,还不足以作为证据,让他从这次构陷中逃脱,所以,就这样吧,死在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他只是稍微有点遗憾,不能回家。
还有,
他拔出剑看了一眼——这竟是别人家的剑。
剑换鞘中,荀柔跪坐窗边,闭上眼睛静静等待。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看到了一丝火光。
要开始了吗?
他握住剑,想要在等一等,等稳妥确定再说。
“你搞什么鬼?伯谦去哪了?”
荀柔豁然睁开眼睛。
眼前高大虬髯,胡子拉碴,眼睛熬得通红的青年竟是张梁。
他怎么会这样快!
荀柔正要拔剑,却被张梁一把抓住,“你做什么?”
“去见我兄!”
哦,是该给张角一个交代。
“你放开,我自己可以走。”荀柔挣脱他,瞬间晕眩地在墙上靠了一下,这才站直,他理了理衣襟,当头道,“走吧。”
城中已经渐渐热闹起来了。
火光一处接着一处燃起,蔓延开,连成片。
“怎么回事?”如果开始的火光只是因为秋燥,那如今显然并非如此,张梁有些着急,见荀柔还是慢慢跟在后面,顿时一急,一把扯住他,飞快往张角屋去。
屋中除了榻上的张角,只有一个照顾的老头。
“阿兄,”张梁将荀柔带到,急匆匆道,“城中好似失火了,我去看看,待会儿在回来。”
“不急。”张角轻声道。
“啊?”张梁愣了一下,又连忙道,“阿兄,我看城中火势有些严重,得赶紧组织——”
“不用了。”
“是。”张梁茫然着退后。
“这一场火,荀公子蓄谋已久了吧。”张角轻声道。
荀柔此时什么也不怕了,甚至无所谓反派死于话多,他很平和淡定,“不错,此时四面城门大概都已经开了。”
他只让阿贤告诉皇甫嵩,会开西门,实际上四面城门全都会打开,从别的门的出逃百姓,有机会在夜色遮掩中,逃过追兵。
“你说什么?”张梁扬起拳头。
“阿弟!”张角抬高声音阻止他,“你退后。”
“阿兄——”
“退后。”张角重复道。
张梁不甘愿的后退。
“那公子为何不走?公子若是想走,是能逃出去的。”张角似自语又似对荀柔道。
荀柔不语。
张角望着屋梁,继续喃喃道,“襄师当初教我时讲,习太平经,当存救世宣化之心,若是萌生异心,必获恶果。我刚起事时,上师又来劝我说,我若为此,将受恶报那时候,我没想到啊,恶报真的来了,还来得这样快。”
“我只是不甘,只是无法看着那些伸手向我求救之人,就在眼前死了”
“兄长,兄长”张梁扑在兄长榻前抓住他的手,哭得满脸横泪,“阿兄,你没错,没错。”
张角深吸一口气,语气不再似先前模糊,而变得坚定清晰,“阿弟,如今事败,我们兄弟一个也跑不掉的,你找人去告诉你二兄一声,让他不要再无谓牺牲,你现在带着愿意拼命的兄弟,去拦一拦汉军,让愿意跑的人能跑得远些,我带他们败了,的确不该再带他们死,——快去,待会儿来不及了。”
“是。”张梁在兄长榻前咚咚咚磕了三下,拿袖子横着擦了一把眼泪,爬起来冲出去。
他没有对张角说保重。
“公子,”张角转过头来,看向荀柔,“我知道公子为何不走了。”
荀柔对他轻轻一笑,在他榻前跪坐下来,“波才都知道的事,你当然知道。”
“我真羡慕公子啊”张角望着他,“公子出生高贵,气质高雅,又聪慧过人,只要想做的事情,没有不能做成功,而我我永远望尘莫及。”
“但我会和你一样,你死在这里。”荀柔轻声道。
张角闭闭眼睛,又睁开,“不,公子可以活下去,公子一定要活下去,只有你能改变这天地!”
荀柔一愣。
“我送公子一件礼物,可以助公子脱困。”张角看着他,轻声道,“只是需要公子自己来取。”
他在荀柔怔忡的目光中,缓缓闭上眼,将头转回去,“我真是、非常、非常羡慕公子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它之所以坚实, 并不是因为它城墙有多高,护城河有多深,守卫军有多精锐, 而是因为这是黄巾军的心脏, 大贤良师张角就在这里。
这里黄巾比别处更凶残顽抗,更加难缠。
重回前线的卢植这样向皇甫嵩介绍。
其实根本不必他讲,这座城能抗住董仲颖数次攻击, 而始终屹立不倒, 给朝廷军队带来巨大伤亡,皇甫嵩怎么会不清楚。
当初在颍川黄巾是什么样, 他亲眼见过。
他甚至一度被波才带着黄巾, 围困在长社, 若非对方果然不识兵法, 让他有了可乘之机, 战局现在如何还很难说。
黄巾当然不可能胜利,但皇甫嵩还是做好了要围城数月,慢慢吞噬它的准备,他甚至算好,在明年春耕前, 他一定能拿下这座城池。
就在这时, 他们迎来了转机。
他望着眼前的孩子。
的确还只是个孩子,在皇甫嵩眼中, 十四岁的荀颢,是个瘦弱、幼小的孩子。
颍川荀氏。
少年站在他面前,衣衫单薄狼狈、饿得面黄肌瘦、但身板挺得笔直, 如一颗压不弯的幼松。
那个, 此时已天下扬名的荀氏神童, 竟然真的被黄巾虏到这里。
“他们想让叔父为他们制造守城之器,叔父不愿,他们便将我们关起来,”荀颢神色镇定坦然,带着骄傲,“但他们岂能关得住叔父?这段时间,叔父发现许多颍川百姓也被裹挟到此,便十分担忧他们,取得联络沟通后,我们终于摸清城中守备,今日会在城中举火为号,打开城门,只请将军准备好,倒时候入城便是。”
少年拿出一片写在白衣上的信,信上墨色淋漓,是一篇文章,短短数百字,既述被虏之忧愤愧疚,又讲如何联络沟通颍川的百姓,表示他们都是良家子,入过学堂,学过礼教君臣之道,被待至此并非自愿,如今将功赎罪,希望将军能赦他们不得已从贼之过,最后则将今日内应起事,时间地点讲述清楚。
信背面,则画了一张□□图纸,称此弩比同样大小的现有□□,至少能增一倍之距。
皇甫嵩从信中抬头,看了一眼少年。
少年站在他面前,有紧张担忧却没有害怕,只飞快的将整座城的布局一一道来。
“前些日,叔父借机向张角献策说可以在城下,挖出深沟以应对骑兵,并记下沟壑位置,这数日,大家从附近屋中挖出通道,直通墙下沟壑,我便是从沟中逃出。但不知他们什么时候会察觉,”少年忧心如焚的样子,丝毫不假,“今夜入城中,还请将军能派人先入县寺救我叔父。”
“若是被黄巾知道,今夜之事是叔父一手策划,恐怕叔父会有性命之忧,又则,这里天气寒凉,我们衣食不足,叔父照顾我,自己却受寒生病了。”
可怜。
皇甫嵩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信,又看了一眼荀颢,已经全然相信了他的话。
这恐怕是一封绝笔。
那位聪明绝伦的荀氏公子,大概已经探知如今朝中纷争。
他既果然在黄巾之中,纵使不是自愿,如今也只能用鲜血洗清家族名誉。
眼前这位小少年,显然还全然不知。
无论是他,还是信中所写颍川百姓,都被托付给他们了。
皇甫嵩和卢植对视一眼,让人将荀颢带下去休息饮食,不由得对未曾谋面的荀氏公子,带上一点敬意。
皇甫嵩招来众将,简单讲了今夜入城和内应之事,当然,绝笔只是他的猜测,也就不必说,只说到时候若围攻县衙,能顺便救出荀家公子,就尽量救一救。
尽人事,听天命吧。
夕阳将坠,将天边染得如血一样红,仿佛要最后拼尽全力,艳惊天下一回。
波才前来辞行的时候,荀柔就盯着那天边的红云看不够,脸上似乎也染了天空的颜色,“你最好天一黑就走,这时候对面也在埋锅造饭,根本不会注意,至于城中,就算发现,如今也管不了了。”
“公子真的不随我们走吗?”波才忍不住道。
“虽然朝廷不知道你活着,未必还会追究,不过你最好还是少露面,让你弟把胡子剃了顶在前面。”荀柔不答,“有识之士都知道,天下要乱了,你们若只想苟命,可以留在太行山间,若是想要有一番作为,就去北面并州。与朝廷兵马厮杀有什么意义?守住国门,抵御外族,保护一方百姓,是你能做的事,不要浪费你的用兵天赋,也不要疏忽大意。”
“孙子兵法说:必死者可杀,必生者可虏,这是为将者危亡之关键,你如今跨过这道生死之线,将来一定干出一番事业。不过你要记住,无论你的志向是什么,不要再依靠别人。
“合作可以,但留着你的忠诚,给你心中的道义。”
波才嘴唇颤了颤,再次在荀柔面前跪下来,“多谢公子教诲,波才必此生不忘。”
“好了,你带着人走吧,不要回头。”
波才站起来点点头,“我同荀小公子告别一下吧?”
“不必,”荀柔摇头,“他昨天夜里噩梦,白日里浑浑噩噩,我让他早些睡了。”
波才不疑有它,点点头,最后拱手道别,“如此,公子保重,希望日后再见。”
荀柔送走他,返身回屋。
廖化紧张地跟着他,说话也是端正雅言,“公子,我们真的不会被朝廷杀头,真的能救大家吗?”
“这已经是最后的办法,”荀柔脚下有点飘,也不着急,一步一步都踩实了走。
做戏做全套,他从波才处得知消息,就开始节食,大概也由此身体有点虚,就伤风感冒。吃药也没必要,一挨就到今天,反正今天就结束了。
“倒时候,城中起火,城门一开,大家自然都往外跑,至于能跑出多少,只能看命,”他一字一字咬得艰难,“你到时候就带着那些人家还有那几个孩子,看准我跟你讲过的将官这类人物,上去求救就是,就按我教你们的说。”
“那,公子你也得快些,到时候要是火真燃起来,到处都会塌的。”廖化很有经验的担心道。
荀柔慢慢点头,“你这就去做准备吧,然后等一等,等到月亮到头顶上,你们再动手。”
等廖化也走了,荀柔在榻边坐下来,脱下这里妇人送的布衣,换了当初当初阿姊给他做的深衣。
夏衣用的是葛布,染了浅青月牙色,穿在身上清凉,头脑一清,让他能够有足够精神思考。
里应外合,帮朝廷军队破城,还不足以作为证据,让他从这次构陷中逃脱,所以,就这样吧,死在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他只是稍微有点遗憾,不能回家。
还有,
他拔出剑看了一眼——这竟是别人家的剑。
剑换鞘中,荀柔跪坐窗边,闭上眼睛静静等待。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看到了一丝火光。
要开始了吗?
他握住剑,想要在等一等,等稳妥确定再说。
“你搞什么鬼?伯谦去哪了?”
荀柔豁然睁开眼睛。
眼前高大虬髯,胡子拉碴,眼睛熬得通红的青年竟是张梁。
他怎么会这样快!
荀柔正要拔剑,却被张梁一把抓住,“你做什么?”
“去见我兄!”
哦,是该给张角一个交代。
“你放开,我自己可以走。”荀柔挣脱他,瞬间晕眩地在墙上靠了一下,这才站直,他理了理衣襟,当头道,“走吧。”
城中已经渐渐热闹起来了。
火光一处接着一处燃起,蔓延开,连成片。
“怎么回事?”如果开始的火光只是因为秋燥,那如今显然并非如此,张梁有些着急,见荀柔还是慢慢跟在后面,顿时一急,一把扯住他,飞快往张角屋去。
屋中除了榻上的张角,只有一个照顾的老头。
“阿兄,”张梁将荀柔带到,急匆匆道,“城中好似失火了,我去看看,待会儿在回来。”
“不急。”张角轻声道。
“啊?”张梁愣了一下,又连忙道,“阿兄,我看城中火势有些严重,得赶紧组织——”
“不用了。”
“是。”张梁茫然着退后。
“这一场火,荀公子蓄谋已久了吧。”张角轻声道。
荀柔此时什么也不怕了,甚至无所谓反派死于话多,他很平和淡定,“不错,此时四面城门大概都已经开了。”
他只让阿贤告诉皇甫嵩,会开西门,实际上四面城门全都会打开,从别的门的出逃百姓,有机会在夜色遮掩中,逃过追兵。
“你说什么?”张梁扬起拳头。
“阿弟!”张角抬高声音阻止他,“你退后。”
“阿兄——”
“退后。”张角重复道。
张梁不甘愿的后退。
“那公子为何不走?公子若是想走,是能逃出去的。”张角似自语又似对荀柔道。
荀柔不语。
张角望着屋梁,继续喃喃道,“襄师当初教我时讲,习太平经,当存救世宣化之心,若是萌生异心,必获恶果。我刚起事时,上师又来劝我说,我若为此,将受恶报那时候,我没想到啊,恶报真的来了,还来得这样快。”
“我只是不甘,只是无法看着那些伸手向我求救之人,就在眼前死了”
“兄长,兄长”张梁扑在兄长榻前抓住他的手,哭得满脸横泪,“阿兄,你没错,没错。”
张角深吸一口气,语气不再似先前模糊,而变得坚定清晰,“阿弟,如今事败,我们兄弟一个也跑不掉的,你找人去告诉你二兄一声,让他不要再无谓牺牲,你现在带着愿意拼命的兄弟,去拦一拦汉军,让愿意跑的人能跑得远些,我带他们败了,的确不该再带他们死,——快去,待会儿来不及了。”
“是。”张梁在兄长榻前咚咚咚磕了三下,拿袖子横着擦了一把眼泪,爬起来冲出去。
他没有对张角说保重。
“公子,”张角转过头来,看向荀柔,“我知道公子为何不走了。”
荀柔对他轻轻一笑,在他榻前跪坐下来,“波才都知道的事,你当然知道。”
“我真羡慕公子啊”张角望着他,“公子出生高贵,气质高雅,又聪慧过人,只要想做的事情,没有不能做成功,而我我永远望尘莫及。”
“但我会和你一样,你死在这里。”荀柔轻声道。
张角闭闭眼睛,又睁开,“不,公子可以活下去,公子一定要活下去,只有你能改变这天地!”
荀柔一愣。
“我送公子一件礼物,可以助公子脱困。”张角看着他,轻声道,“只是需要公子自己来取。”
他在荀柔怔忡的目光中,缓缓闭上眼,将头转回去,“我真是、非常、非常羡慕公子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