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稿
小曲宁提议, 把他们的信贴出来给乡亲们瞧一瞧,好叫大家伙儿知道, 是怎样的一群人为百姓的安定生活流血牺牲。
他们, 值得最深的敬意!
“贴在东墙外头?等等, 我得先去搞两桶青灰来, 把那片好好抹抹……”
“这主意好!我去福叔那里借工具, 弄个架子,到时候把它往墙上一钉,上头披两层油毡布, 遮雨。”
“我可以帮着贴!”
“那, 那我来熬浆糊好了。”
大家都想为这事出功出力,主动又积极。
总共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小曲宁家临街的东墙被刷上了一层青泥, 弄得可平整了。
等新刷的这层干了以后, 曲昭武他们兄弟几个把自家做的公告栏钉了上去,其中, 伸出来的檐子将近半米,上头钉着三四层油毡布, 挡雨的效果是一流的。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贴那些来信了——
粗粗糙糙的信纸乖乖地贴附在公告栏上, 一张挨着一张, 规规整整的,连褶皱都少有。
这全是小曲宁等人的功劳,他们经心着呢。
小曲宁家搞出的动静引得不少街坊邻居来问,都好奇着呢。事无不可对人言, 小曲宁家又没什么好隐瞒的,自然是和盘托出了。
“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怎么能悄么声地做好事?也带带我们,我们也想出点力啊。”
“现在还能捐不?”
“要不你们再组织一波?我的意思是,捐东西的事情交给我们,不过联系人的活儿……还是得靠你们!”
看了信,大家的心里就跟燃着了火似的,热乎乎的,同时又催生出了一股劲头儿,让他们迫不及待想做些什么。
“这……大家不要急,等我先问问再说啊!”曲昭武不好大包大揽。
他的手往下压了压,安抚道:“你们先把心放回肚儿里去,那些孩子在信上说了,后勤保障一点问题没有——”
没等曲昭武细说,几个急性子就开腔了。
“国家给的归国家给的,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也想为他们做点事,尽份心!”
“咱们是父老乡亲,他们是人民子弟兵,这么一算,都是亲人,所以说啊,给亲人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没毛病,应当的。”
“要说十几、二十年前,家里头穷得揭不开锅,就算是有这心,也没这力,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吃穿不愁,荷包也鼓,能做的事情也多了。”
……
小曲宁拿拳头往掌心里一砸,发了句感慨,“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家国天下,这种责任感像是被刻印在了华国人的血脉之中,一代代传承下来,从未流失。
曲仲春和曲昭武几乎同时抬起手臂,向大家敬礼。作为老兵,此刻,千言万语全包含在这个军礼里面了。
两个三个五个……由孩子们起头,大家像模像样地扬手,回了一礼。
正巧,小曲宁把挂在脖子上照相机举起来了,咔擦咔嚓两下,把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两张照片洗出来后让小曲宁得了好一顿夸,不过这回她可没客气,直接受了。
嗯,没错,因为她也是这么认为的。
甭管那天在没在现场,看到这两张照片的人多少都能从里头读出些东西来。就拿她自己来说,瞅着瞅着,文思就跟泉涌似的,不到一刻钟,几百字的小作文就出炉了。
写都写了,放着也是浪费,小曲宁干脆把照片和文章装进信封,按照报纸写的地址投稿给《甘南日报》。
说实话,要不是接到了来自编辑部的回信,小曲宁大概已经把投过稿子的事情忘到脑后去了。
她啊,忙得很。
之前乡亲们不是吵嚷着要给前线的子弟兵捐钱捐物嘛,这事还真叫曲昭武给促成了。作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摊到他头上的部分相当多,把他累得跟个陀螺似的,团团转。
家里人当然想帮他分担了,像小曲宁,又是帮着出主意,又是负责唱名的,还管着二三十口人的吃吃喝喝,重任在肩啊!
所以从邮递员叔叔说有曲宁的信时,她真懵了,扫到寄信人那一栏才反应过来——
哦,对哦,我给《甘南日报》投过稿的!
甘南日报需要的是事实,而不是故事。
把功夫下在形式上,造大声势、大规模、大影响,最终也只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搞面子工程是华国自古就有的陋习……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向国和y国学习,做一说一……
哈???
什么玩意儿?!
小曲宁越往下看越生气,手上不自觉地使了劲,把信纸的两个角攥得皱皱巴巴的。
这屁股真不是一般的歪啊!
“乖宝,咋了?这信,有问题?”曲襄就在小曲宁身边,见她脸色不对,当然得问问两句了。
小曲宁觉得自个儿学不出精华来,干脆把信塞给曲襄,让他自己看。
她的腮帮子鼓了鼓着,气呼呼的说:“喏,小哥哥,你瞧!”
“我呸!”曲襄看到一半就气炸了,“主席老早之前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倒好,打听都不带打听的,随随便便就给扣帽子。”
“什么什么?我看看,我看看——”国胜没听全乎,不过这不妨碍他起好奇心。
就这样,信落到了曲国胜手里,接着又转给了曲暄,再之后是国庆还有红军他们,传来传去传了个遍。
罗泉可紧张了,俩眼眨也不眨地盯着小曲宁,脑袋瓜倒是没忘了转,一个劲儿想安慰人的说辞。
他捏着嗓子,嗓音温温柔柔的,“乖宝姑姑,你千万别为这难过,不值当的。”
“你呀,还是不够了解乖宝……”
曲襄抱着手臂啧啧了两声,脑袋晃得很带劲。
他就是太得意了, 才会被曲暄抢了话,“乖宝才不会因为这种人不高兴,你想想,能写出这些的人——”
说到这里,曲暄抖了抖信封,冷笑着继续:“眼光能好吗?脑子怕是都坏了!”
难得遇上个坎儿,小曲宁的心态也没崩,手一挥,“我没事,又不是非得在这颗歪脖树上吊着,换一家报社投就是了,我看《华国工农日报》就挺好的。”
那确实,这家报社可是华国宣传口的一块招牌,厉害着呢。
小曲宁把稿子重新寄出去后就把这事暂时抛到脑后了,倒是家里人,比她更在意结果,每天都去队部翻最新的《华国工农日报》。
生产队负责管报纸的是文书,连着几天,小曲宁家的人都过来等当天的工农日报,问为啥也不说,叫他这心呐,痒痒极了。
这天上午,曲家过来的是曲暄和曲襄,都不用哥俩开口,文书就把刚送到的《华国工农日报》递了过去。
“还是要看这个吧?”文书意思意思问了句。
兄弟俩点头,不过视线一直没离开报纸,扫完一面又一面。
文书没忍住,“我又该问了,你们到底是在干啥呢?这一天天的……”
他其实没指望能听到答案,问这一嘴纯属为了自个儿心里舒服。
“啊啊啊,过了,过了!”
“我就说,乖宝肯定能行,是之前那家报社有问题!”
曲暄和曲襄乐得直蹦高。
文书被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出溜下去。
不过他可没白挨这顿惊吓,曲襄把他想知道事儿跟他说了。
“叔,你看这篇,我们家乖宝写的,厉害吧!”曲襄把报纸堵到文书眼前,点着其中一方‘豆腐块’,显摆道:“家里人之前几天就在找这个,等这个,嘿嘿,还是我运气好!”
华国工农日报!
这可是千千万工农兄弟都会看会‘听’的报纸啊!听说,主席和总理看了都说好来着。
乖宝,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她写的文章居然登上工农日报了??
文书震惊完了,酸劲儿开始咕嘟咕嘟往外冒,好歹他也是搞文字工作的,又多活了一大把年纪,居然,居然——
他的心态差点崩了。
“叔,你瞅瞅,照片里头有你没?我记得那天你在场来着。”曲暄这话说的及时。
文书的注意力一下被转移了,他对着报纸上印的那张照片仔细对人头。
“……没,不过,有我家虎妞,这个,看到没,左上角的那个,扎着冲天辫的。”文书刚开始是有点失落,不过他很快就想开了,闺女上了工农日报四舍五入就等于他也登了报。
话音刚落,他腾出一只手来猛地拍了拍脑门,然后匆匆起身,夹着报纸就往外走。
嗯???
曲暄和曲襄赶紧把人给拦住了。
曲暄挺委婉,“叔,报纸!”
“对对,先来后到,是吧。”趁这时候,曲襄的手捏住了报纸一角,不过他不敢使劲,怕把报纸给撕了。
“看我,光顾着美了,给你们,给你们——”文书不是那种爱耍赖的,“不过得说好了,你们抓点紧,看完了还到我手里,我。”
文书指了指他自个儿,他这是想来个先下手为强。
“当然,当然。”
曲暄和曲襄自然是满口答应。
小哥俩刚一出门,迎面就撞上了会计,他气都没喘匀实呢,就急急忙忙开口,“队,队长呢?看到,队长没?”
文书听到动静就出来了,“没看到啊,咋了?出啥事了?”
“来了好多记者,过来采访的,好像是为了咱们之前搞得捐款捐物活动。”会计说着说着就兴奋了,“定安晚报、甘南日报都派人过来了,还有两家你们绝对想不到——”
不用文书他们猜,会计压根就憋不住,“华国工农日报和华国一台,国家级的!”
嘿,还真是巧了!,,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他们, 值得最深的敬意!
“贴在东墙外头?等等, 我得先去搞两桶青灰来, 把那片好好抹抹……”
“这主意好!我去福叔那里借工具, 弄个架子,到时候把它往墙上一钉,上头披两层油毡布, 遮雨。”
“我可以帮着贴!”
“那, 那我来熬浆糊好了。”
大家都想为这事出功出力,主动又积极。
总共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小曲宁家临街的东墙被刷上了一层青泥, 弄得可平整了。
等新刷的这层干了以后, 曲昭武他们兄弟几个把自家做的公告栏钉了上去,其中, 伸出来的檐子将近半米,上头钉着三四层油毡布, 挡雨的效果是一流的。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贴那些来信了——
粗粗糙糙的信纸乖乖地贴附在公告栏上, 一张挨着一张, 规规整整的,连褶皱都少有。
这全是小曲宁等人的功劳,他们经心着呢。
小曲宁家搞出的动静引得不少街坊邻居来问,都好奇着呢。事无不可对人言, 小曲宁家又没什么好隐瞒的,自然是和盘托出了。
“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怎么能悄么声地做好事?也带带我们,我们也想出点力啊。”
“现在还能捐不?”
“要不你们再组织一波?我的意思是,捐东西的事情交给我们,不过联系人的活儿……还是得靠你们!”
看了信,大家的心里就跟燃着了火似的,热乎乎的,同时又催生出了一股劲头儿,让他们迫不及待想做些什么。
“这……大家不要急,等我先问问再说啊!”曲昭武不好大包大揽。
他的手往下压了压,安抚道:“你们先把心放回肚儿里去,那些孩子在信上说了,后勤保障一点问题没有——”
没等曲昭武细说,几个急性子就开腔了。
“国家给的归国家给的,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也想为他们做点事,尽份心!”
“咱们是父老乡亲,他们是人民子弟兵,这么一算,都是亲人,所以说啊,给亲人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没毛病,应当的。”
“要说十几、二十年前,家里头穷得揭不开锅,就算是有这心,也没这力,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吃穿不愁,荷包也鼓,能做的事情也多了。”
……
小曲宁拿拳头往掌心里一砸,发了句感慨,“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家国天下,这种责任感像是被刻印在了华国人的血脉之中,一代代传承下来,从未流失。
曲仲春和曲昭武几乎同时抬起手臂,向大家敬礼。作为老兵,此刻,千言万语全包含在这个军礼里面了。
两个三个五个……由孩子们起头,大家像模像样地扬手,回了一礼。
正巧,小曲宁把挂在脖子上照相机举起来了,咔擦咔嚓两下,把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两张照片洗出来后让小曲宁得了好一顿夸,不过这回她可没客气,直接受了。
嗯,没错,因为她也是这么认为的。
甭管那天在没在现场,看到这两张照片的人多少都能从里头读出些东西来。就拿她自己来说,瞅着瞅着,文思就跟泉涌似的,不到一刻钟,几百字的小作文就出炉了。
写都写了,放着也是浪费,小曲宁干脆把照片和文章装进信封,按照报纸写的地址投稿给《甘南日报》。
说实话,要不是接到了来自编辑部的回信,小曲宁大概已经把投过稿子的事情忘到脑后去了。
她啊,忙得很。
之前乡亲们不是吵嚷着要给前线的子弟兵捐钱捐物嘛,这事还真叫曲昭武给促成了。作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摊到他头上的部分相当多,把他累得跟个陀螺似的,团团转。
家里人当然想帮他分担了,像小曲宁,又是帮着出主意,又是负责唱名的,还管着二三十口人的吃吃喝喝,重任在肩啊!
所以从邮递员叔叔说有曲宁的信时,她真懵了,扫到寄信人那一栏才反应过来——
哦,对哦,我给《甘南日报》投过稿的!
甘南日报需要的是事实,而不是故事。
把功夫下在形式上,造大声势、大规模、大影响,最终也只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搞面子工程是华国自古就有的陋习……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向国和y国学习,做一说一……
哈???
什么玩意儿?!
小曲宁越往下看越生气,手上不自觉地使了劲,把信纸的两个角攥得皱皱巴巴的。
这屁股真不是一般的歪啊!
“乖宝,咋了?这信,有问题?”曲襄就在小曲宁身边,见她脸色不对,当然得问问两句了。
小曲宁觉得自个儿学不出精华来,干脆把信塞给曲襄,让他自己看。
她的腮帮子鼓了鼓着,气呼呼的说:“喏,小哥哥,你瞧!”
“我呸!”曲襄看到一半就气炸了,“主席老早之前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倒好,打听都不带打听的,随随便便就给扣帽子。”
“什么什么?我看看,我看看——”国胜没听全乎,不过这不妨碍他起好奇心。
就这样,信落到了曲国胜手里,接着又转给了曲暄,再之后是国庆还有红军他们,传来传去传了个遍。
罗泉可紧张了,俩眼眨也不眨地盯着小曲宁,脑袋瓜倒是没忘了转,一个劲儿想安慰人的说辞。
他捏着嗓子,嗓音温温柔柔的,“乖宝姑姑,你千万别为这难过,不值当的。”
“你呀,还是不够了解乖宝……”
曲襄抱着手臂啧啧了两声,脑袋晃得很带劲。
他就是太得意了, 才会被曲暄抢了话,“乖宝才不会因为这种人不高兴,你想想,能写出这些的人——”
说到这里,曲暄抖了抖信封,冷笑着继续:“眼光能好吗?脑子怕是都坏了!”
难得遇上个坎儿,小曲宁的心态也没崩,手一挥,“我没事,又不是非得在这颗歪脖树上吊着,换一家报社投就是了,我看《华国工农日报》就挺好的。”
那确实,这家报社可是华国宣传口的一块招牌,厉害着呢。
小曲宁把稿子重新寄出去后就把这事暂时抛到脑后了,倒是家里人,比她更在意结果,每天都去队部翻最新的《华国工农日报》。
生产队负责管报纸的是文书,连着几天,小曲宁家的人都过来等当天的工农日报,问为啥也不说,叫他这心呐,痒痒极了。
这天上午,曲家过来的是曲暄和曲襄,都不用哥俩开口,文书就把刚送到的《华国工农日报》递了过去。
“还是要看这个吧?”文书意思意思问了句。
兄弟俩点头,不过视线一直没离开报纸,扫完一面又一面。
文书没忍住,“我又该问了,你们到底是在干啥呢?这一天天的……”
他其实没指望能听到答案,问这一嘴纯属为了自个儿心里舒服。
“啊啊啊,过了,过了!”
“我就说,乖宝肯定能行,是之前那家报社有问题!”
曲暄和曲襄乐得直蹦高。
文书被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出溜下去。
不过他可没白挨这顿惊吓,曲襄把他想知道事儿跟他说了。
“叔,你看这篇,我们家乖宝写的,厉害吧!”曲襄把报纸堵到文书眼前,点着其中一方‘豆腐块’,显摆道:“家里人之前几天就在找这个,等这个,嘿嘿,还是我运气好!”
华国工农日报!
这可是千千万工农兄弟都会看会‘听’的报纸啊!听说,主席和总理看了都说好来着。
乖宝,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她写的文章居然登上工农日报了??
文书震惊完了,酸劲儿开始咕嘟咕嘟往外冒,好歹他也是搞文字工作的,又多活了一大把年纪,居然,居然——
他的心态差点崩了。
“叔,你瞅瞅,照片里头有你没?我记得那天你在场来着。”曲暄这话说的及时。
文书的注意力一下被转移了,他对着报纸上印的那张照片仔细对人头。
“……没,不过,有我家虎妞,这个,看到没,左上角的那个,扎着冲天辫的。”文书刚开始是有点失落,不过他很快就想开了,闺女上了工农日报四舍五入就等于他也登了报。
话音刚落,他腾出一只手来猛地拍了拍脑门,然后匆匆起身,夹着报纸就往外走。
嗯???
曲暄和曲襄赶紧把人给拦住了。
曲暄挺委婉,“叔,报纸!”
“对对,先来后到,是吧。”趁这时候,曲襄的手捏住了报纸一角,不过他不敢使劲,怕把报纸给撕了。
“看我,光顾着美了,给你们,给你们——”文书不是那种爱耍赖的,“不过得说好了,你们抓点紧,看完了还到我手里,我。”
文书指了指他自个儿,他这是想来个先下手为强。
“当然,当然。”
曲暄和曲襄自然是满口答应。
小哥俩刚一出门,迎面就撞上了会计,他气都没喘匀实呢,就急急忙忙开口,“队,队长呢?看到,队长没?”
文书听到动静就出来了,“没看到啊,咋了?出啥事了?”
“来了好多记者,过来采访的,好像是为了咱们之前搞得捐款捐物活动。”会计说着说着就兴奋了,“定安晚报、甘南日报都派人过来了,还有两家你们绝对想不到——”
不用文书他们猜,会计压根就憋不住,“华国工农日报和华国一台,国家级的!”
嘿,还真是巧了!,,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