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打卤面
陶然在影视城内左顾右盼地走着, 她的左手边是几名穿着民国学生装的姑娘,右手边的大叔一身长袍行色匆匆,前方还停着一辆老式汽车。
显然她是误入了某处剧组的布景,陶然加快脚步往前走, 别耽误了人家拍戏。
总算走出了那处地界, 陶然低头看向手机上的导航, 淦!
怎么好像越走越远了?她好像方向走反了!
早知道还不如直接雇个小三轮呢,陶然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重新开始导航。
她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 八点多了, 等她找到那家早餐店,不会都关门不营业了吧。
这不是陶然第一次来到北城,但确实她第一次来到影视城这边。
而这一次从京城来北城,是帮自己的父亲跑腿做活。
昨天在一家店吃饭的时候听见有人讨论说影视城里边有一家很好吃的早餐店, 她顿时竖起了耳朵, 只是当时光听到了一个字,等到旁边那桌的情侣都快走了, 陶然勉强克服了自己的社恐,向他们搭讪询问了这家店的名字。
洛家楼。
一家早餐店叫洛家楼, 陶然在心里也念叨了好几遍。
只是洛家楼这个店名总是觉得熟悉极了, 像是从哪听到过的样子。
套在脖子上的相机有些勒得慌,陶然也不知道自己是走了多久,但看着手机导航总算是越来越近了。
这绕了一圈过来,陶然身上都有些发汗,只是看着门前还有不少人排队,她紧忙看了眼时间,八点五十, 快九点了,自己应该吃得上的吧?
陶然默默走到队伍的末尾排队,听着前边人的说话声。
“你也是看鹿鹿直播过来的?前几天他们好几拨人都过来了,我这是周五串休,特地起早过来了,连个懒觉都没睡。”
“啊,我朋友推荐给我的,她是鹿鹿粉丝,然后直播第二天就过来吃了,回去就一直跟我说好吃。”
前边排队的人搭着话,陶然在心里思索着。
听他们的话是听了谁直播过来的,这家店不会是最近砸了不少钱做营销吧?
陶然探头看了看前边的队伍数了数,她是第八个人,排队倒是不算夸张,毕竟某些网红店请人排队那都一排几十个,这家店排队的人数倒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
只不过因着前边两人的话,她到底是心里犯了合计,这要是不好吃的话,起早过来又走错路可就浪费她上午的时间。
她默默听着前边的两个人聊了起来。
“我看之前他们来过的人说,鹿鹿直播的那天这家店的早餐是肉龙,之后还有银丝卷什么的,每天都不一样,你看到今天的早餐是什么了吗?”
“啊,你也没看啊,我也直接过来排队了。”
两人顿时都笑了起来,陶然的耳朵悄悄支棱起来。
等等,这俩人说什么的来着?
她昨天只问了那对情侣这家店的名字和地点,今天能够一路找过来就不错了。
他们说这家店每天的早餐都不一样?
搞这么花头陶然突然觉得有点不详的预感。
她不会是真的猜中了网红店的陷阱了吧?
队伍在缓缓向前,店门口又出来了一波人,陶然挪动着脚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刚出门的食客们。
“有点撑,啊,老板娘这个打卤面怎么说,吃起来就是跟别人家不一样呢?就是好吃。”
“以前没觉得连一碗面的差别也能这么大,自己在家也做过卤子,但今早上一吃老板娘的打卤面,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原来今天早上吃的是打卤面,不过看着出来的这几个人这么好评,陶然的内心稍微安定一点。
又看了一眼时间,九点了,这也等了十分钟了,应该快要轮到自己了吧。
刚想着,又有人掀开门帘走出来了,
“腾了三个座出来,你们进去吧。”
在陶然前边说话的两个人加上她正好是前三,总算是排到了!
陶然跟着前边两个人一起进门,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微微探头观察着店铺。
她观察了一下店内的装修,有点古旧,看起来像是七八年前的老装修风格了,跟现在那种ins风的网红店一点边都搭不上,十分的平易近人。
因为店里的客人们都在捧个大碗闷头吃面,店面狭小,八张方桌,一眼就看到了剩下的三个座位,很明显,刚好是一张桌子的位置。
临近门的时候,陶然也是看到了门口处小黑板上的菜单,就只写了打卤面,一份要二十元。
这打卤面是什么卤子压根没说,陶然没忍住在心里嘀咕,打卤面的卤可多了去了,是京城卤子,还是青椒卤,西红柿鸡蛋卤,亦或是茄子豆角卤。
“您好,我要一份打卤面。”
走在最前边的小姐姐率先开口点餐,另个男孩与陶然也连忙跟着点,早餐都是打卤面。
点完之后三个人就到了唯一的空桌上坐着,挨着墙已经有一位大叔在慢慢吃面,他们有些拘谨地坐下,小心地观察四周。
尽管打卤面还没有上桌,陶然坐在这位大叔的身侧,看了看周围的客人们也有些放下心来。
一家美食店的客源和主要客人都是能够看出来的,在陶然的眼中,这些食客们有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来打卡的,更多的则是本地人,还有人穿着戏服来吃饭呢。
一家本地名店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那就是本地人过来吃,而外人鲜少人知!这家早餐店看起来很符合这个条件。
“老张啊,小陈这两天怎么没过来?”坐在陶然身后一桌的人似乎在和她身边的大叔说话,吓了她一跳。
陶然身旁的大叔咽下去一口面再开口:“我让小陈准备前景的考试去了,这两天在家学习呢。”
“哦哦。那不错,刚来就知道努力考前景了。”
陶然不太了解前景是什么,但听着应该是拍戏的一个岗位之类的。
这边听着大叔说话,那边打卤面已经出炉。
“新来的三位,面好了。”
陶然看着自己端回桌上的打卤面眉头微挑,她似乎,也许小看了这家早餐店,这打卤面可不是平常早餐店能吃得到的。
陶然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她爷爷,父亲都是知名的美食家,父亲更是出了名的美食评论家。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出生,陶然天生就有着一条无比灵敏的舌头,她爱吃,好吃,对食物也极为挑剔。
像是眼前这碗打卤面,光看卖相就是最为正宗的京城打卤面,卤子红润诱人,芡汁丰厚怡人,便是陶然每年过生日时候吃的打卤面也抵不上眼前这一碗诱人。
于京城人而言,打卤面具有特殊的象征意味。
打卤面,乃是京城人的人生三面,出生时的洗三面,过生日时候的寿面,以及人死之后的接三面。
只不过洗三与接三的这碗面当事人都是吃不到的,是家人庆贺新生儿与祭奠之后来吃的。
陶然今年二十五岁,从她有记忆开始,每年的生日都少不了一碗打卤寿面。
这一碗正宗的京城打卤面可讲究了,眼前的这一碗正是如此。
半碗面条半碗卤,陶然用筷子尖把碗底的面条微微一挑,使得底层的面条瞬间裹上了丰厚的卤汁。
打卤面要趁热吃,不能泄劲,卤子要与面条紧紧地裹在一起,如果泄了变得稀里咣当的那就不好吃了。
陶然早上什么都没吃,现在只觉得饿极了,挑了一大口打卤面进嘴,唔,好香!
卤汁浓厚,芡汁浓郁,但连着面条一块进嘴,却一点都不显得油腻。
陶然觉得自己很兴奋,更准确的说,她的舌头十分的兴奋。
从小跟着父亲爷爷在各大名店吃到大,什么样的美食没吃过,但那最初吃到某道极品的兴奋以及许久没有过了。
但现在,陶然似乎找到了那种感觉。
面条是手擀的,熟度恰到好处,吃起来软且韧,嚼劲十足,麦香浓郁。
卤汁与芡汁,陶然又挑了一大口咀嚼,就是这个味道!
口蘑,海米,五花肉,木耳,黄花儿,还有蛋花在舌尖上奏起一曲赞歌,和谐无比,鲜香十足。
清香独特的口蘑,潮润鲜香的海米,肥硕的木耳,香浓的五花肉陶然几乎能够想得到每一样绝美的食材。
这些都是打卤面最传统的食材,算不得什么出奇。陶然突然想到在外边排队时候,刚吃完的食客出门时候嘴里说这打卤面吃着就是不一样。
陶然现在想附和一句,当然不一样,光是眼前的这份儿卤,便是在京城的传统面馆也堪称一绝!
正宗的京城打卤面以五花肉的高汤做卤勾芡,但五花肉肥硕,汤底也难免醇厚一些,加上配菜勾芡之后显得格外的丰润肥厚。
许多人喜欢吃这一口,但陶然吃起来只觉得油,油腻反倒失去了口蘑海米的鲜。
可眼前的这一碗打卤面,为何堪称一绝?
因为这芡汁卤子毫无疑问是用五花肉高汤,可吃起来没有半分的油腻浓厚,反倒是清透醇香,五花肉也带了一份清淡出来。
这样的口味可不就是老饕们寻求的绝佳美味?
这样的一碗打卤面,陶然只记得似乎在儿时吃过一次。
陶然的筷子突然一颤,她想起来了!
洛家楼,洛家楼,她就说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曾经的京城八大名楼之首,洛家楼,她儿时有一年的生日会就是在那里办的,当家人的老爷爷亲自为她煮了一碗打卤面,就是这个味道。
不,眼前的这一碗食材上或许比当初的要逊色,但不知是不是记忆消退,味道似乎更胜一筹!
陶然这么多年一直在帮父亲做食评,也从爷爷和父亲的慨叹中听到过倒闭失传的洛家楼。
可现在,陶然的手有些微微的颤抖,那灶间里的主厨老板娘会是京城洛家楼的传人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显然她是误入了某处剧组的布景,陶然加快脚步往前走, 别耽误了人家拍戏。
总算走出了那处地界, 陶然低头看向手机上的导航, 淦!
怎么好像越走越远了?她好像方向走反了!
早知道还不如直接雇个小三轮呢,陶然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重新开始导航。
她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 八点多了, 等她找到那家早餐店,不会都关门不营业了吧。
这不是陶然第一次来到北城,但确实她第一次来到影视城这边。
而这一次从京城来北城,是帮自己的父亲跑腿做活。
昨天在一家店吃饭的时候听见有人讨论说影视城里边有一家很好吃的早餐店, 她顿时竖起了耳朵, 只是当时光听到了一个字,等到旁边那桌的情侣都快走了, 陶然勉强克服了自己的社恐,向他们搭讪询问了这家店的名字。
洛家楼。
一家早餐店叫洛家楼, 陶然在心里也念叨了好几遍。
只是洛家楼这个店名总是觉得熟悉极了, 像是从哪听到过的样子。
套在脖子上的相机有些勒得慌,陶然也不知道自己是走了多久,但看着手机导航总算是越来越近了。
这绕了一圈过来,陶然身上都有些发汗,只是看着门前还有不少人排队,她紧忙看了眼时间,八点五十, 快九点了,自己应该吃得上的吧?
陶然默默走到队伍的末尾排队,听着前边人的说话声。
“你也是看鹿鹿直播过来的?前几天他们好几拨人都过来了,我这是周五串休,特地起早过来了,连个懒觉都没睡。”
“啊,我朋友推荐给我的,她是鹿鹿粉丝,然后直播第二天就过来吃了,回去就一直跟我说好吃。”
前边排队的人搭着话,陶然在心里思索着。
听他们的话是听了谁直播过来的,这家店不会是最近砸了不少钱做营销吧?
陶然探头看了看前边的队伍数了数,她是第八个人,排队倒是不算夸张,毕竟某些网红店请人排队那都一排几十个,这家店排队的人数倒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
只不过因着前边两人的话,她到底是心里犯了合计,这要是不好吃的话,起早过来又走错路可就浪费她上午的时间。
她默默听着前边的两个人聊了起来。
“我看之前他们来过的人说,鹿鹿直播的那天这家店的早餐是肉龙,之后还有银丝卷什么的,每天都不一样,你看到今天的早餐是什么了吗?”
“啊,你也没看啊,我也直接过来排队了。”
两人顿时都笑了起来,陶然的耳朵悄悄支棱起来。
等等,这俩人说什么的来着?
她昨天只问了那对情侣这家店的名字和地点,今天能够一路找过来就不错了。
他们说这家店每天的早餐都不一样?
搞这么花头陶然突然觉得有点不详的预感。
她不会是真的猜中了网红店的陷阱了吧?
队伍在缓缓向前,店门口又出来了一波人,陶然挪动着脚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刚出门的食客们。
“有点撑,啊,老板娘这个打卤面怎么说,吃起来就是跟别人家不一样呢?就是好吃。”
“以前没觉得连一碗面的差别也能这么大,自己在家也做过卤子,但今早上一吃老板娘的打卤面,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原来今天早上吃的是打卤面,不过看着出来的这几个人这么好评,陶然的内心稍微安定一点。
又看了一眼时间,九点了,这也等了十分钟了,应该快要轮到自己了吧。
刚想着,又有人掀开门帘走出来了,
“腾了三个座出来,你们进去吧。”
在陶然前边说话的两个人加上她正好是前三,总算是排到了!
陶然跟着前边两个人一起进门,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微微探头观察着店铺。
她观察了一下店内的装修,有点古旧,看起来像是七八年前的老装修风格了,跟现在那种ins风的网红店一点边都搭不上,十分的平易近人。
因为店里的客人们都在捧个大碗闷头吃面,店面狭小,八张方桌,一眼就看到了剩下的三个座位,很明显,刚好是一张桌子的位置。
临近门的时候,陶然也是看到了门口处小黑板上的菜单,就只写了打卤面,一份要二十元。
这打卤面是什么卤子压根没说,陶然没忍住在心里嘀咕,打卤面的卤可多了去了,是京城卤子,还是青椒卤,西红柿鸡蛋卤,亦或是茄子豆角卤。
“您好,我要一份打卤面。”
走在最前边的小姐姐率先开口点餐,另个男孩与陶然也连忙跟着点,早餐都是打卤面。
点完之后三个人就到了唯一的空桌上坐着,挨着墙已经有一位大叔在慢慢吃面,他们有些拘谨地坐下,小心地观察四周。
尽管打卤面还没有上桌,陶然坐在这位大叔的身侧,看了看周围的客人们也有些放下心来。
一家美食店的客源和主要客人都是能够看出来的,在陶然的眼中,这些食客们有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来打卡的,更多的则是本地人,还有人穿着戏服来吃饭呢。
一家本地名店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那就是本地人过来吃,而外人鲜少人知!这家早餐店看起来很符合这个条件。
“老张啊,小陈这两天怎么没过来?”坐在陶然身后一桌的人似乎在和她身边的大叔说话,吓了她一跳。
陶然身旁的大叔咽下去一口面再开口:“我让小陈准备前景的考试去了,这两天在家学习呢。”
“哦哦。那不错,刚来就知道努力考前景了。”
陶然不太了解前景是什么,但听着应该是拍戏的一个岗位之类的。
这边听着大叔说话,那边打卤面已经出炉。
“新来的三位,面好了。”
陶然看着自己端回桌上的打卤面眉头微挑,她似乎,也许小看了这家早餐店,这打卤面可不是平常早餐店能吃得到的。
陶然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她爷爷,父亲都是知名的美食家,父亲更是出了名的美食评论家。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出生,陶然天生就有着一条无比灵敏的舌头,她爱吃,好吃,对食物也极为挑剔。
像是眼前这碗打卤面,光看卖相就是最为正宗的京城打卤面,卤子红润诱人,芡汁丰厚怡人,便是陶然每年过生日时候吃的打卤面也抵不上眼前这一碗诱人。
于京城人而言,打卤面具有特殊的象征意味。
打卤面,乃是京城人的人生三面,出生时的洗三面,过生日时候的寿面,以及人死之后的接三面。
只不过洗三与接三的这碗面当事人都是吃不到的,是家人庆贺新生儿与祭奠之后来吃的。
陶然今年二十五岁,从她有记忆开始,每年的生日都少不了一碗打卤寿面。
这一碗正宗的京城打卤面可讲究了,眼前的这一碗正是如此。
半碗面条半碗卤,陶然用筷子尖把碗底的面条微微一挑,使得底层的面条瞬间裹上了丰厚的卤汁。
打卤面要趁热吃,不能泄劲,卤子要与面条紧紧地裹在一起,如果泄了变得稀里咣当的那就不好吃了。
陶然早上什么都没吃,现在只觉得饿极了,挑了一大口打卤面进嘴,唔,好香!
卤汁浓厚,芡汁浓郁,但连着面条一块进嘴,却一点都不显得油腻。
陶然觉得自己很兴奋,更准确的说,她的舌头十分的兴奋。
从小跟着父亲爷爷在各大名店吃到大,什么样的美食没吃过,但那最初吃到某道极品的兴奋以及许久没有过了。
但现在,陶然似乎找到了那种感觉。
面条是手擀的,熟度恰到好处,吃起来软且韧,嚼劲十足,麦香浓郁。
卤汁与芡汁,陶然又挑了一大口咀嚼,就是这个味道!
口蘑,海米,五花肉,木耳,黄花儿,还有蛋花在舌尖上奏起一曲赞歌,和谐无比,鲜香十足。
清香独特的口蘑,潮润鲜香的海米,肥硕的木耳,香浓的五花肉陶然几乎能够想得到每一样绝美的食材。
这些都是打卤面最传统的食材,算不得什么出奇。陶然突然想到在外边排队时候,刚吃完的食客出门时候嘴里说这打卤面吃着就是不一样。
陶然现在想附和一句,当然不一样,光是眼前的这份儿卤,便是在京城的传统面馆也堪称一绝!
正宗的京城打卤面以五花肉的高汤做卤勾芡,但五花肉肥硕,汤底也难免醇厚一些,加上配菜勾芡之后显得格外的丰润肥厚。
许多人喜欢吃这一口,但陶然吃起来只觉得油,油腻反倒失去了口蘑海米的鲜。
可眼前的这一碗打卤面,为何堪称一绝?
因为这芡汁卤子毫无疑问是用五花肉高汤,可吃起来没有半分的油腻浓厚,反倒是清透醇香,五花肉也带了一份清淡出来。
这样的口味可不就是老饕们寻求的绝佳美味?
这样的一碗打卤面,陶然只记得似乎在儿时吃过一次。
陶然的筷子突然一颤,她想起来了!
洛家楼,洛家楼,她就说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曾经的京城八大名楼之首,洛家楼,她儿时有一年的生日会就是在那里办的,当家人的老爷爷亲自为她煮了一碗打卤面,就是这个味道。
不,眼前的这一碗食材上或许比当初的要逊色,但不知是不是记忆消退,味道似乎更胜一筹!
陶然这么多年一直在帮父亲做食评,也从爷爷和父亲的慨叹中听到过倒闭失传的洛家楼。
可现在,陶然的手有些微微的颤抖,那灶间里的主厨老板娘会是京城洛家楼的传人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